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荐山区中小学生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实验研究结题报告“山区中小学生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一五”规划立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YXYZ2006006)课题主持人:罗届中(广东韶关乳源教育局)一、问题的提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既是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充分表明,掌握和应用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指标,学校加强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探讨学习策略学与教的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近年来,我们对全县部分中小学教
2、师和学生进行了课堂学法指导调研和学情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观,学习方法的水平层次较低,学习的非智力因素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主动的自我调控学习过程的意识和能力。归结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四个影响因素:一是学习策略指导没有建构适合学生需要和发展实际的较为完整的学习策略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教师心中“无法”,故难以“导法”;二是课堂上忽略对学生进行以自我调控为核心的学习策略的指导,学生缺乏元认知的指导和训练,不善自主学习,故学习能力提高不快;三是偏重学法或策略传授,忽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评价和训练,缺乏主动提炼学习策略的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故制约了策略的生成和有效
3、应用。四是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学法指导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学科教师之间的学法指导没有形成合力,故学习指导的总体效率低下。改革目前教师学法指导中经验性、主观式,零敲碎打的做法,提高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势在必行。纵观我国当前有关学习策略(学习指导)的实验研究,以学科知识及其结构为载体,探索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内部规律和方法,提高学习策略指导实效的实验研究并不多见。因此,从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出发,以学习理论为指导,尝试从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等知识的形成过程入手,围绕对学习策略的探索和评价这个核心进行指导和训练,关注学习策略应用与指导中的师生互动,从面提升学
4、生学习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认为这种思考和探索对学习策略的实践具有特别的意义。本课题试图以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有关学习理论作支撑,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以关注学生的学,促进有效教学为核心,在学法指导的教学与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整理、编制适合山区中小学生学习策略学习与训练的辅导资料,探索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规律,建构学习策略教学模式和课堂管理模式,丰富学校推进学习习惯养成的管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益。2007年1月,我们向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申报山区中小学生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实验研究课题,批准立项并被列
5、为“十一五”规划省级重点课题(项目批准号:YXYZ2006006)。二、课题概念的界定学习策略的涵义一直以来在研究者中存在较大的分歧,百家争鸣,各执一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学习策略是指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梅耶(,1988)、琼斯、艾米伦、凯蒂姆斯(Jones、Amiran Katims)、凯尔和比森(kail、Bisan)等。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Nisbet、shucksmith,1986) 等。3、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得瑞(.,1986)等,我国学者刘德儒、邵瑞珍
6、等人认为: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刘电芝、蒯超英、莫雷等人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具有层次性和整体性的统一,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统一。我们也基本倾向这种观点。本课题提出的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是指依据不同年级学习策略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遵循学习策略的学与教规律,以学法指导校本课程为平台,以“五环节”学习策略教学模式和“学案导学自主建构”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三、理论依
7、据(文献综述)1、现代学习理论有关学习策略理论的研究成果学习策略的掌握是判断学生是否学会学习的衡量标准和重要尺度。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学习理论研究证实: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主要在于元认知水平的差异,在于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水平和程度。因此,从培养适应学习化社会的未来公民出发,加强对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发展学生的学生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学习策略是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技能、规则、技巧及其调控方式。是在元认知的作用下,对学习方法的选择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节。在学生的学习策略构成系统中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包括输入、编码、储存、提取、运用等直接加工处理信息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等执行性因素, 二是
8、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过程的计划、监控、调节等控制性因素。从静态的内容维度来理解,它由不同层次的方法构成:一是哲学的方法论,二是一般方法,如化学中的模型法、数学法、定量分析法、实验方法、结构测定法等;三是学科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元素化合物记忆的方法、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方法等。从动态的调控维度来理解,它包括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调控,还包括动机的自我激励和情绪的自我调节等。因此,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应围绕学习观的指导、元认知的指导、具体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学习动力的指导、学科具体学法的指导、学习环境指导与调节等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六个方面进行。2、国内外有关学法(习)指导和学习策略训练实践的启示国内大量
9、的学法(习)指导实验研究和国外有关的学习策略训练的实践表明:学习能力实质上是结构化、程序化、网络化了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学习策略指导最有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主阵地。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也认为,有效的自我调控策略的训练应是知识结构、具体的调控实践与一般的调节原理间的相互蕴含和相互作用。由此启示我们:围绕学习策略指导目标和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应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科知识及其结构为载体,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设计学习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体验方法与策略的应用。因此我们设想,通过培养和激发策略学习动机、示例学习策略、探求学习策略、训练学习策略、反思
10、学习策略等环节进行指导,在构建学科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和应用学习策略,锻炼自己的学习心理品质,促进自已学习能力的提高。3、国内外有关中小学生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实验研究成果。张履祥、钱含芬的研究表明:在小学四年级开设为期一学年的学习策略训练课,实验班学生学习能力显著性提高,语文能力和数学能力的训练效应值分别为0.90和0.88标准差,训练效应优与学生的原有智能水平和学业成绩存在着交互作用,其一般趋势是智力中差生和学习中差生的训练效果较好,研究证明在小学开设学习策略训练课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小学生学习策略训练效应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0年)。此外还有“中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的策略训练
11、研究”、“文章结构分析训练对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应用题结构训练对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的实验本家”等有影响的实证研究(教育心理学,莫雷,2002)。此外,不少学者和和教师基于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提出了大量的建议和做法(刘电芝、钟祖荣、蒯超英、莫雷等)四、研究的目标鉴于以上分析,我们作出以下理论假设和预期目标:1、结合山区中小学生学情特点,编制不同年段、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能力的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目标,初步规划不同年段的学习策略基本内容体系,结合教学与训练,促进学生掌握良好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2、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学习策略学与教过程的
12、特点和规律,分析学习策略有效教学的条件,探索总结学习策略教学的基本模式,增强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针对性、提高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效益。3、总结学校有效的学法指导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学法指导的合力,提高教师学法指导的质量和效率。4、根据发展心理学和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小学低段、中段学生(相当于小学一二和三四年级)自我意识有了发展萌芽,接受适当的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学生和同龄的未接受强化的学生相比,能较快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相当于小学六年级)和七八九年级学生处于形式运算的思维发展阶段,自我意识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接受适当的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学生
13、和同龄的未接受强化的学生相比,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策略的运用、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学习能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五、研究的内容1、编制学情调查量表编制有效的学情调查量表,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方法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养成状况,使教学过程中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有较强针对性。2、整理、编制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目标体系结合山区中小学生学习特点,初步整理、编制四个年段(一二年级为小学低年段,三四年级为小学中年段,五六年级为小学高年段,七八九年级为初中年段)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目标体系,以加强对不同阶段学生进行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的有效性。3、整理、编制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内容体系根据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目
14、标体系,初步整理、编制指导学生养成基本学习行为习惯、一般学习策略的培养(包括学习过程各环节方法与策略的培养、通用学习策略的培养)、学科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自我调控学习策略培养等四个方面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学法指导的有效性。4、强化学科渗透,促进“三个结合”,提高教学与训练的实效性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习策略课为辅助手段,通过学案导学教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教学,实现学习策略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二是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学案为平台,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现学习策略学与教的结合;三是教师的外在要求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总结、自我调整和自我评价相结合。通过促进“三个结合”,提高学法教学的
15、实效性。5、优化学习策略的指导,探索学习策略教学模式。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分析、总结学习策略学与教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学习策略有效教学的条件,增强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针对性,初步总结学习策略教学的基本模式,提高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效益。6、构建有效的学法指导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开展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从学校管理层面积极探索有效的学法指导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保障体系,促进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深入、可持续开展。六、研究的主要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如下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把握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关的理论、教改信息和研究前沿动态,进
16、一步明确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2)调查法: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进行调查,对学校的学习指导现状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寻求解决的办法。(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过程的具体情况,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并边实践边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分阶段及时总结经验或教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通过不断探索总结,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概括出有价值的经验。七、课题实验的组织实施和管理1、选定实验对象以乳源中学、乳源一小、桂头中学、桂头中心小学、民族实验学校各学段初始年级(即一年级、四年级和七年
17、级)的各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2、课题研究的过程与管理本实验研究前后进行了三年,大致可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6月2007年1月,为实验准备阶段;每二阶段:2007年1月2008年1月,重点进行学法指导环境建设、实验队伍建设阶段;第三阶段:2008年1月2009年1月,重点进行学法指导课程开发与实践阶段;第四阶段:2009年1月12月,积极推进学法指导实践课程实施阶段,第五阶段是2010年13月,为实验评估和结题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6月2007年3月,为实验准备阶段我们对全县部分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课堂学法指导调研和学情调查,结合我县实际确定了学习策略与学法指导的研究方向,通过对
18、有关学习策略的内涵、分类、机制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提出了山区中小学生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实验研究方案,2007年1月被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立项为省级重点课题。我们邀请了韶关学院心理学系主任、韶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王剑兰教授、韶关学院心理学系吴文刚博士作为研究顾问,07年3月22日,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领导、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了审议,初步统一了实验思路和方案,各实验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研究工作。第二阶段:2007年3月2008年1月,重点进行学法指导环境建设、实验队伍建设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一是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进
19、行课题组成员的专题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认知理论和学习理论,总结先进教师的学习指导实践经验,组织与课题有关的领导与教师参加专题讲座。开展家庭和学校学习指导现状的调查活动。加强了学法指导图书资料添置。二是坚持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培养相结合。实验学校落实齐抓共管,将行为规范教育与不同年级的基本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结合起来,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交流学习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各方面习惯的养成。三是落实课程开设、课时安排。实验学校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在各年段设置学法指导校本课程,每星期开设一节。高年段可开设一节学法探究课,学法探究课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学科课程课程开设。部分学校用课
20、题组编写的学习过程各环节学习方法资料进行学法指导,边实践边修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四是制订了“山区中小学生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实验研究”课题研究选题指南,鼓励实验学校骨干教师以根据课题指南为依据,申报子课题进行专项研究。五是积极开展对学习策略的内涵、分类,学习策略获得的内在机制、山区中小学生学习策略教学内容、学习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等实践与理论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持人撰写的“学案导学自主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及实施在近万篇论文中脱颖而出,获中国教育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六是建立了课题实验管理制度,我们多次到各实验学校与老师们一起座谈、交流和研究,既解决了实验
21、中的问题,又培训了一批骨干教师,为实验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为进一步扩大影响,营造氛围,课题主持人坚持每学期分别到实验学校给全体教师开展有关学习理论与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方面的专题讲座,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第三阶段:2008年1月2009年1月,重点进行学法指导课程开发与实践阶段。为进一步推进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课题组编制了学会学习学法指导实践课程实施方案,以指导课题实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课题实验学校以学会学习实践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师生的反思、交流活动为平台,以四个课程模块建设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和探讨活动,取得初步的经验和成果。课程分为四个主题
22、模块:基本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主题模块、一般学习策略的培养(包括学习过程各环节方法与策略的培养、通用学习策略的培养)主题模块、学科学习策略的培养主题模块、自我调控学习策略培养主题模块等四个主题模块。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实验教师根据主题模块内容,注重将学习指导和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与课堂、学科教学相结合,将学法教学与训练与学法矫正相结合,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研究过程的评价和总结,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交流活动,组织了第二次实验学校课题交流研讨,会上由实验学校汇报了各自的研究进展情况,优秀实验教师交流了研究心得,课题组共收到课题论文、教学设计共67篇,课题组分别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
23、,三等奖15篇。本人研究论文“学案导学自主建构”教学模式初探发表在国家级教育刊物基础教育研究上,学习策略学与教的过程分析获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第四阶段:2009年1月12月,积极推进学法指导实践课程实施阶段。为进一步推进实验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收集、整理了部分实验研究成果,编写了30多万字的实验指导用书学会学习,以更有效地指导后期的实验进程,给予正在探索的老师们以更大的帮助。我们以关于课题实验学校学习策略教学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的意见与建议为指导,积极推进学法指导实践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落实阶段。积极指导部分实验学校以开发的我会学习学法指导实践课程开展学法指导,指导县民族实验学校将山
24、东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与“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改革课堂教学,取得喜人成绩。组织了第三次实验学校课题交流研讨会,课题组共收到课题论文、教学设计共65篇,经课题组评定一等奖8篇,获二等奖11篇,三等奖12篇,优秀奖10篇。本人的学案的设计原则及其策略、燃烧和缓慢氧化学案等先后发表在国家级教育刊物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上。第五阶段是2010年13月,为实验评估和结题阶段。主要是运用自行编制的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组织后测,分析调查结果,指导学校进行课题实验总结,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各种资料,并汇编成册。继续收集教师的研究论文和教学案例。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全面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并申报课题成果
25、鉴定。 八、主要研究结果1、探索、编制了学情调查量表结合山区中小学生学习实际,我们编制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阅读机进行读卡统计,以此作为工具全面、客观、真实了解学生的方法策略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养成状况。问卷共100小题,其中35题分别对学生十个基本学习行为习惯进行测评(包括倾听习惯、说话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观察习惯、思维习惯、探究习惯、合作习惯、反思习惯、专心习惯),27题分别对学习过程各环节的学习方法进行测评(包括制订计划的习惯、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作业与练习、系统小结),10题对通用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进行测评(包括记忆方法、组织方法、精加工方法)、8题对认知自我调节
26、技能、13题对情感自我调节技能、3题对归因方式、4题对学习的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进行测评。通过全面了解群体和个案学情,全面了解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方面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为加强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针对性提供了有力保障。2、初步探索、整理了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学习能力。结合山区中小学生学习特点,初步整理、编制四个年段(一二年级为小学低年段,三四年级为小学中年段,五六年级为小学高年段,七八九年级为初中年段)十个基本学习行为习惯(包括倾听习惯、说话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观察习惯、思维习惯、探究习惯、合作习惯、反思习惯、专心习惯)的目标体
27、系和内容体系,学习过程各环节方法与习惯(包括制订计划的习惯、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作业与练习、系统小结)的目标体系与内容体系,初步整理、编制出通用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自我调控学习策略培养等方面教学内容体系,让教师心有“法”,教有“据”,便于教师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学习能力。3、优化学习策略的指导,初步探索了学习策略教学模式。基于对学习策略习得过程的分析,从学习策略教学的角度,我们提出将学习策略习得分为五个步骤,如下图: 根据学习策略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性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提出学习策
28、略“五环节”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包括学与教两个过程,学的过程:自我激励认同策略探求策略类化策略创生策略,教的过程:激发动机示例策略引领策略应用策略反思策略,以优化学习策略的学习进程,提高了策略学习的有效性。如下图: 4、探索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更好地将学习策略“五环节”教学模式运用于课堂,我们提出了并实践了“学案导学自主建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建构”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发展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建构性学习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造性、发展性为目标,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激励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参与、
29、勤于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造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从实践运用来看,对初中学生教学效果明显。5、初步探索了学校学法指导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开展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了有效的学法指导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促进了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可持续、深入开展。这个基本的管理模式和运用机制是:以我会学习校本实践课程为核心,落实课程开设、课时安排。各年段开设学法必修课的主要内容为:基本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主题模块、一般学习策略的培养(包括学习过程各环节方法与策略的培养、通用学习策略的培养)主题模块、学科学习策略的培养主题模块、自我调控学习策略培养主题模块等四个主题模块。学校在各年段设置学法指导
30、校本课程,每星期开设一节。高年段可开设一节学法探究课,学法探究课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学科课程课程开设。以学习策略教学的环境建设为依托,创设良好“学法用法”氛围。学法指导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班风建设、学风建设相结合。指导、落实班级创建“学学法、用学法”氛围和制度,如建立班级学法规程,建立学法交流常规化制度,明确教师课堂渗透学法指导要求,落实学生学习习惯家庭监控、反馈制度等,全方位促进学生学法的掌握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多渠道提高教师学习策略教学设计技术和课堂学法指导水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强化学法教学和学科渗透。坚持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培养相结
31、合,提高教学与训练的实效性。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习策略课为辅助手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教学,实现学习策略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二是坚持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培养相结合,落实齐抓共管,将行为规范教育与不同年级的基本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结合起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交流学习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各方面习惯的养成。三是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现学习策略学与教的结合;四是教师的外在要求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总结、自我调整和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家校结合为手段,实现学法与习惯养成的“无缝”对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创设条件,密切加强与家长沟通与联系,促进
32、学法的全程运用和监督,齐心协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九、讨论与分析(结论)1、学情调查量表作为了解学生学情的重要工具,能否客观、真实、全面地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掌握运用水平和学习习惯程度十分重要。因此,提高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非常重要,如能与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结合起来,对提高检测结果的科学性更有帮助。2、我们结合山区中小学生特点初步整理了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这个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仍十分粗糙,仍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3、为提高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的课堂效果,我们从经验总结出发,学习策略教学的角度,认为可将学习策略习得分为五个步骤,提出学习策略“五环节”教学模式。为进一步落实“五环节”教学模式,我们以有效教学为指导,以关注学生的“学”为核心,以改“教案”为“学案”为突破口,以“学案导学-自主建构”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尝试学案的编写和教学,优化了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从目前实践来看,这两个模式对指导课堂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