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3 ,大小:179.31KB ,
资源ID:71237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237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粤教版九上教案第一章第三章.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粤教版九上教案第一章第三章.docx

1、粤教版九上教案第一章第三章科学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案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 社会生活与化学教学目的: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讲述1.家里的塑料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3.食品中的添加剂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5.药箱里的药品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教师 理发师 厨师 医生 警察讲述物质的组成、性

2、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去研究自然世界。板书设计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3.化学对社会的影响4.科学探究的方法布置作业:预习课本第8-12页1.2 化学实验室之旅教学目的:1.认识所学实验的目的意义,了解实验注意事项2.了解实验中所接触的仪器,识记名称,了解其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3.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并懂得操作原理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1.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阅读化学实验室规则讲解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1.试管用途: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收集少量气体。注意:装液体的量不应超过容积的12,给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用试管夹夹持或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振荡时靠腕力甩动。2.试管夹用途:夹持试管注意:从试管底部向上套或取下,不能横进横出;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手握长柄,不能按短柄,防止试管脱落;防止烧损或腐蚀。3.玻璃棒用途:搅拌、引流、蘸取少量液体。注意:搅拌时不可

4、用力过猛,不要碰器壁;引流时下端紧靠接收器内壁;蘸取液体的玻璃棒要洁净,用后要冲洗。4.酒精灯用途:加热注意:使用时将灯放稳,灯帽竖放;灯体内酒精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14;添加酒精必须先将火熄灭;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点燃酒精灯,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用时要盖上灯帽;失火用湿布或砂土盖灭。5.胶头滴管、滴瓶 用途: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注意:胶头滴管不能吸得太满,不能将吸有液体的胶头滴管平放或倒置;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要深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不能将滴管倾斜滴加;用过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5、。滴瓶的胶头滴管与滴瓶口磨毛配套,不能互换或移作他用,滴瓶的胶头滴管取用药品后应立即插回原瓶,不能用水冲洗。6.铁架台用途:固定和支持仪器(常配有铁夹和铁圈)。注意:不能用力敲打;夹持玻璃仪器要注意松紧适度,铁夹内衬以绒布或石棉纸。7.烧杯用途:盛放较多量试剂的容器;较多量物质的反应容器;溶解物质、配制溶液、承接滤液。注意: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外壁应干燥并垫石棉网;不能加热固体;加入液体不应过多。8.量筒用途:量度液体体积注意:量筒的最大量程应与液体的体积相近且一次量完;平放在桌面上读数,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用于加热,不能量热的液体,不能用于溶解、稀释,不能作反应器。9.集气瓶

6、用途: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进行某物质与气体的反应。注意:收集或储存气体时用毛玻璃片盖住;不能加热;做某些反应的反应器时应装少量沙子或水。10.锥形瓶 用途:用作较多量液体反应的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注意:加热时需要点上石棉网11.其他:水槽、药匙、蒸发皿、漏斗、坩埚钳、试管架、试剂瓶(广口瓶、细口瓶)、烧瓶讲解实验基本操作1、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药匙、镊子都应保持干净,药匙不能用来搅拌。向试管里装入小颗粒或固体粉末时,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壁(或管口)上,应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向玻璃仪器中装块状或密度较大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滑”,以免打破容

7、器。操作要点图1-13实验操作练习实验1-22、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缓缓倾倒,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将瓶子放回原处,标签向外。回忆量筒及胶头滴管的用法。操作要点图1-14图1-15图1-16实验操作练习实验1-3回顾旧知识托盘天平的使用用于粗略称量,能准确到0.1g(1)称量前游码回零,检查是否平衡(通过平衡螺母调节)。(2)“左物右砝”(先大后小再游码),用镊子夹取砝码。 m物 m砝 m游 若放成“左砝右物”,因 m物 m砝 m游故m物 m砝 m游(3)称量完毕砝码回盒,游码回零。干燥的药品放在洁净的纸上称量;

8、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3.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2)给物质加热: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用外焰加热(温度最高)。加热液体可用:试管、蒸发皿(可直接加热)烧杯、烧瓶(不可直接加热,须垫石棉网)加热固体可用:干燥试管、蒸发皿、坩埚不能用于加热:集气瓶、水槽、量筒、漏斗玻璃容器加热时应注意:a.外壁干燥b.不要接触灯芯,也不要远离外焰c.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加热固体:先预热,再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加热液体:液体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先预热,加热时不时移动时管使受热均匀,试管倾斜约450角;加热时切不可使试管口朝着自己或有人的

9、方向。操作要点图1-17图1-18实验操作练习实验1-44、玻璃仪器的洗涤:水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洗净放在试管架上。操作要点图1-19阅读课本P.12 知识视窗 实验室的安全知识注意:注意安全“三不准”: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节约少取为原则: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板书设计1.2 化学实验室之旅一、参观实验室二、练习试验基本操作三、实验室的安全知识练习P.13/ 1-6. P.27-28 1,3-5 练习册1.3 物质的变化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

10、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教学过程: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现象:火柴梗形

11、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3 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现象: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4 玻璃破碎现象:玻璃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5 食糖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食糖现象:食糖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讲述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形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板书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检查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观察活动【实验1-5】 火柴梗燃烧燃烧前:火柴梗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有发光发热现象。燃烧后:黑

12、色物质【实验1-6】 镁条燃烧 燃烧前: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白光,并且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的是白色的粉末状物质。讲述火柴梗燃燒后生成黑色的灰燼、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后两者散发到空气中),它们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质。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它是一种不同于镁的新物质。板书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讨论交流完成下表后回答:从哪些方面比较镁条燃烧前后的不同点?颜色形状镁条燃烧前银白色固体条状镁条燃烧后白色粉末状最能说明镁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生成白色粉末状新物质 讲述观察化学反应通常要注意以下三个阶段

13、的现象:反应前的现象反应进行时的现象反应后的现象。观察活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判断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实验1-7】在盛有少量小块的石灰石固体(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观察:有无色无味的气泡逸出判断:发生了化学变化【实验1-8】在盛有少量黑色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溶液,加热。观察: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判断:发生了化学变化【实验1-9】将原装可乐瓶打开后,用带导管的瓶塞塞紧,把导气管通入到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轻轻摇动可乐瓶。观察:可乐瓶内的气体通过导管进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判断:发生化学变化讲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些现

14、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这些现象并不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板书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即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讲述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检查完成课本19页“检查站”内容。板书设计1.3 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3.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即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点燃4.化学变化的表达方法文字表达式

15、 镁 氧气 氧化镁 Mg O2 MgO讲述在文字表达式中,“+”读作“和、与、跟”,“”读作“生成”。带领学生读以上表达式。练习P.13/ 1. 2. P.27/ 2 练习册布置作业1.抄写概念各两遍。1.4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目的:通过铜片加热变黑的主题探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科学探究既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我们的学习内容。教学重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难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铜片、试管、橡皮塞、酒精灯、坩埚钳、火柴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引入新课镁、汽油等在氧气中都能燃烧,这种性质必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16、板书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如:颜色、状态、气味或味道、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讨论交流课本21页板书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探究活动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观察与问题【实验1-10】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假设与预测1.预测:1-a 如果铜片上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去;1-b 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

17、触,则金属将不会变黑。2.假设:铜片变黑是因为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预测2 若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没有氧气的试管里加热,铜片的颜色将不变。 实验与事实【实验1-11】验证假设与预测1-a的实验:用洁净干布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现象:黑色不能被擦掉结论:预测1-a错误【实验1-12】验证假设与预测1-b的实验:铜片在敞口试管中加热(火焰不与铜片接触)现象:铜片变黑结论:预测1-b错误【实验1-13】验证假设与预测2的实验:用酒精灯对着放在有塞试管内的铜片左端加热,变黑后逐渐向右移动,直至铜片不再变黑。此时,将火焰移至铜片最右端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现象:铜片左端变黑,右端不变黑。结论:

18、预测2正确。解释与结论 阅读课本23页“解释与结论”加热表达与交流 铜 + 氧气 氧化铜Cu O2CuO拓展与迁移进行另一个验证预测2的实验:用真空泵(也可用其他抽气装置,如吸尘器或大号注射器)抽去装有铜片的试管内的空气,然后加热,观察铜片有什么变化。随后,趁热打开试管的胶塞,你估计试管内铜片的红色部分会有什么变化?说明理由。阅读课本24页“长话短说”。板书设计1.4物质性质的探究1.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3.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4.铜片加热的文字表达式加热铜 +

19、氧气 氧化铜Cu O2 CuO讲述在文字表达式中,“+”读作“和、与、跟”,“”读作“生成”。带领学生读以上表达式。练习课本第25页1-3课本第28页6布置作业1.抄写概念各两遍。课本第27-28页1-5 练习册全章精要回放关键词或词组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1) 物理变化(1.2) 化学变化(1.2)常用化学仪器(1.3) 实验基本操作(1.3) 实验室安全知识(1.3)化学性质(1.4) 物理性质(1.4) 科学探究(1.4)第2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教学目的:1.知道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认识空气成分及其大致含量,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3.了

20、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4.认识空气污染物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意义。教学重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2.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教学难点: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2.分辨混合物与纯净物。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2.1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同学们,我们能感受到我们周围有什么吗?空气就存在于我们四周,无处不在。同学们看得到摸得到空气吗?空气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空气被污染了我们会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将解答这些问题。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上一章我们学习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和铜在空气中加热的反映,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含有一种成分氧气。那么,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是多少呢

21、?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测定。观察活动实验2-11实验装置及仪器:燃烧匙 导管 止水夹 集气瓶 烧杯药品:红磷(紫红色)2实验仪器的连接:先左后右。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空气热胀冷缩法。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集气瓶身,看烧杯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则表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4实验演示(1)操作:用药匙取用足量红磷放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迅速把燃烧匙放入集气瓶中,拧紧胶塞。等集气瓶内气温降到室温,松开止水夹。(2)现象及解释:红磷燃烧冒出白烟(注意白烟和白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烧杯中水倒流入集气瓶中,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红磷在燃烧时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气体约占1/5。

22、(3)结论:证明瓶中的空气约有1/5体积的气体支持燃烧,4/5体积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中其主要成分是氮气,此外还有少量其他气体,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5空气的组成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0.03%注意:强调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实验原理)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2P2O5 7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红磷的量要足够多 要待集气瓶内温度降到室温且瓶内水面不再往上升时,读取进入瓶内水的体积。8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1/5的原因:装置漏气

23、红磷的量不足 未冷却至室温便打开止水夹 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板书设计:2.1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装置及仪器:药品:红磷(紫红色)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空气热胀冷缩法。3实验现象及结论4空气的组成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6实验成功的关键7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1/5的原因布置作业:完成课本35-36页探究活动 练习册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教学过程:2.1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测定氧气的实验,还知道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有一句话是这样说

24、的,存在便是道理。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各种成分,它们有什么性质呢,它们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接下来我们继续揭晓答案。二、氮气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熔点低;密度:1.251g/L。2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变化,但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3用途(1)保护气 (2)冷冻剂(3)化工原料三、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1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等气体的总称。2性质: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氦气粉红色;氖气红光;氩气紫蓝色光;氙气特强白光。3用途:霓虹灯

25、、焊接保护气、激光技术、控空气球。四、混合物与纯净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N2、02、CO2、P、P2O5、H2O等。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海水、河水、矿泉水等。3混合物中各物质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例如: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都保持着各自的性质。4.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纯净物混合物组成只有一种成分由几种纯净物组成组成性质固定不固定表示方法有化学符号无固定符号举例氧气(O2)五氧化二磷 (P205)空气,海水5提问学生,以下列举的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浮有冰的水,纯净水,水银,铁粉,石灰水,盐水,镁。 板书设计:2.1空气

26、的成分(第2课时)二、氮气的性质和用途三、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四、纯净物与混合物布置作业:P39 2.1习题 1、5、7 练习册教学过程:2.1空气的成分(第3课时)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上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空气的成分以及他们各自的性质和用途,同学们想想,如果空气中多出了其他物质,或者空气中的种成分含量增多或者减少,后果会怎样呢?五、空气污染危害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空气也在跟着变化,不过这不是变好,而是变差。人类的活动往往造成空气污染。1污染源: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污染。2污染物有害气体:SO2、NO2、CO、氟氯烃。 可吸入颗粒物 PM2.5PM2.5: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

27、.5um的颗粒。3来源SO2:含硫燃料的燃烧(酸雨)。NO2:汽车尾气(酸雨)。CO: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中毒)。氟氯烃:空调、冰箱(破坏臭氧层)。可吸入颗粒物:汽车尾气、建筑、生活垃圾。六、保护大气环境1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2空气质量检测标准的项目:可吸入颗粒物或总悬浮颗粒物、PM2.5、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臭氧。3空气质量级别:优(050)、良(51100)、普通(101200)、不佳(201300)、差(301400)。级别越高,空气质量也差。4. 空气污染物的防治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煤炭的综合利用;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新能源,如空气

28、能、太阳能、风能、水力等;使用无铅汽油;植树造林。5. 三大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6. 三大环境问题酸雨:SO2、NO2温室效应:CO2臭氧层:O3板书设计:2.1空气的成分(第3课时)五、空气污染危害大 1污染源2污染物3来源六、保护大气环境布置作业:P35探究活动实验2-2P39 2.1习题 2、3、4、6练习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概念。2.使学生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29、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空气,知道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性质和用途,这些物质本身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科学家发现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今天我们来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注意大标题,构成,不是组成,关于组成,后面的学习中会接触到。一、分子是什么分子是什么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发现关于分子的现象呢?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书本40页。【实验2-3】 把香水洒在小手巾上,抖开手巾,绕教室一周。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鼻孔与手巾相隔一段距离,就能闻到香味?现象:香味微粒运动到空气中。解释:许多物质由叫做分子的微粒构成。香水是由酒精分子和香精分子混合在一起构成的,当香水中的这些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后,我们就能闻到酒精和香精的气味。【实验2-4】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逐渐靠近而不接触。现象:生成白烟。问题:为什么蘸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并没有接触,却会生成浓浓的白烟? 解释:存在于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相遇,并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白烟状的氯化铵。从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知道,(P41长话短说)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