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探索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探索 作者/匡杰琴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倾倒后人无数,表达了一种滋润万物生长又了无痕迹、无声无息的意境。然而,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德育却刚好与此相反,常常是“雷声大雨点稀”,动静大收效微。造成如此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笔者觉得应该推行一种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润物细无声”式的德育方式。这种方式潜移默化、教育无痕,但会在不知不觉中显现效果。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结合
2、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利用思想政治课进行“润物细无声”式德育渗透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把课堂作为主阵地,使“润物细无声”式德育渗透常态化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关键是我们是否有心切人?如何切入?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追考点,赶时间,许多内容都可以一带而过,甚至于完全忽略;如果我们有心抓住这些内容挖掘、拓宽,哪怕表面上看来德育化不明显的内容,也能找到德育的契机,这不仅能使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德育的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教例】在生活与哲学“意识的本质”一框教学时,我首先展示了一段文字材料,
3、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材料:在 20XX年 2月 7 日北京市召开的贯彻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座谈会上,北京市网管办相关负责人透露,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门户网站微博都将在 3月 16 日实行实名制。师:同学们认为实行实名制是好事还是坏事?请大家讨论,各抒己见。生 1:我觉得是好事。因为那样就不会有人敢在微博上胡言乱语,说一些不利于和谐的话了。这方面,我就曾经受过伤害。师:说的好。你有没有在微博上说过不利于和谐的话呢?生 1:没有,是否实名制,我都不会胡言乱语!师:我相信你!难怪你赞成,因为实名制对你有好处。还有哪位同学回答?生 2:我觉得不是好事。因为,生活中的人大都戴着面具说话,
4、不说真话,只说假话、套话。而在微博上,可以将自己的真心话发泄出来,包括一些粗话,那样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可以释放压力,如果实名制,那就暴露了我内心的隐私,我就不敢说了。师:你现在就在说真话呀。(范文网)这说明生活中还是有人在说真话嘛!为什么你会觉得生活中的人大都戴着面具说话?父母跟你不说真话吗?朋友和同学都不跟你说真话吗?如果都没有,我愿意做第一个和你说真话的朋友!生 3:我觉得实名之后,在微博上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就不能说了。说了怕引起一些不可预知的后果。比如:法律上的或人际关系上的等等。师:你回答得很好,很全面!其实,不管是否实名制,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说话做事都不是绝对自由的
5、,都要考虑对别人、对社会,会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不能违法,不能给别人带来痛苦和烦恼。对不对?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对微博实名制的认识会不同呢?生 4:因为大家上微博的具体情况不同,实名制对个人的影响也不同。师:你回答的很到位。南此可见,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要我们是善良的、正直的、诚实的,实名制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太多不利的影响。我们继续大胆地上微博吧。一节课的德育渗透或偶尔为之,德育效果肯定是微乎其微的。但如果能长期坚持,把德育渗透作为每一节思想政治课的必要内容,使德育渗透成为一种教学常态,日积月累,就会
6、在不知不觉中无声无息地改变着学生!二、用现实中的典型道德案例指导学生的行为,使“润物细无声”式德育渗透行动化 德育渗透行动化就是指将学生在德育中获得的收益,用来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避免了德育的空洞和脱离实际,使德育教育具有了实际的指导意义。那么,德育教育的素材从哪来?从生活中来!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中发生的以及各种媒体上曝光的典型道德案例,尤其注意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典型事例。其次,对收集的资料,教师要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不能都直接拿来为教学所用。在教学材料的选取上,要坚持“正面引导、负面反思,并以正面为主”的原则,多弘扬生活中积
7、极向上的精神,多宣扬社会有爱、有情、有阳光的一面。【教例】在讲生活与哲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时,我向学生讲述了自己在生活中发掘并整理的一段材料,题为粤港两地的反差:“暑假期间去香港旅游,我发现在乘坐地铁或公交车时,香港乘客的表现与我在大陆看到的现象有很大反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等地铁或公交车时,香港的乘客是自觉地站在黄线外排成一长队,车门打开后,先下后上,秩序井然;而我们在大陆等公交车基本是无序的,乘客是早早成扇形包围在待开的车门前,及至车门一打开蜂拥而上,导致下车的人下不来,上车的人上不去。用一个“挤”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所以乘“公交”变成“挤公交”。其二:近观香港乘坐地铁或公交车的
8、人们,大多仪表端庄、彬彬有礼;而大陆乘客经过车门口的“鏖战”之后,大多气喘吁吁,衣冠不整、狼狈不堪。”请大家思考:这两个“反差“之间有联系吗?如果有,是什么联系?生 1:直接联系,是等车的无序性直接导致了车里人人衣冠不整。生 2:是因果联系,因为上下车的情形不同导致了车厢里的乘客的形象不同。师:同学们通常在等车的时候是如何做的?生 3:还不是和他们一样挤,否则,永远也上不去!师:你们有没有想过办法去改善这种现状?生 4:想过,没用,大家不遵守秩序,只是我们不挤能解决问题吗?师:你们有没有想过充当组织者呢,如果你们一块坐公交,养成组织秩序的习惯,会不会有所改善?生 4:可能吧,没有试过。师:那就
9、不妨下次试一试,如果人人都去维护秩序,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公交秩序会和香港一样好,对不对?如此这般,思想政治课不仅在思想意识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使其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育,不空洞、很真实,具有可操作性和行动化的特点,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学生的行为,改变着学生身边的社会环境。三、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及时捕捉德育点,使“润物细无声”式德育渗透生活化 德育渗透生活化是指我们的德育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为学生的生活实际服务。除了在课堂上利用自备资源进行德育教学外,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一举一动、点点滴滴,甚至包括课外作业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德育的契机。思想政治课对学生
10、的德育渗透引导要贯穿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比如:感恩意识、自立意识、环保意识、劳动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又比如:诚实守信、珍惜友谊、尊敬长辈、人际交往、自尊自强、好学上进、仪态仪表、战胜自我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德育的素材。虽然可能占用我们一些课余休息时间,但起到的效果却往往是惊人的。【教例】在今年的元旦来临之际,我收到了来自广州某高校的一封信,用手捏了捏,很厚很硬。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张贺卡和两张照片,奇怪的是,两张照片中,一张是一位笑盈盈的双手合十的女孩子,另一张却是两只漂亮玉手的特写镜头。看了贺卡上的文字,我才恍然大悟:“亲爱的老师,当您收到这张贺卡的时候,我可能已被广州 xx
11、公司聘请为兼职手模。对老师您当年的教诲和培养,真是心怀无限感激,没有您,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在此寄上我的手照以此纪念,真心祝福敬爱的老师您新年快乐!”读到这里,我想起来了,三年前刚接手高一的那个班时,第一节课就发现坐在第一排左手边第一个位置的那个女孩子一边听课,一边啃手指甲,她啃的顺序是从大到小依次进行,并且两只手还交换进行。课间的时候,我找她聊天,发现她的两只手长得很匀称,但十个指甲却是光秃秃的,并且有裂口、脱皮也很严重。我很和蔼地把自己的手指放在嘴里啃,问她,我的啃像好不好看?她不好意思地脸红了,摇摇头。我说,这样不仅不利于口腔健康、肠胃健康和手指健康,而且对于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来说,很不雅观
12、。她说,她都懂,就是改不掉,这个毛病已经好多年了,为此自己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我说,再多年也要改,一个人战胜别人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战胜自己!如果你能战胜自己这个毛病,相信其它困难也难不倒你。我们一起努力试试如何?她答应了。随后的几个月,只要一看到她啃手指,我就提醒,甚至帮她涂上风油精或缠上透明胶,终于在半年以后,她彻底戒掉了这个“啃手”瘾,人也变得开朗阳光起来。以上只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特例。其实,不少学生在生活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德育欠缺的问题,像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时的极端处理态度、饭堂用餐时浪费粮食行为、回宿舍晚了还大声喧哗的现象、垃圾乱丢乱放、与老师同学交往时的言谈举止的礼貌欠缺、参加班级集
13、体活动缺乏合作精神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德育的契机。将学生的德育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德育生活化和生活德育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慢慢得以健康成长。四、教师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使“润物细无声”式德育渗透榜样化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实践中,我渐渐悟出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身体力行胜过千言万语!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教育学生要守纪律,而自己上课却因故迟到;如果我们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而自己在打印试卷时却浪费纸张;如果我们教育学生要守信用,而自己却在和学生约好的时间段不能按时赴约,如此种种,就可能让我们的德育事倍功半,甚至付诸东流。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又怎么能要求学生
14、做到呢?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一定要贯穿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课堂内外。比如,对待优等生和差等生要一视同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每个学生品德中也都有高尚和低俗两个方面。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引导学生从低俗走向高尚的过程中也会使自己的人格渐渐升华,真正成为一个受学生尊重的人。有了榜样的示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模仿教师,心服口服、依样而行。这样我们的德育教育就会事半功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因此,要使“润物细无声”式德育渗透榜样化。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做了总好过不做。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长期坚持,潜移默化,用高尚的道德营养一点一滴地滋润学生的心灵,并使之逐渐转变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必然。这是一个政治教师的良知使然,也应该成为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终生的使命。(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莞高级中学)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