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9.59KB ,
资源ID:70923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923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比能超级电容电池致密能源器件基础问题与关键技术项目建议书.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比能超级电容电池致密能源器件基础问题与关键技术项目建议书.docx

1、高比能超级电容电池致密能源器件基础问题与关键技术项目建议书重点培育项目建议书所属领域:能源与动力工程项目类别: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项目名称:高比能超级电容电池致密能源器件基础问题与关键技术培育期限:2016年 - 2018年所在单位: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1.1项目概况 11.2研究依据及范围 21.3结论 31.4建议 4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52.1项目建设的背景 6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第三章 项目服务需求分析 9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14.1选址原则 114.2项目选址 114.3建设条件 12第五章 建设方案与设计 125.1建设

2、规模与内容 125.2总体规划设计 135.3结构方案 185.4主要配套设备 195.5给水工程 205.6排水工程 225.7电气设计 235.8节能设计 26第六章 项目实施进度和招投标管理 296.1项目实施进度 296.2招投标管理 31第七章 环境影响分析 317.1项目主要污染源分析 327.2 环境保护措施及治理效果 35第八章 消防、安全与卫生防护 378.1 消防 378.2 劳动安全 388.3 卫生防护 39第九章 组织机构、运作方式与项目实施进度 399.1 项目建设组织机构 399.2项目运营组织机构 419.3劳动定员 42第十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4210.1

3、投资估算 4310.2项目所需流动资金 4910.3资金筹措 49第十一章 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5011.1 经济效益评价 5011.2 社会效益评价 50第十二章 结 论 50 12.1 主要结论 50 12.2 建 议 51附录:1、*发改局关于*迁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2、*村镇建设管理所*迁建项目用地红线一、立项依据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十二五”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中可以看出,节能和能源的高效清洁开发、转化和利用技术,被认为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动力与能源装置

4、是保障国防与工业建设的根本,也是先进武器装备开发的基础条件。在工业经济与民用方面,高比能量、高比功率、无污染、长寿命可充/放电二次电池,在个人电子产品、信息技术、家电产品、车辆动力的重要地位已普遍为人们意识,并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高功率的超级电容器的应用领域不断被扩展,用于CMOS动/静态存储器的备用电源、通讯电子行业产品的备用电源等无线通讯GSM手机通讯时脉冲电源、数据通讯设备、移动电脑-手提数据终端、PDA、使用微处理器的手提设备、智能水表、电表、远程载波抄表、电焊机、X-光机、充磁机、无线报警系统、电磁阀、电子门锁、脉冲电源、UPS、电动工具、汽车辅助系统、汽车启动设备、电子玩具

5、、无线电话、电热水瓶、照相机闪光灯系统、助听器、消费电子音响、视频和其它电子产品断电时须用记忆保持电路的信息技术产品等。对于高能量密度的二次可充电电池(如锂离子电池)而言,在不断设法提高其能量密度的同时,功率密度低更是一个卡脖子难题。因此,获取高功率密度、快速充/放电可能性及延长循环寿命自然就成为了电池发展的目标。与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具有高的功率密度、放电深度与充放电特性好,这时由于电容器中的电荷存储于电极表面区域。类似地,提高电容器的能量密度成为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在军事应用方面,目前广泛应用军事装备和武器系统的电池,如锂离子和镍氢等可提供可靠的能源储存方案, 但仍存在使用寿命短、充电时间长

6、、倍率特性低、环境温度敏感等不足,因此,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长寿命、高安全性、高比能、高功率特性、高环境适应性的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符合未来军事装备和武器系统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需求。电池是现代军事装备和武器的动力源之一。高功率卫星是我国当前和以后军用卫星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高功率型雷达卫星负载一般都以短脉冲的形式工作,具有一定的重复频率及较短的脉冲长度,由于负载的脉动特性和高功率需求,需要储能电源有非常好的脉冲放电特性和高比功率。高比能量的超级电容可以顺利承担负载开机时产生的瞬间浪涌电流,避免普通二次电池在负载开机时产生浪涌电流时瞬间电压大幅度下降而放不出电的情况,从而提高供电质量,更好

7、地满足下一代高功率卫星的工作需要。因此研制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长循环寿命的超级电容是高功率型卫星研制的关键技术,可提升我国各种大功率卫星平台、雷达卫星平台等储能电源系统的综合性能。高强度、高能量的激光束发射是激光武器、定向能武器系统的关键,激光发射时瞬间脉冲能量值很高,在多个大功率激光模块同时工作时,现行电网难以承担高能量负荷,但改造电网又面临工程、成本、电能有效利用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高电压、高脉冲放电的初级储能系统作为大功率激光器的辅助电源以缓解电网负荷和有效利用电能,高容量、高功率、低内阻的超级电容器对于保障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的正常服役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总的说来,我国在电

8、化学储能技术领域面临严峻的形势,一方面,我国国防军工和空间技术领域对高性能电化学储能电池存在重大急迫需求,我国电化学储能技术水平与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较大,研究基础薄弱,核心技术积累不足,无法对我国新一代武器装备和航天飞行器提供有效支撑。另一方面,电子、通讯、仪表等相关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对高效能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配备的传统能源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大功率、高能量的要求。特别是,作为电动汽车“三电”核心技术的电池技术是严重阻碍整车技术和产品性能提升的关键环节。 本项目拟开展基于超级电容与锂离子电池的高比能复合致密能源器件的储能机制和关键技术研究,旨在对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可调谐性进

9、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以期对电荷存储的机制有新的认识,发现新规律,提出新原理,并深入研究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连续可调式高性能的电极材料体系、配方融合技术,获得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的致密能源器件的创新工艺技术,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比能超级电容电池技术,对我国未来储能技术的理论和方法、致密能源器件技术的提升,及与相关系统、整机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本项目研究是针对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的复合器件,然而这一构想,可以扩展到各种二次电池与超级电容的复合,诸如:铅酸蓄电池/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碱性Ni基蓄电池等,该复合致密能源器件从尺度上讲,可以辐射到微能源(薄膜型)、个人电子(如移动电话)

10、用电源、高功率卫星载电源及电动车辆混合电源系统。毫无疑问,对于这些典型应用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化开发与应用将成为本项目丰富的后续研究主题。可见,本项目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与广泛的应用前景。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超大容量、能高功率密度放电(可输出数百安培的电流)、短充电时间、超长使用寿命、工作温度范围宽,同时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新型储能器件,它是一种介于电池与静电电容器之间的“新概念器件”,与传统静电电容器具有类似的宏观特性,但工作机理恰不相同。传统静电电容器是通过介质极化储存电荷,而超级电容器则是通过电解质中离子的迁移,致使电极/电解质表面产生离子和电子定向排列,

11、从而形成异号双电荷层的对峙。由于对峙电荷层层间距离极小(1nm),活性电极比表面积极大(1000m2/g),所以理论比电容可达每克数百法拉量值,这就是采用大表面的碳材料(活性碳)作为电极的双电层型超级电容器。显而易见,依靠双电层原理在材料表面区间存储电荷,其能量密度仍然有限。而金属氧化物(或导电高分子)电极的法拉第类电池反应,在向深度方向的准二维区间存储电荷,其电容量高出双电层型超级电容器1-2个数量级以上,可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这种超级电容器被称为“膺电容器”。由于超级电容器的重要地位,国际上美国MAXWELL、COOPER、日本PANASONIC、HITACHI、SONY、ELNA、MUR

12、UTA等公司、俄罗斯科学院技术支撑的ESMA公司以及韩国NUINTEK等都着力进行研究,以积极争取早日占领国际市场。据报道,国内1449所、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哈工大、18所、中科院成都分院、哈尔滨巨容集团、上海市奥威公司等单位相继开展相关研究开发工作。显而易见,理想的能量存储器件应当兼具电池与电容的优点,即:既具有高的能量密度(满足设备时间长工作的需求),同时又具有高的功率密度(满足设备高电流、高功率操作的需求)。从原理上看,这似乎是一个相互矛盾的两难问题。因为高的能量密度要求活性电极厚度足够大,而获取高功率密度则需要活性电极箔尽量薄。事实上,尽管电池的电极存储了足够的能量但不能在短时间

13、(即大电流)被转换应用;电容能大电流放电但因为储存的能量有限而持续时间很短。因为电池是在三维区间存储电荷,所以能量密度高,但从三维区间提取电荷的速度受限,所以功率密度低。在高性能的能量存储器件研究方面,人们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在不影响超级电容的功率密度前提下提高超级电容的能量密度。一种方法是采用非水电解质来扩展工作电压(一般是2.5V),从而增加存储能量;另外一种方式是采用导电聚合物,可以达到2.5V,但其稳定性及价格是致命问题。由于赝电容电极不仅提供表面电荷存储,而且提供体相的电荷存储,也是一种措施,目前采用水合氧化钌电极其能量密度比活性碳电极提高约2倍,但贵金属钌的应用限制了这种超级电容的推

14、广。因此,贱金属氧化物、氮化物及硫化物作为钌基电极的取代也被广泛研究,但仍然需要水性电解质,而且其稳定工作电压为0.6-0.8 V,大大降低了能量与功率密度。而俄罗斯ESMA公司采用不对称电极系统来组装氧化镍(正极)/活性碳(负极)混合型超级电容器(U.S. Pat. No. 5,986,876),在两个电极上进行电荷存储的机制不同,扩展了其应用电压(可到1.7-1.8V),比对应碳基对称电容器的能量密度提高约8倍,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ESMA公司独有的这种超级电容对能量密度的增加仍然不足,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稳定性与寿命是很有必要的。尽管可以通过单体串并联的方式来获得高电

15、压与高容量,从而获得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但是对器件单体的匹配一致性与可靠性的要求变得尤为突出。如果出现不容忽视的匹配问题,就会严重影响整个器件的性能。值得重视的是,在电动车辆用混合能源系统需求的驱使下,人们企图将电池与电容混合在一起,设计、研究一种更高性能的致密能源器件。Drews等创新性地采用双池系统的电池设计概念,提高Li/MnO2电池的功率密度,并申报了一系列专利:U.S. Pat. 4959281, 6088217, 6222723, 及 6252762。2002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matucci等报道了另外一种非对称复合能量存储器件结构Li4Ti5O12/Poly (flu

16、orophenylthiophene)。正如他们在专利(U.S. Pat. No. 6,222,723)中指出,该不对称超级电容的能量密度增加6倍,该器件具有电池拥有的典型电压平台与自放电特性,循环特性则介于电池与超级电容之间(约数千次)。近几年来,国际上,特别是Amatucci等在美国能源部的资助下,针对电动车辆用能源系统的需要,对这一结构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Li4Ti5O12的电导率不高,导致电池系统的内阻难以进一步降低,从而限制了器件的高功率输出。如何提高Li4Ti5O12电极的电导率是具有重大的工程应用价值的研究主题。为了提高铅酸电池功率密度和寿命,2008以来,

17、L.T. Lam博士及日本古河电池的研发人员,就铅炭超级电容电池研究和应用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掀起了铅炭电池的研究热潮。日本古河电池公司获得澳大利亚CSRIO的专利授权,开始超级电容电池的研究和商业化开发工作,美国东宾公司获得澳大利亚CSRIO的专利授权制造铅炭电池,受到奥巴马政府的资助,技术应用于美国陆军,并将产品应用于微混和中度混合电动车以及光伏储能的研究。同时美国Axion通过购买了加拿大C&T公司的专利技术进行储能型铅碳超级电容电池的研究工作,成为铅碳超级电容电池研制的重要参与者。Axion Power开发的铅炭超级电容电池也是超级蓄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一步。开发高功率密度、

18、高能量密度超级电容电池的关键是研制综合性能优良的电极材料。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应该具有足够高的电导率、高比表面积,足够大的离子嵌入量和优良的离子脱出/嵌入可逆性,以保证电容器的超大比容量/比功率、低等效串联电阻和长循环寿命的要求。在对活性碳粉末、活化碳纤维、碳纳米管研究基础上,人们曾采用具有赝电容效应的导电聚合物、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高容量电极材料进行研究,以获得更大比电容的同时提高比能量。然而,导电聚合物机械性能较差、导电性有限,长期存储稳定性不好;过渡金属氧化物中除贵金属氧化物RuO2、IrO2外,过渡贱金属(如Mn等)氧化物的导电性能不高,从而大大限制了这类电极材料制作的电容器的功率特

19、性。因此,人们采用了机械混合的方式将活性碳、乙炔碳黑或碳纳米管与过渡金属氧化物或导电聚合物复合来制备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其性能得到一定的提高。近来,日本电子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活性碳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逐渐掌握了活性碳内部发生的各种现象之后,于2010年10月发布的超级电容器技术在该领域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其质量比能量高达原来双电层电容器的510倍,这一结果引起人们对电化学活性材料微结构研究的重视,以期增加功率密度的同时,大大提高能量密度。采用传统的方式制备电化学储能器件时,往往需要加入导电相(10wt%20wt%)来弥补电化学活性材料在导电性方面的不足,当然以牺牲

20、活性材料在电极上的负载率为代价。其中,如何有效形成导电网络(达到合适的导电性能)而尽可能少加入无电化学活性(相对于电化学活性材料来说)的导电相,仍然是具有深远的科学研究意义及极大工程应用价值的课题。近年来有美国专利报道,在电导性较差的LiFePO4表面覆盖一层导电性碳而改善其电池应用性能,然而研究表明,此复合材料的电导性及电化学性能受碳的负载量十分敏感,因此需要“导电相部分附着” 在活性材料表面,形成三维导电网络,这种操作相当于将采用传统方式加入的导电相的分散方式加以改变,使之有序化。相反地,将电化学活性材料分散在导电相表面形成复合结构来增强导电性应当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而且特别适宜于超级电容

21、器的应用。从表观上看,有人会怀疑导电相碳微粒被电化学活性物质包裹在内部,将难以起到提高导电性的目的。然而,与电池不同的是,超级电容器的电荷存储电化学过程发生于电极表面(准)二维区间,因此较多的薄膜型电化学活性材料能获得较高的质量比容,但遗憾的是,其活性物质负载量低,导致器件的整体容量小得难以实用。在薄膜型电化学活性材料的利用率研究方面,人们探求的比容极限就是希望能充分利用其每个电化学活性原子,从而使比电容逼近其理论值。因此,如何将电化学活性过渡金属氧化物可控地分散在高导电性碳材料表面上,形成有序的纳米复合结构,在增大电化学活性表面、提高电化学活性材料利用率的同时,保证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性,

22、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显然,原位化学复合技术是实现成分、微结构及界面调控的有效手段。2004年,项目申请人在国际上首次采用KMnO4作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石墨表面氧化,在石墨电极表面上原位沉积MnO2薄膜,并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应用。这种氧化还原沉积技术被证实是一种用于制备MnO2/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先进手段,受到国际上该领域界的关注。其中,直接采用该技术制备MnO2/碳纳米复合物的研究机构主要有韩国Yonsei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厦门大学、美国华盛顿州的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等有关研究机构,特别是美国的海军研究实验室(NRL) 在2007年Nano Letters第二期上报道

23、了他们应用该技术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在该体系中,碳材料表面的碳原子被强氧化性的KMnO4氧化而转化为MnO2,实现了“类原子层沉积”的转化,同时也会在碳材料表面形成官能基(如-OH、-C=O、-COOH),使表面亲水性提高,改善MnO2与碳基体的界面特性,降低接触电阻,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实践证明,利用强氧化性的物质氧化作为导电相的碳材料(作为还原剂),将导电相的碳材料表面转化为电化学活性的MnO2,能更有效地改善界面特性,提高电化学性能。为了解决目前所用的过渡贱金属氧化物电子电导率的不足、电化学活性不理想等弊端,设计纳米复合电极结构,改善其电学、电化学综合性能。可以预见,随着电极材料组

24、成、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的深入,从原理出发设计、制备出各种结构规整或掺杂复合的纳米电极材料,将有效地提高储能器件的综合性能。通过超级电容与锂离子电池的高比能复合致密能源器件的储能机制和关键技术研究,旨在对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可调谐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对电荷存储的机制有新的认识,发现新规律,提出新原理,并深入研究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连续可调式高性能的电极材料体系、配方融合技术,获得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的致密能源器件的创新工艺技术。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从电荷存储科学问题的认识、致密能源器件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等方面获得高比能超级电容电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对我国未来储能技术的理论和方法、致密能源器件技术

25、的提升,及与相关系统、整机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我国过渡贱金属资源(如Ni、Co、V、Mn等)的高技术利用开辟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推进致密能源器件研究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化进程。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1、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1) 电荷存储新机制探索在“电容式”二维电荷存储和“电池式”三维电荷存储的机制、边界特性及“准二维”或“准三维”的条件和转换机制,从而揭示出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物理机制及与电极活性物质的介观特性的相关性。(2) 新型电极材料和新型电解质体系及匹配机制 研究新型电极材料成分、相结构和微结构特性对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贡献的敏感度,从电极过程热

26、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研究电荷存储过程电极材料的变化及与电解质体系的相关性,研究高比能电解质体系的基本组成和性能增强型特种添加剂及作用机制。(3) 功率和储能容量连续可调的机制与实现途径研究电容单元与电池单元的内在物理协同机制,从电极的配方组成、介观特性等解析电荷存储的“电容式”或“电池式”边界条件及相互耦合规律、转化条件,从而获得实现功率和储能容量连续可调的电极配方特性和工艺实现途径。(4) 致密能源器件的可靠性封装及老化机制从传统的只测试电池静态性能向关注电池使用过程分析及不同工况下的动态特性,研究致密能源器件高可靠性应用的设计与封装,分析倍率条件下的热、力、化、场等对器件性能影响及疲劳机制,

27、从而研究可靠性封装技术和器件老化机制。2、主要研究内容(1)高性能新型碳基纳米材料的改性研究包括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比容、合适的孔分布、高电导率和高密度的超级活性碳微球材料、碳纤维表面纳米结构化的活化改性、石墨烯功能化等,深入研究高性能新型碳基纳米材料的特性、活化、功能化工艺条件对产品的结构与性能影响。(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与高性能新型碳基纳米材料介观结构调控在主流嵌锂过渡贱金属氧化物(如LiCoO2、LiCoxNi1-xO2、Li(Co,Ni,Mn)O2、VOx、LiFePO4等)中掺入高导电的碳材料(包括活化碳纤维、碳纳米管、乙炔碳黑、石墨烯等)进行改性,采用原位复合途径形成过渡贱金属

28、氧化物均匀分散在碳材料表面的纳米复合物,构建三维导电网络,增强电子电导性,改善过渡贱金属氧化物与导电相及电极与集电极的界面特性,降低接触电阻,降低等效串联电阻,获得较高的离子嵌/脱速率,较短的注入离子扩散途径,增强电极材料网络空间离子、电子的传输性能,从而提高器件功率密度。研究工艺条件与纳米复合材料的相组成、金属氧化物的金属离子价态与空间分布、微观结构、相界面行为等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学、电化学性能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氧化物/碳的质量、体积比)及空间分布、嵌锂过渡贱金属氧化物覆盖率、微结构与相界面的依赖关系;研究纳米复合物的组成、理化特性(如表面形貌和微结构、比表面积、孔尺寸

29、及分布等)与电学、电化学性能的关系。(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高性能新型碳基纳米材料的介观结构调控采用原位复合途径将过渡贱金属氧化物(Li4Ti5O12、硅/碳复合物、SnO2等)均匀分散在大比表面积的碳微球(活性碳、超级活性碳)表面,增加电化学氧化还原活性位,提高活性材料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器件能量密度。研究工艺条件与纳米复合材料的相组成、金属氧化物的金属离子价态与空间分布、微观结构、相界面行为等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学、电化学性能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氧化物/碳的质量、体积比)及空间分布、嵌锂过渡贱金属氧化物覆盖率、微结构与相界面的依赖关系;研究纳米复合物的组成、理化特性(如表

30、面形貌和微结构、比表面积、孔尺寸及分布等)与电学、电化学性能的关系。(4)嵌锂过渡贱金属氧化物/碳纳米复合物的电荷存储机制研究从分子层面、介观层次入手,揭示纳米复合物的成分的空间效应、微结构与界面效应;研究典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超级电容器(负极)的不对称复合电化学电荷存储机制、电极等效容量模型和等效阻抗网络模型,探讨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系统协同作用的电极材料配伍规律。(5) 研究新型电解质体系和高效封装技术通过电极材料嵌/突锂离子的相结构、表面化学等变化研究,对不同的电极体系研究有利用增强锂离子存储容量和离子传输速率的电解质体系及电极/电解质配伍体系;通过器件老化失效的测试分析与解剖研究

31、,揭示器件老化失效机制,从而开发出高效的器件封装技术。(6) 研究高电压单体电池的结构实现方法与性能测试研究高离子导电率的有机电解质组成及与电极的匹配特性;研究有效降低等效串联电阻的电极集成技术及稳定工艺条件;研究控制复合致密能源器件样品性能一致性的关键工艺环节。4、 预期目标本项目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和军用武器装备的驱动电源系统对高比功率、高比能量致密复合能源器件的需求,本项目创新性地提出研究的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复合致密能源器件能够同时具有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长循环寿命特性,它填补了超级电容器和锂二次电池的中间空白,将二者的优点很好地结合起来,代表着致密能源器件的发展方向。本项目的主要技

32、术指标为: 纳米复合电极比电容:120F/g; 单体电容: 0.05300F; 单体功率密度: 110kW/kg; 单体能量密度: 30120Wh/kg;最大放电倍率: 10C30C; 单体耐压: 2.5V; 单体电池内阻: 5.0m;工作温度范围: -2560; 循环寿命: 2000(容量保持80以上)本项目有望在电荷存储新机制、新型电极材料和新型电解质体系及匹配机制、功率和储能容量连续可调的机制与实现途径、致密能源器件的可靠性封装及老化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理论认识和工艺方法上获得突破,获得一系列的自主知识产权,拟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8-10篇(其中一区2-3篇,二区3-4篇),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4项,力争申请并获批省部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3项,申请并获批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2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或专项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