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9.47KB ,
资源ID:71749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749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韵文选读赏析第二次段考范围doc.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韵文选读赏析第二次段考范围doc.docx

1、韵文选读赏析第二次段考范围doc韻文選讀賞析(第二次段考範圍,一共十首)聽箏李端鳴箏金粟柱 ,素手玉房 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賞析箏是古代一種彈撥樂器,即今稱古箏。鳴箏謂彈奏箏曲。題一作聽箏,則謂聽奏箏有感,就聽者立題。從詩意看,以作鳴箏為有味。這首小詩寫一位彈箏女子為博取青睞而故意彈箏出錯的情態,寫得婉曲細膩,富有情趣。前二句寫彈箏美人坐在華美的房舍前,撥弄箏弦,優美的樂聲從弦軸裏傳送出來。柱是繫弦的部件。金粟形容箏柱的裝飾華貴。素手表明彈箏者是女子。後二句即寫鳴箏女故意彈錯以博取青睞。周郎指三國吳將周瑜。他二十四歲為將,時稱周郎。他又精通音樂,聽人奏曲有誤時,即使喝得半醉,也要轉過

2、頭去看一看演奏者。所以時謠說:曲有誤,周郎顧。(見三國志吳志周瑜傳)這裏以周郎比喻彈箏女子屬意的知音者。時時是強調她一再出錯,顯出故意撩撥的情態,表示注意到她的用心不在獻藝博知音,而在其他。清人徐增分析這詩說;婦人賣弄身分,巧於撩撥,往往以有心為無心。手在弦上,意屬聽者。在賞音人之前,不欲見長,偏欲見短。見長則人審其音,見短則人見其意。李君(稱李端)何故知得憑細。(而庵說唐詩)其見解相當精闢。此詩的妙處就在於詩人通過細緻的觀察,抓住了生活中體現人物心理狀態的典型細節,將彈箏女子的微妙心理,一種邀寵之情,曲曲寫出,十分傳神。詩的寫法像速寫,似素描,對彈箏女形象的描寫是十分成功的。杜少府之任蜀州

3、王勃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霑巾 。賞析首聯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第二句裡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濛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因首聯已對仗工穩,為了避免板滯,故次聯以散調承之,文情跌宕。與君離別意承首聯寫惜別之感,欲吐還吞。翻譯一下,那就是:跟你離別的意緒啊!那意緒怎

4、麼樣,沒有說;立刻改口,來了個轉折,用同是宦遊人一句加以寬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樣遠離故土,宦遊他鄉;這次離別,只不過是客中之別,又何必感傷!三聯推開一步,奇峰突起。從構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的啟發。但高度概括,自鑄偉詞,便成千古名句。尾聯緊接三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在歧路,點出題面上的那個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處分手,所以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作者在臨別時勸慰杜少府說: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連,那麼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遠隔千山萬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鄰一樣近嗎?可不要在臨別之時哭鼻子、抹眼淚,像一般小兒女那樣。

5、南朝的著名文學家江淹在別賦裡寫了各種各樣的離別,都不免使人黯然銷魂。古代的許多送別詩,也大都表現了黯然銷魂的情感。王勃的這一首,卻一洗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 ,白水遶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賞析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鄰鄰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確是別開生面;

6、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詩筆揮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中間兩聯切題,寫離別的深情。頷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此地一別,離人就要像蓬草那樣隨風飛轉,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關懷。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於對仗,別具一格。頸聯浮雲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雲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

7、特別令人留戀而感到難捨難分。這裏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那麼內心的感覺如何呢?詩人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群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詩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可謂鬼斧神工。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

8、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讚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 ,狂歌五柳前 。作者王維字摩詰,河東人。工書畫,與弟縉俱有俊才。開元九年,進士擢第,調太樂丞,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歷右拾遺、監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安祿山陷兩都,維為賊所得,服藥陽瘖,拘于菩提寺。祿山宴凝碧池,維潛賦詩悲悼,聞于行在。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責授太子中允,遷中庶子、中書舍人,復拜

9、給事中,轉尚書右丞。維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寧薛諸王駙馬豪貴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得宋之問輞川別墅,山水絕勝。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篤於奉佛,晚年長齋禪誦。一日,忽索筆作書數紙,別弟縉及平生親故,舍筆而卒,贈祕書監。寶應中,代宗問縉,朕常於諸王坐聞維樂章,今存幾何,縉集詩六卷,文四卷,表上之。敕答云,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長揖楚辭,詩家者流,時論歸美,克成編錄,歎息良深。殷璠謂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成珠,著壁成繪。蘇軾亦云,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今編詩四卷。裴迪,關中人,初與王維、崔興宗居終南,同倡和。天寶後,為蜀州刺史,與杜甫、李頎友善,嘗為尚書省郎

10、。詩二十1311九首。賞析新唐書王維傳:別墅在輞川,地奇勝與裴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這首詩即與裴迪相酬為樂之作。這是一首詩、畫、音樂完美結合的五律。首聯和頸聯寫景,描繪輞川附近山水田園的深秋暮色;頷聯和尾聯寫人,刻畫詩人和裴迪兩個隱士的形象。風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抒寫詩人的閒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首聯寫山中秋景。時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間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響;隨著天色向晚,山色也變得更加蒼翠。不待頷聯說出暮字,已給人以時近黃昏的印象。轉和日用得巧妙。轉蒼翠,表示山色愈來愈深,愈來愈濃;山是靜止的,著一轉字,便憑借顏色的漸變而

11、寫出它的動態。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時都在喧響;水是流動的,用一日字,卻令人感覺它始終如一的守恆。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容,動靜結合的畫面。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頸聯寫原野暮色。夕陽欲落,炊煙初升,這是田野黃昏的典型景象。渡頭在水,墟里在陸;落日屬自然,炊煙屬人事;景物的選取是很見匠心的。墟里上孤煙,顯係從陶潛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歸田園居之一)點化而來。但陶句是擬人化地表現遠處村落上方炊煙縈繞、不忍離去的情味,王句卻是用白描手法表現黃昏第一縷炊煙裊裊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這一聯是王維修辭的名句,歷來被人稱道。渡頭餘落日,精確地剪取落日行將與水面相切的

12、一瞬間,極有包孕地顯示了落日的動態和趨向,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為讀者留下想像的餘地。墟里上孤煙,寫的也是極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僅寫出炊煙悠然上升的動態,而且顯示已經升到相當的高度。首、頸兩聯,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象徵季節和時間特徵的景物,構成一幅和諧靜謐的山水田園風景畫。但這風景並非單純的孤立的客觀存在,而是畫在人眼裏,人在畫圖中,一景一物都經過詩人主觀的過濾而帶上了感情色彩。那麼,詩人的形象是怎樣的呢?請看頷聯: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這就是詩人的形象。柴門,表現隱居生活和田園風味;倚杖,表現年事已高和意態安閒。柴門之外,倚杖臨風,聽晚樹鳴蟬、寒山泉水,看渡頭落日、墟里孤煙,那安逸的神態

13、,瀟灑的閒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歸去來辭)的陶淵明不是有幾分相似嗎?事實上,王維對那位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這首詩中,不僅仿效了陶的詩句,而且在尾聯引用了陶的典故: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傳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懷得失、詩酒自娛的隱者,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實則,這位先生正是陶潛的自我寫照;而王維自稱五柳,就是以陶潛自況的。接輿,是春秋時代鳳歌笑孔丘的楚國狂士,詩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與楚狂接輿相比,乃是對這位年輕朋友的讚許。陶潛與接輿王維與裴迪,個性雖大不一樣,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迦卻是相近相親的。所以,復值接輿醉的復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見裴迪,而是表示詩人情感

14、的加倍和進層;既賞佳景,更遇良朋,輞川閒居之樂,至於此極啊!末聯生動地刻畫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詩人對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歡迎,詩題中的贈字,也便有了著落。頷聯和尾聯,對兩個人物形象的刻畫,也不是孤立進行,而是和景物描寫密切結合的。柴門、暮蟬、晚風、五柳,有形無形,有聲無聲,都是寫景。五柳,雖是典故,但對王維說來,模仿陶淵明筆下的人物,植五柳於柴門之外,不也是自然而然的嗎?附錄贈裴迪王維不相見,不相見來久。日日泉水頭,常憶同攜手。攜手本同心,復歎忽分襟。相憶今如此,相思深不深。答裴迪輞口遇雨憶終南山之作王維淼淼寒流廣,蒼蒼秋雨晦。君問終南山,心知白雲外。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

15、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王維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送靈澈 (一作送靈澈上人)劉長卿蒼蒼竹林寺,杳杳 鐘聲晚。荷 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賞析這是一首送別僧人的詩。僧人削髮棄家,皈依三寶,自當屏絕七情六欲,以便虔心禮佛,修成正果,永住於不生不滅之涅樂淨境。故送別僧尼,了無愁恨可言,切不可以悽愴於邑之詞入詩。作者有鑒於此,因將筆頭轉為寫景,在暮色蒼茫中送別,亦別饒佳趣。首句寫送別的地點是在竹林寺,言竹林寺為靈澈上人雲遊所過之慮。次句寫送別的時間是在傍晚,言此時寺內晚課已然開始,鐘聲不斷播送遠方。三四句寫送別的人物是靈澈上人,言靈澈上人背著斗笠,

16、帶著斜陽,獨自沿著青山繼續其雲遊行程。全詩結構嚴密,環環相扣,毫不鬆弛,雖寫送別景象,妙在句句不脫靈澈。蒼蒼伏下青山,亦兼狀山寺之色彩。杳杳伏下遠字,亦兼狀鐘聲播放之遠與上人行程之遠。晚字伏下斜陽,並作桴鼓之應。獨字雙關,既言靈澈獨自遠遊,亦言靈澈歸後,無人可資請益,獨自參禪,恐難脫去外相而見真我,內心不免落寞孤寂,若有所失者。故晚遠獨二一字遂為一篇之樞紐,貫通全詩,承上起下,均利賴之。章燮唐詩三百首注疏云:遠字應杳杳,斜陽應晚字,只二十字,先後映照。唐人作詩,不離此法。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亦云:蒼蒼晚色,鐘聲亦寫晚,斜陽又承上文晚字,青山映襯竹林,末二句竟是一幅絕妙的圖畫,所謂詩中有晝,是為

17、最好的寫景詩。可謂隻眼獨具,觀察入微。按:從荷笠的裝扮,可知靈澈上是一個雲遊四方的行僧,他要去的地方,可能是佛教勝地沃洲山,可與另一首五絕送上人合參。送上人(一作送方外上人)劉長卿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送崔九(一作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一作留別王維)裴迪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裏。賞析這是一首送別友人並勸其長期歸隱的詩。崔九即崔興宗,為王維之內弟,早歲與王維、裴迪友善,同居長安城南之終南山,蕭然有終焉之志,後官右補闕。本詩前幅是勉勵語,後幅是警戒語,意在勸其久隱。蓋以崔九先隱後仕,意志不堅,故有此言。全詩意謂此番送君歸隱,無論居於深山或居於淺山

18、,都應該盡情享受林泉丘墾之美,切莫學武陵漁夫,暫入桃源,便行出山。按詩家隸事運典,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前者謂之正用,亦曰明用。後者謂之反用,與翻案法略同。茲舉五例如次: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羅隱西施)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賈生)回三百年間同曉夢,鍾山何處有龍盤。(李商隱詠史)幸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楊昌濬贈左宗棠)用典若此,最為奇警。裴詩亦用此法,就武陵漁夫暫遊桃源一事而翻疊之,不但使舊意翻新,彌增姿采,而且筆調也顯得靈活跳脫,不流於板滯。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作臨洞庭)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19、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賞析這是一首干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七三三),孟浩然西游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滅那干,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分,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干謁的痕跡。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裝得滿滿的,和岸上幾乎平接。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塊。開頭兩句,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汪洋浩闊,與天相接,潤澤著千花萬樹,容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三、四句實寫湖。氣蒸句寫出湖的豐厚的蓄積,彷彿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鬱鬱蒼蒼。而波撼兩字放在岳陽城

20、上,襯托湖的澎湃動蕩,也極為有力。人們眼中的這一座湖濱城,好像瑟縮不安地甸伏在它的腳下,變得異常渺小了。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大,而且還充滿活力。下面四句,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檳,是從眼前景物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隻一樣。端居恥聖明,是說在這個聖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並非本願,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嚮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於是

21、下面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出呼呼。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後兩句,意思是說:執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自有特色。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煙(一作幽)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22、。賞析這是一首抒寫羈旅之思的詩。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它雖然露出一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上去了。可見它在選材和表現上都是頗有特色的。詩的起句移舟泊煙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裏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繫,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日落黃昏,江面上才水煙濛濛。同時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詩人自指。若按舊日作詩的所謂起、承、轉、合的格式,這第二句就將承、

23、轉兩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這也是少見的一格。為什麼寸暮會撩起客愁新呢?我們可以讀一讀詩經裏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易至哉?雞栖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風君子于役)這裏寫一位婦女,每當到夕陽西下、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們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時旅人的心情嗎?本來行船停下來,應該靜靜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勞,誰知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接下去詩人以一個對句鋪寫景物,似乎要將一顆愁心化入那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潛說:下半寫景,而客愁自見。第三句寫日暮時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城,放眼望去,遠處的天

24、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麼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表而寧靜的宇宙之申,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於發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麼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然而,言雖止,意未盡。試想,此刻那親近的明月會在詩人的心中引起什麼呢?似有一絲喜悅,一點慰藉,但終究驅散不了縷縷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

25、越)。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看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看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悵,故鄉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湧上心頭。江清月近人,這畫面上讓我們見到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看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上見不到而應該體味到的,則是詩人的愁心已經隨看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這一隱一現,一虛一實,相互映襯,相互補充,正構成一個人宿建德江,心隨明月去的意境。是的,這宿而未宿,不正意味深長地表現出日暮客愁新嗎?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

26、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旅夜書懷 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賞析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帶著家人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飄泊。這首五言律詩大概是他舟經渝州、忠州一帶時寫的。詩的前半描寫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寫近景;微風吹拂看江岸上的細草,豎看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看。當時杜甫離成都是迫於無奈。這一年的正月,他辭去節度使參謀職務,四月,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武死去。處此孤悽無依之境,便決意離蜀東下。因此,這裡不是空泛地寫景,而

27、是寓情於景,通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寫遠景;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湧,大江東流。這兩句寫景雄渾闊大,歷來為人所稱道。在這兩個寫景句中寄寓著詩人的什麼感情呢?有人認為是開襟曠遠(浦起龍讀杜心解),有人認為是寫出了喜的感情(見唐詩論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顯,這首詩是寫詩人暮年飄泊的淒苦景況的,而上面的兩種解釋只強調了詩的字面意思,這就很難令人信服。實際上,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淒愴心情。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常使用的。如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春日

28、的美好景物反襯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寫得多麼動人!詩的後半是書懷。第五、六句說,有點名聲,哪裡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應該因為年老多病而退休。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願。杜甫此時確實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於被排擠。這裡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關於這一聯的含義,黃生說是無所歸咎,撫躬自怪之語(杜詩說),仇兆鰲說是五屬自謙,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詳注),恐怕不很妥當。最後兩句說,飄然一身像個什麼呢?不過像廣闊的天地間的一隻沙鷗罷了。詩人即景自

29、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這一聯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真是一字一淚,感人至深。王夫之薑齋詩話說: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於景和寓景於情。前者寫宜於表達詩人所要抒發的情的景物,使情藏於景中;後者不是抽象地寫情,而是在寫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這首旅夜書懷詩,就是古典詩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個範例。八陣圖 杜甫功蓋三分國 ,名高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諸葛亮八陣圖有三,一在夔,一在彌牟鎮,一在棋盤市。此在夔之永安宮前者。)賞析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時作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於大曆元年(七六六)。

30、八陣圖,指由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軍事操練和作戰的陣圖,是諸葛亮的一項創造,反映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兩句讚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第一句是從總的方面寫,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為卓絕。三國並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許多因素,而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地創建蜀國基業,應該說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這一高度概括的讚語,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歷史真實。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創制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對這一點古人曾屢加稱頌,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寫道:一統經綸志未酬,布陣有圖誠妙略。江上陣圖猶布列,蜀中相業有輝光。而杜

31、甫的這句詩則是更集中、更凝煉地讚頌了諸葛亮的軍事業績。頭兩句詩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三分國對八陣圖,以全局性的業績對軍事上的貢獻,顯得精巧工整,自然妥貼。在結構上,前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後句點出詩題,進一步讚頌功績,同時又為下面憑弔遺跡作了鋪墊。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兩句就八陣圖的遺址抒發感慨。八陣圖遺址在騤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據荊州圖副和劉禹錫嘉話錄記載,這裏的八陣圖聚細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圍,縱橫棋布,排列為六十四堆,始終保持原來的樣子不變,即使被夏天大水衝擊淹沒,等到冬季水落川宅萬物都失故態,唯獨八陣圖的石堆卻依然如舊,六百年來巍然不動。前一句極精煉地寫出了遺跡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徵。石不轉,化用了詩經邶風柏舟中的詩句我心匪石,不可轉也。在作者看來,這種神奇色彩和諸葛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