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45.38KB ,
资源ID:71704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704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1、学年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答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高二历史组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题2分,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 梁书卷五十四中记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多草木(指棉株),草实如茧国人多取织以为布”。1960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309号墓内则发现了同时期的借贷棉布和锦的契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

2、证实C.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D. 考古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梁书卷五十四中记载国人多取织以为布”“1960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309号墓葬则发现了同时期的借贷棉布和锦的契约”可知考古发现能够佐证文献材料的真伪,即考古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故D项正确。题干中只说明考古资料能够佐证文献资料,但没有涉及到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真实性对比,不能就此说明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故A项错误。历史记载不一定都需要考古发现来证实,且一些历史记载无法通过考古发现来证实,故B项错误。大多数历史记载都以还原历史真相为原则,所以存在纯粹客观性,故C项错误。2. 唐中期以前,“

3、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这些变化A. 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B. 导致均田制的崩溃C.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强D. 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变化,从主户和“客户”分离到主户和客户并列,体现了封建经济发展的需求,A符合题意;均田制的瓦解原因在于土地兼并,A不正确;材料所述与抑制土地兼并无关,C不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农村户籍的变化,D不正确。3. 宋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

4、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这种变化A. 宋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 有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D. 加强对商业贸易的控制【答案】C【解析】材料“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实际是承认商业活动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故排除D,选C;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排除A;材料无关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B。4. 析津志所载,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其中,米市、面市、墩子市、皮帽市、穷汉市、鹅鸭市、珠子市、沙刺市(即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北的钟、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只

5、皆停泊在积水潭上的缘故。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A. 南北方物资交流频繁B. 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C. 北京城的资源非常丰富D. 元朝对外贸易十分广泛【答案】A【解析】从材料“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的缘故”中可以看出,元朝南北物资交流比较频繁,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改变”;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北京的水资源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内贸易的状况,故D项排除。5. 康熙年间广州海关征税,货税大都为百中取二,由行商承保代缴,夷商最大的负担实为官礼与“陋规”(简称规礼)。雍正初年,将规礼归公。据乾隆年间的调查,规礼有六七十种之多,夷商根本不知道中国的

6、关税税率。据此可知当时A. 一口通商导致官僚腐败B. 中西贸易理念存在差异C. 行商垄断了海关管理权D. 规礼过重阻碍朝贡贸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关税税率较低,没有专门的征收关税机构,征税制度不规范,没有明确中西方贸易的税率,故可知当时中西贸易理念存在差异,故B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材料主旨强调中国当时税制制度不规范,中西贸易理念存在差异,故错误。C项说法错误,且材料“行商承保代缴”不符,故错误。规礼过重是税制制度不规范的体现,不是阻碍朝贡贸易,而是影响正常的中西方贸易,故D项错误。6. 一种观点将英国工业革命归因于市场的发展。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前夕

7、,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上述论证过程能够说明A. 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B. 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英国C. 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D. 政治制度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的信息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故项正确;说法不服历史史实;B错误;D中没体现。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

8、市场工业革命原因7. 下图反映了1913年有关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据图可知A. 美国重视并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B. 英国已经完全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C. 英德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日渐加剧D.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913年,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及日本的工业生产的比重各不相同,日本最低,美国最高,这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及日本的工业生产的比重各不相同,没有涉及美国重视并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A项错误。英国丧失殖民霸主地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

9、。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没有涉及英德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日渐加剧,C项错误。8. 如表为1842-1845年间清政府鸦片战争赔款全部筹款来源。据此可知,当时赔款来源银两比例(%)总数1476000010000关税63880004328地丁税31258004328盐税601200407兵饷650000440商捐39950002707其中包括少量关税、盐税。无法剔去计算。A. 赔款推动政府财政结构变化B.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 西方列强加紧控制中国海关D. 小农经济丧失了主导地位【答案】A.9. 洋务运动办洋务需要大量资金,李鸿章1887年与美国人合办的华美银行被朝廷喝止,

10、政府没有钱只能加捐加税。而日本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发行信用货币,推动工商业的发展。这表明洋务运动A. 没有得到清政府充分重视B. 缺乏近代金融体系支撑C. 收到了外国侵略势力阻碍D. 加剧了社会的阶级矛盾【答案】B【解析】由材料“洋务运动办洋务需要大量资金,政府没有钱只能加捐加税”可知洋务运动的开展缺乏近代金融体系的支撑,故B正确;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得到清政府的重视,排除A;材料与外国侵略无关,没有体现阶级矛盾加剧的信息,故CD两项排除。10. 下表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此推断1926121930111932519346申报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302943

11、17占总商品广告比例(%)27218538224商务日报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15151720占总商品广告比例(%)417468415385A. 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B. 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C. 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D. 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反映的洋货商品广告量占总商品广告比例来看,重庆商务日报在多数年份要高于上海申报,即民族工业商品广告量的比例少于上海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重庆地区的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反映的只是商品广告比例,不能说明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就比上海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商品广

12、告比例,无法从总体上得出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的结论,排除C项。点睛:解答图表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本题不仅要分析图表反映的信息,还要根据时间联系当时的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作答。11. 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这反映出列宁A. 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B. 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C. 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D. 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

13、弊端【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要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只能改变苏俄小农国家的现状,即要发展工业,建立工业化的国家,B符合题意;A与苏俄的社会性质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列宁对苏俄建设方向的指引,不是信心不足的表现,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战时共产主义问题,D不正确。12. 1921年3月,得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后,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这是因为新经济政策A. 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B. 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C. 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D. 促进生产关系根本变革【答案】C【解析】材料“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

14、该参加十月革命了。”“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反映了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在一些革命者看来是违背了社会主义的理想和内容。根据所学可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C项正确。右倾投降主义、生产关系根本变革与材料无关,故BD错误;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不能充分说明材料,排除。点睛:新经济政策不是放弃社会主义,实行资本主义,而是想着用发展资本主义的手段发展社会主义,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13. 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

15、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A. 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B. 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C. 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D. 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答案】D【解析】从赫鲁晓夫的政策上来看,前期的政策与后期的政策矛盾,而且经常改变,说明他对改革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思路,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改革步子过大的问题,反而是改革不够坚决和彻底;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C选项没有明

16、确材料的含义。14. 下图是美国大萧条前后的工业生产与零售物价指数(%)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一战期间的经济发展态势非常良好B. 20世纪20年代工业持续稳定繁荣C. 经济危机发生后生产和消费能力低D. 经济危机前物价指数运行基本平稳【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的工业生产与零售物价指数持续走低,说明经济危机发生后生产和消费能力不足,进入萧条时期,故C项正确。从图示可以看出一战前三年美国经济发展态势非常良好,但是最后一年出现下降,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图示可知,美国的工业生产与零售物价指数在1921-1928年之间不停波动,因此不能得出20世

17、纪20年代工业持续稳定繁荣,故B项错误。D项明显不符合图示,应排除。15.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局对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的雇主颁发蓝鹰标志,并号召消费者购买标示蓝鹰标志的产品。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作者A. 质疑新政侵犯自由B. 拥护国家对经济干预C. 指出集权思想弊端D. 坚决反对法西斯主义【答案】A【解析】依据“美国工业复兴局对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的雇主颁发蓝鹰标志”和图片可知,蓝鹰标志最后演变成独裁统治没有自由的法西斯的标志,说明作者质疑罗斯福新政侵犯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明显体现出对国家干预经济的不满,B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不属于集权思想,排除C;美国罗斯福新政不是

18、法西斯主义,D项错误。16. 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A. 恢复银行信誉B. 鼓励建立工会C. 加强社会保障D. 调整劳资关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根据材料1933年,可以得出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内容,“NRA”即“全国复兴管理局”,目的是恢复工业;政府要协调好“雇主”和“雇工”之间关系,即调整好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关系,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

19、政的内容【名师点睛】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新政是以整顿银行业开始的,整顿财政金融体系。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的信用,这是一种应急性措施,旨在迅速稳定金融资本市场。真正具有改革性意义的措施则是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它实际上是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具体实践。这一货币政策的推行必然是宣布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可以提高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刺激出口,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地促进美国国内公共工程事业的发展。庞大的工程开支,来自于政府的财政干预,部分开支就是美元贬值造成通货膨胀所得。但是由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元贬值必然加剧其它各国的经济困难,推迟了他们的经济复兴。加强对工业的计划

20、指导。中心措施是通过工业复兴法,其目的在于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但并未触及企业的所有制。其中有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规定,则起了扩大消费提高生活水平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调整农业的政策。实际上是政府通过奖励补偿等手段来压缩农业产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这样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利于环境保护。国家收购农产品等措施则起了国家监督调节经济的作用。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等系列措施,实际上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生产发展,起到了调节生产与消费矛盾的作用,同时由国家调节再分配。17. 截止1953年11月,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已加入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社由两年前的300多个发展为1

21、4万多个,增加46倍。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农民大批宰杀牲畜包括耕畜的现象。据此可知,当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A. 背离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B. 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C. 提高了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D. 存在着一些急躁冒进倾向【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些农民则将大批牲畜宰杀,此现象的出现说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农民以此消极抵抗,D符合题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利于农业发展,是与人民的利益相符合的,只是工作中存在一些急躁冒进的思想损害了农民利益,A不正确;B说法与史实不符,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不正确;C不能反映材

22、料主旨。18. 如表为建国后某地工农业总产值表。据此可知,该地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重工业总产值实际所占百分比实际所占百分比实际所占百分比1949127631153690463049597471952178071535986312867211626519598705321849251177842044742054519661488632649717820225136102141685A. 重工业比重一直占优势B. 国民经济比例渐趋合理C.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C【解析】结合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1958年大

23、跃进“以钢为钢”,重工业发展迅速,由此可以得出致力于奠定工业化的基础,故C项正确。根据图表可知,1949年、1952年重工业所占比重较少,故A项“一直占优势”错误。从图表可以看出1959年、1966年重工业发展超过农业和轻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不合理,故B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19. 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文件A. 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B. 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C. 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24、 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答案】B【解析】材料“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生产队实行责任制”体现了安徽省省委六条既在坚持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又开始尝试突破,故B项正确。A和C都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公社强调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不选D。20. 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这反映出A. 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B. 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C. 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D. 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

25、“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来看,由于受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人们仍然对私有制的发展前途信心不足。故答案为A项。B、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上述材料表明A. 欧洲传统上就有统一的思想愿望B. 法国与德国在一战后得到了和解C. 一战后欧洲国家走上了联合道路D. 欧洲合众国实际为欧共体的前身【答案】A【解析】根据“第一次世

26、界大战结束后,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可知,欧洲传统上就有统一的思想愿望,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法国与德国在一战后得到了和解,排除B;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标志欧洲国家开始走上联合道路,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紧扣关键信息和欧洲联合的史实分析解答即可。22. 英国当地时间2016年6月23日,经15小时的公投,决定英国脱离欧盟

27、,此举震惊了欧盟,欧盟及各成员国对此表示遗憾,但也表示理解与尊重,世界对英国脱欧予以了高度关注。关于英国脱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英国脱欧反映了全体英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B. 英国脱欧说明欧盟损害了一些成员国的利益C. 英国脱欧体现了欧盟的开放性、包容性D. 英国脱欧证明了欧洲一体化的严重缺陷【答案】C【解析】投票是由少数服从多数,并不能代表所有英国人的意志,A错误;英国的脱欧公投,反映了英国国民对英国加入欧盟的态度,不能够体现出欧盟是否损害了英国的利益,B错误;英国能够启动脱欧程序,说明欧盟对成员国在制度上允许有退出机制,体现了欧盟组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C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英国脱证明了欧洲

28、一体化的缺陷;D错误。点睛:英国脱欧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英国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转变,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导致了全球利益的失衡,英国融入欧盟,方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利因素,但另外一个方面也对英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此次英国公投就是两大因素之间搏击的结果,反映了英国在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之间的权衡取舍。23. 下图中折线表示2001-2016年世界贸易增长百分比,长条图代表的是片面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WTO成员国,其中深色部分表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采取的措施浅色部分表示发展中国家采取的措施。据图可知在全球化过程中

29、A. 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B. 出现了逆全球化趋势C. 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D.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故选C;由材料看不出达国家主导全球化,排除A;B项与题意无关;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并未体现,排除D。24.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指出:这些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反对全球化,他们是在反对某种同他们本身信念、价值观相背离的全球化。其中有对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忧虑,有对几个大国主宰世界的不平,也有对目前这个缺少意义、经济效益的日益世俗世界的不满,以及为了维护自身的狭隘的民族利益甚至是无政府主义。该学者的观点是A.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

30、弊B. 反全球化追求的是另一种全球化C. 反全球化运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D. 反全球化者不在乎全球化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反全球化者是对全球化不尽如人意之处主张重构和再造,建立合理公平和公正的新秩序,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距,追求的是另一种公平公正的全球化,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排除A。题干没有涉及反全球化运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反对全球化中不合理的现象,排除C。题干没有涉及反全球化者不在乎全球化的影响,而是强调反对全球化中不合理的现象,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5、26为必考题,27、28题为选考题,共52分。要求:分析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答题区内。)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乡村改造在英国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对乡村的管理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从20世纪后期起,欧洲农村充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