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5 ,大小:1.41MB ,
资源ID:71175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175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

1、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整理与复习 单元目标:1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尝试提出新问题。3回顾学习过程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4体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5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自己的不足,形成实事求是和敢于质疑的态度,发展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在学

2、习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过程与方法:经历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热身测试,跌入陷阱。(5分钟)六年的数学学习即将结束,同学们学习得怎么样?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同学们在 2分的时间内完成,看哪些同学能圆满地完成。(师提醒学生,等试卷全部分发完后,大家同时看试卷,然后答卷)附:测试题目 1、请你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请在试卷左上角写

3、上自己的姓名。2、一个五位数,加上 1就成为了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3、5千克煤发电 12 度,每度电需要()千克煤,每千克煤能发电()度。4、按要求,填一填。5、当知识与能力:是()时,分数知识与能力:/9 是真分数,当知识与能力:()时,分数知识与能力:/9 是假分数。6、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 1.5时,30分钟可以走全程的几分之几?(详细写出你的思考过程)7、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以上 6道题目,只完成第 1题。完成的同学请不要出声,静静地等待 2分钟的到来,好吗?教师提醒学生,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快点儿,快点儿!时间到!现在我了解一下,谁按要求完成的请举手!(没人举手)啊?不会吧,怎么

4、一个同学也没有做完?谁能说一说现在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从“小测试”活动中我们再次感受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希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大家能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二)创设情境,自主整理。(17分钟)刚才我们进行了一个测试,看来审清题目的确很重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比一比看谁最细心?这个图片熟悉吗?这个图片是我们五年级数学课本上的一幅图,请你认真再观察这幅图,图中有哪些数?你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吗?学生进行分类,从而揭示出:“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分类后,教师追问:除了黑板上的这些数,你还能再写几个吗?回顾一下这些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自己独立想一想,你会如何整理?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

5、给 4分钟的时间,每个小组整理出一份你们满意的“知识树”。学生展示汇报。调研时学生现场整理的“知识树”: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强调:(1)最小的自然数是 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最大的负整数是-1,没有最小的负整数。(2)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三)拓展阅读,加深理解。(4分钟)数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数起源于数(sh)。远古时代,人们在狩猎、捕鱼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数的概念开始萌生。在我国河南省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已经能用一、二、三、四、十、百、千、万等记数,下面是甲骨文中的一些数:我国最早使用的算筹。下面是算筹记数的两种形式:经过了很

6、长的时间,才产生了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1 2 3 4 5 6 7 8 9 0 以上是老师搜集到的一些关于整数的发展,课下请同学们也搜集一下关于分数、小数、负数发展的资料,进行交流,行吗?请你认真阅读课本 41的内容,说一说现在你有什么收获?(四)利用情境,巩固练习。(12分钟)通过刚才的展示,我发现我们班的确是很棒的!现在请大家完成第 2 6 题,时间为 2分钟。你认为哪个题目需要老师帮助?课下,我们针对这部分所学的内容,自己出了一些题目,谁能够象老师这样来考考大家?调研时学生所出的部分题目:一、填空。1、桌子上有一堆糖,小红数了数,共 22颗,可以用()数表示糖数。2、十五万九千零四十写作

7、(),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是()。3、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4、小数点左边第五位是()位,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5、将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3.2 3 5.88 0.58 0.589()()()()()二、判断。1、负数都是整数。()2、奇数+奇数+偶数=质数。()3、负 6摄氏度写作-6摄氏度。()4、整数分为正整数和负整数。()(五)看书质疑,小结新知。(2分钟)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在课本的 40页、41页的内容,认真看一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与体会?课后反思:数与代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

8、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能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过程与方法:总结整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进行比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教学重点和难点:建立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展示生活中常用的数,然后教师说:“既然数在数学世界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阶段,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数?”学生随后回答:“自然数、整数、小数、百分数等。”师说:“你能用自己

9、的方式把这些学过的数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构建自己对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教材中提供了一幅网络图,是将数分成了整数和分数。这里有三点说明:第一,由于小学阶段负数只是初步学习,学生只要借助具体情境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以及负数的意义即可;而正数与负数之间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点,学生通过负整数的复习就能够理解。因此,在图中只出现了负整数,没有进一步出现负分数。第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没有学习无理数(除外),所以分数和小数是一致的,因此在图中用分数进行表示。实际上,小数与实数是等价的、分数与有理数是等价的。为学生后续初中学习奠定基础。第三,为了复习需要,将数分成了整数和分数,

10、实际上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 1 的分数。教学时,教师需要把握重点,这个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沟通各种数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因为在头脑中将知识形成一定的结构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应用,教师不必把整数是否为分数等细节问题作为讨论的重点。(教学是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平台,可以让学生县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这是一个学生互相学习的最好契机,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善于发现,引领学生更全面、更科学,更系统地回顾和掌握这部分内容。)接着,教师先鼓励学生在数轴上将所学的数表示出来。同时,借助数轴可以直观地将数进行大小比较,数轴为学习数提供了一个最为直观的模型,数学中应充分利用。(培养学生

11、数形结合思想)三、呈现学生曾经经历的一些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想。第一幅图,学生在用正整数表示苹果的个数,使学生认识到为了表示数量的多少,产生了正整数;第二幅图,提出了如何表示“没有”的问题,也就是 0的产生;第三幅图,提出了如何表示“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4分后的其中一份”的问题,也就是需要引入分数;第四幅图,提出了如何表示“零下 2摄氏度”的问题,也就需要引入负数。在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根据这些情境说出所学的数的发展过程,感受引入分数、负数的必要性;然后再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常见例子,举出一些来,说一说生活中这些书的应用。四、总结 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进行整理,全班交流。

12、整数(第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能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了解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与方法:回顾有关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巩固求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知识网络,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意义是重点,掌握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思想是难点。教具准备:幻灯片 挂图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交流 呈现学生熟悉、生动、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帮助学

13、生对整数意义、表示、比较大小、实际应用等有个全面认识,使学生学到知识更加系统化,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内容。信息 1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正整数的意义:基数、序数、测量结果、编码。教材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体现了数的应用,也体现了正整数的不同意以。教材又进一步提出讨论的问题:“上面的信息中有哪些数,你知道他们的具体意义吗?”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数的具体意义。对于正整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抽象地讲,只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说明即可。信息 2:出示第 2题。鼓励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表示 1234这个数,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所学过的表示正整数的各种方式,从多角度再次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单位。信息 3:

14、举例说明怎样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举例说明的活动,这样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回顾空间,有利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在学生举例时,教师应注意引导举例的普遍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信息 4:0的妙用。整理对 0的认识。教材按照所学内容的顺序,从“0克已表示没有”、“0可以表示起点”、“0 可以表示起点”、“0可以用来占位”、“0 可以表示分界”等各方面,对“0”进行全面再认识。教材还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0”的认识。教学时,建议让学生自己回顾整理,并举例说明 0所表示的含义,并找生活中的原型与之对应。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运算角度认识 0。还可以向学生介绍 0的发展

15、历史。信息 5: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整理一下。整理倍数和因数的内容。鼓励学生自己整理,整理方法不是唯一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信息 6: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向同学解释 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教学时,可直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对 1 万,1亿有多大的认识,以充分展示学生对大数的理解,并复习巩固身边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意义的方法。整数(第 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应用上节所归纳的知识,巩固所学内容。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6、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审视生活 教具准备:投影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可以利用小组竞赛形式展开练习。这些练习一部分是对“回顾与交流”中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巩固,一部分是对整数这部分内容的补充,这些练习的设计,一方面是巩固所学内容,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二、关于各个习题的说明 第 1题:体验表示数的多种方法,进一步理解十进制。第 2题:对于比较大小,学生可能选择不同的策略;直接比较大小,改写以后在比较等。第 3题:借助“小红家 5月份收支情况”这一具体情境复习正负数的意义。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结余虽然是问号题,但教师应鼓励学生借助经验尝试解决。第 4题:本题复习了公因数、公倍数等内容

17、。在 3和 5的公倍数的时候,注意是有范围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设定范围,体会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第 5题:学生估计的方法可能是不同的,一般的,可以将要估计的东西分成基本相等的几份,通过数一份的数量从而对总数进行估计。教师应鼓励学生交流这种方法,并应用这种方法从事其他的一些估计活动,方法只要合理,数目接近 120 就可以。第 6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三、布置作业 四、数学万花筒。让学生了解一些其他记数系统,并进一步认识到十进制的优越性,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第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认识百

18、分数;能认、读、写小数和分数。过程与方法: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转化。会比较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大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生成知识。教具准备:小黑板 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通过自制测量工具进行有目的的测量 出示回顾与交流中的第一个情境。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引入分数和小数的必要性,沟通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再次经历分数、小数产生的过程,感受其产生的必要性,同时进一步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实际动手量一量,并尝试解决“1 个单位量不尽

19、,怎么办”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数的发展资料,谈谈分数的产生。二、把抽象的分数生活化、具体化。用多种方法解释 的含义,进一步使学生从多角度体会分数的意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的把分数、除法、比的关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解释 的含义,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分数、除法和比的意义及联系。)三、(1)我喝了一杯饮料的十分之五。(2)我喝了一杯饮料的。(3)我却喝了一杯饮料的 50%。结合具体的例子说一说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重点是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既可以表示具

20、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关系。有了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关系就清楚了,他们所叙述的规律是一致的。以上三个小题,学生只要借助具体例子,用自己的语言说清即可,不需要学生抽象的记忆。四、目的是复习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与小数的计数方法是一致的,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十”,小数的计数方法是整数的扩展。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主要是让学生再次体验数位顺序表的逐步扩充过程;通过让学生填写数位顺序表,让他们再次感受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间的对应关系,在整理了数位顺序表以后,通过对整数和小数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回忆和整理,让学生进一

21、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设计: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分数、小数的产生及意义。多种方式解释 小数、分数、百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十进制计数法。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各种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观察、对比、交流中概括、归纳和反思。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用数学语言讲解思路和过程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本节建议 由于本节是巩固和应用,教师可根据本版情况对习题作以调整和补充。二、习题说明 针对习题的一些说明。第 1题 目的是利用现实生活

22、中的数据、再次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主要让学生能根据具体的例子,用自己的语言指出数据的意义。教学时让学生先读一读教材中给出的资料,解释其中各个数据的具体意义,并请学生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育。第 2题:课前布置为好,课中找学生汇报,课后展示优秀作品。第 3题:复习分数的意义 第 4题 进一步复习分数的意义,学生的答案正确都应鼓励。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习题。第 5题 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及比较大小。注意学生思路、语言表达能力。第 6题 复习比的意义,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比的意义。第 7题: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是如何进行化简

23、的。全课总结 1、学情总结 2、知识总结 课后反思:常见的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结合具体情景感受不同的单位,能够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意识到单位即数量中的“量”。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引导学生整理和反思的复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常见的量”的复习,不断向学生渗透反思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反馈课前对“常见的量”的整理情况 1、师:昨天老师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整理了我们知道的计量单位,现在请你们

24、拿出你们的学习成果,四人小组合作整理出一份代表你们小组最高水平的作品来。2、整理好的小组把自己组的作品到前面的展台前进行展示。3、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常见的量”的知识补充完善,并让学生了解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1000 10 10 10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00 10000 100 100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0 1000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升 毫升 1000 1000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00 12 30 24 60 60 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10 10 人民币:元角分 二、做游戏,感悟计量单位的大

25、小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这是数,它后面藏着一个名称,请仔细观察我的动作,或者是语言,猜猜后面藏的单位是什么?教师先示范,学生当小老师 1毫米、1 厘米、1 分米、1 米;1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平方米;1立方米、1 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棱长是 1分米的正方体所占的空间 两袋馒头约重 1千克,成人心跳 75次约 1 分钟,地球自转一周约是 1天 师:在游戏中,我们对这些计量单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三、巩固与应用 生回答 2、想一想、填一填,选一选。(1)1个苹果约重 10();吕老师体重约 60();卡车的载重量约 3()。(吨,千克,克,斤)绕操场走一圈约用 5();火车提速后

26、从北京到郑州约需 5();从学校大门口走到班上约需 4()。(秒钟、分钟、小时)(2)1.7吨=()千克 1.2时=()时()分 3.5日=()日()时 3吨 40千克=()吨 2.5分=()秒 40 元=()分(3)每一年的大月有()月,每一年的小月有()月;平年的二月有()天,闰年的二月有()天。(4)采用 24时计时法,下午 5时就是()时,夜里 12时就()时,也就是第二天的()时。3、小龙一天在校多长时间?5、修改“小马虎”的日记 2006年 2 月 29日 星期一 晴 今天,天一亮我就起床了,一看表才 17:30,挺早的!我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我拿起 8平方米的毛巾开始洗脸、5毫

27、米长的牙刷刷牙,太好了,我才用了 10秒钟时间。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 250升的牛奶一饮而尽。吃过早餐,我搬着 5吨重的花盆向奶奶家出发。师:同学们,你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么?请修改。四、作业 运用正确的量的单位,写一篇去超市购物的数学日记 常见的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认识钟表,了解 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识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具准备:小黑板 投影片 教学重点

28、与难点:在实际生活中亲自体验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交流 教材呈现的两个令人振奋的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回顾这些量及其单位,举例说明 1 时大约有多长,1千克大约有多重,回顾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时间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单位现实情境,注重亲自体验单位的实际意义。)二、巩固与应用 教师呈现三道练习题及一些实践活动,下面就看这些内容作以说明,大家在使用教材时可根据班级实情,适当调整与补充。第 1题:复习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可以独立解决,再交流是如何进行换算的,由此巩固单位之间的换算。第 2题:复习时间的认

29、识及 24 时计时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借助图上提供的信息,计算小龙一天在校的时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说说普通计时法与 24时计时法之间如何进行换算,并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第 3题:复习有关时间的计算,只要用离开起点站的时间加上 40分就是到终点的时间。实践活动:虽然是复习,也应鼓励学生实际调查,再次体会 1 分的实际意义。三、全课总结。课后反思: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 66-67页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过程与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探索数与数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教具

30、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已学过的找规律的内容有哪些?你 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的?生:学过的内容有:正比例、反比例、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点阵中的规律、比赛场次、搭配、猜数游戏等。(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课件展示学生所说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回忆与联想,为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生:用画图、表格、符号等来表示事物变化的规律。(课件展示:用画图、表格、符号等不同的方法来展示比赛场次中的规律)二探究活动。出示 2000年 8 月份的日历 师:从这个日历中你能找到什么规律?用随机选学号的方法选取学生来回答问题并进行评价。生 1:每一横行:右边的数比左边的依次大 1,

31、每一直列:下边的数比上边的依次大7。生 2:从左上到右下,数字依次大 8,从右上到左下,数字依次大 6。生 3:横行的 3个数的和是中间那个数的 3倍。生 4:直列的 3个数的和是中间那个数的 3倍。师:上面几个同学都回答得很好。给这几个同学每人各加 100 分。我还有一个问题需要你们帮我来解决。问题是:图形中的 9个数(出示下图)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是中间那个数的 3倍吗?小组合作、交流,然后进行汇报。(结合课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评价,给回答正确的同学加 100 分)师:你从这个日历中还能找到什么规律?三、找规律,填一填。(1)1,2,3,4,5,_,7,(2)2,4,6,8,_,12

32、,14,(3)1,3,5,7,_,11,(4)8,11,14,17,_,23,26,(5)1,8,27,64,_,216,(6)1,4,9,16,25,_,49,(7)3,6,9,12,_,18,21,(8)1,3,6,10,15,_,28,(9)5,6,11,17,28,_,73,四、小结:我们找出的规律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与序数间的联系 倍数关系。如(2)、(7)。乘方关系。如(5)、(6)。积、和关系(或积、差关系)。如(3)、(4)。积的关系。(比赛场次中的应用,只要学生明白结果是由从 1 开始加起就可以了)如(8)。2、其它类型的关系。如(9)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

33、知道什么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尽可能多地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规律,尝试用语言、表格、图、关系式或其中的几种方式刻画所发现的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教具准备:小黑板 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回忆小时候学习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换一方式来体会一次,请同学们看下表现补充完整,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图见小黑板 学生可能会发现:(1)横着看,每一行都是一个数的倍数。(2)竖着看,每一列都是一个数的倍数。(3)找出积相等的数,这些数所对应的两个数成反比例关系。学生可能发现其他规律,只要合理都应鼓励。二、展示生活中数学规律,与同学分享。1、日历中蕴含的数学规律。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日历,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和思考,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游戏形式来深化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2、交流汇报发现的生活中的数学规律,教师给予必要指导。(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的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