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郭.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52KB ,
资源ID:70927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927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郭.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郭.docx

1、郭找规律的教学设计郭 艳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找规律第5051页。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3. 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准备课件,上衣和裙子图片,记录纸,作业纸。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搭配现象谈话:无锡有许多旅游景点(多媒体显示无锡的风景图片),小红和爸爸妈妈想来无锡玩。为了这次旅游,妈妈给她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还准

2、备了3条裙子(出示学具):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用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学生交流,教师操作。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二、 合作探究,体会有序思考1. 合作探究。同桌合作,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让小红自己挑。合作要求:同桌两人,一人拿学具进行搭配,另外一人把搭配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搭配方法。请学生汇报搭配过程,教师演示。小结: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2. 比较方法。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更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为什么?学生交流,体会有序搭配是比较好的方

3、法。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3. 理解不同的搭配方法。谈话:你们能像刚才这组同学一样,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有序地搭配吗?请同桌两个同学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有序地搭配。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反馈:谁能具体地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有序搭配的?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1) 选上衣,先用绿色上衣分别和3条裙子配,再用黄色上衣分别和3条裙子配。(2) 选裙子,先用粉红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再用蓝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最后用大红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4. 小结。谈话:(电脑演示)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以先用上衣进行有序搭配,也可以先用裙子进行有序搭

4、配。三、 创新表示,感受符号思想出示问题:小红的爸爸为了这次旅游,准备了3件衬衫和3条领带,(课件出示3件衬衫和3条领带图)衬衫和领带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1. 讨论。启发:刚才我们用学具摆出了上衣和裙子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领带与衬衫的搭配方法全都表示出来呢?同桌讨论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提示可用连线的方法。2. 尝试。谈话: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有序地表示出这些搭配的方法吧。展示学生作业,简要评析。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多,有画实物的,有画简单图形的,还有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3. 比较。这么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小结:看来,用简单

5、的图形、字母或数字等符号表示实物的方法更简洁些。4. 归纳。电脑演示:电脑小博士就是用简单图形表示的,他用梯形表示领带,用长方形表示衬衫。把3条领带和3件衬衫进行搭配,可以先用领带进行有序搭配(电脑连线),也可以先用衬衫进行有序搭配(电脑连线)。提问:如果领带的条数不变,衬衫减少一件,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6。再问:如果衬衫的件数不变,领带增加一条,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3=12。引导: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衬衫的件数和领带的条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是什么关系?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小结:领带条数与衬衫件数的乘积就是搭配的方法数,

6、这就是搭配的规律(板书课题:搭配的规律)。四、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1. 路线问题。电脑演示:穿上漂亮的衣服,小红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无锡。打开地图,他们准备从火车站出发,经过五爱广场,到锡惠公园去玩。提问:那从火车站到锡惠公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呢?学生交流。再问:这么多的走法?选哪一种比较合适?学生交流。小结:当搭配的结果很多时,要注意选择最合适的搭配方案。2. 奖品问题。谈话:锡惠公园里有许多有奖游戏,小红的运气真不错,她得奖了。来到领奖处,让我们听听领奖处的叔叔跟她说了什么。(电脑播放录音)“小朋友,恭喜你得奖。你可以选一个木偶,配上一顶帽子,或者配上一条围巾作为奖品。领奖之

7、前我可要先考考你喔。现在有3只木偶,2顶帽子和3条围巾,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的方法呢?”学生交流不同的搭配方法。3. 游戏问题。同学们在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时,有没有注意其中也有我们研究的搭配规律呢?你知道在这个游戏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怎样才能把各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来呢?同桌商量,试着玩一玩。交流玩法:一个同学连续出三次“石头”,另一个同学依次出“石头”“剪刀”和“布”,就这样玩下去。同桌两人玩一玩,然后交换一下角色,再玩一玩。学生活动后,说一说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小结:原来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五、 全课小结,引

8、导延伸 (略)。 四年级下册找规律的说课稿郭艳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50页到第51页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分为两段学习。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具,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这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获得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规律的再认识,解决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感受规律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是第一阶段的内容,重点在有序的“找”规律。 2、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9、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合作探究,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找规律这堂课是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找隐含的规律,发现这个规律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实生活的现象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和游戏活动,在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欲望,从中发现这个规律

10、。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因此,我在教学中将主要采用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先用谈话导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规律时,将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学生初步发现这个规律后,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摆学具,找规律,对规律的认识得到提高将做到教学思想上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我们中山有许多旅游景点(出示风景图片),小青和爸爸妈妈想到公元玩。这次旅游,妈妈给她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

11、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还准备了3条裙子(出示学具):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你喜欢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 学生交流,教师操作。 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这样从学生喜欢的旅游活动谈话导入,让学生观察自己观察和思考,产生问题悬念,达到“不愤不发”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 (二)合作探究,体会有序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先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 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搭配,另外一人记录。 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同学演示。 指名同学小结:

12、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比较方法。 提问:大家观察后,你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有序搭配是比较好的方法。 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3、理解方法。 谈话:你们能像刚才这组同学一样,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有序地搭配吗?请同桌两个同学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有序地搭配。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谁能具体地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有序搭配的?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选上衣,配裙子。(2) 选裙子,配上衣。 4、小结。 谈话: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先用上衣进行有序搭配,也可先用裙子进行有序搭配。 (设计意图)以上环

13、节,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不同的探索过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三)创新思想,感受符号 问题:小青的爸爸为了这次旅游,准备了3件衬衫和4条领带,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讨论。同桌讨论。 2、尝试。 谈话: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有序地表示出这些搭配的方法。 展示学生作业,简要评析。 小结:同学们想到方法真多,有画实物的,有画简单图形的,还有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 3、比较。 这么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小结:看来,用简单的图

14、形、字母或数字等符号表示实物的方法更简洁些。 4、归纳。 提问:如果领带的条数不变,衬衫减少一件,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6。 再问:如果衬衫的件数不变,领带增加一条,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3=12。 引导: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衬衫的件数和领带的条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是什么关系?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领带条数与衬衫件数的乘积就是搭配的方法数,这就是搭配的规律(板书课题:搭配的规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将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经历创新和符号化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

15、数学思考,初步感受有关的数学模型。 (四)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路线问题。 提问:这么多的走法?选哪一种比较合适? 学生交流。 小结:当搭配的结果很多时,要注意选择最合适的搭配方案。 2、奖品问题。 学生交流不同的搭配方法。 3、游戏问题。 同学们在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时,怎样运用搭配规律呢?在这个游戏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怎样才能把各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来呢? 同桌商量,试着玩一玩。 小结:原来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解决生活现象问题,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

16、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同时好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 (五)全课小结,引导延伸四年级下册的找规律的教学反思郭 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两种不同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考和探究。同时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反思这节课,现将成功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1、为了让整节课显得更加连贯,内容更加丰富有趣,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故事情节贯穿整个课堂,以小红和爸爸妈妈在到无锡旅游的过程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首先是利用学具进行上衣和裙子的搭配,然后是借助符号形式进行衬

17、衫和领带的搭配,接下来是路线的搭配,文字的搭配和奖品的搭配,最后是“石头剪刀布”游戏中的搭配。整个过程学生显得非常感兴趣,参与思考和讨论,回答问题都很活跃积极,故事情节的教学设计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文字的搭配不仅让学生巩固运用了搭配的规律,同时还认识了好几个新汉字,不少学生课后都跟我说:钟老师,今天你给我们大家上了一节数学课和一节语文课。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整合往往更受学生的欢迎,也更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一个“石头剪刀布”游戏中的搭配问题学生很容易出现“32=6”的错解,这似乎是一个老师预先埋下的“陷阱”,让学生掉进去,然后再通过实际操作这根“绳子”让学生从“陷阱”中爬

18、出来,相信这类问题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认真备教材的同时,课前我还对学生在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都进行了充分的预设,例如:在第一个搭配情境上衣和裙子的搭配方法上,我就列出了6种可能出现的情况:(1)出现无序和2种有序搭配;(2)出现无序和1种有序搭配;(3)只出现无序搭配(估计这种情况出现可能性较小);(4)只出现1种有序搭配;(5)出现2种有序搭配;(6)还出现了乘法算式。正是由于课前的这些充分预设准备,让我在课堂上对学生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很好地进行引导解决。2、解决游戏“石头剪刀布”中的搭配问题设计的不错,但在课前对学生的预设不足,原本以为在经过了前面反复强调的搭配方法和规律后,学

19、生可以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序地进行呈现,忽略了这是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游戏,正因为熟悉,学生容易把平时游戏的玩法直接搬进课堂而忽略其有序性,虽然后面还是有学生能够按照我想要的答案进行有序的呈现,因此,这个环节还应该再好好琢磨一下怎样设计得更好更完善。学习特级教师聂艳军专题讲座的心得体会郭 艳为了提高小学课堂学习效率,要求教师结合新形势探索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在制定教学目标、有效交流和参与、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寻找生活思维与数学思维的节点上做文章,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下,继承人类知识财富,开发智能,完善人格,提高综

20、合素质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提倡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几点体会和做法。一、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目标现代学习论指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唯一标准。由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既要有整体性,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又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在教学进度、时间都一定的情况下,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如学习“分数化小数”时,可设计三层目标:

21、第一层:能正确判断怎样的分数可化成有限小数;能努力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第二层:能在探究“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中,归纳出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第三层:能利用猜想、观察、分析等方法,了解数学的归纳思想、分类思想等。二、组织有效的交流,提升情感与认识的有效参与有效交流、有效参与,注重在“有效”上。这种“有效”表现在:1、在展示体验中激发交际欲望;2、在交流体验中分享表达乐趣;3、在自说体验中感悟数学之理。有这样一个案例,教学三位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时,学生出现了如下几种答案: 506348=68 506348=168 506348=158 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谈

22、自己的想法。生1:个位6减8不够,就从十位退,十位没有数,就从百位退,个位变成16减8得8,十位从百位退1后就是10减4得6,而百位因为退了两次1,变成了减3得0,所以得数68。生2:个位6不够减8,就从十位退,十位没有数,就从百位退,个位变成16减8得8,十位变成10减4得6,百位退了1,变成4减3得1,得数是168。生3:我觉得上面两种算法都不对,如果百位退1,在个位应该当作100。个位不够减,需要从十位借1,十位就要少1,不能当作10减。所以两个答案都不对。可以这样算:个位6减8不够,就从十位借1,十位为0,无法借,就从百位借1,先在十位当作10,十位再退1给个位,这样个位是16减8得8

23、,而十位剩下9,9减4得5,而百位退1后是4,4减3得1,所以最后答案是158。在交流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当学生错误的思路或方法需要改变时,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让大家正视它,然后运用已有的认知,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情感与认知的有效参与,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三、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知识一般都是他人生命实践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外在于自己的符号化知识和显性化经验,更要让学生用特殊的方式认识和体验人类创造知识的生动过程,使学生与生产知识的人和历史进行对话,从而把他人生命实践的结果转化为自己生命实践的体验,把他人生命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通过自己的体悟和践行,转化为

24、自己生命成长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能量。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实现知识对学生而言的由“外”向“内”的真正转化。以“圆的初步认识”为例,来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是:第一环节,感悟画圆原理,形成圆的核心概念(如:在不同情境中画圆,感悟事实,积累体验)。第二环节,运用画圆原理,创造画圆的工具(如:图钉,绳子等)。第三环节,理解圆心和半径的作用,认识圆的基本性质等。小学数学统计课程教学目标和实施策略郭 艳内容摘要:统计内容已经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和随机意识,教学设计的主旋律应当是体现从收集数据到分析推断的全过程,以建立

25、统计直观。利用问题解决进行统计的教学,提供学生做统计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形为主动活动的学习者,使学生真正理解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和做出合理决策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阶段统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实施策略统计自古以来都是管理国家的重要工具,即用来收集和分析国家管理中需要的各种数据。它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适应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准确把握世界随机信息的的规律性,科学的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做出科学的决策是统计的任务。这也是统计在作为小学重要课程的重要原因。具体的说,首先,学习统计有利于养成依据时局分析问题的习惯,其实质是通过事实来分析问题。当遇到问题时,应当去调查研究,应当去收集数

26、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才有可能客观反映实际情况,进而解决问题。其次,有利于建立随机观念。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可能不发生,这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即便如此,只要我们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就能够合理地判断事情的主要因素。统计学能够在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提取信息,寻找规律,这就需要抓住主要因素。作为一名课程实施者,如果不深刻理解统计的含义及其思想方法,则很难从整体上把握统计课程教学目标,从而,也无法作出适宜的教学实施策略。下面将说说统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一、小学阶段统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小学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通过对统

27、计的学习,帮助学生在面对大量数据和不确定情境中时,制定较为合理的决策,以便更好地认识人、自然和社会,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落实统计意识、随机观念的培养和发展。在小学阶段,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能做到从实际中把有用的数据抽象出来,知道用什么方法去收集数据,或会调查,做到对研究的问题需要什么数据,能把数据分类,把报纸、媒体中的直方图等弄明白。具体来说,小学统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8、、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二:小学统计课程的具体教学实施策略统计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根据所关心的问题寻求好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到必要的信息,然后解释实际背景。因此在统计教学中,不仅仅需要知道如何去计算,还需要知道这样做的道理。统计作为不确定性的结构,应该有更多的答案,开放的选择教与学的不同形式,强调构造,自然的学习活动而不是传统的接受的观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实施策略应该是根据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1)第一

29、学段的总目标: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这学段的学生更多关注事物的新奇性和趣味性,只能从感性程度理解统计与概率知识。因此,要力求通过描述具体操作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充分体验这部分内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概念以描述为主,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避免对这部分内容处理成单纯计算而不重视学生体验和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施时应据目标循环渐进。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有所体验。可设计一些包括统计中几个重要环节的统计活动,但不要求学生严格区分。 通过实例,认

30、识统计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一个单位),并完成相应图表。根据简单问题,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如提供较大的数据给学生计数,由于数据较大,此时若靠排队、举手或分类后来逐一数数的方法就很麻烦,并容易出错,此时就可顺理成章地介绍一些记数法,比如画“正”字或其它五笔画的字或符号。通过丰富的实例,如向学生提供“一名身高1.4米的学生在一个水深1.2米的游泳池中会不会有危险?”这样一个现实背景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平均数的意义,继而引导学生求简单平均数(结果为整数)。通过提问,促进学生分析和解释数据。如提供一个统计图表,上面提供有喜欢吃苹果的人数和喜欢吃香蕉的人数。

31、首先让学生通过统计图判断哪种水果该买多,哪种水果该买少;然后引导其判断统计表中是否还能显示其它信息。如“喜欢吃苹果的人有多少?”“喜欢吃苹果的人比喜欢吃香蕉的人多还是少?如果多,多几个?”最后,还要引导学生主动交流读图表的心得,比如提问“通过统计发现喜欢吃香蕉的人比喜欢吃苹果的人少,那应该作出什么决策呢?”这样循环渐进的教学策略,促进了教学目的的有效达成。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如设计让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有关数据信息,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必要性和广泛性。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客观世界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如可以让学生讨论下列现象哪些是确定的:一只老虎将在1小时后“访问”我们的教室;太阳正在升起;下周球赛我们会赢并要求学生用“是”或“不是”回答,鼓励学生用“可能”或“不可能”来描述和表达。要求学生用诸如“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可能”等词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知道事件发生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第二学段总目标,经历简单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判断与预测;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鼓励学生尽可能地使用计算器解决统计学中与计算有关的问题,培养他们学习方式与未来进入社会所需要的思维和工作方式的一致。根据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