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429.27KB ,
资源ID:71723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723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服装史内容及简答题型.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服装史内容及简答题型.docx

1、中国服装史内容及简答题型第一章中国服装史起源和先秦服饰 (一)原始社会的服饰(前5000前2000年)概况:茹毛饮血,衣禽兽之皮,树叶蔓草遮体人们用赤铁矿研磨红色粉沫染饰物(目前所知最早的矿物着色工艺染制品)。他们把死去的人加以埋葬并举行仪式,还在死者尸体周围洒赤铁矿研磨红色粉沫,以象征鲜血。红色在原始人意识中是血液的象征,失去血液便失去生命,使用红色有寄望再生之意,说明原始人的色彩观念和原始宗教观念交织在一起的。原始人使用这些附属饰品除了包含广泛的装饰意义以外,还包含着神灵的意义。10万年前出现的“智人”能够制造衣服及饰品,是人类向创造衣服迈出的第一步。(二)中国早期服饰服装起源: 保护说,

2、装饰说,遮羞说。早期服饰状况:1,裸态生活期;2,兽皮,树叶与装饰期:(典型服饰特征:兽皮披,戴贝壳,兽牙等装饰。服装款式:最常见是裙,其次是遮挡前胸后背坎肩式长衣,下摆过臀)骨针,约在2万年前后北京山顶洞人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表明史前人类已懂得缝纫的方式3,纤维织物期:(典型服装特征:贯口衫,贯口衫织出相当于两个身长的一块面料,对等相折,中间挖一圆洞或切一竖口,穿时可将头伸出,前后两片,以带束成贯口,也称作贯头衫。)主要衣料:葛布,麻布,纺织品(三)先秦服饰-奴隶社会(前21世纪到前771年,中国服装史奠基阶段,一些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均在此期间走向成熟)夏商周三代服制是在继承前代

3、的基础上各有变革和发展,到了周代冠服制度趋于完备。3.1)商代服饰:上衣下裳(chang)是当时的主要服饰形制,上衣多为交领右衽,腰系带,下裳即裙,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服装形制之一,为汉服体系的第一个款式。 蔽膝 :一种权位的象征,上广一尺,下展二尺,长三尺。(下图阴影部分) 3.2)周代服饰:仍保留商代的上衣下裳服饰形制,上衣款式多为直裾式,交领、右衽衣襟,袖身比商代时宽博。西周代衣料已用织锦和刺绣。一、周代趋于完备的 冠服制度(冕mian冠)1、它产生于信天命、事鬼神、终日郊天祀地的特定时期。2、有利于统治阶级3、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冕服:冕冠和礼服配成的服装,是礼服中最尊贵的一种,在

4、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冕服构成: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冕冠、足登舄屦(xi ju)六冕: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的礼服;衮gun冕:王之吉服;鷩bi冕:王祭先公与飨射的礼服;毳cu 冕:王祭祀四望山川的礼服;絺chi冕:王祭祀社稷先王的礼服;玄冕:王祭祀坟衍四方百物的礼服3.3)章服制度:王权的标志“十二章”服饰纹样奴隶社会的服饰纹样是奴隶社会精神文化的一个方面,纹样内容的政治意义大于审美的欣赏意义。最重要的纹样为国王衮服上面的十二章纹样,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十二章”。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到战国时期宣告解体,但“十二章”纹样由于在思想上具有巩固统治阶

5、级皇权的功能,一直为历代封建皇帝所传承沿用,图案纹样是基于现实主义的想象。下面介绍一下这十二章纹绘绣于服装上的含义及象征性以下用之于衣:日、月、星辰取其照临。 山形取其稳重。 龙取其应变。 华虫(雉鸡) 取其文丽。#以下用之于裳:宗彝取其忠孝。 藻取其洁净。 火取其光明。 粉米(白米) 取其滋养。 黼f(斧形) 取其决断。 黻f(双兽相背形) 取其明辨3.4)深衣(上衣下裳相连袍身又深又长):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饰。古代深衣四大原则:中国的深衣之制必须符合.袖圆似规、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深衣形制有两种形制(直裾深衣、曲裾深衣)其特点为: 一般用白布

6、制作,续衽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至背后,以丝带系扎,上下分裁,因而上身合体,下身宽广,然后在腰间缝为一体,下裳共分六幅,每幅又分二,以应每年十二个月的含义。长至足踝或长曳及地。3.5)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主要特征: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胡服也象征着封建社会的开端。胡服骑射:周代末年,处在西北的赵国与东胡、楼兰接界,这两个地区少数民族善于骑射,而汉人则用战车作战,战车不利于崎岖山谷,到了春秋时期,赵国赵武灵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迅速成为强国。将下裳改为裤,舄屦改为靴,冠采用北方民族的貂皮帽。这是中华服装有史以来所记载的第一次非

7、汉族服饰进入中原的事件,是中国服装史的第一次变革。3.6)襦裙: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穿时下身配裙,是与深衣即上衣下裳,上下连属所不同的另一种形制,襦裙是汉时期女子常服。名词解释:1、司服:专门掌管服制实施,安排帝王穿着的机构。 2、十二章纹饰 3、冠服制度4、 深衣:5、 胡服骑射 简答论述题1、中国古代最早的服饰形制在何时出现?为何种形式?夏朝:上衣下裳2试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意义3、在奴隶制社会,奴隶主阶级把服饰放在什么重要地位?答:奴隶主为了显示其尊严和维护统治地位,把服饰作为礼的重要内容,被当作“分贵贱,别等威”的工具,强化了服饰的章身功能,从此,中国服饰从原始社会巫术现象过渡

8、到以政治伦理为基础的王权象征时期。 4、早期的中国冠服制度有哪些特点?(参考,自己总结简化)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分析 ,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了周代逐步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西周的社会生产力比商代有了长足的进步,等级制度逐步确立,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冠服制度,表现在贵贱有等、衣服有别。王室公卿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的形式、颜色和图案。祭祀有吉服,朝拜有朝服,丧葬有凶服,根据地位高低,在服饰的装饰纹样和颜色上也各不相同。周王朝还设有司服一职,掌管王室服饰。冠服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服饰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

9、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王遗制,故称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第二章 秦汉服装白袍。 (一)概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国西汉东汉(公元前221公元220) 秦始皇推行“书同文,车同轨,歉收六国车旗服御”,建立了严格的衣冠服饰制度, 服装的颜色上做了统一,秦始皇颜色崇尚黑色,三品以上着绿袍、深衣,庶人白袍。服饰“承秦后,多因其旧”,因而秦汉服饰有许多相似之处。 汉武帝时,经济发展较快”丝绸之路”。(二)秦汉男子袍服与冠履2.1)袍秦汉时期

10、,男子以袍为贵,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汉四百年中一直以袍为礼服,根据下摆形状分成曲裾袍(西汉早期多见,东汉减少)或直裾袍(西汉产生,东汉盛行)又称襜褕( chan yu)。秦始皇三品以上绿袍、深衣。庶人穿白袍皆以绢为之。男子袍服的特点:1、样式多为大袖,袖口收缩紧小,称为祛,全袖称为袂,2、大襟斜领,领子低袒,露出里衣(领口袖口处绣夔纹或方格纹。 )3、下摆花饰边缘,或打密裥,或剪成月牙弯曲之状, “张袂成荫、三重衣”,是对袍服特点的概括。2.2)裤:为袍服之内下身的衣裳,早期无裆,类似于后世的套裤普通男子穿短衣配有裆长裤 裈:古时指有裆的裤子。合裆短裤称犊鼻裈2.3)禅dan衣褝衣为仕宦平日燕

11、居之服,与袍式略同,褝为上下连属,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在袍服里面的或夏日居家时穿的衬衣。褝衣一般是夏衣,质料为布帛或为薄丝绸(西汉素纱褝衣,交领右衽,直裾式。中等宽度袖,薄如蝉翼)2.4)冠冕冠:俗称“平天冠”。有 梁冠、长冠、武冠、法冠。梁冠:也叫进贤冠,文官用,远游冠与通天冠均为梁冠之属。长冠:多为宦官,侍者用,汉高祖曾以竹皮为长冠,俗称“高祖冠”或“刘氏冠”。武冠:原为胡人装束,后延至唐宋,一直为武将所用。加鹖he尾叫鹖冠。法冠:也叫獬豸xie zhi冠,为执法官戴用。 2.5)巾、帻ze及履式 巾:男子头上裹得头巾,一般为女人和庶民所戴。主要有两种,葛巾和缣jin巾。帻:包发巾的一种。

12、(介帻、平巾帻)履:有以下式样和详细规定。 舄:为绸面木底,配祭服穿用,厚底。 履:配以礼服穿用,如配朝服穿。 屦:夏用葛、冬用皮制,为居家燕服的薄底便 鞋。 屐:出门行路用 ,是一种木底鞋(三)汉代女子服饰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汉代女子服饰是上衣下裳和深衣,主要有曲裾深衣、襦(短衣)裙、袿衣、舞女大袖衣。3.1)深衣曲裾深衣是汉代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3.2)襦裙 汉代妇女仍沿用战国时的襦裙配套穿着的习惯。襦裙一直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主要装束。 3.3)袿gui衣女子常服,服式似深衣,但底部由衣襟曲转盘绕而形成两个尖角 。形

13、制: 上衣下裳(四)军事服饰秦汉军服的两种基本类型。 (一)护甲由整体皮革制成,上嵌金属片或犀皮,四周留阔边,为官员所服。 (二)护甲由甲片编缀而成,从上套下,再用带或钩扣住,里面衬战炮,为低级将领和普通士兵所服。(五)汉代技术1、衣料纱、罗、绮、绫、锦 万事如意锦 、藕色纱、毛织花带、 黄绢、黄绮 2、纹饰乘云纹、对鸟纹、茱萸纹、万事如意纹、人兽葡萄纹、长寿纹 丝绸,最初的丝织品统称“帛”,“缯”,这些丝绸按照组织结构分为平纹织物、提花织物、绞丝织物、染色织物等,来分成纱、罗、绮、绫、锦等名称,东汉出现最早的蓝印花布。花纹的制作技术有织、绣、绘。纹样有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及几何纹等。丝绸图案

14、也多种多样,龙虎纹、对鸟纹、茱萸纹、等吉祥文字被广泛应用。这时的服装色彩也很多种,发现了最早的蓝印花布。说明了我国织绣印染技术已达到比较成熟的程度,因此为秦汉讲究服装色彩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汉代经济丝绸之路:一条沟通中原与中亚、西亚文化、经济大道,因主要经营丝绸,故得名“丝绸之路”。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服装(一)概述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公元3世纪初6世纪末) 战争促使南北迁徙,民族错居,加强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对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合。魏晋以来,玄学、道、释两教相结合,空谈风盛行。(二)男子服饰衫:2.1)衫:魏晋男子服装以衫为尚。

15、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袪,而衫为宽大敞袖。白衫不仅作为常服也作为礼服。衫的特点:一袖之大,足断为两;一裙之长,可分为二。汉服“褒之博带”是魏晋南北朝时的普遍服饰,其中尤以文人雅士居多。是这一时期主要风格。其有三种境界:华服境界、浪漫境界、淡泊境界。由于当时魏晋玄学风靡一时,玄学思想崇尚虚无,藐视礼法,放荡形骸,任情不羁,文人的衣着和生活不拘礼教,衣着宽博,袒胸露脯,竹林七贤就是典型例子。由于衫袖口无祛,衣服日趋宽博,大到“一袖之大,足断为两;一裙之长,可分为二”的地步,如此衫袖比袍袖更加宽大,这样走起路来甩手的时候就显得更加潇洒了。2.2)巾、冠、帽漆纱笼冠 :魏晋南北朝时候主要的冠饰,男女皆可

16、服用,以黑漆细纱制成故名。 其制:平顶,似圆形筒子,两边有耳垂下,戴时必罩于冠,帻之上,下用丝带系缚。帽子:帽子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三) 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3.1)裤褶 以缚裤及褶衣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套服饰,上衣叫褶,下衣叫裤,胡服的一种,是一种衣裳分制的服装,谓之裤褶服。随胡人入居中原,对汉族服装产生强烈的影响,统治者常在外面加披风缚裤:人们用1米左右的锦带将裤腿缚住,成为缚裤胡服 左衽,对襟,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3.2)裲裆(liang dang)也就是我们说的背心或坎肩的意思,其意在挡住前心后背,形制也与现在的背心相似,只有两片衣襟,其一当胸,其一当背,肩部用皮质搭襻连缀,

17、后来称为“背心”或“坎肩”,腰间再以皮带系扎军戎服饰 西晋:筒袖铠;南北朝:裲裆铠,明光铠少数民族服饰特点是“短衣缚裤,腰来革带,外加套头,头戴风帽,足着短靴”(四)女子服饰特点: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主要:衫、深衣、袄、襦、裙、帔、履、女子发式、首饰等款式特征是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上衣短小,袖口肥大,交领上襦,束腰较紧,下裙宽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头部多加假发,加上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发展到此事,突出表现为竞尚富丽,其材料之华贵,名目之繁多,是前所未有的。4.1)深衣女子深衣在衣服下摆施加相连接的三角形装饰(),在深衣腰部加围裳,从围裳伸出长长的飘带,这

18、种装饰始于东汉,走动时可以起助长动姿的作用。4.2)衫 特点:对襟、束腰、衣袖宽大,袖口缀有一块不同颜色的贴袖。4.3)履 分类:棉、麻、毛、丝等原料制成(五)中国服装史上第二次服饰变革-蛮夷入中原分裂动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蛮夷入中原”时期,非汉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权;这个时期民族间的交流使得各族服饰之间交融也是必然的;蛮夷入主中原,这是中国服装史上第二次服饰变革本章重点难点1.文人衣服为什么会形成褒衣博带之势?答:因为这一时期政治混乱,玄学风靡一时,文人意于进贤,但又忧患官海沉沦,只能自我超脱,沉迷酒肉,歌舞,丹药,藐视礼法,放荡形骸,任情不羁,最后表现在服式的宣泄上衣着宽博,袒胸露脯,以

19、傲世为荣。2、这一时期汉胡文化的交融有哪些特点? (1)、服饰作为历代统治阶级的工具,为统治阶级服务。(2)、胡人改革其服饰着汉装,汉装的定式被突破了。(3)、汉服大量地吸收融合胡服,并在汉族劳动人民中间得到推广。北魏孝文帝的改制。(了解)1、改革主要是以汉魏衣冠为模式,制定了冠服制度,令“群臣皆服汉魏衣冠”,改原来的夹领小袖为宽衣博袖。于公元494年改革其本族(鲜卑族)的衣冠制度。公元495年接见群臣时他就班赐百官冠服,用以更换胡服。2、是在实用功能方面,胡服比汉族统治者所穿的宽松肥大的服装优越,服装紧身短小,且下身穿连裆裤,便于劳动,适合劳动人民,尽管魏孝文帝命令全国人民都穿汉服,但鲜卑族

20、的劳动百姓不习惯于汉族的衣着,有许多人都不遵诏令,依旧穿着他们的传统民族服装。连魏文帝的太子也私着胡服,从洛阳逃回平城,后被废为庶人。这是由于服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有民族的习惯性,他们原来的服装样式比汉族服装紧身短小,且下身穿连裆裤,便于劳动,这种服装是鲜卑族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形成的,魏孝文帝在推行汉化中未能使鲜卑人断其流行,反而在汉族劳动人民中间得到推广,最后连汉族上层人士也穿起了鲜卑装。其根本原因,就是北方胡族服装便于生活活动,有较好的劳动实用功能。第四章 隋唐五代服装(一)概述1.1)隋唐五代十国(公元581公元960年)政治:由隋入唐,中国政治稳定,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其辉煌服饰盛况

21、是中国服饰史上的耀眼明珠,在世界服饰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济:经济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进步,唐代承袭了先前历代的冠服制度,同时,又通过丝绸之路与和平政策与异族同胞及异域他国交往日密,打开国际市场,博采众族之长,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成为服饰史上的 百花争艳 时代。服饰: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1.2)隋初隋初的服饰比较朴素,袍衫和胡服是当时主要的服饰。1.3)唐代对外来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女性追求个性美,上褥下裙,或上衫下群,服饰多以丝帛制品,唐朝时的轻容纱比西汉的素纱禅衣更为轻薄,而且女性还多穿男服以便社交活动,同时以此彰显个性。胡服对此时期服饰影响巨大。(

22、二)女子冠服与装饰2.1)襦裙装短襦、长裙是隋唐女服的基本形式。主要特点是上穿短襦或衫,下穿长裙,裙腰系的较高,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佩披帛。袒胸为此时期女子服饰特征半臂: 由短襦演变出来的一种服式,因袖子长度在裲裆和衣衫之间故称“半臂”。一般都用对襟,穿时在胸前结带。2.2)衫:大袖纱罗衫:用沙罗制成,袖子宽大,对襟,外披帛,纱里穿裙(也可用布或者帛)(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上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惯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袒胸衫外套缦衫,形制与半臂相近

23、,但为纱制 (襦多为布帛制作,衫多为纱制作)2.3)裙(晚唐女服) -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装。2.4)女着男装 女子效仿男子的装束,成为唐代女装的一大特点,即穿圆领袍衫,裹幞头,穿乌皮靴。此风盛行于开元天宝年间2.5)女着胡服 受胡舞的影响(胡旋舞、浑脱舞、),女穿胡服成为唐代女装的又一大特点。胡服特点: 领、袖和下摆处有锦边装饰,折领式圆领窄袖,头戴高顶毡帽,系束带上有饰物,小口裤。 唐代女子首服,经由一段改革过程 (羃篱帷帽胡帽浑脱帽)羃篱(mi li) 古代一种全身遮蔽的方巾;惟帽 羃篱长可以障身,后来缩短到颈部,称为帷帽。后期将整个面庞露于之外胡帽 西域少数民族帽子的总称浑脱帽 浑脱帽

24、是胡服中首服的主要形式,冒顶呈尖形2.6)唐代 回鹘装(维吾尔族) 回鹘装特点:略似男子的长袍,翻折领连衣窄袖长裙,衣身宽大,下长曳地,腰系束带。翻领及袖口加纹饰,颜色以暖色为主,尤喜红色,材料用质地厚实的织锦,脚穿云头锦鞋。唐代冠服制度:祭服、朝服、公服、常服(三)男子服饰3.1)男子服式主要有:圆领袍衫:深衣制,圆领窄袖右衽,领、衣襟无缘饰,有缘边,袍长至膝下,腰系革带;幞头:一种很色纱罗做的软胎帽,相当于帻巾,分软脚幞头和硬脚幞头,这一时期男子最普遍的首服;乌皮靴3.2)唐代冕服特点:对襟大袖衫,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垂两带,前有蔽膝。此时期原十二章纹样有所变化:肩挑明月,背负星辰。3.3

25、)佩绶 腰间束带上的装饰品(四)中国服装史上第三次重大服饰变革1、唐朝采取开放政策,丰富和发展了我民族服饰文化。使“混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2、大唐海纳百川的襟怀使得服装丰富多样,既有宽袍大袖的高贵华丽,也有胡服骑射的精悍利落。 与前两次变革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是由南北走向向东西方向流动。3、唐代服饰发展盛况成为世界服装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五代十国服式五代的官服式样承唐启宋,男子衣着圆领衫子,腰系帛鱼。幞头变化较显著,由唐至宋的幞头变化,五代恰是一个变化时期此时期女子出现缠足(六)隋唐五代工艺 服饰纹样奴隶社会精神文化的一个方面,政治意义大于欣赏意义本章重点难点1、男服的构成要素?

26、2、女服主要有哪几种配套形式?3、唐代服饰怎样体现中国服装史对灿烂的一页?4、社会思潮在服式发展中的作用?第五章 宋辽金元代服饰一、理学与服饰1、程朱理学提出“三纲五常,仁义为本”,“存天理而灭人欲”观点。来束缚人们的思想。2、程朱理学思想影响到当时的审美和意识形态。这时的艺术形式追求空灵、含蓄、自然、平淡的意境。如宋代陶瓷一扫唐代艳丽,追求色调单纯,这时山水画采用水墨淡彩,服饰风格上,就更明显,修长、纤细、朴素无华。3、程朱理学对服饰的影响,使朝廷多次制定制度“务从简朴,不得奢糜”。提倡纯朴淡雅之美二、宋代服饰制度1、宋代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衰微阶段,统治者进行强化思想控制,从各方面灌输封建伦

27、理纲常的旧观念。服饰趋于保守,倾向复古. (恢复旧制) 宋代服饰制度,大致沿袭唐制,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受理学影响,唐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色彩浓烈的类型,而宋代则是一种相对收敛,色彩淡雅的类型,对妇女的约束推到极点,约束到一个封闭的家庭生活圈,规定了他们的言行举止妆容等行为规则,唐代的那种热情坦荡大胆火辣的行为被视为不守妇道,女子的贞节被视为比生命重要,程朱理学提出“三纲五常,仁义为本”“存天理而灭人欲”等观点。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出现多次服饰改制,最终形成典雅质朴、繁简适度、雅俗共赏、古中求新的时代服饰。2、修订衣冠制度蓝本聂崇义三礼图,大观、政和年间

28、编成祭服制度。 以“恢尧舜之典,总夏商之礼”,“仿虞周汉唐之旧”,即维护封建道统的聂崇义三礼图,是当时修订衣冠制度的蓝本。3、按品级分送“臣僚袄子锦”。 宋代制度每年必按品级分送“臣僚袄子锦”共计七等,给所有高级官吏,各有一定花纹,锦中动物图案承唐武则天赐百官纹绣,比唐时更具体,为明代补子图案确定了较为详细的种类与范围。4、宋代佩鱼袋制度。 宋代,只有穿紫服绯服的官员才可佩鱼袋的资格。但作用不再是验明身份,而是区别贵贱的符号性饰物,鱼目昼夜不闭之形,有“常备不懈”寓意。紫服用金,绯服用银。唐代佩鱼有验明身份的作用,应招进宫时,必挂在革带上,凡着朝服必佩之,若有离朝弃官者,刻有姓名的鱼符要缴回朝

29、廷,唐玄宗时,准许官员终身佩鱼,以此为荣。宋代而是区别贵贱的符号性饰物。袍衫:宋代的公服皆圆领袍衫,袍有宽袖广身和窄袖紧身,官员以袍衫的纹样、质料、颜色分等级。天子仍服黄色。襕衫属于袍衫范围,故又称“襕袍”,襕衫为圆领大袖长度过膝,下施横襕以示上衣下裳的旧制,形式见于唐代,流行于宋代。进士、国子生、州县生服之。革带:在宋代革带是区分官职高低附属物。是官职标记之一。革带上有牌饰不同材质制成,天子皇太子用玉,大臣用金,低一些的有铜铁角黑玉之类。鞓ting即皮带,是革带的主体,分前后两节,带袴在腰后部,欲了解官员品级,从背后一看便知。革带两端朝下,以预示官员对朝廷的忠顺。方心曲领:白罗方心曲领(宋代

30、的方心曲领是一个上圆下方,形似锁片的装饰,套在项间起压贴作用,防止衣领雍起,寓天圆地方之意)宋代以前,官员穿朝服,里面只衬一个圆形护领,宋代必穿方心曲领实际功能是防止衣领雍起,起压贴作用。(材质?)(二)、宋代妇女服装褙子: 是宋代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服装。两裾离异,前后片不缝合,腋下或后背垂有带子“褙子,有婢妾之服,因为婢妾多行动于主母背后,而命名为褙子。”特有的窄长和平滑的外观,大体在北宋后期,背子普遍流行起来,皇帝、官吏,商贾、士人等都可穿用。缠足:宋代女子缠足成为儒家礼教的一部分,随着朝代的更替,小脚成为衡量女子仪容姿态的重要标准,小脚中蕴含着的性意识,使其成为男子怜爱玩赏的对象。宋代

31、服饰特点:1、宋朝历史以平民化为主要趋势,服装也质朴平实,反映时代倾向。2、服饰趋于保守,倾向复古. 3、褙子是宋代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服装,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直领对襟式,无带无扣,4、服饰风格上,修长、纤细、朴素无华。5、最终形成典雅质朴、繁简适度、雅俗共赏、古中求新的时代服饰。百工百衣:社会发展,生产有了分工,分工带来服装上的区别,服装适应工种的需要而产生变革,如工商各行均有特定服饰,称百工百衣元蒙古族服装 顾姑冠、第六章 明代服饰讲稿明代(公元13681644年),由朱元璋起义,驱逐蒙古统治者,建立明帝国。提倡恢复大汉文化传统,衣冠采用唐代形制。把唐宋幞头、圆领袍衫、玉带、皂靴加以承袭。虽然明代声称恢复汉族传统服制,但实际形制已经和唐宋不同。洪武二十六年139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