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河北省成安县高一历史月考试题精选河北省成安县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河北省成安县 2016-2017 学年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题 第 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80 分 每题 2分)1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借用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语的真实意图是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封建统治 D反对民族压迫 2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说的“民主政体”可能是指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中央集权制 C.唐朝三省六部 D.宋代二府三司制 3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置经济特区,其中有一个是在1842 年的中
2、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市是 A.广州 B.厦门 C.福州 D.深圳 4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 A.重视民心向背 B.宣扬君权神授 C.实行等级制度 D.依赖家族关系 5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抗日民族根据地与士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相比,相同点是 A.政权组织原则 B.土地政策 C.军队性质 D.主要地域分布 6夏桀、商纣的亡国表明()A奴隶制国家的更替 B奴隶制度的衰败 C国君的暴虐无道 D反腐倡廉的重要 7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文已循途东归,
3、自美徂(到)欧,皆密吾要人,中立之约甚固”这段话表明孙中山()A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B要兼程回国,亲自参加武装起义 C对国内发生的事情一度保持中立态度 D要革命党人争取袁世凯中立 8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勇教授在近代史的几个问题说道:“贸易失衡是贸易交往中常见现象,消除失衡,重建平衡,原本就是政府的责任。可惜的是,大清帝国的乾隆帝、嘉庆帝不明此理,而英国人也缺少足够的耐心。”根据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B.天朝上国的心态是导致大清皇帝决策失误的根本原因 C.英国曾经为和平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作出努力 D.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对英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造成冲击 9元
4、朝管辖西藏和台湾的机构分别是()A.宣政院、台湾府 B.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C.理藩院、澎湖巡检司 D.理藩院、台湾府 10下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分封制度 C.增加财政收入 D.增强封国势力 11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 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 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12下图是 1913年共和党、国民党、进步党的党员证,这些图片的价值主要在于(
5、)共和党民国二年四月 国民党民国二年七月 进步党民国二年五月 A证明共和党才是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 B有助于研究中国政治转型期政治状况 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林立纷争的局面 D佐证辛亥革命后共和观念普及与扩展 13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是指()A.封邦建国 B.建立军队 C.小农经济 D.封建社会 14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体现天赋人权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D.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15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6、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16“(元世祖时)议立三省。侍御史高鸣上封事曰: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改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政贵得人不贵多,不如一省便。”元世祖接受这一建议,在中央设立()A枢密院 B中书省 C宣政院 D御史台 17 秦在统一前,巨贾吕不韦曾位至相国:统一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发“贾人略取陆梁地(泛指桂林、象郡、南海等岭南边远蛮荒地区)”。这一现象说明秦朝 A.小农经济
7、形成 B.工商食官出现 C.中央集权加强 D.江南得到开发 18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敦沫若把这一阶段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 B C D 19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被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20如果将“名正言顺”当做立国之宪的话,中国古代以下机构设置明显“违宪”的
8、是 A汉代的外朝 B唐朝的中书省 C宋代的枢密院 D清朝的军机处 21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 阿诺斯再全球遇史 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例度指的是 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明代内阁制 22战国时期,“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这反映了当时()A分封制的强化 B国君权力的加强 C郡县制的确立 D儒学地位的提升 23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反腐的力度,“既打苍蝇,又打老虎”,我国古代与反腐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A.西汉:刺史制度 B.唐代:御史台 C.宋代:提点刑御史 D.元代:行
9、省制 24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反映了两党 A对外来侵略势力的根本态度不同 B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不同 C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采用的方针和政策不同 25陈寅恪认为,“唐初不是制度剧变或创新时期,其真正的成就是修改现行的行政方法,以适应扩大了的帝国的需要,及变化中和变化了的社会秩序,这是一个使行政程序合理化、简明化和效益化的时期”。唐初行政方法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 A奠定了后世分割宰相权力的基础 B为彻底解决相权问题提供基本方向 C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D实现了封建社会决策的民主化 261937年 8 月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游击队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八路
10、军和新四军。同时中共洛川会议决定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不愿意与国民党合作抗日 B.中国共产党主要是想以抗日的名义发展自己的力量 C.国共合作抗日的突出特点是军事合作 D.这是由当时日本侵华的特点决定的 27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A.井田制的崩溃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28人们通常用“封建欲孽”这个词特指近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这种用法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变法后 B.辛亥革命后 C.新文化运动后 D.
11、新中国成立后 29我国奴隶社会的“天子”制度与封建社会的皇帝制度的最根本区别是()A对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不同 B对最高统治者的身份和地位的规定不同 C最高统治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最高统治者拥有的权力不同 30(凤凰网历史频道)洪秀全的表现更是一个“邪教”教主的本色。荒淫凶残无耻,从长江上游大运奇石异木,拆毁民房万余间,自己亲自督造豪华宫殿“天王府”,住的是“穷极巧工,骋心悦目”,穿的是“雕镂龙凤,珠宝璎珞”。生活中有一千六百人供其驱使。该材料可以看出 A.洪秀全不是农民阶级的代表 B.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提出人人平等的纲领 C.农民阶级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D.该材料是人为捏造的,不可信 3
12、1“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将定于上,得者再下中书。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以上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自语类 材料中所描述的情况发生在:A.魏晋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32西汉初期的行政机构和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A.地方管理机构 B.中央机构 C.皇帝权力 D.独尊儒术 33“虽然他们的行为极端幼稚可笑,愚昧堪怜,但他们的用心是爱国的、自救的,也可说是一种民族自觉运动,不过不是革命的正轨”文中“他们”指的是:A维新派 B革命党 C义和团 D日伪军 34下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 A.增加
13、财政收入 B.巩固分封制度 C.加强中央集权 D.增强封国势力 35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规定:士人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推荐,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定期赴试。这从侧面体现了科举取士 A.为了加强专制需要 B.仍受门阀制度影响 C.认可才能的唯一性 D.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36“中国军队根据最高统帅部战略决策,在大别山要隘部署了兵力,安设重炮,以迎击陆路进攻之敌;同时,在长江敷设水雷,沿江配备相当兵力,与之节节抵抗,以阻挡日军溯江西上。”材料反映的战略部署是()A.广州会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37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
14、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38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A隋朝、唐朝、南宋 B唐朝、北宋、明朝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39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了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40“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首战
15、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首流行于 20世纪前期的著名军歌描述的军队是 A.工农红军 B.东北抗日联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第 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20 分)41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推进中国社会变革、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武昌起义”与“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渡江战役”等依次排列。这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胸怀和自信。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毛泽东同志在 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
16、研究党史,只从 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刘新如辛亥革命 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 成立 90周年的历史昭示 材料二 令侵略者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 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最终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历经列强蹂躏的中华民族,已经在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的嚣张野心中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了!(2011年)人民日报社论勿忘国耻 共襄复兴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基础等角度分析“辛亥革命是
17、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12 分)(2)材料二中“这一事件”指的是什么?有何严重后果?结合有关史实说明中华民族是如何“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的?(8分)高一历史 10月月考答案参考答案 1C【解析】试题分析:理清基本史实,根据材料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明确这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 C 项。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理清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回顾基础史实即可。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并无真正
18、的民主制度,但是却有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即唐朝三省六部制,C 项正确;A项错误,贵族政治是指血缘划分等级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是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类似于材料中说的贵族政体;B项提及的是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体现了专制的色彩,排除。故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朝三省六部制 3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842年 8 月中国与英国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故答案选 B。4A【解析】据材料“率民以事神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
19、反映了重视民心向背的民本的思想观念,故 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权神授的思想主张,故 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实行等级制度的思想,故 C 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家族关系的问题,故 D选项错误。故选 A。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民族根据地与士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比较。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根据地的军队都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军队,军队性质是肯定相同的,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抗日民族根据地是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政权,开明地主也是可以参加政权的,而革命根据地是不允许地主参加政权的,选项 A不符合题意,排除;士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没收地主的土
20、地的,而抗日民族根据地不没收地主的土地,是承认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的,选项 B不符合题意,排除;抗日民族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北方,而革命民族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选项 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民族根据地与士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相同点 6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通过再现夏桀、商纣因暴虐而亡获取正确认识的能力。解题应回忆夏桀、商纣暴政的史实,在次基础上引申出其教训进行推理分析。7A【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材料中提到的“中立之约甚固”,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8B【解析】据题干材料“原本就
21、是政府的责任”可以知道材料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 A项说法正确。天朝上国的心态不是导致大清皇帝决策失误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题干材料也不能体现,故 B项表述错误。根据题干材料“英国人也缺少足够的耐心”可以看出英国曾经为和平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作出努力,故 C 项说法正确。根据题干材料“贸易失衡”,结合教材鸦片战争的背景,可以知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对英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造成冲击,故 D项表述正确。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元朝的时候,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
22、琉球。理藩院是清朝时设置,台湾府是在康熙时设立的。故本题答案选 B项,ACD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10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削弱地方诸侯割据势力而采取的措施,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因是汉武帝的推恩令,结合所学可知,其推行的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至元的政治 汉武帝的推恩令 1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我国注重以父系血缘为主的宗族关系,用以维护统治,排
23、斥女性,因此 A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12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建设,旨在考查正确解读图片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答题的能力。由题目中共和党、国民党和进步党的党员证及颁发时间的信息可知民国初年政党林立,反映了此时共和观念的普及,这有助于研究中国政治转型时期的政治状况,故 B项的表述最符合题意,C、D两项的表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中国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应为同盟会,故 A项的表述错误。1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西周的时候,实行分封制,分封王室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后代到各地做诸侯
24、,即所谓的“封邦建国,以藩屏周”。故选 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 14A【解析】试题分析:“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说明了中华民国是人民主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因此选择 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意义;15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期的三生六部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唐朝时期实施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布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职能,尚书省负责执行职能,然后将事务交予六部,所以正确的工作程序是 B项,AC
25、D项错误。16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内容。由材料内容可知,侍御史高鸣认为当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由一省负责还可能效率低下,无法应对,何况分成三省的。认为解决政务的关键在于人才而不在于人数,因此建议元世祖设立一省。由此可知元世祖接受建议在中央设立的应该是中书省。枢密院是宋代负责军事的机构,宣政院是负责西藏事务和宗教事务的机构,御史台是负责监察的机构,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书省 1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一直到秦统一前,虽推行农战政策,但为加强国 力,仍重视商业发展并时有
26、重商政策。秦统一后,由于缺少竞争对手,以及集权日趋强化,所以实行了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A项与题干无关;B项中的工商食官是 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D项材料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集权加强【名师点睛】1.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2.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3.秦朝通过郡县制,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4.秦朝形成
27、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18A【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日趋瓦解。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百家争鸣”。都符合,不对,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是在秦朝。考点: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点评: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此种题型也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异,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就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
28、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此类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19B【解析】从材料来看,出身决定了官员品级的高低,说明当时的选官用官制度看重的只是出身。结合所学知识,这种选官用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A选项对应的是察举制;C、D选项对应的是科
29、举制。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判断出本题涉及到的选官用官制度是什么。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所以出身是选拔标准,由此可以确定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再结合具体知识便可以判断出时代。20 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认知历史事物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立国之宪”,材料主旨即在强调“对权力的制约”,而清朝的军机处不属于中央正式官制,体现不出“对权力的制约”,D项符合题干要求。汉代的外朝由三公九卿制演变而言,受外朝制约,排除A;唐朝的中书省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体现了“对权力的制约”,排除 B;宋代的枢密院分割了宰相的军权,体现了“对权力的制约”,排除 C 考点:中国
30、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 21A【解析】试题分析: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题文有提到的“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就是说这一制度培育了皇帝的忠实奴仆,而明朝实行的八股取士制度就是这样的,故 A项正确;BD项中枢权力机构;C 项是地方行政制度。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2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官分文武”、“王之二术”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正确。其余 ACD三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故,本题
31、正确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制 文武官制 23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西汉汉武帝设立刺史,唐代中央设立御史台,宋代设立提点刑御史,它们都是监察制度的体现。元代的行省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故选 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从汉到元政治体制的演变 行省制 24C【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国民党之所以推行片面抗战路线,是因为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反动利益,害怕人民力量的壮大会危害到它的统治,因此片面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而中共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推行全面抗战路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参
32、加抗日,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25C【解析】略 26C【解析】略 2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土地制度的变化,属于经济上的现象,排除;B项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下等级秩序,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揭示的是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C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D项揭示的是西周时期的社会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 分封制 28B【解析】试题分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落后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此辛亥革命后的封建残余被称为“封建余
33、孽”。故选B。A项并未废除封建制度;CD项是在辛亥革命之后。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2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称为天子还是称为皇帝,都是对最高统治者的代称,只是称谓不同而已,不是根本区别;BD虽然都体现了两个时期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和地位不同,但是也不能被看做是二者的肯本区别。因为二者的根本不同是性质不同:一个是奴隶社会的,一个是封建社会的。一个代表奴隶主阶级,一个代表封建地主阶级。D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皇帝制度 3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的理解和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洪秀全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运奇石异木”,“拆毁民房”修筑天王府,讲究穿戴和排场,得出答案 C 正确;太平天国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其中就包含人人平等的理念,答案 B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