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3.48KB ,
资源ID:711277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127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完整版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各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完整版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各种解释.docx

1、完整版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各种解释完整版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各种解释 1、系统: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2、系统的共性:有序性、集合性、相关性和整体性。3、系统的特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环境改造性。4、组成系统的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5、系统分析:是从系统长远和整体最优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和准则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的各个层次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子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6、系统分析的六

2、要素:(1)目的(2)调查、收集资料(3)替代方案(4)费用与效益(5)模型与模拟(6)评价基础 7、系统分析的准则:(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3)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8、系统分析的理论技术基础: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论、信息论 9、系统分析的方法论的特点:(1)研究方法上的整体化(2)技术应用上的综合化(3)管理的科学化 10、系统工程方法论: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 时间维: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 逻辑维: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

3、模型化)-系统选择(最优化)-决策实施 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相同点:问题导向、注重程序及阶段。不同点: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基本方法、核心内容或关键点。11、交通运输系统的五个特征:(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是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适应运输任务的需要(3)层次性十分突出(4)诸子系统的“元、部件”彼此间相关(5)发展与建设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12、交通运输系统的多功能、多目标表现为:它具有运输功能、生产功能、工业功能、经济循环功能、客运服务功能、国防功能、城市功能以及区域功能。13、根据交通运输系统信息交换的方式和关联处理的方式可分为:(1)递接控制系统:对各

4、子系统的控制作用是按照一定优先和从属关系安排的决策单元来实现的。如铁路运输系统(2)分布式控制系统:由各子系统的控制单元是按子系统的控制目标事先按一定方式分配给子系统的控制单元,他们之间可以有有限的信息交换。如海运港口系统的管理。(3)分散控制系统:每个子系统只能得到整个系统的一部分信息同时也只能对系统变量的某一子集进行操作和处理,各自都有独立的控制目标。如公路、内河的控制管理。14、交通运输系统的独特特点:(1)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性过程系统,它的连续性表现为运输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运输时间的连续性(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交通

5、运输网是由骨架(干线)线网、地方线路和厂矿支线、专用线网组成(4)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表现在交通运输系统是国民经济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大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运输任务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交通运输系统本身的动态性,即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人流、物流、车流、船流以及飞机流等本身就是经常处在一个流动的状态。15、交通运输系统的独特功能:生产功能、旅客运输功能、国民经济系统的循环功能、国防功能。16、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包括交通运输系统运输方式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设备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运输网结构。17、交通运输网: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国家或地区)内由几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枢纽等固定技术装

6、备组成的综合体。18、根据运输网的线路功能结构可分为:骨干线路(主干线路)、开发线路、给养线路、腹地线路、企业线路。19、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的基础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经济科学、管理科学、交通运输学科、决策科学。20、生产布局:又称“生产分布”、“生产配置”,指的是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等)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空间分布、结合形式。以及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等。21、交通运输布局:又称交通运输配置,它是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线路(包括铁路线、公路线、水运航道、和航线、航空线以及管道等)站(包括河港、海港、航空港等)的土木建筑物及相关技术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组成的交

7、通运输网的地域分布。22、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和目的:快速、准确、经济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运输服务。23、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1)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首要因素(2)自然条件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因素(3)技术条件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因素(4)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 24、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原则:(1)要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要起到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作用,并要与工农业布局和人口分布相适应(2)要以科学的客、货运量预测为基础,它所担负的客、货运量的多少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对它需求的数量尺度(3)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特点(4)要综合

8、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加速综合运输网的形成,保证交通运输枢纽有规律地、步调一致地组织运营(5)交通运输布局要尽量少占土地,节约用地(6)交通运输布局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7)交通运输布局要适应巩固国防和加强战备的需要。25、交通运输布局的步骤:(1)确定交通运输布局的目标(2)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约束条件(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3)建立交通运输布局模型(4)对模型进行优化选择(5)对交通运输布局方案进行评价。26、交通运输布局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技术经济论证方法、线性规划法。27、调查研究的内容:(1)弄清现状,即弄清现有运输能力的状况(运输线路的长度、流量和运量的构成特点、技术条件、运输

9、能力、运输设备使用情况、有无后备能力等)(2)弄清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3)弄清交通运输发展和布局方案。28、交通运输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总体战略部署,即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当地具体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出发,通过综合平衡和多方案的比较,确定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和地域空间分布,其目的是为了改进交通运输系统和建立一套在交通运输部门内部分配资源的明确标准,并为此提供一个总体的指导。29、交通运输规划是一种战略部署,主要解决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方向、原则、规模、速度、布局和部门结构等问题。30、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任务:(1)查明所规划地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经

10、济地理条件、现有经济基础和历史发展特点、工农业布局状况,从而确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2)确定规划区内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包括运输系统总的发展方向和各个运输部门的发展方向),拟定交通运输发展的合理规模(3)选择交通运输系统中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地区并进行合理组织和布局 31、交通运输规划的总体规划的内容:(1)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规划(交通运输规划方向、性质、规模)(2)交通运输系统的布局规划(空间分布)(3)各专项工程的规划 32、交通运输规划总体评价的一般原则:(1)遵循技术与经济统一的原则(2)遵循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 33、交通运输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有支付能力的旅客和货物空

11、间位移的需要。34、交通运输结构包括需求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和客货运输的结构。35、运输供给: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的运输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数量。36、运输系统综合运输能力:是系统内所有设备合理匹配,有机结合,通过科学组织所能够承载的最大客货输送能力。37、运输供给的特点:(1)有效供给范围大(2)短期价格弹性大(3)运输供给存在明显的外部成本(4)一定的不可分性(5)部分可替代与部分不可替代性(6)供给者并不十分明确(7)使用者行为影响供给特征。38、交通运输的需求来源于社会经济活动,不同的社会经济活动对运输的需求不一样,因此社会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

12、了对运输需求的复杂性和运输需求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9、运输需求的满足是受到运输供给的限制,这种限制来自运输企业的运能、运价以及需求本身的时间和空间因素。40、运输供给是由三个主要供给元素决定的:运输系统的特征、对运输环境的影响、运输消耗。41、影响客运需求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居民消费水平(3)人口数量与城市化程度(4)旅行费用运输服务价格的变动(5)运输服务质量(6)某一方式的客运需求受其他运输方式的影响(7)经济体制的影响 42、影响货运需求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3)运输网的数量与质量(4)运价水平的变动(5)经济政策与经济体

13、制的影响 43、客流密度:一条交通线路或一个运输区段平均一公里线路所担负的旅客周转量,人公里每公里 44、客流分布:在各个地域之间的旅客交流或在各种交通线路上的流量、流向、旅客构成、旅行距离。(公务客流、新定居地与原居住地之间的大宗客流、节假日客流、市郊客流、旅游客流)45、客流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交通线上的客流密度的时间、方向和区段的差异(1)时间不均衡系数(2)日间不均衡系数(3)季节不均衡系数(4)方向不均衡系数(5)路线不均衡系数 46、客流变化的特点:(1)主要通道客运量增长迅速,能力紧张(2)客流结构发生变化(3)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旅游客流成为重要部分(4 旅行距离总体上呈增加趋势

14、(5)客流的不均衡性突出 47、运输供给特征的改善有赖于四个主要影响因素:运输产品价格、运输成本(1)技术(运营成本、能力、速度)(2)运营策略(3)政策机构的要求和限制(4)使用者行为 48、运输系统的平衡包括以下几个平衡:运输市场均衡、用户均衡、运输经营者均衡、供需均衡 49、市场均衡分析中运价和运量的关系:DD表示需求曲线,SS 表示供给曲线。需求本身与运价的变化相反,供给量的变化与运价的变化相同。E表示当价格为 EQ=OP时,供给者愿意供给的能力和使用者需求的交通量恰好相等,达到均衡状态。运价大于均衡运价时,S 大于 D,能力过剩,当运价低于均衡运价时,D大于 S,能力紧张。50、运输

15、短缺在宏观控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短缺作为供给约束,制约经济的增长(2)短缺作为非价格信号影响着运输的投入(3)运输短缺作为一个局部信号,会引起运输需求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中实现替代或转移。51、交通运输需求的特征:(1)广泛性(2)多样性(客运需求与货运需求的表现)(3)派生性(4)空间特定性(流向、流量)(5)时间特定性(流时、流速)(6)部分可替代性 52、运输需求的表征:流量、流向、流程、流时、流速 53、客运需求的产生:(1)生产性旅行需求(2)消费性旅行需求 54、货运需求的产生:(1)自然资源和地区分布不均衡(2)生产力与消费群体分离(3)地区间商品差异性 55、交通运输通道:

16、某两地之间具有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双向或单向交通流,为了承担此强大交通流而建设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集合。56、交通运输通道的功能:(1)是国家或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骨干,担负着国家重要、大量、稳定的客货流交通运输,通过建设多条通道以保证客货流畅通,并可基本解决国家或区域的交通运输问题(2)通道建设可以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加速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保证交通运输网络的畅通,不断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以较少的社会劳动总消耗来较快地增加社会运力总供给,在通道建设的同时,实现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3)通道的形成可以促进交通运输系统管理的进步和高效化,能够实现计划上的统筹安排、组织上协调配合,

17、控制上反馈追踪,为建立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和发展联运提供有利的条件(4)交通运输通道可以使人们树立“大交通”的观念(5)通道建设是加速区域经济发展,联络大经济区的基础条件(6)通道建设是投资少、效益高的重要方式。57、国际通道:承担国际流交通运输任务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体。(1)对外交通运输政策性很强(2)点多,环节多,交通运输距离长,需进行国际合作(3)涉及面宽,情况多且复杂(4)时间性强 58、区际通道:指联系各经济区之间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体,承担者经济区与经济区之间的物质和人员运输任务,是区际流的主载体(1)一般为国家或地区交通运输网的骨干(2)担负着国家大量、稳定的客货交通运输量

18、(3)交通运输距离长,能力大(4)由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组成 59、区内通道:是指在本经济区内从事旅客和货物交通运输业务的各项交通运输设备的综合体,承担着区内流的交通运输(1)承担区内各地区的客货交通运输(2)交通运输距离短(3)一般多为单一交通运输方式或两种交通运输方式(4)其分布呈密集型 60、国家流:是国家或区域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物质形态 61、区际流:各经济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和专业划分工不同形成的人员和物质形态 62、区内流:市区内各主要城市与区内各经济点之间社会经济联系形成的交通流是一种内循环,是区域系统中旅客和货物的流动。63、交通运输通道的优化内容:(1)通道选择(布局)的优

19、化(2)通道内运输方式选择的优化(3)各种运输方式设施的优化(4)管理的优化 64、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包括:固定设备能力、移动设备能力、运送能力、系统综合交通运输能力 65、解决交通运输通道系统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包括(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内部形成各自系统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间能力的协调(3)国际交通运输通道系统接口的协调(4)调整和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组织。66、对交通运输通道概念的理解:(1)通道不单指一条线路,一种运输方式(2)通道是连接客货流发源地与目的地的客货流密集地带(3)通道是一个实体:具有方向性、强大的流、边界、起讫点(4)通道不仅包括各种交通运输线路,而且包括机场

20、设施、港站枢纽以及配套的各种服务设施 67、通道形成的影响因素:(1)地理因素(2)地区开发,自然资源利用该,工业化和人口分布(3)经济活动和政策(4)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68、通道的结构类型:(1)按交通工具分:单一通道和联合通道(2)按完成运输任务分:客运通道、货运通道和客货混和通道 69、分析通道与点线网的关系:点、线作为通道系统的要素,运网作为外部环境。(1)点:通道内的“点”为某种运输方式的车站与枢纽点,通常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结合部,办理旅客中转、货物的换装、过轨和中转业务(2)线:“线”为点与点之间单一运输方式或多种运输方式区间路线的集合(3)通道与线路的区别:能力规模运量

21、上的差距,通道往往涉及到运输需求与能力在不同运输方式、不同线路上的分配问题(4)通道与综合运输网的关系:相似点:多种运输方式构成,层次划分相同区别:带状结构与网状结构关系:通道构成运网的骨架交通运输方式、运输方式结构,连接网上的主要枢纽集散点,通道上的交通流的产生与疏散都是通过运网实现的 70、运输通道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1)运输方式的选择与分工(2)线路能力的适应性(3)新建、改扩建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71、交通运输枢纽:两种或两种以上干线运输方式的衔接地区,办理长途、短途及城市客货运输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综合体。(衔接地区:指汇合点或分流点;主要作业:中转及地方作业;技术设备:固定和移动设备)

22、72、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特性:(1)功能与目标的统一性(2)构成与结构的复杂性(多级递阶系统)(3)与外部环境关系密切(环境包括外部运输系统与所依托的城市地区)(4)子系统间、要素间协调是枢纽研究的重要内容(5)各子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技术差异性(6)自组织与自适应性 73、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完成中转与地方作业(1)枢纽布局对大宗客货流的运输径路、效率有决定性影响(2)各运输方式技术作业、运输工具调节的基地(3)沟通城市与外界联系,促进城市发展 74、交通运输枢纽的四种主流作业:直通作业、中转作业、枢纽地方作业以及城市对外联系的相关作业 75、就技术设备而言,交通运输枢纽系统一般包括各种交通

23、运输方式的干线、与各干线相对应的运输站点(车站、站场、港口、机场、管道泵站等)、仓储设备及各种转接设备(联络线、换乘或转运设备及场所)76、交通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协调包含两层内容:(1)两种及两种以上干线运输之间的协调(2)干线运输同枢纽内部运输(工业运输及城市交通运输)间的协调 77、交通运输枢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的基本条件:(1)保证运输过程的连续性。即不间断、无延误地完成技术作业过程中的全部必要作业(2)交通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设备的通过能力、输送能力彼此相适应,它体现在一般的指标中(货物吨数、旅客人数)或体现在该种运输方式接运的运输量与所需的单元运输工具的能力及数量的相适应上

24、(3)各环节的作业时间相互协调,以基本作业环节为目标,前一项作业占用整套设备的时间应小于等于后一项作业占用整套设备的时间,且两者均应小于等于基本作业的相应作业时间。(4)必要的组织制度保证 78、交通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的几种形式:(1)技术设备协调形式(2)技术作业协调形式(3)信息协调形式(4)法规协调形式(5)经济协调形式 79、(1)枢纽内干线间协调:海铁协调最为重要,以缩短船舶在港停留时间为主要目标。技术作业:直取换装、经库场换装。(2)干线运输与工业运输间的协调:以保证工业企业生产的连续性为主要目标,衔接点的布局、作业时间、能力、车流组织。(3)干线运输与城市运输间的协调

25、:衔接点为枢纽内的客运站,衔接方式通常为客运站点站前广场市内运输,能力匹配:站小于(等于)场小于(等于)道。干线旅客密集到达枢纽或由枢纽出发时,城市运输应能保证在相应的时间内将旅客疏散或集结。从干线运输与城市运输相协调的角度考虑,城市运输以为干线运输提供旅客集散服务为主要目标。80、联合运输:简称“联运”,它是由不同的运输方式(或运输工具)或同一运输方式中不同的运输企业经过协议相互衔接,全程使用一种统一的运送票证,并负连带责任把旅客或货物从出发地运到目的地的运输,是一种有效的运输组织方法。81、从交通运输的角度,可以将社会经济系统划分为:政府部门目标、交通运输部门目标、交通运输服务对象目标。(

26、1)政府部门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交通运输方便性;加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协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有害影响;其他(2)交通运输部门目标:降低交通运输成本;增加交通运输收入;减少资源消耗;提高服务水平;其他(3)交通运输服务对象目标:提高交通运输可靠性;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降低运价;缩短交通运输时间;其他 82、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评价标准和控制标准的功能,制定评价指标中的三个必要条件:可查性、可比性、定量性 83、区域:泛指一定地域空间,即一定范围的土地或空间的扩展。表现为一个国家、若干省的集合,一个省区或一个地区 84、区域经济: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随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具有

27、特色的以区内外经济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85、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在某一区域由承担其客货运输任务的各种运输设备、资源、人员及相应的组织管理的整体 86、区域经济与区域交通运输的关系:(1)两种相互依存(2)区域经济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制定与建设适合区域经济和区域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是区域交通系统发展的战略目标(3)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专业化协作的手段;区域交通运输突出了区域经济的特色;区域交通运输使得区际间经济互补;区域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布局有重要影响;区域交通运输是产业带形成的重要因素,工业化进程的“点轴带”发展规律 87、区域交通运输需求表现为四种基本的交通流:区内流、区际流、国际流、中转流 88、区域交通运输供给分析的四要素:交通运输道路、交通运输能源、交通运输工具、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 89、区域交通运输供给的表现:(1)区域交通运输枢纽(2)区域交通运输通道(3)区域交通运输网络(4)区域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 90、层次分析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