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考试试题模板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答案】B。解析:身心发现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上。2.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该学说的创立者是()。A。布鲁纳B.苛勒C。奥苏伯尔D。加涅【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3.当你在阅读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没有理解某个术语,这一过程属于()。A。元认知计划B.元认知监视C。元认知调节D.元认知体验
2、【答案】B.4。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答案】D.解析:全身松弛训练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5。老师经常用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这种改变学生行为的方法是()。A.示范法B.系统脱敏法C。代币奖励法D.认知调适法【答案】C编辑推荐:一、单项选择题1。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是()A.操作性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经典性条件反射D。理性条件反射【答案】B。解析:新生儿遇到冷空气就哭,是人的生存本能之一,因此属于无条件反射。2。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
3、,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的是().A。社会认知B。社会体验C。社会性交往D.人际认知【答案】A。解析:题干为社会认知的定义。3。()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A.程序教学B.组织教学C。个别化教学D。指导教学【答案】A。解析: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按一定顺序加以排列,对每个项目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呈现,要求学生作出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4。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答案】B.解析
4、:我国班级授课制最早的雏形是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故选B.5。组织策略属于()。A.精加工策略B.认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调节策略【答案】B。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一、单项选择题1。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叫做()。A.操作性条件反射B.遗传性条件反射C.经典性条件反射D.非理性条件反射【答案】A。解析:斯金纳把条件反射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他主要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A.幼儿期B.婴儿期C。少年期D。青春期【答案】C。解析:社会自我在少年期时基本成熟.3。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
5、。华生【答案】B。解析: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4。()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其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A.观摩教学B。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C。开展微格教学D.反思教学经验【答案】C。解析:由微格教学的定义可知。5。将“飞机一箱子想象为“飞机穿过箱子运用的是记忆术中的().A。位置记忆法B。简缩和编歌诀C.谐音联想法D。视觉联想【答案】D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关键期”,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差异性C。不平衡性D。顺序性【答案】C.解析:关键期的存在表明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2.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
6、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答案】D。解析:无条件反射引发的反应是无条件反应.3.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A.内向与外向B.顺从与独立C.理智、情感与意志D.A型与B型【答案】A.解析: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向型与外向型。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的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答案】D。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
7、段性.2.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在教学中主张().A.探究法B。班级授课制C.发现法D。讨论法【答案】C。解析:布鲁纳是认知一结构学习论的代表人物,他在教学中主张采用发现法.3.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l00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l00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l00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l00【答案】A.解析:智商简称IQ,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4。下面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监视策略D.调节策略【答案】B。解析:组织策略不属于元认知策略.5.艾里斯的ABC理论中的“C指的是()。A.个体遇到
8、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获得正向的情绪结果C.事件造成的情绪后果D.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答案】C.解析:ABC理论中A代表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代表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代表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一、单项选择题1.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答案】D。解析: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因此应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A。尝试一错误说B.认知一发现理论C。联结一认知理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答案】A。解析:桑
9、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尝试错误说.3.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答案】B。4.下列策略中不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A.举例B。类比C.提问D.画线【答案】D.解析:画线属于复述策略.5。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A.强迫性洗手B。强迫性计数C。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强迫性自我检查【答案】D。一、单项选择题1。有人大器晚成或少年成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或善于言辞。这是心理发展的().A。连续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答案】C。解析:各种心理机能所能
10、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等因人而异。致使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言辞。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答案】D.解析: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3.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B。机械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D.机械的接受学习【答案】C。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4。场独立型概念的提出人是()。A.卡特尔B.威特金C.吉尔福特D。列维托夫【答案】B
11、。5。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A。自然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两难故事法D.对偶故事法【答案】C.解析: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两难故事法.1.视其所以,观其所南,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b。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疏导性原则.2 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班级教学d.设计教学2。c。班级教学制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地培养学生。3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
12、标准,教学大纲c.教学大纲,教科书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3.a.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4 .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a。殷周时期b。秦代c.唐代d。明代4。a。我国最早的小学出现于殷周时代。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a.学记b。论语c.孟子d。中庸5.b。论语中最早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此语最早由孔子提出.6 .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 )还不成熟。a。感知能力b.注意能力c.记忆能力d.思维能力6 a.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不
13、够成熟,感知具有笼统性,精确性比较差.7 .学生的个别差异给教师劳动造成了(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7。b.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老师在进行教学是必须要有创造性,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8.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8。d.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机体的某一部分受损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补偿,这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9.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9.a.小学德育中的基
14、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1.在17世纪,埘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捕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1.b.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考试资料网2。c.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
15、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3.a.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4.c.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
16、.活动中心论的代表5。b。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6。b。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_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
17、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7。b。华生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其上述观点认为儿童的成长发展只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关,与遗传等其他因素无关,故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8.a.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9。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师和学生b。教师和教科书c.学生和教科书d.教学内容和手段9.a。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10.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b。环境c.学校
18、教育d。家庭教育10.c。学校教育在少年儿童的品德形成中起主导作用。11。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a。明确的共同目标b.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c。共同的生活准则d。一定的组织结构11。a.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着是(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1.a。世界上最早的一一部教育专着是学记。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特点。a。严格的等级性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c。教育目标明确d.鲜明的阶级性2.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占代教育与生产实
19、践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3.c。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杜威。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塞尔b。杜威c。华生d.霍尔4。c。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牛。格塞尔是成熟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a。后天学习和训练b.遗传素质c.教师教学水平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5.d。格塞尔的”同卯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教育不能超越人的q三理成熟的基础。6。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 )。a。比较法b.榜样法c。评价法d。自我教育法6.c.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品德评价法.7.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a。引导法b.榜样法c.谈话法d。讨论法7。b。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榜样法.8。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a.自觉积极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8.d.大有大成,小有小成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