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2.72KB ,
资源ID:71369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369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新格式自动控制原理第3版余成波清华大学出版社.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新格式自动控制原理第3版余成波清华大学出版社.docx

1、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新格式自动控制原理第3版余成波清华大学出版社重庆理工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表1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开课单位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系学分4.5课程总学时72其中:讲授 64 学时;实验 8 学时课程名称(中/英)自动控制原理/Principle of Automatic Control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授课语言中文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后续课程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控制理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选用教材余成波著.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

2、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ISBN:9787302478027制定(修订)人张莲审核人批准人制定(修订)时间 2019年6月大纲版本2019.6版批准时间年 月二、课程简介(中英文)【课程简介内容包括:课程的学科和专业背景、教学内容及要求、修学该课程所需的预备知识等。应提供中英文两种版本。字数为 300-500字】自动控制原理是在自动控制、电气工程、信息工程以及计算机技术学科发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讲述了自动控制理论中经典控制理论部分,是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分析和设计反馈控

3、制系统的经典理论和应用的方法,内容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率特性法,控制系统的校正,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等,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该课程的前修课程有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等,其后续课程有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控制理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 Automatic Control Principle is a course which combines theory with practice on the basis

4、 of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c control,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It describes the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in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It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automation specialty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auto

5、mation professionals. This course is the core course of automation specialty. It mainly teaches the classica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method of analyzing and designing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the basic concept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6、 the time domain analysis method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and the root trajectory analysis metho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method, control system correction, discrete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and synthesis and so on. It i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urs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

7、e in the teaching plan. The previous course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Complex Function and Integral Transformation, Circuit Principle,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Foundation of Electrical Machinery and Drive and so on. The following courses are Motion Control System, P

8、rocess Control,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Modern Control Theory, Automobile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and so on.三、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主要表述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应掌握的方法、具备的能力;分条列出,并标明每条课程目标与对应的毕业要求的关联成度(高、中、低关联度分别用英文大写字母H、M、L表示)】表2 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课程目标简述关联程度毕业要求简述目标1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掌握传递函数分析方法。H1-4了解自

9、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能够明确控制系统常用的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以及偏差传递函数的定义。目标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率特性法,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方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H2-2掌握一阶、二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的建立、时间响应特性、稳定性分析以及稳态误差分析;掌握根轨迹的概念及绘制的一般规律,并能够利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性能;掌握频率特性及频域分析法的概念,能够绘制系统幅频特性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掌握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及其应用、控制系统相对稳定性分析,利用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目标3掌握系统综合、校正的思路与方法及

10、一般过程,具备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校正(设计)的能力。H3-1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掌握系统综合、校正的思路与方法及一般过程,能够运用分析法和期望法校正(设计)控制系统。目标4掌握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掌握对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动态品质的分析以及校正方法。H2-23-1掌握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掌握z变换、建立离散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掌握对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动态品质的分析以及校正方法。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内容要具体到节或知识块,列出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难点、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等】(一)

1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4学时)主要内容:(1)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和实例(3)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史(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1. 基本要求(1)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概念。(2) 了解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2. 重点、难点重点: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难点: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3. 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作业:说明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实例的工作原理。课外学习要求:通过搜索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实例相关的内容,了解与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其基本要求相关的基础知识。(二)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2、(12学时)主要内容:(1)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2) 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线性化(3) 传递函数(4) 控制系统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5) 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图(6) 信号流图(7) 脉冲响应函数1. 基本要求(1) 掌握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2) 掌握传递函数分析方法,明确控制系统常用的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以及偏差传递函数的定义。2. 重点、难点重点:自动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建立、结构图的绘制及等效变换难点:控制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变换3. 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作业:建立控制系统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及脉冲响应函数各种数学模型;由结构图、信号流图求传递函数。课外学习要求

13、:通过搜索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相关的内容,了解与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相关的知识。(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2课时)主要内容:(1) 典型输入信号和时域性能指标(2) 一阶系统的动态性能(3) 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4) 高阶系统的动态性能(5) 稳定性和代数稳定判据(6) 系统稳态误差分析1. 基本要求(1) 了解各种典型输入信号和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的定义。(2) 掌握一阶、二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的建立、时间响应特性、稳定性分析以及稳态误差分析。2. 重点、难点重点:一阶、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定性和代数稳定判据、系统稳态误差分析难点: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代数稳定判据的应用、提高系统稳态精度

14、的方法3. 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作业:一阶、二阶系统时间响应特性;代数稳定判据的应用;稳态误差的求解。课外学习要求:通过搜索一阶、二阶系统时间响应特性、稳定性分析以及稳态误差分析相关的内容,了解与控制系统时域分析法相关的知识。(4)根轨迹法(6课时)主要内容:(1) 系统根轨迹的基本概念(2) 绘制根轨迹图的基本规律(3) 控制系统根轨迹的绘制(4) 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1. 基本要求(1) 了解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掌握控制根轨迹的绘制。(2) 掌握根轨迹绘制的一般规律,能够利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性能。2. 重点、难点重点:绘制根轨迹图的基本规律、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难点:利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性能3

15、. 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作业:绘制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课外学习要求:通过搜索根轨迹绘制、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相关的内容,了解与根轨迹法相关的知识。(5)频率特性法(14课时)主要内容:(1) 频率特性基本概念(2) 幅相频率特性及其绘制(3) 对数频率特性及其绘制(4) 奈氏稳定判据(5) 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6) 利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1. 基本要求(1) 掌握频率特性及频域分析法的概念,能够绘制系统幅频特性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2) 掌握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及其应用、控制系统相对稳定性分析,利用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2. 重点、难点重点:奈氏稳定判据、控制系

16、统的相对稳定性难点:幅相频率特性及其绘制、对数频率特性及其绘制、利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3. 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作业:绘制系统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利用奈氏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确定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利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课外学习要求:通过搜索频率特性及其绘制、应用相关的内容,了解与频率特性法相关的知识。(6)控制系统的校正(10课时)主要内容:(1) 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2) 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3) 超前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的确定(4) 滞后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的确定(5)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的确定(6) 期望对数频率特性设计法(7) 反馈校正装

17、置及其参数的确定1. 基本要求(1) 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2) 掌握系统综合、校正的思路与方法及一般过程。2. 重点、难点重点:期望对数频率特性设计法难点:超前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的确定、滞后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的确定、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的确定3. 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作业:用分析法和期望法设计校正装置。课外学习要求:通过搜索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确定的相关内容,了解与控制系统校正相关的知识。(7)非线性控制系统(6课时)主要内容:(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2)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3)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1. 基本要求(1) 掌握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2) 了解非线性系

18、统的分析方法。2. 重点、难点重点: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难点: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3. 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作业:绘制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图;求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课外学习要求:通过搜索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相关的内容,了解与非线性控制系统相关的基础知识。(8)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8课时)主要内容:(1) 离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2) 采样过程与采样定理(3) z变换(4) 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5) 稳定性分析(6) 稳态误差分析(7)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8) 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字校正1. 基本要

19、求(1) 掌握z变换、建立离散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2) 掌握对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动态品质的分析以及校正方法。2. 重点、难点重点: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难点: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字校正3. 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作业:建立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分析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动态品质;进行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字校正。课外学习要求:通过搜索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性能分析及数字校正相关的内容,了解与离散控制系统相关的基础知识。五、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指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先概述,再使用表格分条列出,要具体到节或知识块】本课程总学

20、时72学时,其中,讲授64学时,实验(上机)8学时。讲授环节主要采用教师讲解、互动的教学形式。教师讲解知识点,使学生对知识点形成直观印象,并通过课堂教学双方互相提问,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课程目标。实验环节主要采用教师安排任务、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现场指导、答疑的形式。实验练习可利用实验室电脑,借助MATLAB软件对相应任务进行验证实验,达到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了解SIMULINK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和熟练掌握相应函数的功能的目标。表3 教学安排与教学方式序号课程内容讲授学时上机学时教学方式以下内容为示例1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1讲授2

2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和实例2讲授3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史0.5讲授4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0.5讲授5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1讲授6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线性化1讲授7传递函数2讲授8实验一:传递函数2实验9控制系统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2讲授10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图2讲授11信号流图1讲授12脉冲响应函数1讲授13典型输入信号和时域性能指标1讲授14一阶系统的动态性能1讲授15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3.5讲授16实验二: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2实验17高阶系统的动态性能0.5讲授18稳定性和代数稳定判据2讲授19系统稳态误差分析2讲授20系统根轨迹的基本概念0.5讲授21绘制根轨迹图的基本规律1.5讲

22、授22控制系统根轨迹的绘制2讲授23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2讲授24频率特性基本概念2讲授25幅相频率特性及其绘制2讲授26对数频率特性及其绘制2讲授27奈氏稳定判据2讲授28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2讲授29利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2讲授30实验三:利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2实验31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1讲授32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1讲授33超前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的确定1讲授34滞后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的确定1讲授35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的确定1讲授36期望对数频率特性设计法2讲授37实验四:期望对数频率特性设计法2实验38反馈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的确定1讲授39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2讲

23、授40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2讲授41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2讲授42离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0.5讲授43采样过程与采样定理0.5讲授44z变换1讲授45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讲授46稳定性分析1讲授47稳态误差分析1讲授48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1讲授49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1讲授合计648726、考核要求与成绩评定【说明:开课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保留表4中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项目或内容。但同一单位必须作统一要求】表4 考核要求与成绩评定课程最终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课程最终成绩组成课程最终成绩 = 平时成绩(30%)+ 结业考核成绩(70%)平时成绩评定权重平时成绩占课程最

24、终成绩的30%。考核内容及方式平时成绩根据课堂表现、课外作业、实验成绩完成情况进行评定。1.课堂表现。2.课外作业:在各章学习结束后都有布置作业,共8次。3.实验成绩:在第2、3、5、6章学习时,各安排1次实验,共4次。评价办法考勤占比5%、平时作业占比15%、实验成绩占比10%。半期考核成绩评定权重考核内容及方式评价办法课程结业考核权重本课程的结业考核成绩占课程最终成绩的权重为70%。考核内容闭卷考试评价办法以试卷的卷面分数为主考核方式考试是否设置补考是七、学生学习建议(一)学习方法建议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它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主要用于工业

25、控制。该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自动控制原理是关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连续、离散、线性、非线性等)及特点、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时域法、根轨迹法、频域法等)和设计方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有关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机理、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各种分析和设计方法等。学习自动控制原理首先要了解本门课程的整体结构,反馈控制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是本课程的重点。下面给出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的几点建议。(1)抓住重点掌握基本概念自动控制原理论引入了一系列互相关联的基本概念,

26、如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输入与输出,动态与稳态,反馈与前馈等,这些基本概念形成了本课程的知识要点,是学习理解的重点。要掌握好基本概念,首先应该从实践案例的这些抽象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加深对其理解,建立概念与其反映事物间的联系,搞清概念与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再到实验实训应用中加深对其的认识。(2)认真思考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论性较强,抽象程度较高。因此,要充分了解抽象的基础,认真掌握有关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反复体会抽象概念的意义,如控制系统中反馈的实质,控制的基本方法等,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3)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自动控制原理既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又是一门科学方法论。

27、研究的内容既有一定的复杂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结论,更要掌握其中体现出来的研究方法,培养系统的观念,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学会自学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探究式学习方法,广阅参考书,拓宽视野,从更多控制系统的实例分析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重视掌握实验技术实验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认真做好实验,掌握实验技能,不仅有助于学好本课程,而且可以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因此,在学好本课程的同时还要认真完成实验,做到先预习后实验,细致准确地观察实验过程,正确掌握各项实验技术。(6)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反馈的现象比比皆是,反馈也是控制的精髓。在本课程的学习中,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观察反馈系统的构成,将有利于对反馈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并自觉地将反馈理论应用到各种实际系统中去,学以致用。(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1. 高国燊著.自动控制原理(第4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2. 胡寿松著.自动控制原理(第6版).科学出版社.2018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