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8.84KB ,
资源ID:71258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258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编制指南.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编制指南.docx

1、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编制指南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大纲一、世界遗产的定义:1、根据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和实施保护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规定:第1条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独立的或连接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2、。 第2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存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指南中第46条规定:只有同时部分满足或完全满足公约第1条和第2条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定义的财产才能认为是“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第47条规定:公约第1条就指出文化景观属于文化财产,代表着“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它们反映了因物质条件的限制和/或自然环境带来的机遇,在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内外作用

3、下,人类社会和定居地的历史沿革。2、根据国家七部委2012年的联合发文(发改社会20121549号)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规划的通知,我国对世界遗产的定义为“指在科学研究、自然多样性保护、历史、艺术和审美角度具有国家意义的文化、自然或文化和自然混合型的遗产,既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遗产,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根据我国现行保护管理政策,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主要针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以及各类珍贵可移动文物”。3、根据四

4、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世界遗产定义为“本条例所称世界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二、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的性质世界遗产保护规划是指导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并使管理能力达到和保持在满足世界遗产价值有效保护的综合性文件。三、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我国是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5年11月22日正式批准加入该公约。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对申报世界遗产和进入名录后的管理作了全面且明晰的规定。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指南的任务是结合我国的相关法规和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实际,尽可能准确地落实这些规定,为四川省世界遗

5、产的保护规划编制提供指导,为提高保护规划的科学水平和可操作性提供指导。遗产地保护状况定期报告是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正式启动了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地第二轮定期报告工作,提出了突出普遍价值声明(回顾性陈述)和定期报告两阶段工作的时间安排。我省及时组织了有关工作并取得了进展,也暴露了世界遗产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我省四个遗产地均尚未编制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要求的管理规划。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是为如何管理世界遗产而设计的框架,有别于风景名胜区或自然保护区或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划。我省在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项目之前的4项世界遗产申报书并附有风景名胜

6、区总体规划(摘要),在获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一直未编制专项遗产地保护或管理规划,故而定期报告的一些必要信息无法填报。例如:“世界遗产界限”、“世界遗产的缓冲区界限”以及其面积是否有变更,包括不会对遗产范围产生显着影响,也不会影响其突出普遍价值的“轻微变更”,缺乏规划依据。三、几个相关问题的说明(一)世界遗产类型我省目前共有5处世界遗产: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我省的世界遗产涵盖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三大基本类型。(二)与不同法规重叠的管理单元1、我国申报世界遗产的法定保护区,即

7、遗产地管理单元,我省目前共有24个: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黄龙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的峨眉山景区和乐山大佛景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的青城山景区和都江堰景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卧龙等7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3个,省级4个)和四姑娘山等11个风景名胜区(国家级4个,省级7个)。2、世界遗产地管理单元中与风景名胜区重叠管理的自然保护区6个,包括: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鞍子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黑水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米亚罗省级自然保护区。3、世界遗产的管理单元中与风景名胜区重叠管理的

8、森林公园5个,包括九寨沟国家森林(缓冲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西岭雪山国家森林公园,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4、世界遗产的管理单元中与风景名胜区重叠管理的地质公园3个,包括: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黄龙国家地质公园,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四姑娘山国家地质公园。(三)风景名胜区规划与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由风景名胜区提名的世界遗产保护规划,除了执行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和有关的强制性规定外,还须执行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有效保护世界遗产价值及其完整性和真实性的规定。如果说提名时,风景名胜区规划(摘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有文可依的管理体系”的要求,那么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之后,只有制订专门的世界遗产保护规划,才能满足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对保护和管理的一系列的规定。因此,不能以风景名胜区规划替代世界遗产保护规划。(四)世界遗产地保护功能区根据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第三条世界遗产保护范围划分为核心区、保护区与外围保护区的规定,本指南将核心区与保护区界定为世界遗产范围的功能分区,并规定依据遗产价值标准划分功能区的原则。世界遗产的“缓冲区”(Bufferzone)与“外围保护区”。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对Bufferzone(缓冲区)的规定有:Bufferzone不是提名地的正式部分,但是对附在世界遗产名录后的Bufferzone(缓冲区)的任何修改都必须经过世界遗产委

10、员会的许可。以上规定Bufferzone(缓冲区)的功能与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规定的外围保护区相同。鉴于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规定缓冲区“只能进入从事科研研究观测活动”,而世界遗产的缓冲区允许布设主要旅游设施,为避免混淆,本指南规定环绕世界遗产的外围保护区的英文为BufferZone。四、四川省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规划编制大纲(草案)前言第一章总论1.1遗产地概况1.2规划背景1.2.1现状评价1.2.2存在的主要问题1.2.3规划的重点1.3规划的依据与期限1.4规划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1.4.1规划的目标1.4.2规划的指导思想1.4.3规划的原则第二章遗产地概况2.1基本概况2.1

11、.1地理位置与范围2.1.2自然条件2.1.3社会经济状况2.1.4历史和法律地位2.2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2.2.1遗产特性(价值、特征)2.2.2适用的价值标准2.2.3真实性/完整性陈述第三章遗产地现状评价3.2现状评价3.2.1自然生态质量评价3.2.2遗产地管理水平评价3.2.3遗产地区域经济评价3.2.4保护价值3.2.5面临的环境压力和威胁第四章总体布局4.1规划目标4.1.1总体目标4.1.2近期目标4.1.3中期目标4.1.4远期目标4.2遗产地功能区划4.2.1功能区划依据4.2.2功能区划原则4.2.3功能区划4.2.4分区管理第五章遗产地保护管理体系规划内容5.1保护管

12、理规划5.1.1保护的原则和目标5.1.2环境综合整治规划5.1.3突出普遍价值保护规划5.1.4管理能力建设规划5.2监测规划5.2.1监测对象5.2.2监测原则5.2.3环境监测5.2.4生态系统监测5.2.5人类活动监测5.2.6监测机制5.2.7数据库管理5.3科研科普规划5.3.1游客科普规划5.3.2社区科普规划5.3.3职业培训5.3.4教学实习基地规划5.3.5科研项目规划5.4基础设施规划5.4.1界碑、界桩和指示牌规划5.4.2道路建设规划5.4.3旅游服务设施规划5.4.4保护监测设施建设5.4.5应急设施建设5.5社区可持续发展规划5.5.1社区发展的原则和目标5.5.

13、2社区发展规划5.5.3周边最佳产业结构模式5.5.4人口与用地控制和社区建设5.6旅游规划5.6.1旅游规划的原则5.6.2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5.6.3旅游资源评价5.6.4旅游发展目标5.6.5环境容量分析和管理5.6.6营销宣传5.6.7风貌整治规划5.6.8旅游项目规划5.6.9旅游效益分析游客管理(行为、安全)第六章重点建设工程6.1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工程6.2监测站点布设工程6.3科普宣传设施和教育培训基地工程6.4基础建设和旅游服务设施工程6.5应急设施工程第七章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8.1组织机构设置原则8.2组织机构8.3组织机构的任务、作用和职能8.

14、4人员编制8.5人员培训第九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9.1政策保证9.1.1国家与地方相关法律法规9.1.2特殊优惠政策9.1.3引进资金和人才的政策9.2组织保证9.2.1组织机构和管理示意图9.2.2确定机构和运行机制9.2.3定岗定责9.3资金保证9.3.1资金使用规定9.3.2资金审计和监督9.4人才保证9.4.1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9.4.2岗位激励和奖励机制9.5管理保证9.5.1完善制度和强化依法行政管理9.5.2强调科学决策9.5.3鼓励引入先进管理措施附图:1、遗产地位置图2、遗产保护功能分区图3、世界遗产规划图4、世界遗产卫星影像图5、世界遗产监测站网布设图6、界碑、界桩布设图7、基础建设和旅游设施规划图8、景观风貌保护规划图附录:1、世界遗产重点保护景观名录2、世界遗产重点保护植物、动物与模式种名录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相关决议附件:1、遗产地本底资源调查报告2、遗产地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3、遗产地保护规划专家评审意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