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9.99KB ,
资源ID:71071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1071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及拉力因素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及拉力因素分析.docx

1、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及拉力因素分析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及拉力因素分析 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 对城乡流动人口的研究有多种理论视角,如二元经济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注:,Labour Out-Migration to Cities:Searchfor an Appropriate ,(March 1995),、供需理论(supply-de-mand theory)、同化理论(assimilationism)等注:Alejandro Portes&JozsefBorocz,Contemporary Immigration: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2、onIts Determinants and Modes of ,fall,1989,,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推拉理论。本文试图运用推拉理论模型对影响中国农民工流动的因素进展分析。本文的核心假设是,中国的推拉模型与国际上相比有巨大差异,其中最突出的差异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影响,推和拉都发生了变形。本文将分析在中国户籍制度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的推拉模型。文章所使用的实证数据主要来源于笔者近年来所组织的一些问卷访谈注:这些调查包括:(1)1999年 8 月,笔者对 XX15 个区县农村地区移民和外出农民工家庭进展的调查,本调查采取入户访谈方式,共完成农民家庭户有效问卷 451 份,其中所记录的外出农民工为

3、278人;(2)20XX 年 11-12月在市丰台区进展的调查,共完成市居民有效问卷 752 份,流动人口有效问卷 493 份;(3)20XX年 5-12 月在 XX、XX、XX、XX、XX、XX、XX、XX农村等地对农民工流出地进展的调查,共完成农民家庭户访谈有效问卷 547份,其中所记录的外出农民工为 236人;(4)20XX年 3-4月在市 XX区进展的调查,共完成市居民有效问卷 504份,流动人口有效问卷 307份。以上 4次调查均采取调查员面对面访谈方式,访谈成功率均超过 97%。此外,本文还采用了过去的一些个案调查材料,这些个案的调查地点均为地区。在此谨对协助笔者完成问卷调查和个案

4、材料的学生深表谢意。一、推拉理论与影响中国农民工流动的推拉因素 1.推拉理论“推拉理论(push and pull theory)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在市场经济和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人口迁移和移民搬迁的原因是人们可以通过搬迁改善生活条件。于是,在流入地中那些使移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因素就成为拉力,而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就成为推力。人口迁移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当然,以往的研究也提出,流入地和流出地各自都有推和拉两种因素,即流入地和流出地都同时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力;此外,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还有中间障碍因素,比方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的文化差异也

5、会对流动产生影响。2.农民工外出的经济驱动力 近来的一些研究说明,农民工的外出有愈演愈烈之势。20XX 年调查中询问:“您是哪一年第一次外出的?结果答复 1999-20XX年的占%153 人,1995-1998 年的占%90人,1990-1994年的占%41人,1979-1989 年的占%20人,可以看出,绝大局部被调查对象是新近几年首次外出的。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农民工高比例流出的呢?20XX年和 20XX 年的调查均详细询问了农民工外出的原因,结果见表 1和表 2。比照 20XX年与 20XX年的调查结果,虽然有差异,但如果将排在前五位的答复进展比拟,就会发现,前五位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即

6、属于农村推的因素有三个农村收入水平太低、农村缺乏开展时机、农村太穷,属于城市拉的因素有两个城市收入高、外出见世面。20XX年将“城市收入高列为外出驱动的第一位因素,20XX年将“农村收入水平太低列为第一位驱动因素。其实,农村中推的力量与城市中拉的力量是影响农民工外出流动的两个方面;再者,所谓农村收入低是与城市收入高比照而言的,所以,这里的驱动因素实际上是一回事。笔者试将表 1 和表 2列在第一位的因素总结为“经济收入的驱动力,不管是农村收入低还是城市收入高,核心问题是经济收入的驱动力驱使大量农民工外出。比照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一个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当于一个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

7、倍数,在改革开放以前,高的时候曾到达倍;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农村改革充当了先锋,低的时候曾为倍到倍。然而,随着市场改革在城市的推进,到了 90年代初期以后,城乡消费差距比例不断攀升,到年代末期和新世纪初叶,已经超过倍。在如此巨大的差距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推力和拉力,两者都是十分巨大的。表 1 哪些因素影响您外出?20XX年总人数 307人 影响外出的因素 推还是拉 排列位次 选择的百分比(%)城市收入高 拉 1 外出见世面 拉 2 农村收入水平低,没有挣钱时机 推 3 农村太穷,生活太苦 推 4 农村缺乏更好的开展时机 推 5 别人都出来了,受别人影响 拉 6 城市生活条件好 拉 7 对在家乡

8、从事的职业不满意 推 8 农村税费过重 推 9 呆在家里没事干 推 10 家乡学习条件差、受教育时机少 推 11 不愿意干农业 推 12 家乡封闭保守,思想不解放 推 13 村干部作风恶劣 推 14 想外出多生孩子 拉 15 表 2 哪些因素影响您外出?20XX年总人数 493人 影响外出的因素 推还是拉 排列位次 选择的百分比(%)农村收入水平太低,没有挣钱时机 推 1 农村缺乏更好的开展时机 推 2 外出见世面 拉 3 城市收入高 拉 4 农村太穷,生活太苦 推 5 对在家乡从事的职业不满意 推 6 别人都出来了,受别人影响 拉 7 家乡封闭保守,思想不解放 推 8 农村税费过重 推 9

9、城市生活条件好 拉 10 家乡学习条件差、受教育时机少 推 11 村干部作风恶劣 推 12 当地人际关系复杂、难处 推 13 和领导关系不好 推 14 想外出多生孩子 拉 15 那么,农民工进城以后,可以获得多大的经济利益?本研究比照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收入与自己在家乡时的收入参见表 3。笔者 20XX年的调查显示,进城前与进城后的年收入比拟,农民工平均比进城前多收入元。表 3显示,%的农民工进城后,收入都比在家乡时有了明显上升。其中,约 20%的人高出 10000 元及以上,而%的人高出 5000元及以上。巨大的经济差异作为一种驱动力,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流入城市。表 3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收入比

10、自己在家乡收入高出的数额20XX年 按高出数额分组人民币:元 人数 各组的百分比 24000及以上 16 10000-299 38 6500-9999 43 5000-6499 46 3000-4999 52 1000-2999 47 200-999 4 与在家乡时收入相等 16 低于在家乡时收入 11 合计 273 那么,终究是推力大一些还是拉力大一些?以往的国际研究说明,不同地区推力和拉力是不同的。Jenkins 对墨西哥向美国移民的研究说明,墨西哥的推力所起的作用大于美国方面拉力的作用注:Jenkins,Push/Pull in Recent Mexican Migration to t

11、he ,Summer,1977,。笔者以上使用的材料,由农民工自己排序时,20XX年排在前两位的是推的因素,20XX年排在前两位的是拉的因素,似乎不相上下。但是,考虑到城市对外来民工的种种限制,如各种针对外来工的限制政策、城市居民对外来工的歧视等,我们就会意识到,在中国场景下,城市对外来工不仅仅是拉力,推力也不可小视。与此同时,农村对于农民工的吸引力却十分弱小,因此,城市拉力和农村推力两种力量相权衡,还是农村中的推力所起的作用更大些。当然,在注意到经济收入驱动力第一位因素的同时,也不可无视其他非经济因素(noneconomic factors)的影响。而以往关于流动人口推拉的研究中,对此是有所

12、忽略的注:&,Forced Migration in a Large Industrial City of Siberia.Sotsiologicheskie-Issledovaniya,1995,。80 年代,农民通常是与过去没有承包土地时相比,而不是做横向比拟。90年代以后,农民开场与外出的老乡比拟,甚至与城里人比拟,所以“见世面和“开展时机就变得重要起来。在表 1 和表 2的两次调查中,“外出见世面均占有较高位次,选择比例也均超过了 50%。同样的非经济因素“别人都出来了,受别人影响在两次调查中,一次占第 6 位,一次占第 7位,所填答的百分比为 34%-35%,这是比拟重要的心理因素。

13、这是对推力与拉力因素的分析。那么,推力与拉力作用的力度有多大?换言之,它对流动距离有什么影响?3.影响农民工“流动距离的因素分析 对流动距离以及影响流动距离因素的分析也是传统推拉研究的重要方面。所谓流动距离指的是外出远近问题。笔者对 XX15 个区县农民工流出的研究数据说明,多数农民工属于跨省的长距离流动。本次调查方式是向农村的家人询问外出农民工打工的地点。结果,%是本县以内,%是县外省内,而%是出省流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差异是远距离的,所以,农民工的远距离流动是比拟容易理解的。下面,笔者具体分析影响农民工流动距离的因素。第一,教育对流动距离的影响。国际上以往的研究说明,受

14、教育程度与流动距离呈正比例关系注:李强:?关于国外人口流动研究文献的回忆?,?国外社会学?1996 年第 3期。,本研究印证了以往的结论,即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长距离流动,反之,受教育程度越低那么越倾向于近距离流动。表 4 反映了这种正相关关系,它反映了高教育者的较高流动能力。第二,性别对流动距离的影响。关于性别对流动的影响,早年英国研究者雷文斯坦()曾提出,女性流动率要高于男性。笔者的数据并不支持这个结论。笔者的研究证明,在流动人口和农民工中,男性比女性的比例要高一些。比方,20XX年数据,男性为%,女性为%;20XX年数据,男性为%,女性为%。不过,有意思的是,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长距离流

15、动。下面运用相关系数测量外出距离与流动者性别之间的关系。虽然相关系数不是太高,但正相关的关系很清楚,女性比男性流动的距离更远参见表 5。第三,年龄对流动距离的影响。对于年龄与流动距离的关系,以往的数据不多。本研究证明,年龄与流动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越倾向于近距离流动,年龄越小那么越倾向于远距离流动。流动人口年轻化的趋势十清楚显,农民工中 30 岁以下者占到总数的比例 1999年为%,20XX 年为%参见表 6。表 4 受教育程度与流动距离的关系 工程 相关系数 Sig.样本数 20XX年数据 .113*.016 455 20XX年数据 .152*.009 290 *p,*p (2-ta

16、iled)表 5 农民工性别与流动距离的关系 工程 相关系数 Sig.样本数 20XX年数据 .191*.002 455 20XX年数据 .136*.020 290 *p,*p (2-tailed)表 6 年龄与流动距离的关系 工程 相关系数 Sig.样本数 20XX年,城市调查 -.298*.000 455 20XX年,农村调查 -.192*.003 236 20XX年,城市调查 -.294*.000 290 *p,*p (2-tailed)表 8 在家乡时遇侵害次数?20XX年 被犯罪者侵害的次数 人数 有效百分比 0 4 1 14 2 10 3 8 4 6 6 1 .2 7 1 .2 8

17、 1 .2 9 5 合计 485 表 9 在遇侵害次数?20XX年 被犯罪者侵害的次数 人数 有效百分比 0 2 1 59 2 22 3 8 4 2 .4 5 2 .4 6 2 .4 12 1 .2 合计 488 4.对推力、拉力分析的国际比拟 在以上分析中,笔者就影响流动距离的教育、性别、年龄因素做了比拟。那么,从影响人口城乡流动的全方位因素看,我国的推拉因素与国际比拟,有什么主要共同点和差异?表 7列举了在国际研究中,通常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并与中国的现状进展比拟。与国际上相比,两者一样之处在于:农村中不充分就业和贫困;资本密集型技术在城市中的迅速开展;向城市倾斜的开展政策;经济

18、活动集中在城市地区。表 7 国际上影响流动的因素与中国的比拟 国际上的主要原因*中国的现状 1.农村失业、不充分就业和贫困 明显 2.农村暴力冲突,不稳定和社会紧 X局势 不明显 3.快速人口增长 不明显 4.土地和收入分配不均 已出现 5.土地不断减少 不明显 6.资本密集型技术 明显 7.向城市倾斜的开展政策 明显 8.经济活动集中在城市地区 明显 *参见国际劳工局开展政策司?未来的城市就业?,日内瓦,国际劳工局,1995年 12月,第 18 页。不同之处在于:(1)国际上,农村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在于农村暴力。但是中国的情况却不一样。在问卷里,我们让被访者比拟家乡的治安状况与城里的治安状况

19、,统计结果发现,农民工认为家乡的治安状况比他们目前居住城市的治安状况要好。问卷进一步询问:被访者是否遇到过被侵害的事件,结果见表 8、表 9 中数据的比拟。表 8是在家乡时的情况,表 9是到了以后的情况。在家乡时有%的人受到过侵害,到了以后却有%的人受到过侵害,受侵害情况比在家乡时高出一倍以上。是全国的首善之区,而农民工受到的侵害居然比在家乡时还要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民流入城市以后,往往居住在市郊的某些集中区域,而在这些区域流动人口内部相互 之间犯罪比拟严重。这显然与户籍制度有关。(2)国际上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大多是因为农村人口增长过快。我国虽然受到 80年代以前高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但

20、到 80 年代以后,各地的方案生育政策都比拟紧,近 20年来城乡人口出生率均大幅度下降,因此,目前主要不是人口增长的原因。(3)国际上人口大规模向城市集中,往往与农民失去土地密切相关。中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土地承包给农民,承包后几十年不变。因此,不存在国际上那种因失去土地而不得不流入城市的农民。相反,很多农民不愿意承包土地,或者索性将土地转包给他人,甚至撂荒不种,可见,土地并不能留住农民。当然,中国的农民比起国际上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来说,还是有优势的,土地是流入城市农民的最后一道生存保障。二、户籍制度对推拉的影响 在推拉背后,与国际上最大的差异是中国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可以使推力或拉力失

21、去效力。如在严格实施户籍制度的 60-70年代,虽然城乡经济和收入差异也十分巨大,城市亦有更多时机,但当时极少有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反而是相反的“疏散流动,显而易见是当时的政策特别是户籍政策使然。只是到了 80 年代户籍政策放宽以后,推拉才重新发挥效力。80年代初期以后,外出农民工数目不断膨胀,主要原因与其说是推力和拉力,不如说是户籍制度变革。我们知道,推拉能够充分发挥效力的前提是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回忆我国农村改革,其核心是市场放开。80年代初,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开场突破传统集体管理体制的束缚,与此同时,剩余劳动力问题也开场暴露出来。为适应此种状况,1984年中共中

22、央文件提出农村工业可适当集中于集镇,并进展了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的试点。198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首次提出允许农民进城开店、设坊、兴办效劳业,提供各种劳务。从实践上看,也正是 80 年代中期以后,民工潮出现了骤然激增的现象。但这时候的户籍政策仅仅是允许农民在小的“集镇定居,并不允许农民在各级城市里正式定居。90 年代以后,户籍制度的改革出现多元化倾向,但直到 90年代后期,户籍改革的根本导向仍然是:放开小城镇户籍,对大中城市特别是等特大城市采取严格控制政策。新世纪初两年,各地户籍改革变得异常活泼,已有 XX等在不同程度上放宽了常住户口的准入条件,有的甚至取消了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的分

23、割。但是,在全国绝大多数的大中城市中,户籍仍然是主要的制度屏障。此外,由于心理上的惯性作用,户籍仍然有巨大的心理限制效应。1.对我国户籍屏蔽现状的分析 从现有制度法规看,我国也只能算是半自由的、有限度的劳动力流动体制。目前,虽然流动是许可的,但是限制非常多,如就业限制等。笔者将就业限制归纳为四点:就业手续繁琐;不能进入正规劳动力市场;收入低于市民;没有城市居民享有的城市福利保障。限制的核心问题还是户口问题。在户籍屏蔽下,城市农民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户籍歧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城市农民工感受到的最大困难是来自户籍方面的歧视参见表 10。表 10 现实生活中,您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20XX

24、 年总人数307 人 困难 位次 加权得分 各种针对外地人的限制 1 144 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歧视 2 129 工作时机不多 3 90 工作压力太大,竞争太剧烈 4 84 缺乏亲人,常感到孤独寂寞 5 74 针对外地人的各种收费 6 61 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7 54 住所不稳定 8 51 生活条件差 9 48 害怕生病 10 41 表 10中,被访农民工对生活条件、医疗、住所等物质条件困难排的位次都比拟靠后,而政策歧视和社会歧视是主要的,后者是体制和制度原因。因此,虽然近年来户籍管理体制有所松动,但根本性的变革并没有发生。作为一种身份体系的户籍制度给每一个人打上了身份烙印,为每一个人确定了社会

25、地位,此种定位的影响是长期的,亦非短期的变革可以消除。2.户籍制度塑造了多数农民工的生活预期,锁定了他们的生活目标 根据社会学家威廉 奥格本的理论,在社会变迁中,社会观念、社会价值准那么和意识变迁是最为滞后的,它不仅滞后于物质文化变迁,而且滞后于社会制度变迁注:威廉 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XX人民,1989年,第260 页。农民工对户籍制度变迁的反响,表达了同样的滞后特征。在城市里众多农民工拥有较好的经济条件,不少农民工也拥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和社会关系。但是,当问到农民工的长远打算时,绝大局部人却答复:准备回家乡。在这里,决定农民工生活目标的,主要是一种观念上和心理上的预

26、期。研究说明,长期户籍制度塑造的农民生活预期和生活目标并不因短暂的户籍改革而发生变化。从农民工的年龄构造可以看出,农民工是循环流动的:年轻的不断出来,年纪大一些的就回家乡去了。因此,回家乡是多数农民工的一种生活预期。这里所说的“生活预期包括两方面。一种是他人预期,即当一个农民工外出时,他的家人对其生活轨迹有一种预期。表 11 的数据说明,农民工的家庭成员认为,他们外出打工的亲人最终绝大多数一定会回到家乡。表 11 据农村家人估计,外出农民工今后是否会回家乡定居?1999 年 答复 人数 百分比 会回来 210 不会回来 24 合计 234 第二种“生活预期是外出农民工自己的预期参见表 12。两

27、种预期虽有差异,但还是可以看出,多数农民工都预期最终是要返回家乡的。这里,显然户籍起着首要作用。表 12 城市农民工本人对未来的打算20XX年 对未来的打算 人数 百分比(%)只是暂时在外面,将来一定回家乡 62 赚到一定的钱后回家乡 84 看一段时间,没有工作就回家 27 不能开展就到别的地方去 38 争取在定居 61 决不回家乡回家探亲除外 17 其他 17 合计 306 本文第一局部研究证明,农民进城受到巨大经济利益的推动和拉动。这里的数据说明,虽然有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但是,由户籍锁定的生活目标却是一道巨大的心理鸿沟,对于许多农民来说是不可逾越的。推拉只对农民工近期的活动发生作用,对于

28、长远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或人生目标设计并不发生作用。对长远生活预期和生活目标发挥作用最大的还是户籍制度。所以,户籍制度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制度构造,它在总体上改变了一般自由市场经济下劳动力流动的通常规律。户籍在方案经济时代形成了严格的“铁律,这样就在广阔人群中建立起一种长久的“生活预期或“生活目标,这种“心理定位的现象一旦出现,几代人都无法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威廉 奥格本“文化滞后的心理原因。当然,不能无视中国城市农民工高比例的人口倾向于返回家乡也与我国特有的土地政策有关系。上文已述,外出农民工在家乡还都拥有土地,不存在很多开展中国家大批失去土地农民流入城市的问题。家乡土

29、地显然也是吸引外出农民工最终返乡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地能够在经济萧条时成为农民生存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土地还能成为农民养老和还乡的重要依托。此外,农民工返乡还受中国人眷恋家乡、落叶归根等乡土观念的影响。3.在锁定生活目标的情况下,传统推拉失效 由于上述外出农民工生活预期,一般推拉因素就会发生“变形甚至失效。首先,它改变了一般流动人口阻碍理论。一般理论认为,当劳动力在城市中受到反向的阻碍因素时,劳动力会从城市返回农村。而对于中国农民工来说,被户籍锁定的生活目标是年轻时在城里挣钱,年纪大时才回到农村。因此,他们在年轻时遇到再大的阻碍因素,也不会彻底返回到农村参见表 13 至表 16。前述农民工外出是

30、为了经济利益,但在失去工作,没有经济利益的时候,绝大局部人仍然不回去,即使遇到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的时候。这从一般推拉理论中无法得到解释,而只有通过分析中国特殊的户籍制度才能得到理解。表 13外出以来是否遇到过完全没有工作的情况?20XX年 答复 人数 百分比(%)遇到过 1 没有遇到过 167 合计 306 表 14 失业期间怎么办?20XX年 选项 人数 百分比(%)找亲戚朋友老乡借钱 45 靠自己过去的积蓄 67 回家乡去 9 其他 14 合计 135 表 15 是否出现过身上一点钱也没有的时候?20XX年 答复 人数 百分比(%)是 111 否 195 合计 306 表 16 出现身无分

31、文时,您当时怎么办?20XX年 选项 人数 百分比(%)我有自己的方法 13 回家乡去 7 借钱 74 其他 11 合计 105 其次,拉力理论认为,只要城市里有足够大的吸引力,农村中有足够大的推力,农民工就会留在城市里。但是,在城市和农村推拉都没有变动的情况下,那些“生命周期到了应该回去的农民工,也按预期回到农村。所以,在中国场景下,推拉发挥作用是因为农民工处在特定的“生命周期中,如果不符合农民工生命周期,推力与拉力都会失去效力。4.对推拉失效的分析 户籍是影响中国劳动力流动的首要因素,按照一般推拉理论分析,如果有如此巨大的户籍障碍,中国农民工的流动比率会很低。Kusuda教授的研究证明:在

32、印度,影响流动的诸种阻碍因素,包括语言差异、XX差异等社会规 X 因素,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造成了比拟低的流动率注:Kyu Kusuda,Surplus Population and Mobility of Labor,Developing-Economies,(June 1971),Japan.。然而在中国,为什么一方面是制度化力量最为强大的阻碍流动的户籍因素,另一方面却是巨大的农民工人口高比率流动?笔者以为,国际上对推力与拉力的研究是以劳动力充分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为前提的。我国的市场开展还是很有限度的,其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户籍制度。在户籍制度的作用下,推力与拉力都出现了变形。有些推力和拉力会

33、出现“功能失效问题,即此种因素虽然还存在,但它却失去效用。如城市中对农民工的限制因素,显然是一种迫使农民工返乡的推力。但年轻的农民工并不因此退却,而是在奋勇地拼搏。因为他们正处在生命周期的外出阶段,再大的阻力也难以阻止他们外出注:杜鹰、白南生:?走出乡村: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实证研究?,经济科学,1997 年,第 286-290页。三、推拉因素对农民工两种不同生存策略的影响 1.两种生存策略及其相互关系 以上证明,一般推拉因素,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推拉因素是促进农民工流动的,而户籍制度那么阻碍农民工流动。在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农民工产生了两种生存策略,即出现了准备定居与不准备定居的农民工之间的分化。国际学界以往的研究,虽然也曾涉及对定居与不定居移民的研究,如对“永久移民和“暂时移民的研究,对“安置模式与“返回模式的研究注:,Temporary Migration and the Instit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