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9.40KB ,
资源ID:70979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979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复习资料第五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八年级上复习资料第五单元.docx

1、人教版八年级上复习资料第五单元人教版八年级上精品复习资料& 桃花源记1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

2、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一词多义】中 年间。(晋太元中)中间。(中无杂树) 志 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闻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sh)舍弃,放下。(便舍船)(sh)房舍。(屋舍俨然)作 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

3、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词类活用】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要通“邀”,邀请。【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1 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

4、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5、。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自由快乐。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

6、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

7、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1 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

8、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5由“初极

9、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 (自我做答)& 爱莲说1 基础知识2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

10、,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2 文言词语 常规词语【蕃(f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 【亵(xi)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 【宜】应当。【众】多。 词类活用【蔓】生枝蔓。【枝】张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1 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

11、”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

12、贵的世风。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5用原文语句回答。1)莲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好品德。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

13、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7衬托分正衬和

14、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1 迁移拓展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做一个避世的隐士;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

15、,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陋室铭1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

16、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言词语【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1 理解探究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

17、有“名”、“灵”的性质。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

18、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

19、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1 迁移拓展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

20、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2人人都有居室,你喜欢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略)八年级语文复习集锦一、基础知识1、依据下列词语中的注音写出汉字:寒jn( ) 肃m( ) j( )躬 箱qi( )( )p雳 ( )n尬 吊yn( ) ( )yn鼠邱h( ) ln( )峋 zo( )井 额 fng( )pn( )跚 狼j( ) sh( )泪 li( )金pi( )胎 q( )息 案d( ) 鸿r( )修xi( ) 飞sh( ) 雾sng( ) 污hu( )不见x( )月 重岩叠zh

21、ng( ) 无动于zhng( )物jng( )天择 黄发垂tio( ) 一g( )无迹惟妙惟xio( ) 销声n( )迹 荒mi(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转弯摸角( ) 锐不可挡( ) 名付其实( ) 铸剑为梨( )大廷广众( ) 烦 燥( ) 连声喏喏( ) 穷困撩倒( )巧妙绝论( ) 令人消魂( ) 重峦叠障( ) 惟妙惟削( )自出新裁( )三、古诗文知识1、古诗文语句填空:1白头搔更短, 。 2 ,草色入帘青。3夜久语声绝, 。 4无丝竹之乱耳, 。5 ,一览众山小。 6存者且偷生, 。2、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造化钟神秀。 钟: 2寻病终。 寻: 3尝贻余核舟一。 贻: 4

2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5其两膝相比者。 比: 6选贤与能。 与: 3、翻译下列语句: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技艺灵怪矣哉!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其人视端荣寂,若听茶声然。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课内阅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本文作者是 ,在这篇短文中作者运用 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2、解释下

23、列句中加点的词:1水陆草木之花 2亭亭净植。 3香远益清。 3、翻译下列句子: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5、你读爱莲说之后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他的观点目前有什么现实意义? 五、基础知识及运用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如履( )平地 京尹( ) 拥毳( )衣炉火 道狭草木长( ) 燕( )然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1既 而 尽 奔 腾 分 合 五 阵 之 势2湖 中 焉 得 更 有 此 人4、填空题。1三峡选自 ,作者是 ,他是 朝的 家。2

24、游山西村的作者是 ,字 ,自号 , 朝著名 。5、默写课文。1 ,归雁入胡天。 2山重水复疑无路, 。3 ,西出阳关无故人。 4巴东三峡巫峡长, 。5 , 天与云与山,上下一白。 6仍怜故乡水, 。6、解释加点的词。1略无阙处( ) 2晓雾将歇( ) 3人物略不相睹( )4是日更定( ) 5溯迎而上( ) 6念无与为乐者( ) 7晨兴理荒秽( )8拄杖无时夜叩门( )7、翻译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9、默写期间千二百里, ,不以疾也。青林翠竹,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5、。 。 ,家书抵万金。10、解释加点的词。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不下一白。 一: 既而渐近,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际天: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与: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 通计一舟,为人五。 为: 课程标准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理解性默写【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

26、,惊奇。延邀请。语(y)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一词多义】中 年间。(晋太元中)中间。(中无杂树) 志 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闻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sh)舍弃,放下。(便舍船)(sh)房舍。(屋舍俨然)作 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

27、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词类活用】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要通“邀”,邀请。【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28、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

29、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自由快乐。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蕃(f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