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41MB ,
资源ID:71203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203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高考二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高考二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1、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高考二模地理试题解析版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高考二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海淀区 2020 届高三高考二模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15题,每题 3分,共 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某同学调查了自己所居住区域的发展历史,并绘制了示意图(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推断该地()A.I时期,农业生产规模小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 B.II时期,建设纺织厂促进了当地人口和经济增长 C.III时期,商务办公用地出现是城镇化起步的标志 D.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主要受到耕地面积的影响 2.从 II时期到 III时期的发展()A.第二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大 B.

2、变化主要受文化因素影响 C.是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3.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农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住宅用地 D.商业用地 答案1.B 2.D 3.C 解析 1题详解 I时期,农业生产规模小的主要原因是村民种植粮食和蔬菜自给自足,发展的是自给农业,A错误。II时期,该地建设纺织厂,提供了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促进了当地人口和经济增长,B正确。II时期,工业出现是城镇化起步时期,C 错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主要受到资源数量和资源利用技术等因素的影响,D错误。故选 B。2题详解 从 II时期到 III时期,纺织厂合并搬迁,原有厂区升

3、级改造,第二产业的规模并没扩大,A错误。从 II时期到 III时期的发展,是因为北京城市规划的要求,其变化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B错误。棉纺织工厂对大气污染并不大,从 II时期到 III时期的发展主要不是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C 错误。几座纺织厂合并搬迁,原有厂区升级改造,建成以高大的商务办公建筑为主的办公区和现代化的产业园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D正确。故选 D。3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区域 I时期有村落,II时期有工人居住区,III时期有现代化社区和老旧小区并存,说明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用地,C 正确。I时期没有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II、III时期没有农

4、业用地,ABD错误。故选 C。点睛住宅用地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住宅区往往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某大城市位于山区边缘的平原地区。山谷风为该地最主要的局地大气环流,谷风由平原吹向山区,山风则相反。外来污染源的输送及当地山谷风的扩散作用是影响当地 PM2.5 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下图为某年 10 月 7曰该城市风向(a)及 PM2.5 浓度(b)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据图判断()A.该城市位于山区的南部地区 B.外来污染物主要源于城市北部 C.植树造林可增强山风的风力 D.正午前后谷风的风力达到最强 5.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降低 PM2.5 浓度的有效措施是()A.加

5、强空气监测,及时预报污染的浓度 B.提倡本地绿色出行,市区禁行机动车 C.尽量减少外出,并在外出时佩戴口罩 D.推进区域整体的产业协作与产业升级 答案4.A 5.D 解析 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外来污染物的输送是影响当地 PM2.5 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当风向为北风时,可发现 PM2.5 浓度降低,而当风向为南风时 PM2.5 的浓度则显著升高,可推测该城市位于山区的南部地区,A正确。外来污染物应来源于城市南部,因盛行南风时 PM2.5 的浓度会显著升高,B错误。植树造林将缩小山谷之间的温差,从而减弱山风风力,C 错误。据图可发现,午后 2至 3点时段风力达到最强,并非正午时间,D错误。故选

6、A。5题详解 加强空气监测,预报污染物的浓度无法降低 PM2.5 浓度,A错误。提倡本地绿色出行,但禁止行驶机动车,不符合当代人发展的需求,B错误。尽量减少外出,在外出时佩戴口罩无法降低 PM2.5 浓度,C 错误。推进区域整体产业协作与产业升级,减少重化工业等对空气污染企业的布局和比例是降低 PM2.5 有效的措施,D正确。故选D。河池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为典型喀斯特地貌区,是全国贫困地区之一。近年来,我国桑蚕主产区逐步从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河池市的桑蚕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居广西第一,并积极促进织造、印染、服装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桑蚕产业已

7、成为河池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与东部地区相比,河池市桑蚕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是()A.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B.政策支持,土地价格低 C.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D.资金雄厚,技术水平高 7.促进河池市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措施是()A.扩大种植面积 B.进行产品深加工 C.立足本地市场 D.提高产品的价格 答案6.B 7.B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市场相对西部广阔,A错误。当地政策的支持与土地价格便宜,这是河池的桑蚕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B正确。东部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C 错误。东部资金雄厚,技术水平高,D错误。故选 B。7题详解 要实

8、施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桑蚕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B正确。扩大种植面积,但经济效益不好,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A错误。应该开拓国内和国外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C 错误。提高产品价格,会使产品失去竞争力,D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桑蚕产业的区位条件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根据农业区位分析基本方法进行分析即可。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按照一般思路进行分析即可。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还有充足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近年来当地依托已有的风力、光伏发电设施进行旅游开发,促进区域发展。读图,回答问题。8.该地 A.夏季的偏南风是风力发电的主要风源()B.冬季晴天多,是光

9、伏发电的主要季节 C.为改善能源结构,应停止开发常规能源 D.风力和光伏并网发电可提高发电稳定性 9.将发电设施开发为旅游资源体现了旅游资源具有()A.可创造性 B.季节性 C.非凡性 D.永续性 答案8.D 9.A 解析 8题详解 图示区域位于甘肃省距离冬季风的源头较近,因此冬季风是其风力发电的主要风源,A错误。该地冬季日照时间短,并非光伏发电主要季节,其主要季节应为日照时间相对较长的夏季,B 错误。目前新能源仅处于小规模开发阶段,还不能替代常规能源,因此该地不应停止开发常规能源,C 错误。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均存在一定稳定性问题,其中风力主要发电期为冬季,光伏主要发电期为夏季,两者并网发电可

10、提高发电的稳定性和互补性,D正确。故选 D。9题详解 将发电设备开发为旅游资源,改变了其原有的属性,体现了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A正确。该地风力发电设备并非季节性景点,因此不具备季节性特征,B错误。风力发电设备并非不可替代因此其不具有非凡性,C 错误。该地风力发电是人工建设的,伴随着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或能源开发的深入,可能随之拆除或改变,无法体现永续性,D错误。故选 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从大连到鹿特丹()A.北极东北航道全程顺风顺水,所以航行时间较短 B.北极东北航道向正北航行到白令海峡再转向西南 C.传统航道沿途自然带的更替只体现了经度地带性 D.传统航道沿途的气候类型丰

11、富并且植被景观多样 11.图中()A.白令海峡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B.直布罗陀海峡常年风平浪静 C.苏伊士运河处于地震多发地带 D.马六甲海峡是亚洲和大洋洲的分界线 答案10.D 11.C 解析 10题详解 北极东北航道由大连到白令海峡,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逆风逆水,A错误。北极东北航道,先向东北到白令海峡再折向西南,B错误。传统航道有经度地带性也有纬度地带性,C 错误。传统航道经过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多种气候和景观带。D正确,故选 D。11题详解 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A错误。直布罗陀海峡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浪大,B错误。苏伊士运河处于

12、板块张裂地带,地震多发,C 正确。马六甲海峡不是亚洲和大洋洲的分界线,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图的熟悉程度,只有心中有地图才能顺利解答,好好记地图,形成心理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与甲地相比,乙地()A.年太阳辐射总量小 B.正午太阳高度小 C.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 D.自转线速度小 13.图中区域均为河流三角洲地区,其共同特征是()A.面积辽阔,人口众多 B.地势低平,土层深厚 C.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D.河网密布,流量稳定 答案12.C 13.B 解析 12题详解 从甲乙的纬度可知,甲纬度高,乙纬度低。乙地日照总时间长,年太阳辐射量大,A错误。乙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

13、自转线速度大,BD错误。乙纬度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C 正确。故选 C。13题详解 从图可知,甲地由于纬度高,气候严寒,人口稀少,A错误。由于两地都处于河口三角洲,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B正确。甲由于气候严寒,热量不足,农业不发达,C 错误。乙区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有明显季节性,水量季节变化大,甲区域河流有冰期,水量不稳定,D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区域定位的相关知识,根据经纬度确定区域,再进行判断,容易得出正确答案。下图显示区域分布着世界上最干旱、最狭长的沙漠,被称为世界的“干极”。读图,回答问题。14.该区域干旱的原因是()A.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B.处于东

14、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 C.沿岸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显著 D.山脉阻挡,太平洋水汽难到达 15.沙漠狭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大气环流 B.洋流、大气环流 C.地形、人类活动 D.洋流、地形 答案14.A 15.D 解析 14题详解 从图上可知,该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干旱气候,A 正确。该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不是东北信风,B错误。沿岸有秘鲁寒流流过,降温减湿,降水少,C 错误。该地位于山脉西侧,西临太平洋,D错误。故选 A。15题详解 从图上可知,该地形成狭长沙漠的原因主要有:沿岸有寒流流过,寒流降温减湿,使沙漠向更低纬度伸展,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位于山脉的背风坡,东南信

15、风难以影响,降水稀少,故 D正确,纬度和大气环流是造成干旱的原因,但不是狭长的原因,人类活动没法影响,ABC 错误。故选 D。点睛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影响气候的因素进行分析即可。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 5题,共 55分。16.某探险旅游爱好者从北京出发赴南极洲考察,以下是该旅游者撰写的游记节选。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游记 1:“南极虽远终将遇见”。经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转机,历时 61 小时 38分钟,我们终于在当地时间(区时)2019年 1月 22日 12时 38分抵达了南美洲南端的乌斯怀亚(68 W,55 S),开启为期 14天的南极洲考察。(1)计算该旅游者出发时

16、的北京时间,并说出在考察期间乌斯怀亚正午太阳方位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状况。游记 2:“穿越魔鬼海峡”我们从乌斯怀亚乘船穿越德雷克海峡。这段航线穿越风浪巨大的西风带,船体摇晃非常严重,虽然服用了晕船药,但还是感觉五脏六腑翻江倒海,只有躺在房间的地板上才能感到些许“舒适”。(2)简述南半球西风带的形成原因。游记 3:“极地也能游泳”今天我们来到了南极洲东北部一个火山岛欺骗岛。最令我们兴奋的是,当游轮从小岛狭窄缺口驶入岛屿内部的海湾后,探险队组织我们开展了极地游泳活动!(3)说明能在欺骗岛开展极地游泳活动的条件。答案(1)1月 20 日 12:00;正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2)位于副热带高气压

17、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形成西北风。(3)(气温、水温、安全性)暖季,该地纬度较低,气温相对较高;地形轮廓周围有山地阻挡、风力较弱、风浪小;地热能丰富,水温较高;位于沿海地区水深较浅,安全性较高;探险队经验丰富,活动组织能力强(任意 3点)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区时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南半球西风带的成因及旅游活动开发条件评价等知识点,多数是考查基础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当地时间(区时)2019年 1月 22日 12时 38分抵达了南美洲南端的乌斯怀亚(68 W,55 S)”,乌

18、斯怀亚位于西 5 区,比北京时间晚 13 小时,抵达时北京时间是 2019年 1 月 23 日 1 时 38分,“历时 61 小时 38分钟”于当地时间(区时)2019 年 1 月 22日 12时 38分抵达乌斯怀亚,因此出发时的北京时间是 2019 年 1月 23日1 时 38分减去 61小时 38 分钟,出发时的北京时间是 1月 20 日 12:00;考察期间是 1月 22日之后,为期 14 天,应该是 1月 22日至 2月 5 日,此时直射点向北移动,乌斯怀亚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乌斯怀亚位于 55 S,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方位在正北。(2)南半球西风带位于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

19、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因此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半球向左偏形成西北风。(3)开展极地游泳活动的条件从气温、水温、安全性分析。暖季适合开展旅游,该地位于 60 S-65 S 之间,纬度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海湾位于岛屿内部”,地形轮廓周围有山地阻挡、风力较弱、风浪小;“欺骗岛是火山岛”,据图可以看出该地地热能丰富,水温较高,利于开展游泳活动;沿海地区水深较浅,安全性较高;探险队长期工作于南极地区,经验丰富,活动组织能力强。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鹿特丹位于欧洲大陆西北端北海沿岸,城市 90%区域低于海平面,频繁

20、的暴雨导致该城市内涝严重。当地设计了具有下沉空间的“水广场”(下图)。平时,广场是人们休憩、运动的公共场所。降雨时,雨水经净水系统过滤后,收集并储存在广场里,直到可以被排至附近的水体。(1)简述鹿特丹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2)说明“水广场”在鹿特丹城市建设中的作用。(3)绘制该区域的水循环示意图。答案(1)多暴雨、降雨量集中,地势低平,城市硬化下渗少,排水不畅。(2)滞留洪水(或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质;构建城市景观,建设宜居的公共空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局地气候。(任意 3 点)(3)六个环节,箭头及文字说明都要正确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内涝与防治措施,水循环等内容,

21、考查以基础知识为主,紧扣考纲,难度较易。详解(1)鹿特丹是荷兰的沿海港城,地势低平,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且多暴雨,雨水集中,城市硬化,下渗少,排水不畅,易于发生城市内涝问题。(2)由题目信息可以看出建设水广场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这样把雨水收集到一起能很好地减少雨水汇集造成内涝,所以这一设施能够很好地延缓或减少地表径流形成;水广场能增加下渗量,改善城市水质;水广场还有美化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气候的作用。18.下图为“我国四省(市)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四省(市)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的变化特点。近十年来,重庆市政府引进知名品牌厂商、组建代工厂,建

22、设配套企业,建设新国际机场及渝新欧铁路,在户籍政策、技术培训、税收、补贴、投资、土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逐步将重庆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微型计算机设备制造中心之一。(2)简述重庆市政府采取的措施对微型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1)2014 年前:苏沪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呈下降趋势;川渝地区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迅速增加。2014年后:除上海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减少较快外,其它三地基本稳定。(2)促使产业集群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市场,完善交通设施、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劳动力素质,降低土地价格,以降低企业成本,获取规模效益。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条件,重点考查读图和知识应用能力。难度

23、一般。详解(1)从图可知,四省(市)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变化有如下特点:2014年前,江苏、上海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呈下降趋势,四川和重庆产量迅速增加;2014年后,除上海产量下降外,其他三省区产量基本稳定。(2)引进知名品牌厂商,组建代工厂,建设配套企业,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区域的影响力;建设新国际机场及渝新欧铁路,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在户籍政策、技术培训、税收、补贴、投资、土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有利于引进技术人才,提高劳动力素质;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19.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素有“雪域秘境”之称的西藏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东端南坡,

24、地势北高南低,从海拔 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下降到海拔 115米的巴昔卡,地势落差大。低海拔地区的气候特征与我国华南沿海地区相似,植物种类繁多。近年来,当地百香果、核桃等特色果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同时,墨脱县依托其独特的旅游资源,逐渐成为旅游探险者的乐园。(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分析墨脱县夏季日均最高温低于秋季的原因。(2)结合墨脱县自然环境特点,说明 68 月到该地旅游可能遇到的困难。(3)下图示意墨脱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其具体表现。答案(1)(必须强调因果)夏季降水多,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大气吸

25、收地面辐射少,故日均最高气温低于秋季。(或:如能正确表述秋季日均最高气温高于夏季的原因,对应也可得分。(2)为墨脱的雨季,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为多发;蚊虫较多。(3)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或生产特色产品(灵芝、百香果),发展多种经营;通过食品和藏药加工,延长产业链(或带动相关产业),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生态:促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沼气)。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墨脱的自然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考查对知识运用,难度一般。详解(1)从气候资料可知,夏季的日均最高温低于秋季,降水量多于秋季,由于降水量多,晴天少,阴雨天多,白天大气对太

26、阳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大气吸收地面热量少,温度低;秋季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多,气温高。(2)根据墨脱的自然环境可知,夏季该地降水量较多,山路多陡坡,到该地旅游可能会遇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道路差,交通事故多发,蚊虫多等。(3)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可从经济、社会、生态角度说明。从经济角度,该地通过种植特色农作物灵芝、百香果,养殖珍禽,发展食品加工和药材加工,多元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收入。从社会角度,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从生态角度,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0.蒙古国是位于东亚的

27、内陆国家,与我国和俄罗斯接壤。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2)说出蒙古国主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典型植被。畜牧业是蒙古国的传统支柱产业,该国人均牲畜拥有量居世界前列。近年来,该国发展集约型现代畜牧业,重视畜产品出口创汇。(3)说出蒙古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并为其畜牧业发展提出建议。答案(1)大部分在 100mm 至 300mm 之间;年降水量大体自南向北增加;山地西北部降水较多。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任意 2 点)(2)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延伸。自南向北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任意 1点)草原。(3)特点:畜产品出口

28、中以初级产品为主,绒类产品比重高。建议:培育良种、进行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提高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市场等。(答出其中 4点即可)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蒙古的自然环境(降水)特点,农业特点等,内容相对简单。详解(1)从图上可知。降水量大致由南向北递增,降水量在主要在 100300毫米之间;山地西北部降水较多。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2)从降水的分布和降水量多少,可知蒙古的自然带分布规律为南北更替,东西延伸;自然带由南往北依次为荒漠、荒漠草原、草原。(3)特点,从统计图可知,蒙古出口的畜产品主要特点以初级产品为主,绒类占比重最大。建议: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提高冷藏和保鲜技术,扩大产品市场;培育优良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