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1.25KB ,
资源ID:71082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082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docx

1、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从 20世纪 70 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一、典型案例 (一)巴西库里蒂巴 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 7 大城市,环境优美,在 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2、。一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在 20世纪 60、70年代,巴西库里蒂巴市就走上了低成本,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并采取了致力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首先,库里蒂巴市通过追求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士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其次,城市还鼓励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此外,城市在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几条结构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心交汇,构成了

3、一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一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而通过城市的支路满足各种地方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与工业区连接。同时。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用路。目前,库里蒂巴市尽管有 50万辆小汽车,但有 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人员估算这足以使得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 2700万次。总之。目前该城市 80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用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 25。每辆车的用油减少 30。这就使得库里蒂巴市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量居巴西首位,但污染却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也很少拥挤。二是实行垃圾回收

4、项目。库里蒂巴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涵还体现在其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其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其中库里蒂巴较为著名的环境项目是 1988 年实行的1:1 号为“垃圾不是废物”(garbage is not garbage)的垃圾回收项目,垃圾的循环回收在城市中达到 95。每月有 750吨的回收材料售给当地工业部门,所获利润用于其他社会福利项目。同时垃圾回收利用公司为无家可归者和酗洒者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些简单的、讲究实效的成本很低的社会公益项目旨在成为库里蒂巴环境规划的一部分,并使城市在环境和社会方面都走上了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三是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一个城市成为生态城市的前提是对其市民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其

5、环境责任感。库里蒂巴市对此十分注重。儿童在学校受到与环境有关的教育。一般市民则在免费环境大学接受与环境有关的教育。(二)美国伯克利 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于 1975年创建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会”,随后他领导该组织在美国西海岸的伯克利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活动,在其影响下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这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伯克利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根据理查德 雷吉斯的观点,生态城市应该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而不是平面的、随意的。同生态系统一样,城市应该是紧凑的,是为人类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汽车设计的,而且在建设

6、生态城市中,应该大幅度减少对自然的“边缘破坏”,从而防止城市蔓延,使城市回归自然。(三)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影子规划”是在理查德 雷吉斯特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1992年他在阿德莱德参加第二次生态城市会议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澳大利亚政府的部长和阁被称为“影子部长”和“影子阁”,于是提出了“影子规划”的设想。“影子规划”向我们展示了在具有非常清楚的城市生态规划和发展框架情况下,应该如何创建生态城市。城市规划主要特点。阿德莱德市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对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宗旨,使在此生活,工作,旅游和学习者感到愉悦,并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阿德莱德

7、市大力发展公共设施,提供给残疾人患者使用的轮椅通行的专用通道在街道,车站和大楼随处可见,在公共交通设施中也有许多方便女性,小孩或者老人的设计,使得使用者能够在使用公共设施的同时感受到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让人感受到一阵暖意。从规划管理体系上来看。由于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制的国家,因此在规划管理上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制度,负责州域围的总体规划的是南澳洲政府,他们负责协调道路,供水供电等跨省市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州政府控制大的区域,制定发展大纲,控制总体规划用地性质和道路网架以及公交线路,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等,明确各市中是否有道路、球场、历史保护等,同时对城市绿地树木种植予以确认。州政府下的各市政府负

8、责本区域的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他们的规划编制相当于国总体规划指导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以此作为规划管理的法则和文本。此项法则可以面向市民大众公开,并可以在政府上和市政厅咨询相关的工作人员。政府规划管理部门每隔三至五年就会对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由政府的专门机构与政府各部门、土地所有者以及开发商进行商量以及了解情况,进行汇总,梳理整理,提出是否需要调整的建议。城市的总体规划有着非常好的延续性,新的规划只能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补充和修正,而不会有大幅度的调整和改变。在调整过程中各种规划相互呼应,以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在城市功能和结构方面。阿德莱德市的城市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等功能结构布

9、局清晰,结构合理,区分明确。由于阿德莱德市位于一片开阔的平原地带。所以城区四周的公园有如绿色的彩带般环绕着阿德莱德市去。横穿城区的托伦斯河讲阿德莱德市划分为南北两个片区,托伦斯河以南为商业区,以北为住宅区,阿德莱德市的工业区设置在了城市西北部的圣文森特港以及东北区新建的卫星城镇。CBC 东西南北八条大道将整个城市规划的整整齐齐,井然有序,每个区以公园相隔,并留有大量的绿地。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充当主角,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道路、水管、停车、绿化、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都是以政府的投资为主。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政府更注重一次性的资金投入,一步到位,以及时的解决工程的工时问题,加快

10、工程进度,以保证一劳永逸。供电,电信等基础设施由政府规划部门和相关单位衔接,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在城市的环境建设方面,政府采取大量收购未开发利用的土地、废弃的工厂等的方案,按照城市规划组织建设道路、绿化、河流以及各种配套的设施建设,然后将土地出售给开发商,之后政府再用从中获得的收益用来按照之前规划的方案进行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关于土地的态度,阿德莱德政府和中国政府的态度是不相同的,阿德莱德市在土地使用上得指导思想是振兴和促进城市的繁荣发展,而不是挣钱。城市的交通组织方面。阿德莱德的城市交通组织实行“行人优先,公车优先”的策略,道路路网密集程度高,通达性好,从上至下整个城市的交

11、通道路被区分为七个等级,道路规划注重将车辆引导到城市的主干道上,为市民的居住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在主次道路交叉口设置人行手动调控操作系统,在居住区一般道路设置人行横道,所有车辆不允许停靠在人行横道围以方便行人优先通行。城区还规划了供市民跑步和散步的步行系统以及自行车系统,这两个系统交错成网状,对居民的行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值得一提的是阿德莱德城市的停车系统,整个阿德莱德市以停车楼为主,辅以道路停车。在市区有 40多个停车楼,其中有将近四分之三的停车楼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每个停车楼的建筑面积约 2-4万平方米,采取按时段收费的策略,在高峰时段收取较高的费用。停车费将被政府作为财政收入,以

12、用于日后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阿德莱德市还开设了免费的公交车辆系统,期间所有的营运和维护费用都由政府买单,所有主干道都设有自行车和公交车道,任意车辆都不得借道行驶,所有的这些措施都保证了阿德莱德市“行人优先,公车优先”策略的贯彻和执行。从阿德莱德市的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得到几点比较有代表性的启示:首先,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把建设宜居城市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阿德莱德市的城市规划中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将这一理念发挥到了一种高度;其次,应当坚持把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以振兴城市发展为宗旨加大环境和基础设施投入;最后,应当坚持将政府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道路、医疗、文化等公共

13、服务产品的主体。政府只有合理安排城市公共设施建的投入,才能和城市规划相辅相成。(四)瑞典马尔默 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很早就是一个工业和贸易城市,但是由于受到了高科技产业的冲击,旧有工业面临关停并转,使得整个马尔默面临城市转型。基于马尔默市政府和瑞典政府对“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福利社会”的共同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造,使马尔默西部滨海地区成为世界领先的可持续发展地区。1996 年,由马尔默、瑞典、欧盟等有关公私营机构一起组织了一次欧洲建筑博览会,通过地区规划、建筑、社区管理等进行持续发展的超前尝试,这个项目称为 B001,也被称为“明日之城”,该项目 2001年获欧盟的“推广可再生能源奖”。可

14、持续发展是瑞典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国策。1997 年瑞典确立了其能源战略的指导原则:加快可持续能源系统开发,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全面实现可再生能源化。其主旨在于:瑞典的电力和其它能源供应要有保障,价格在国际上要有竞争力;要高能效、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对人类健康、环境以及气候的不利影响,促进生态平衡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立法先行是瑞典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显著特点。早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瑞典就颁布了一系列强制性的有关能源合理化使用和节能的法律、法规,并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以此来指导、规企业的行为。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法规得以执行,政府还制定了许多具体可行的监督措施和必须执

15、行的行业标准,体系完备。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机制是将能源战略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瑞典从政府到地方都建立了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瑞典可持续发展部归口管理能源产业,其下属机构瑞典能源署的工作职能就是:通过加强与贸易和工业部门、能源公司、科研院所及各省、市对口单位及咨询公司的合作、理解和信任,来协调、引导政府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使其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稳定和高效的原则,又不失不断得以发展完善,确保能源系统向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转化。财政、税收导向和经济措施行之有效。针对不同种类的燃油收取不等税费。1991年,瑞典还成为世界首批开征二氧化碳税的国家。同样,为鼓励企业使用生物能源和本地能源,瑞典

16、政府还从 2003年起引入了基于电力市场的电子证书系统,根据企业使用生物电能占用电总量的比例给予税收减免优惠。科研和创新是建立能源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核心。瑞典政府于 1995 年发布了政府能源研究、发展计划,自此,能源研发成为瑞典能源政策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这样一套由上自下,科学严密的能源政策,为马尔默的“生态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西班牙马德里 生态建设多管齐下。西班牙马德里是缺水型、高能耗、沙化高的城市,近 20 年来,马德里加大生态保护和重建力度。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发电等再生能源,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政府补贴鼓励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各种大卖场建立资源回收系统,抵扣新购商品价格

17、;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政策奖励市民少消耗、少占用,倡导节约型生活方式;公共建筑和私人建筑根据不同的功能性质,确立不同的节能等级,强制使用节能材料和节能设备。鼓励国外资本和私人资本进入区域生态建设领域;实行土地利用逆向管理,确定绿化等生态用地在用地结构中的比重;改进和完善各类工程技术,大量采用与自然、生态环境吻合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污染治理持续有力。西班牙马德里是陆城市,工业快速发展以后,保护水源、污水处理的矛盾突现。上世纪 70年代马德里政府首先颁布了污水处理法,规定所有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必须达标排放;其次整治河道流经区域的环境,将企业、居民逐步搬离水源控制围;三是大规模使用膜生化反应技术

18、,改进水处理工艺;四是推行污水干化处理,把污泥作沙漠生态整治的垫料和肥料;五是政府出资鼓励居民饮用水和中水回用;六是大规模开展河道清淤、绿化等综合整治,提高河道的生态自净功能。持续十多年的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使马德里已经重现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的风貌。直接提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马德里市政府直接干预或参与城市管理。一是市政府自上而下对城市管理的一级管理体制,事权财权高度集中,社区不承担城市具体管理;二是直接负责城市管理的所有投资、建设开发和项目经营;三是直接负责城市治安、广告、街景、绿化、保洁等基础性公共设施的管理任务;四是直接承担古旧建筑重修、保护职责和投资,负责对居民的直接补偿。(六)西班牙巴

19、塞罗那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最大的制造业、港口产业、金融服务和传统工艺产业的生产基地。巴塞罗那的城市旧区改造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 20 世纪 80年代初,主要进行“定点式”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空间建筑的恢复;第二个阶段是 1986年申奥成功后,以主办 1992年奥运会为契机,全面展开都市规模规划与建设,使巴塞罗那更骄傲地屹立于世界版图之上;第三个阶段是在 1992 年奥运会之后,以“世界文化论坛”活动带动的又一轮城市改造,让巴塞罗那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转型后整个服务业在 GDP中的比重达到了 62以上。尽管目前制造业在 GDP 中的比重还占 36.7,但从经济形态上主要是从事技术研发扩散、产

20、品销售服务的总部经济,直接从事制造加工业人员不到总就业人口的 5.2。旧城改造严格按法规办事。巴塞罗那至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建城史,公元 12世纪成为地中海岸最重要的商业城市。在历史进程中,巴塞罗那受古希腊、古罗马和阿拉伯文化的长期影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多元文化。这种文化在城市风貌和众多的历史文物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保护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巴塞罗那政府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保护方式方面,巴塞罗那同欧洲各国一样将旧城保护分为三种形式:一是严格保留原物的历史地段,要求对重要的历史建筑完整、准确、原封不动地永久保存下来;二是以保护为主、适当添建与改建的历史地段,要求基本保留原有的街区格局

21、和原有建筑物,房屋部允许进行改造。但建筑物外面应严格维持原有风格;三是以改建为主、保护为辅,保留其旧有格局和富有特色的建筑及街区的历史地段,一般适合于围较大,且街区部文物建筑较少或街区形态已遭到严重破坏的非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在法律方面,巴塞罗那市专门颁布了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对全市几百个历史建筑一一制定了详细的保护条款。这对完整地保护该市的历史风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组织实施方面,巴塞罗那市政府严格按法规办事,凡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几百个古建筑不能动,只有具备条件的才可以实施保护性维护。对保护区的房屋,私人产权要严格按照保护区的规定改造修缮,严禁推倒重建,公房产权则按政府的行政命令进行改造修缮。奥

22、运投资符合城市发展方向。1986年申奥成功后,巴塞罗那政府从城市发展的整体性、长远性、效益性考虑,制定了符合城市特点切实可行的投资计划,将奥运投资的重点放在加快城市改造及各类设施建设上,以筹办奥运会作为实现城市大跨度、超常规发展、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国际知名度的动力。据统计,在奥运总投资中,运动基础设施、训练设施和其它设施的投资仅占 9.1,而其它绝大部分投资则用于城市改造和行业改造。实践表明,这种投资格局提升了城市的功能,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变与升级,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场馆建设绝不为奥运会单独投资。在奥运场馆建设方面,巴塞罗那提出了一个原则:绝不为 15天的奥运会单独投资。巴塞罗

23、那翻新了 10个体育场,新建的体育场仅有 15个,其中很多场馆还是临时性设施。为了解决奥运会举办期间旅游者对住宿的要求,巴塞罗那临时租用了 14艘豪华游轮,不仅解决了住的问题,还节省了投资。场馆建设时就充分考虑了赛后当地居民活动对场地的需求,赛后场馆利用的灵活性很强,利用率较高。特别是对私人投资,政府没有严格的“门坎”限制,只要有投资意愿都可以投资。私人投资主要集中于公寓、酒店、商业中心和收费公路等盈利性设施。由于巴塞罗那市公共与私人、政府与市场投资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困扰历届奥运举办城市所面临的体育场馆会后利用的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以人为本。在城市的改造和建设中,巴塞罗那最先考虑

24、的是一些公共设施。公共场所在改造时首先考虑的是开放更多行走的地方使人们有足够的空间,同时有更大的空间建绿地、交通设施和其它更多的公共设施。巴塞罗那将原先的屠宰场改建成为公园,原来的采石场改成游泳池及公园,原来的乱停车处改成步行道。巴塞罗那广场由于是水泥地面而无法种树,因此在改造时考虑多做雕塑,搞成集会式的公共场所。在道路的规划和改造上,巴塞罗那原有的一些道路被改造设计为两边机动车单行线,中间开辟为行人步行和休息娱乐的场所,主要道路改为立体交通,增加槽式道路防止交通噪声,强化管理减少交通繁忙路口。这一设计理念打破了常规,扩大了道路的功能,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状况,增加了人们散步休闲活动的空间,充分体

25、现了人文关怀的特点。有数据显示,巴塞罗那耗资约 362 亿比塞塔建成了 5 公里长的海滨沙滩,改造了港口,修建了两条环形公路、两条隧道,改建了飞机场、城市的排水系统,建成了提供水、电、气和服务的网络。环境建设注重城市创新。巴塞罗那作为较发达的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一直较好。1992 年奥运会前,巴塞罗那制定了奥运行动计划,包括 13个方面的子规划,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有城市风貌保护、交通疏导、市容卫生等 3 个方面。在市容卫生方面,主要是强化了主要街道的管理,街道基本整洁,垃圾箱临街而设,随处可见,部分属于分类收集。在城市创新方面,巴塞罗那的经验值得借鉴。巴塞罗那建设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 150个相互连

26、贯的公共空间的网络。这些公共空间都是利用建筑和道路的间隙所开辟的,诸如小街心花园、由喷泉和雕塑组成的广场。这些小空间和小景致,创造了小区风景,减少了城市的建筑密度感,为人们提供了自由呼吸的休闲空间。西班牙旅游局局长菲利克斯拉罗萨皮克说,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不仅使巴塞罗那改变了城市结构,成为欧洲最具吸引力的海滨旅游城市之一,在欧洲旅游版图上占据了显著的位置,更使西班牙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旅游创汇国家。(七)德国法兰克福 法兰克福作为成为欧洲大陆重要的金融、会展、商务、交通枢纽中心,但其强大的制造业体系,尤其化学、机械、电子和电器工业在全市的生产总值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水平仍然称雄欧

27、洲乃至世界。城市功能分区建设,实行综合开发。20世纪初到 20世纪 80年代法兰克福市在加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功能分区过分强调专业化、差别化,形成不同区域、不同功能的城市单元。法兰克福市在东部的上哈蒂地区重点形成轻重工业产业区;在南部的格里斯海姆重点形成交通服务区;在西北部的普劳思海姆重点形成文化娱乐区;在西部的波斯特地区重点形成加工工业区;在城市中心重点形成商务金融区。由于过分强调单一定位、专业功能,到上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城市交通组织难度加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利用率下降、生态环境保护各自为战、居民生活不尽方便的问题,中心城市人居就业环境下降,城市居民出现了郊区化居住的趋势。为此,从上

28、世纪 90 年代开始,在城市功能分区建设上突出重点方向,实行综合开发。一是综合配套建设;二是把专业功能区作为城市单元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社区管理体制,形成了区域相对独立的小城市;三是加快功能区之间的有机联系。法兰克福分别在上哈蒂、格里斯海姆、波斯特和普劳思海姆地区开发建设了大批居住小区,商业街区、文化场所和服务设施,使居民生活、就业、文化娱乐相对稳定在一个区域中。(八)英国城市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迈进城市化门槛的国家,也是“城市病”的首发国家。随着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住房短缺、公共卫生设施匮乏、环境污染、犯罪率居高不下、城市景观丑陋等“城市病”也初露端倪。由于英国城市化无任何可借鉴

29、的经验,政府未对城市的盲目发展进行干预和调控,使得“城市病”愈演愈烈,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仅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 20 个以上,这些贫民窟成为“霍乱国王的巢穴”。伦敦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因污染严重而成为“雾都”和欧洲有名的“脏孩子”。“城市病”的首次发作其结果几乎是毁灭性的,但它也催生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1948年,英国议会制定了公共健康法,这是一部在城市规划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共政策法案,它不仅有效地加强了对城市无序蔓延和混乱状态的管理,而且通过为贫困居民修建了公园、浴池和洗衣房等措施,极降低了婴儿死亡率,也使一度猖獗的城市犯罪骤然下降。英国也是世界各国中第一个实行城市社会保

30、障体系、第一个制定了城市规划法、第一个提出建立“花园城市”,同时也是第一个较为成功地治理了“城市病”的国家,堪称世界城市化的试验基地。(九)日本城市 一是实现建筑低碳化。首先要实现新建建筑物的低碳化。在日本,近年来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家庭和办公部门,比如相比 20 世纪 90年代,2007 年日本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 13%,而来自产业部门的二氧化碳下降了 6%,家庭和办公部门分别增加了 37%和 45%。因此,如何实现家庭和办公部门的低碳化是日本走向低碳社会的最大课题。以办公类建筑为例,技术革新的关键在于减少空调和照明用能源消费,具体可运用减少空调负荷与照明负荷、提高机器设备效率、对实际建

31、筑物中的设备是否按设计意图运转进行性能检测等方面的技术。代表性的建筑智能技术是 BEMS(建筑物能耗一体化管理系统),这套技术能有效地促进能源管理,典型的实例是位于神奈川县的藤泽科技中心。日本的 NEDO(独立行政法人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也展开了引入 BEMS 的项目,收到明显成效。仅在 2002到 2008年间,NEDO 展开的支援项目就达到了 476件。2007 年,靠此类项目直接减少能源消耗 10%,二氧化碳排放 7.2%。二是对已经建成的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日本学习美国的ESCO经验,即建立以节能为目的,包括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在服务的公司,2007 年日

32、本因 ESCO 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至少有 109.5万吨。但是相比美国,日本ESCO的融资环境还有待改善。另外,建筑低碳技术的全面推广,不仅需要设计者和开发商,更需要建筑利用者的理解及对能源的实际使用。因此,日本建筑规划业认为,要实现建筑低碳化,需要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三是改变城市居民生活方式。日本政府不但要推广低碳生活理念,更注重普及低碳技术并引导人们选择低碳物品。在日本,政府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住宅与家电上。在住宅方面,日本环境省委托东京工业大学的梅干野晃研究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测算了单栋住宅墙壁断热性改造、屋顶及墙面绿化后的效果,同时测算了住宅街区外部空间集约设计绿地、避免使用蓄热性高

33、的混凝土、减少街区的空调使用后的效果,结果表明以 2010年的技术大约可减少使用能源 64%,预测以 2030年的技术可减少79%(设定区域面积 8000 平方米,人口为 60户 180 人)。政府用资金支援和减税等方式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展开低碳化住宅开发、鼓励住宅购买者选择低碳化住宅、建立确保住宅低碳性能的强制性基准。在家电方面,尽管已经开发出了多种类型的节能家电产品,但价格还是比同类非节能型的家电要高,如何让民众购买节能型产品,成为日本政府与企业的一大课题。为此,政府出台了“绿色点数”政策,即消费者在购买节能型家电时可以获得一定份额的绿色点数,可用来购买其他节能型家电。四是号召民众广泛参与。日本政府在进行城市环境规划时积极倡导民众参与设计与维护,听取民众对环境规划的意见,鼓励民众参与自己生活周边公共环境的日常管理。这样做更能让城市规划符合大众的需要,更能培养出民众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和主动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