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4.50KB ,
资源ID:71555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555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洛阳市伊滨区概念性总体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洛阳市伊滨区概念性总体规划.docx

1、洛阳市伊滨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洛阳市伊滨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原伊滨区分区规划修编)一、 规划期限本次洛阳市伊滨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期限为2017-2030年。其中:近期:2017-2020年;远期:2021-2030年。二、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 区域伊滨区行政辖区,包含诸葛镇、李村镇、庞村镇、佃庄镇、寇店镇,五镇全部行政辖区,总面积280平方公里。2. 城区东至汉魏大道、西至二广高速生态廊道、北至伊河南岸生态廊道、南至玄奘路,规划总用地约55.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53平方公里。三、 发展目标把伊滨区建设成为高端制造、高端服务“双高引领”的中原城市群创新创业新高地,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山

2、水宜居新城和现代复合型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四、 功能定位伊滨区作为洛阳市城市空间向东向南拓展的主战场和城区三大板块之一,是洛阳市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平台,有序推进由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本规划依据不同区域层面的规划引导,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将伊滨区定位为:1. 创新创业新高地2. 伊洛山水宜居城3. 城乡统筹示范区中原城市群层面:承担洛阳市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金融服务和科技创新功能。建设国内一流、服务中原城市群、辐射豫西北的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会展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中原城市群创新创业新高地。河南省层面:承担河南省高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

3、等产业发展职能。按照河南省通用航空布局,承担通航服务及配套功能。建设豫西地区高端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基地、区域性通用航空综合经济实验区。洛阳市层面:积极承担洛阳市的教育科研、创意设计、康体养生、休闲旅游等功能。建设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洛阳市职教研发和文化创意中心、康体养生中心。五、 城乡统筹规划1. 区域空间结构规划考虑到伊滨区周边城镇距离城区较近,受城区辐射作用较大,因此采取扁平化的城乡居民点布局体系,不再设置中心镇,按照“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强化核心、要素集聚”的理念,构建“伊滨城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三级现代城乡体系,以城带镇、以镇带村,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核一环,四极多点”城乡统

4、筹发展格局。一核:伊滨城区,作为高端制造和高端服务业“双高引领”集聚发展的核心区,打造创新创业高地和产城融合先行区;一环:串联外围乡镇的城乡一体村镇发展环;四极:4个特色小镇,包括庞村镇、佃庄镇、寇店镇、万安山特色小镇;多点:指全域的美丽乡村,将乡村旅游与农业观光休闲结合起来,建设观光型、休闲型美丽乡村。2. 城乡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1) 等级规模结构一级:伊滨城区到规划期末人口达到53万人。二级:到规划期末人口在2.5-4.5万人的特色小镇有四个,分别是庞村镇、佃庄镇、寇店镇、万安山特色小镇。 三级:美丽乡村,规划期末人口控制在0.1-0.2万人。(2) 职能结构规划伊滨城区:伊滨区政治、经

5、济、社会、文化发展核心,以高端装备制造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导,集科教研发、商务金融、文化创意、生态居住、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山水宜居新城。庞村镇:以钢制家具、牡丹深加工、商贸服务为主的综合型城镇。佃庄镇:以滨水休闲和历史文化旅游服务为主的旅游服务型城镇。寇店镇:以通用航空、历史文化和山地旅游为主的旅游服务型城镇。万安山特色小镇:以高品质山水生态环境为特色,重点发展山地运动、康体养生、低空旅游、民俗体验等休闲旅游业的城郊旅游服务型小镇。美丽乡村:共计26个,结合山水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特色农业,发展美丽乡村旅游,建设旅游服务节点,为生态休闲旅游和历史文化体验游等提供配套服务的文旅型美丽乡村。

6、3.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布局按照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共建共享的思路,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居民出行距离和公共服务需求,分别对应不同的城乡层级。伊滨区服务设施按照生活圈的划分,共分为三个等级(基本生活圈、一级生活圈、二级生活圈)。4. 产业体系构建按照“双高引领,要素集聚;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创新驱动,转型提质;聚焦高端,培育新兴”的思路,结合伊滨区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分析,加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突出“水为韵、花为媒、文化为魂、产城融合”的特色,构建伊滨区“2+3+2”的现代产业体系:两大主导产业、三大新兴产业、两大特色产业。(1) 两大主导产业高端制造产业:交通运输装备、节能环保装

7、备、智能控制装备等。高端服务产业:商务办公、会展经济、金融服务、研发服务、保税物流、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创意设计等。(2) 三大新兴产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巡查机器人等。电子信息: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新型显示、云计算和智能终端等。文化旅游:文化体验、山地运动、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养老养生等。(3) 两大特色产业通用航空:通用航空研发、无人机制造、运营维护、培训、低空旅游、紧急救援。现代都市农业:花卉苗木、特色种植、沟域经济、休闲观光农业。5. 区域综合交通规划(1) 铁路及站场规划建议呼南高铁辅道沿二广高速东辅道-郑西高铁至龙

8、门高铁站,然后沿洛平城际轨道出洛阳市区,联系济源、汝州、南阳等城市。规划建议对焦柳铁路进行改线,并预留通道,有效避免焦柳铁路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疏解中心城区主要铁路客运场站对外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对外出行。(2) 轨道交通城际轨道交通:规划郑登洛城际轨道沿汉魏大道东侧敷设,然后沿郑西高铁敷设,接龙门高铁站,联系登封、郑州。规划郑登洛城际轨道在伊滨城区设置伊滨城际站(高铁大道与光武大道西南),在万安山设置万安山城际站,连接万安山通用航空机场及万安山特色小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议:规划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沿科技大道东西贯穿伊滨城区。规划轨道交通3号线东延,至都会心后向南贯穿中央生态公共服务轴。

9、规划7号线一期连接都会心和职教园区,7号线二期连接都会心和1号线端头站。(3) 道路交通规划高速公路及出入口:在伊滨区外围形成“井”字形高速公路网,强化与洛阳市区、偃师、巩义、郑州、济源、平顶山、南阳等城市的交通联系。现状二广高速分别与连霍高速、郑少洛高速呈十字交叉。规划洛阳东二环城高速分别与连霍高速、郑少洛高速呈十字交叉。伊滨区现有高速公路出入口1个,位于二广高速与省道320交汇处;在建高速公路出入口1个,位于二广高速和科技大道交汇处;建议在洛阳东二环城高速与龙少快速路(规划)、高铁大道(规划)交汇处设置高速出入口。 国省道:伊滨区主要以G310、G207、S328等与周边的偃师、登封、伊川

10、等进行联系。依据上位规划区域外围G310、G207改线,规划城市放射性道路与国省道衔接,有效拉近伊滨区与周边城市的空间距离。城市放射性道路:规划期内,形成以二级及以上公路为基础,以伊滨区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一环、十放射”的城市放射性道路网络,提升伊滨区的交通通达性。“一环”:洛偃快速通道(建春门大街)、龙少快速路、汉魏大道、李城路共同形成快速环线;“十放射”:十条城市放射性道路,五横五纵:五横:岳洛路、开元大道、高铁大道、科技大道、龙少快速通道;五纵:掘丁路、光武大道、孝文大道、葛潘路、货运通道。特色小镇之间的连接公路达到三级及以上,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之间通路实现四级及以上公路连接,建制村通畅率

11、达到100%,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油(水泥)路。6. 绿道网规划规划绿道串联各类重要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节点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完善各旅游线路沿线驿站和服务站点建设,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主要包括:中央生态轴人文绿道;伊河滨水休闲绿道;汉魏人文绿道;万安山活力康体绿道;希望都市绿道;伊东渠、梁村沟渠、酒流沟渠活力休闲绿道。7. 通用航空发展规划在伊滨区寇店镇南部及偃师市大口镇西部区域统筹规划建设万安山通航机场,依托通航机场布置万安山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六、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1. 城市规模近期至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39万人,建设用地4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约112平方米;远期至2030年,中

12、心城区人口53万人,建设用地53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约100平方米。2.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用地结构形成“两主、三副、多片区”。(1) 两主根据区域的空间联系,在城区形成东西、南北两条轴线。这两条轴线既是城市空间的骨架,也集聚了主要的区域服务职能,共同构成伊滨发展的功能主轴。南北向轴线:南北向中央生态公共服务轴,也是现代城市特色风貌景观的展示轴线。从北向南布置都会心(区域级综合服务中心),伊滨枢纽站,科技谷(产城融合中心)、文体城。空间上南北分别与万安山和白马寺、望京门遗址公园相呼应。东西向轴线:增加沿科技大道东西向“双创”轴线,沿轴线布置商贸服务区、科技谷(产城融合中心)、众创空间及高校。结

13、合高校及优美的环境集中布置科技研发、众创空间,完善生活服务及休闲设施配套,形成微型创新产业集群。空间上东西分别与南兆域和龙门站相呼应。(2) 三副三条公共服务副轴,依托水系景观和公共服务设施串联各个功能片区。分别连接中央轴带以西城区的南北部,中央轴带以东城区的南北部、高铁大道以北城区的东西部。(3) 多片区中心城市的各个功能片区。包括六个居住片区、两个工业片区、一个职教园区、两个众创空间片区、一个商贸服务片区以及公共服务片区。3.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伊滨城区公共设施规划分四级进行配置:区域级、城市级、片区级、15分钟功能圈。(1) 区域级中心都会心,位于中央生态公共服务轴北端核心建设区,培育服务

14、于豫西地区的科技金融中心、文化展览中心和企业总部中心等现代服务业中心,成为洛阳市中心城区向东跨越伊河发展的重要公共中心。 (2) 城市级中心科技谷,即产城融合中心,位于中央生态公共服务轴与双创轴交汇处,是重要的城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及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中心,辐射伊滨板块,重点带动南部区域发展,促进产城融合。(3) 片区中心开元大道北片区、高铁大道东北片区、高铁大道西北片区、高铁大道东南片区、高铁大道西南片区、诸葛片区的城市片区级公共服务中心。(4) 社区中心即15分钟功能圈中的居住区级综合服务中心,用地面积不小于6000平方米,宜以综合楼方式集中布置: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老

15、所、文化活动中心和综合健身馆等设施。其他:居住区综合运动场、派出所、居住区商业中心、中小学等则需独立占地。4. 绿地系统(1) 布局结构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布局的重点是“一环两带六链多点”。一环:由北部伊河生态防护带,东部的汉魏大道生态防护带,南部的龙少快速路生态防护带及万安山生态屏障,西部的二广高速及伊河生态防护带构成的环形生态隔离缓冲区。两带:沿伊河生态绿化景观带;中央生态公共服务轴绿化景观带。六链:沿贯穿城区的伊东渠、南北向两副轴水系、光武排涝渠和科技大道水系两岸建设带状开放型绿地,以及高铁大道南侧轨道防护绿带。多点:不同类型、规模的公园绿地体系,社区公园斑点状分布,为市民提供户外活动的绿色

16、开敞空间。(2) 公共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平方米。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五部分。按照500米服务半径规划建设小区游园,按照1000米服务半径建设居住区公园,面积3-5公顷。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绿化标准,方便市民游憩,其建设应结合居住景观和周边的环境,营造供居民休闲、娱乐的绿地景观。(3) 防护绿地沿铁路及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设置绿化隔离带,以减少噪声及尾气等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污水处理厂周围、城市高压走廊两侧设置防护绿地。(4) 其它绿地附属绿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

17、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绿化标准按照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郊野公园:伊滨城区建设用地之外,结合万安山、伊洛河设置多处郊野公园,充分发挥伊滨区山地、林地、湿地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对于伊滨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市民游憩休闲活动都起到积极作用。生态缓冲区:为避免城市建设用地无序蔓延,侵蚀重要的生态绿地资源,本次规划严格控制伊滨区和洛阳市其他各组团间的生态缓冲区,强调绿地系统的连续性和网络化,提升城市景观的整体品质,在生态缓冲区内可积极发展近郊型生态农业。包括伊河-二广高速生态缓冲区、伊洛河生态缓冲区、东侧遗址生态缓冲区和万安山生态缓冲区。5. 河渠水系按照建

18、设生态型城市、海绵城市的要求,在保障防洪排涝城市安全的前提下,引水入城、以水串城,将自然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充分展现伊滨板块的地域特色,打造集生态、旅游、城市景观和城市安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覆盖整个伊滨城区的水系系统。构建四横七纵一湿地的生态水系格局:四横:伊东渠、科技大道景观渠、伊南排涝干渠、伊河;七纵:“一主两副”轴线水系、安澜街排涝渠、光武排涝渠、玉泉街退水渠、沙河排涝渠。一湿地:城区东北部的湿地公园。对伊河和伊东渠伊滨区城区段进行断面改造,塑造生态岸线,加强亲水空间的设计。七、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1. 公共交通规划(1) 城际轨道规划建设郑登洛城际轨道,在高铁大道与光武大道西南设伊滨

19、站,实现与中原城市群的互联互通。(2) 城市轨道交通采用TOD模式拉动伊滨区建设,将2号线、3号线向伊滨城区延伸,与7号线形成“两横一纵”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对站点周边的用地进行优化和提前管控。(3) 常规公交常规公交车辆的配车指标达到15标台/万人,积极落实公交场站用地, 每标台综合用地达到200平方米。(4) 公路客运场站以高铁、城际轨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规划在伊滨城区建设2处客运站。2. 道路交通在既有“环形加放射”路网的基础上,由快速路(城区外围段)、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构成功能级配合理的方格网状、开放式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加强窄马路、密路网布局建设,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规划期内

20、快速路主要是城区外围路段,包括龙少快速路、汉魏大道、洛偃快速通道、李城路等。伊滨城区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40-70米;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30米左右;支路(街坊路)道路红线宽度10-25米。3. 停车设施加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形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逐渐减少路内停车”的停车场供应体系。规划路外公共停车场22处(含P+R 停车场3处),其中地上15处、地下7处。配建停车场是城市停车场的主体,按照洛阳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标准建设。八、 总体城市设计1. 规划目标立足于自身条件,城市整体山水格局以山体、河道、城市、田野为基本骨架和景观要素,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历史文化为底蕴,以重点地

21、段为节点,城市空间疏密有度、显山露水,展现和突出城市特色。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创建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山水宜居新城。2. 城市总体形象定位基于伊滨区的生态本底、功能定位、特色资源,遵循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将伊滨区的形象定位为:“伊洛山水、创智花城”。3. 总体城市设计结构(1) 总体生态格局总体生态格局:南山北水、田园汉风。南山北水:“伊洛盈盈、青山为屏” 的历史环境要素、山水自然风光。田园汉风:利用外围的田园、汉魏遗址,描绘出“城镇村田园+汉魏文化” 的意向构图,铺陈宜居宜业宜游的都市田园空间,凸显文化底蕴。(2) 总体城市设计空间结构规划强化以“山、水、田、城、文、花” 为核心元素,以蓝绿网

22、为脉络,以古今交融的生态城市为愿景。形成“三带延展、点轴并续、风貌多样、古今辉映”的总体空间格局。三带延展:洛河生态文化景观带、伊河生态文化景观带、万安山生态景观带,构建集自然景观和城市建设协调共生的景观格局。点轴并续:两主三副、两核多点,突出重要的景观节点,结合主要景观轴线,形成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变化丰富的城市景观。风貌多样:依托现有山水格局和特色人文景观,打造居住生活风貌区、教育科研风貌区、公共服务风貌区、现代产业风貌区、遗址历史文化景观区、伊洛河谷生态休闲景观区以及万安山自然山体景观区七大风貌片区,以及“以绿为链、以水为脉”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古今辉映:强化山水特色与人文风貌的有机结合

23、,注重绿廊绿道、精品街区、景观节点与历史文化背景的密切联系,合理利用景观优势开发生态休闲功能,打造自然、人文、建筑、道路、空间、节点等提升城市多样性的景观风貌。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将政务、城市管理、医疗、商业、运输、环境、人文、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加以整合,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从而使整个城市以一种智慧的方式运行。4. 重点地区划定伊滨区城市设计重点地区为核心建设区、中央轴带、高铁两侧及双创轴线。核心

24、建设区:东至李村大街、西至孝文大道、南至高铁大道、北至开元大道。南北2公里左右,东西2.5公里左右,总面积约5.1平方公里。伊滨区中央轴带:东至光武大道、西至孝文大道、南至玄奘路、北起高铁大道。南北6公里左右,东西1.3公里,总面积约8.4平方公里。高铁两侧:高铁廊道两侧各一个街坊的区域,东至汉魏大道、西至伊滨路。南北0.8公里,东西7.5公里左右,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双创轴线:科技大道两侧各一个街坊的区域,同时包括商贸服务片区、产城融合中心及南部双创片区。南北0.8-1.6公里,东西8公里左右,总面积约7.8平方公里。以上四个区域在市级综合服务中心、产城融合中心和伊滨城际站附近有重复区域,故

25、整个重点区域的总面积为21.9平方公里。5. 建筑风格及色彩 规划应尊重城市原有的自然景观风貌和文化底蕴,规划采用现代建筑风格为主,局部特别是精品街区可运用汉风和新中式,体现出时代性和多元化。建筑按照“和谐、自然、多彩、明快”的原则,确定城市总体色彩以淡雅的暖色系为主色调,以少量的重彩作为辅助色和点缀色;汉魏风和新中式建筑则注重传统材料和色彩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九、 旅游发展规划规划形成“两带、两轴、三区、多点”的全域旅游格局。 两带:伊河滨水休闲旅游带、洛河滨水休闲旅游带。两轴:汉魏文化体验轴、万安山旅游发展轴。三区:万安山生态旅游示范区、汉魏故城片区、东汉帝陵南兆域片区。多点:多个旅游节点

26、。一十、 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适应社会新期待,国家、区域、城市、乡村相结合,建立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排放总量双重体系。近期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土壤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辐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系统完整,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到2030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得到好转,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把伊滨区建设成为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并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城市。一十一、 近期建设期限和规模近期建设期限:2017-2020年。城区发展规模:2020年城区用地规模与洛阳市四期总规确定的44平方公里用地规模保持一致;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相符。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为39万人。特色小镇发展规模:2020年外围特色小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4.8平方公里以内;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6平方公里以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