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8 ,大小:57.87KB ,
资源ID:71178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178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水资源学概论思考题重点6精.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水资源学概论思考题重点6精.docx

1、水资源学概论思考题重点水资源学概论思考题重点 6 精精 水 资 源 学 概 论 思 考 题 肖 长 来 编 著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010年 6月 22 日星期二 目 录 第一部分 基本思考题.1 第一章 绪 论.1 第二章 水资源的形成与赋存.2 第三章 中国水资源概况.3 第四章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4 第五章 水资源开发工程.7 第六章 水资源环境负效应与承载能力.9 第七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0 第八章 水资源规划与合理配置.10 第九章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11 参考文献.12 第二部分 部分基本概念及基本问题.13 第一章 绪 论.13 第二章 水资源的形成与赋存.15 第三

2、章 中国水资源概况.26 第四章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30 第五章 水资源开发工程.47 第六章 水资源环境负效应与承载能力.56 第七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59 第八章 水资源规划与合理配置.61 第九章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64 第 一 部 分 基 本 思 考 题 第 一 章 绪 论 1.1 水资源与人类生存 1、如何认识和理解有限和短缺的水资源问题?2、如何认识水资源的循环性?3、水资源的有限性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4、什么是水资源的区域性?5、简要叙述中国的淡水资源状况 6、简述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的特点 7、简述中国人口的增长与有效控制 8、论述水资源对人口增长的保证作用 9、中国的耕地

3、资源的特征 10、如何认识中国人均水土资源十分短缺这一问题?11、基本概念:环境,水资源,水资源学 1.2 水资源与环境 1、为什么说水圈是环境的命脉?2、简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3、简述环境的全球性与区域性 4、为什么说水是环境与发展的核心?5、水旱灾害频繁的表现和特征 6、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具体表现 7、怎样对待水污染严重这一现象?8、如何认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这一问题?1.3 水资源与经济 1、如何认识水的功能和作用?2、怎样理解水是生命的创造者?3、如何认识水是气候环境的调节器?4、如何认识水是地球表面的“雕塑家”?5、怎样理解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6、为什么说水是农业的命脉?

4、7、如何认识水是工业的血液?8、怎样理解水与能源交通的关系?9、为什么说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中心?10、为什么说水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11、怎样认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12、怎样理解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4 水资源学的形成与学科体系 1、简述水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 2、简述水资源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3、如何认识水资源学的性质和特点?4、简述水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5、简述水资源学的体系结构和研究方法 6、简述水资源学的科学基础 第 二 章 水 资 源 的 形 成 与 赋 存 2.1 水资源的基本含义 1、水资源含义内涵 2、水资源定义 3、简述水资源的性质 4、简述水资源的几种重要

5、作用 5、简述自然界的水循环 6、天然水的起源与形成 7、简述地球水圈的特点 2.2 自然界的水循环 1、简述天然水的起源与形成 2、什么是地球水圈?3、水文循环的概念 4、怎样理解水文循环?2.3 地球上水的赋存与分布 1、简述地球上水的分布特点 2、降水的概念 3、降水的形式 4、降水的成因 5、降雨的类型 6、降水的观测 7、蒸发的概念 8、水面蒸发 9、土壤蒸发 10、植物散发 11、径流的概念 12、河流特征 13、流域特征 14、径流特征 15、湖泊 16、冰川 17、土壤水 18、地下水的定义 19、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 2.4三水转化与水量平衡原理 1、三水转化 2、如何理解水

6、量平衡原理?3、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4、通用水量平衡方程式 2.5水能资源与地热资源 1、水能资源的概念及计算 2、世界水能资源 3、地热资源 第 三 章 中 国 水 资 源 概 况 3.1 中国水资源形成的自然环境 1、中国的地形与地貌特征 2、中国气候特点 3、中国水汽输送特征 4、中国的水文循环系统 3.2 中国水资源形成与分布特征 1、中国年降水分布特征 2、中国蒸发分布特征 3、中国径流分布特征 4、中国湖泊分布特征 5、中国冰川分布特征 6、中国 地下水分布特征 3.3 中国水资源特点 1、地表水资源量 2、地下水资源量 3、水资源总量 5、水能资源 6、中国地热资源 3.4 中国水

7、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 四 章 水 资 源 调 查 与 评 价 4.1 水资源调查 1、水文调查 2、水文地质调查 3、用水调查 4、水质调查 4.2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与原则 1、水资源评价的概念 2、水资源评价内容 3、水资源评价分区 4、水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 4.3 降水量计算 1、水汽输送的分析计算 2、降水的分析计算(1降水量计算的基本要求(2降水量计算的内容(3降水量计算的主要方法(4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和年内的时程分配 3、蒸发量的分析计算 4.4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 1.地表水资源量评价的

8、原则与精度(1 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要求(2 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的内容(3 单站径流资料统计分析要求(4 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计算 2.地表水资源量评价的条件与内容 3.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 5.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分析 6.地表水水量的计算方法 7.地表水资源量年内分配 4.5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1.地下水的基本特点 2.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和基本要求(1 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要求(2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3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 3.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类型与内容 4.地下水资源(储量 的分类 5.地下水补给量的组成与计算方法(1 地下水补给量的组成(

9、2 地下水补给量的分项计算(3 地下水总补给资源的计算(4 地下水补给资源计算的动态均衡法(5 有关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4.6 水资源质量评价 1、水质评价概述 2、天然水的化学特征与河流泥沙 3、水资源污染状况 4、依据水环境本底值的水质评价(1水环境本底值的概念(2水环境本底值的确定(3水环境本底值作为水质评价天然标准的建立(4依水环境本底值作天然标准评价水质 5、按不同用水的水质标准评价水质(1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饮用水水质(2按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标准评价(3按锅炉用水水质标准评价锅炉用水(4按不同工业用水水质要求评价工业用水(5按灌溉用水水质标准评价农田灌溉用水(6按渔业用水水

10、质标准评价水产养殖用水 6、地表水水质评价(1河流水质评价内容和评价因子的选择(2河流水体水质评价方法(3湖泊、水库水质评价 7、地下水水质评价 4.7 总水资源与可利用量评价 1、总水资源评价(1总水资源评价的要求(2总水资源计算模型(3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计算 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与评价(1地表水可利用量评价问题(2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3现状条件下的可供水量并非可利用量 3、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计算与评价(1可采资源的评价原则(2局部(或集中 开采区的地下水可采资源评价方法(3区域地下水可采资源评价方法(4地下水可采资源(允许开采量 按研究程度的分级 4、可利用总水资源评

11、价(1迭加法评价可利用总水资源(2保证率曲线法评价可利用总水资源(3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 第 五 章 水 资 源 开 发 工 程 5.1 地表水开发工程 1、开发地表水的取水工程形式 2、地表水取水构筑物设计原则 3、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1具有稳定的河床和河岸,靠近主流并有足够的水量(2 设在水质较好的地点(3具有良好地质地形及施工条件(4靠近主要用水地区(5注意人工构筑物或天然障碍物的影响 4、开发地表水的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的基本型式与构造(1岸边式取水构筑物(2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5、山区浅水河流的固定式取水构筑物(1固定式低坝取水(2 底栏栅式取水构筑物 6、湖泊水库取水构筑物(1水库枢

12、纽的组成(2水库取水构筑物 5.2 地下水开发工程 1、开发地下水的工程形式与水源选择(1开发地下水的水源选择(2开发地下水的形式及取水构筑物种类(3开发地下水井群的合理布局 2、管井(1 管井概述(2管井的型式和构造(3管井的建造及成井工艺(4管井的出水量计算 3、渗渠 4、大口井(1大口井概述(2大口井的型式和构造(3大口井的出水量 5、辐射井 6、坎儿井 7、地下水厂与输配水系统 5.3 水资源综合开发工程 1、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思想(1人类活动、水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强”与“弱”水资源的平等开发(3确立国家水资源的地区性再分配和调节 2、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原则 3、跨流域调水

13、工程(1国外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概况(2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3大规模、长距离调水效益 4、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1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的基本原理(2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主要研究内容(3地下水库的利用 5.4 非常规水利用技术 1、人工增雨(1人工增雨含义(2国内外人工增雨概况(3人工增雨原理 2、污水资源化(1中水处理工艺(2中水回用经济性分析及其重要意义(3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对策 3、海水利用(1国外海水利用情况(2我国海水利用情况(3海水淡化技术 第 六 章 水 资 源 环 境 负 效 应 与 承 载 能 力 6.1 水资源开发的环境负效应 1、水资源开发的环境负效应分类 2、地表

14、水资源开发的环境负效应(1干旱(2水质污染(3生态环境退化(4荒漠化 3.地下水资源开发的环境负效应(1 土地盐碱化与沙漠化(2 地面沉降(3 地面塌陷(4 地裂缝(5 海水入侵(6 地下水开发其它环境效应 6.2 水生态问题 1、生态需水量 2、生态系统中植物与水的关系(1干旱区的生态水文过程(2湿地植物与水的关系(3森林水文生态作用及其环境效应问题(4河流、湖泊系统植物与水的关系问题 6.3 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1、自然资源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涵义(1自然资源承载能力涵义(2水资源承载能力定义 2、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组成及其分析方法(1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的组成(2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方法 第 七

15、 章 水 资 源 供 需 平 衡 分 析 7.1 需水量预测 1、需水量预测的基本要求 2、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3、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4、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7.2 供水量预测 1、供水预测的基本要求 2、地表水供水 3、地下水供水 4、供水方案拟定与供水预测 7.3 节约用水分析 1、基本要求 2、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3、节水标准与指标 4、节水潜力 5、技术方案 7.4 供需平衡分析 1、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 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步骤和内容 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 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简介 第 八 章 水 资 源 规 划 与 合

16、理 配 置 8.1 水资源规划 1、现行水资源系统规划回顾 2、水资源持续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层次规划及内容 4、水资源工程坝址和水库容量选择 5、水资源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 8.2 水资源合理配置 1、水资源配置的概念及必要性 2、水资源配置系统 3、水资源复合系统要素配置的一般形式(1质的配置形式(2量的配置形式(3空间配置形式(4时间配置形式 4、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配置原则、目标和最适方式(1配置原则(2配置目标(3我国水资源利用合理配置方式 8.3 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2、推广农业节水项目 3、改革水价体系 4、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17、5、中国水资源安全对策(1坚持“适水发展”,建立节水型社会(2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规,保证水质和水环境安全(3大力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4加强水文水资源科学应用基础研究(5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机制(6完善水事决策机制 第 九 章 水 资 源 管 理 与 保 护 9.1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法规 1、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法规的重要性 2、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法律 3、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法规 9.2 水资源管理 1、水资源管理的涵义 2、水资源持续利用管理的原则与方法(1管理原则(2管理方法 3、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1水资源产权(水权 的管理(3水资源合理配置管理(4水资源政策管理(5水资源开

18、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管理(6水资源信息与技术管理(7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 4、水资源管理的技术与方法(1水管理的几个基本技术问题(2水管理的优化与模拟技术 9.3 水资源保护 1、基本要求 2、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及纳污量预测 3、水域纳污能力分析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4、污水治理及水资源保护工程 5、水资源保护对策 6、水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保护方案 参 考 文 献 第 二 部 分 部 分 基 本 概 念 及 基 本 问 题 第 一 章 绪 论 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必需的物质,是维护生命赖以生存的自 然生态系统和良好生态环境

19、的条件。水是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条件,是环境与发展的核心。水是生命的创造者,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气候环境的调节器 水是地球表面的“雕塑家”水是宝贵的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不仅是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资源,而且是惟一的无法替代的资源。水是农业的命脉,是工业的血液,是交通和能量的载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放在首位的基础设施,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物质基础。水文学 水文学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 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水文学是研究水存在于地球上的大气中和地球表面以及地壳内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20、规 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包括水体的形成、循环和分布,水体的化学成分、生物、物理性质以 及它们对环境的效应等。水资源 水资源是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又可更新的气态、液态或固态的水,通常指较长时间内保 持动态平衡,可通过工程措施供人类利用,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水资源学 水资源学是研究地球水资源的形成、分布、运动和演变规律,及应用这些规律解决人类对水的 需求和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的科学。水资源学的发展趋势:随着水资源供需形势的日益突出而对水资源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与要求,水资源科学也不断获得 进展。水资源的发展动力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研究核心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 演化中水供需问题的合理

21、解决途径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途径。水资源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作为自然资源组成部分的水资源的形成、演化、运动的机理,及其在地球上的空间分 布及时程变化的规律,以及在不同区域上的数量;(2研究在人类社会及其经济发展中为适应用水的需要而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科学途径;(3 研究在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引起的环境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水资源自然规律的影 响,探求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途径等。水资源学 水资源学是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合理配置、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与保护,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提供水的保证,处理好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生态系统间 的 关系,以及对水资 源实

22、行科学管理和保护经验的系统总结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指导水资源业务的理论基础。水资源学的研究内容(1基础研究,包括天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资源数量、质量的分布及其时空变化,大气 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相互转化、运动和演变规律等;(2 应用研究,包括不断改进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科学技术,合理体现水资源多种功能的效 用,优化水资源在不同地区和用水户间的配置和调度,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3 综合研究,水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但有时也会带来对环境和 生态系统不利的副作用。寻求在开发利用水资源同时,使副作用减到最小,或采取相应补救措 施。水资源研究的内容:(1水资源量的计

23、算及未来水资源供需量的估算;(2治理开发利用水与科学管理水的研究;(3水资源形成机理研究并对其各个环节水的计算方法的探讨;(4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的 研究;(5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的研究;(6人类活动对水资源以及水环境影响的研究;(7水环境的修复研究;(8控制水质恶化与改善水质 的 研究;(9政治、经济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的影响 的研究;(10开辟新水源研究。水资源学的科学基础 是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地学,而气象学、水文学(含水文地质学、水力学和地 理学、地质学则是与水资源的形成、分布、时空变化、动态演变等有关的专业学科。水资源的 开发利用和保护则涉及工程学、环境学、经济

24、学和管理学等。第 二 章 水 资 源 的 形 成 与 赋 存 水资源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水文科学卷中指出:“水资源是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 用的水,包括水量(质量、水域和水能资源。一般指每年可更新的水量资源。”水资源 2 水资源是指对人类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在当今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够开发利用的水。在以供水为目的的水资源研究中,应把水资源视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相互联 系、相互转化的大系统 水资源系统,并将水资源理解为一种随时间、空间变化的动态资源。水资源 3 水资源是参与自然界水文循环,可恢复的动态资源,主要指与人类社会用水密切相关而又能不 断更新的淡水资源

25、,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资源的分类 水资源若按更新 速度 快慢,又可相对 地 将它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静态水资源 是指更新慢,水循环的交替期长(即水体全部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长 的水资源,如内陆湖 泊,地下热水,深层基岩水等。这种水资源,一旦大量取用,常常难以恢复,因而又称为不易 恢复的水资源。动态水资源 是指更新快、水循环交替期短的那部分水资源,由大气降水直接形成或补给,随降水的变 化而变化,常称它为可恢复的水资源,如地表径流(江河、湖泊、水库等,浅层地下水,都是 可恢复的动态水资源。水资源的特性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它们既有共性又有异性,(

26、1 可恢复性,只要开发利用得当,被消耗的水资源可以得到补充,形成开发利用条件下 的新的平衡状态。(2 时空变化性,水资源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由于年际和年内变化较大,水资源随时 间的变化 也 比较突出,并且地表水最明显,而地下水次之。(3 有限性,一个地区的降水量是有限的。(4 利害两重性;(5 相互转换性。(6 不可取代性,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人类的繁衍生息及工农业建设,没有一处能离开水。地球在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各种形态的,包括液态、气态和固态 的水,形成地球的水圈,并和地球上的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地球的自然圈层,水 圈和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并且存在

27、于其它圈层之中。水圈是地球圈层中最活跃 的圈层。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hydrologic cycle 是指地球上或某一区域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水分 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海洋表面从太阳获得能量,水分通过蒸发逸入大气,并通过大气环流在地球上空扩散到海 洋和陆地上空,在一定的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形式回到地球表面。在陆地表面因降水产生径 流,或直接从地表汇流回归入海,或通过地表层的蓄滞但 最后仍 回归入海,这样就形成水在海 洋和陆地之间的循环运动。通常对这种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为大循环。此外,由海洋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凝结后,直接又以

28、降水形式回落到海洋,这种水文循环称 作海洋小循环;还有陆面上的部分降水在陆地表面形成水体,以及植物截留,通过土壤及植被 的蒸腾,使陆面上的水分直接返回大气,再凝结以降水形式返回陆面,这种水文循环称作陆地 小循环。形成水文循环的内因是固态、液态、气态水随着温度的不同而转移交换,外因主要是太阳 辐射和地心引力。太阳辐射促使水分蒸发、空气流动、冰雪融化等,它是水文循环的能源,地 心引力则是水分下渗和径流回归海洋的动力。人类活动也是外因。影响水文循环的因素 很多,但都是通过对影响降水、蒸发、径流和水 汽 输送而起作用的。归纳起来有三类:(1 气象因素:如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2 下垫面因素:即自然

29、地理条件,如地形、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3 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包括水利措施、农林措施和环境工程措施等。自然界水循环的意义:鉴于自然界水的循环规律,所以说水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人类和万物处于水循环(主要 是陆地水循环 的环境中,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着水的循环过程。由于水的循环作用,水具有自身 净化作用;由于水循环的特点决定,水存在的形式多样性,分布的广泛性,时空变化的随机性,水资源的分配的巨大差异性。水的循环在地球上起到输送热量和调节气候的作用,对地球环境 的形成、演化和人类生存都有重大的作用与影响。降水 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 的水(气象规范。降水是地表水、土壤水

30、、地下水的总补给来源,是水量平衡三要素(降水、蒸发与径流 之 一,在水文水资源的分析与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降水的形态 降水的主要形态有:雨、雪、露、霜和雹。但从补给河川径流来说,则以雨和雪为主。对 我国多数河流而言,降雨对水文现象的关系最密切。永久积雪是由大气固态降水形成的覆盖在 地球表面常年不化的雪层,是寒冷地区一种特殊的自然景观。降水是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总补给来源,是水量平衡三要素(降水、蒸发与径流 之 一,在水文水资源的分析与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水汽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水汽的凝华和凝结一样,也需要一个核心。水汽能在 一种核上直接凝华成冰晶,它叫做凝华核。降水产生的条件

31、降水的产生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多,二是空气本身温度下降,使水汽能 够凝结。降水的类型 按照空气被抬升的原因,可把降水分为四个类型,即对流性降水、地形性降水、气旋性降水和 锋面性降水,习惯上把它们分别称为对流雨、地形雨、气旋雨和锋面雨。地形雨 流动的暖湿气团遇到山脉阻挡,沿着迎风面山坡向上爬升,凝结致雨,称为地形雨。对流雨 夏季天气酷热,蒸发加快,水汽增多。同时近地面空气急剧增温,产生上升运动。上升造成动 力冷却而降雨,称为对流雨。气旋 气旋是地面低压系统,是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大气涡旋。此种大气的涡旋称为气旋。对于 高空中的涡旋则称为涡。气旋雨 在北半球,气旋内空气作逆时针

32、方向旋转,从四周向中心辐合(图 3-2(a,引起空气大规模地上 升运动,使空气冷却致雨,叫做气旋雨。气旋雨又可分为温带气旋雨与热带气旋雨。锋面雨 锋面雨是由冷、暖两气团相遇而形成的降雨,它又分为冷锋雨和暖锋雨。气团 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着水平方向上物理性质(温度、湿度、稳定度等 相对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称为气团。凡是气团温度高于流经地区下垫面气温的,称为暖气团;相反,气团温度低于流经 地区下垫面气温的,称为冷气团。锋面 暖气团和冷气团相遇时,在其接触处由于性质不同来不及混合而形成一个不连续面,称为锋面。锋面实际上是一个过渡带,所以又称为锋区。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习惯上把锋面和 锋线,统称为

33、锋。锋面雨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现象。锋面产生的降水,统称为锋面雨。锋面随着冷 暖气团的移动而移动。冷锋雨 冷气团侵入暖气团的下面,锋面向暖气团方面移动,暖空气被 楔形 的冷空气抬升,发生动 力冷却而形成的雨,称为冷锋雨。暖锋雨 若暖气团行动速度较快,受到移动缓慢的冷气团的阻挡,锋面向冷气团方面移动,暖空气 主动滑行到冷气团的上方,其形成的降雨,称为暖锋雨。降水观测包括降水量和降水强度。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内的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以毫米(mm 为单位,取一位小数。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通常测定 5 分钟、10分钟和 1小时内的最大降水量。气象站观测每分钟、时、日降水量。常用测量降水的仪器有雨量器、翻斗式雨量计、虹吸式雨量计和双阀容栅式雨量传感器等。降雨量的分级 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标准,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