1、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5名,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二、新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通过对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2、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三、教材教学内容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本册共有28个典型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开始,激发了孩子们的课程兴趣。1、植物:通过对树的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认识到树与树叶的特点。活动安排:看树,我的大树,做树皮拓片,大树观察记录,收集落叶,叶的观察(颜色、形状、大小,完整的叶,不同的叶片),描述一片叶的特点,拓印树叶。 本章是科学活动的开始,应注意让学生认识到观察活动
3、是科学重要的方法,初步掌握一些观察技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兴趣。并指导学生写最简单的观察记录。在情感上应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环境的基础上,热爱自己的环境。2、动物: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初步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以及不同动物的异同点。仍然重点是对观察能力的培养。 活动安排:寻访小动物(做好调查记录),蜗牛的观察(身体、壳、吃食物、运动、爬行的痕迹、蜗牛赛跑),蚯蚓的观察(观察方法记录、反应等),蚂蚁的观察(观察方法设计、身体),金鱼观察(方法、对象、记录)。动物的共同特点(总结归纳)。本章应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法。特别是让学生学会找到不同的观察点,尝试从已知的问题找到未知的问题进行
4、观察,比如对蜗牛壳的观察就是这方面的内容。通过继续指导学生写观察记录,锻炼其交流能力。在情感上应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不要破坏动物们的正常生活,使其懂得尊重生命,尊重环境。3、我们周围的材料:观察的材料,初步了解材料的不同性质。活动安排: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观察记录周围常见的材料),研究常见材料的特征(哪种材料硬、比较韧性、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运用研究所知材料的特征(砖瓦和陶器、器瓷、给材料分类)。本章对周围的材料的观察,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应让学生了解到这样一个过程是科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知道材料的特征。进一步指导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4、水和空气:通过对水和空气的观察,初步认
5、识水和空气的特征。活动安排:水(我所知道的水、水在哪个袋中),水和食用油(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谁流得更快一些(流动比赛),比较水的多少(比较水谁多谁少、比较水多多少、认识量筒),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知道的空气、空气存在吗、比较空气和水),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占据空间吧、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空气有重量吗(空气有重量吗)本章应让学生了解到比较这一个在科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一定的测量常识。情感上可以适当教育学生一些水环境和空气环境知识,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四、方法、措施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
6、识,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5、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
7、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地看成一个整体。6、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四动”能力。同时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益。五、教学安排内容课时安排内容课时安排第一单元 植物共7课时第二单元 动物共7课时1、我看到什么1课时1、寻访小动物1课时2、校园的树木1课时2、蜗牛(一)1课时3、小草和大树1课时3、蜗牛(二)1课时4、水生植物1课时4、蚯蚓1课时5、植物的叶1课时5、
8、蚂蚁1课时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课时6、金鱼1课时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课时7、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课时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共7课时第四单元 水和空气共7课时1、我们周围的材料1课时1、水1课时2、哪种材料硬1课时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课时3、比较韧性1课时3、谁流得更快一些1课时4、它们吸水吗1课时4、比较水的多少1课时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课时5、我们周围的空气1课时6、砖瓦和陶器、瓷器1课时6、空气占据空间吗1课时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1课时7、空气有重量吗1课时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 植物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我看到了什么、校园的树木、大树和小草、水生
9、植物、植物的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和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共7课。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将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帮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第1课主要解决什么是真正的观察问题,通过有目的的比较,让学生明白观察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同时也点出本单元的主题观察生命体。第2课至第4课,从不同植物的个体来了解植物都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尽管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生长环境也有区别,但是它们都有相同的特点,学生通过画维恩图分析这些特点,将建立起植物多样性下具有相
10、同特征的认识。这几课,还将利用画简图的方式,来把握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这是学生形成技能的一种手段。第5课从植物中单独剥离出叶子进行研究,从叶片的不同到相同,学生发现原来叶子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也具有生命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植物整体的生命概念的认识。第6课主要强调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观察,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些变化较快较明显;有些变化较慢,一下子难以观察到,但在一个大跨度的时间里,变化还是很明显的。这课要求学生作长期的观察记录,是对学生毅力的培养。第7课主要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植物生命体基本特征的理解。主要采用比较和填写维恩图的方式
11、进行。本单元所选择的植物都具有显著的不同特点,代表了自然界植物的多样性,参考资料库中的“令人惊奇的植物”内容,更加说明很多植物具有独特的个性,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同时植物又具有共同的特点,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这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掌握1、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2、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3、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4、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5、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
12、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6、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科学探究能力1、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2、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3、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4、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5、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6、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2、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3、培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5、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
13、度。三、单元课时安排1、我看到了什么 1课时2、校园的树木 1课时3、大树和小草1课时4、水生植物 1课时5、植物的叶1课时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课时7、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1课时第二单元 动物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寻访小动物、蜗牛(一)、蜗牛(二)、蚯蚓、蚂蚁、金鱼和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共7课时。本单元对生命体所具有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征很少涉及到,这部分的内容将在以后再进行学习。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是从“寻访小动物”开始的。我们期望学生能找到多种小动物,并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兴趣。通常情况下,这种兴趣将激起学生自发的观察认识活动。这正是“寻访小动物”所希望达到和能够达到的目的。
14、在学生发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的时候,我们科学课的教学,我们科学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学生又希望教师做些什么呢?毫无疑问,学生希望他们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得到帮助。这正是动物单元中第2课至第6课“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教学内容所希望完成的任务:以科学课观察研究活动的名义使学生的一系列活动得到首肯、并加以鼓励;以对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的一系列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内容的发现和开掘,观察方法的思考和改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方面,对学生在课外、校外的自发观察认识活动施加积极的影响,尝试初步的指导。同时,经过对一个个动物个体的观察,让学
15、生认识到动物世界的多样性,这四种动物,有陆地动物、水生动物,有软体动物、昆虫、鱼类和环节动物,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动物的观察研究,让学生逐步形成对生命体特征的认识。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尝试着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动物共同特征的概括和理解,同时促进学生对生命体基本特征的理解。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继续利用画图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继续用维恩图这种工具概括动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直至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还要尝试饲养小动物,这将加深学生对动物生活特性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生命的意义。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掌握核心概念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
16、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具体概念1、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2、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3、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4、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5、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科学探究能力1、饲养一种小动物。2、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3、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4、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17、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通过阅读提高对动物基本需要和动物多样性的理解。5、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探究动物的兴趣。2、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动物的研究兴趣。3、培养对动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动物的意识,能爱护自然环境下的小动物。5、培养以观察目的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三、单元课时安排1、寻访小动物1课时2、蜗牛(一)1课时3、蜗牛(二)1课时4、蚯蚓1课时5、蚂蚁1课时6、金鱼1课时7、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课时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我们周围的材料、哪种材料硬、比较韧性、它们吸水吗、材
18、料在水中的沉浮、砖瓦的陶器、瓷器和给身边的材料分类共7课。这个单元的第1课,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认6种常见材料并用词语描述它们。这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体、引发他们对材料的研究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第2至5课,通过4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测试实验,将学生带入到验证材料物理性质的活动中去。学生将围绕木头、纸、金属和塑料这几种常见材料,依次从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4个方面展开对它们特性的研究。他们将通过实验一一检验这4种材料的哪一种物理特征最明显,讨论用什么词语定性地描述它们。在这4课的学习中,学生们还将通过
19、其他的简单实验和观察,完善对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特殊性质的认识,理解材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6课将提供给学生应用检验材料物理性质方法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对砖和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检验,并且选择准确的词语对它们进行描述。第7课学生将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木头、纸、金属、塑料、砖和陶瓷6种材料的物理性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们评价学生在这一单元科学概念形成的状况、探究能力的发展和描述物体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通过测试更多地了解材料的有关特性。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掌握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物体可以根
20、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3、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例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的能力,这些物理性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4、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材料的用途。5、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但各种材料再利用的程度不同。6、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在生产中可能发生变化,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它们的性质。7、材料的加工和使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需要对消费进行选择。科学探究能力1、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各种材料制成的物品。2、利用各种简单工具进行测量,扩展观察活动。3、通过验证探
21、索材料的物理性质。4、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比较、分类和排序。5、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2、认同物体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准确描述事物很重要,因为这可以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比较。三、单元课时安排1、我们周围的材料1课时2、哪种材料硬1课时3、比较韧性1课时4、它们吸水吗1课时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课时6、砖瓦的陶器、瓷器1课时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1课时第四单元 水和空气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谁流得更快一些、比较水的多少、我们周围的空气、
22、空气占据空间吗和空气有重量吗共7课时。第1课,提供机会展示学生有关水的初始想法,形成有关水的知识网状图。通过让学生借助感官识别水和其他物质,初步学习对周围物质进行分类。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水、空气和其他物质进行初步比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第2课和第3课,让学生对水和其他液体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学生将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黏度、密度、表面张力等)认识到水和其他液体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比如液体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第4课,让学生解决一个常见问题比较水的多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明白液体的多少可以用多种不同方式和工具
23、进行比较,但标准工具的产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不同测量工具在测量时,测量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即使用同一种工具,测量单位不同,操作方法不同,也会带来较大的差异,无法进行比较。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也会认识到,液体的体积在测量过程中是不会改变的。从第5课开始,学生探究的主题转向空气。在空气内容的第1课,需要学生用证据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并且在实证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水和空气进行初步的对比,这将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在第6课和第7课中,学生将探究空气作为一种物质的基本属性能占据空间和有重量。这将是学生关于水和空气概念发展的一次提升,也将深化前面一系列探究水的各种属性的活动。这两节课开展的仍是水和空气的比较活
24、动,不过比较的重心已从性质的差异转向相同特征的抽象。在第7课中,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反思,对石头、水和空气进行对比,实际上是让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进行对比。这是一次评价的机会,可以观察到学生在单元学习后在科学概念方面的发展变化。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掌握1、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2、水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有许多的用途;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黏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3、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4、量筒是一种标准
25、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科学探究能力1、对液体、固体和气体进行系统的比较观察。2、识别并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3、借助其他媒介和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观察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4、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5、运用口头、书面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过程与方法的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2、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3、认识到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认识测量需要标准工具。有了标准工具,测量信息的交流才成为可能。三、单
26、元课时安排1、水 1课时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课时3、谁流得更快一些 1课时4、比较水的多少 1课时5、我们周围的空气 1课时6、空气占据空间吗 1课时7、空气有重量吗 1课时本学期第1课时 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1、我看到了什么 授课日期:9月5日【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掌握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科学探究能力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
27、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教学手段】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学策略】小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总是感到新鲜有趣,总是爱寻根问底,这种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十分可贵,因为任何有效的学习都是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努力提供尽可能多的观察实践机会,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能力和体验。【教学资源】校园内的各种树木,课本的插图。【教学活动】一、引言 1、师:朋友们好!生:老师好!生:科学老师你为什么不说:同学们好呀? 师:以后我就
28、是跟你们一起研究科学的伙伴,和大家一起研究科学、学习科学。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教师的亲切的引入,渗透了科学是我们大家一起合作才能学习、才能研究的意识。让学生有与他人合作的愿望和意识。2、师: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要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师:请大家看课本第2页的片,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预设:树叶很绿,树冠很大,树干很粗等。)【教学评价】学生通
29、过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回忆中的大树1.师: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是不是看到了更多的东西?【教学评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大树的照片,不断追问有没有看到更多的东西,为下面的研究做好铺垫,无形中渗透从大树的照片看到的内容是不多的。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教学评价】有的学生能够平时注意观察,想到的很多,有的没有留心观察,汇报的内容不多,引出下一个环节:亲自观察一颗大树。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想。)4.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请大家想一下,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用什么方法观察?会用到什么工具?【教学评价】学生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