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951.19KB ,
资源ID:70906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906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史1.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史1.docx

1、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史12008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分章汇总第一章 先秦部分1(2008全国文综、卷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D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2(2008北京文综12)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DA都在今天陕西省境内B都在关中地区C都在今天河南省境内D都在今天黄河流域3(2008北京文综1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A都江堰

2、B郑国渠C灵渠D芍陂4(2008四川卷文综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C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5(2008重庆文综1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旧中国时期为 A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6(2008广东历史4)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未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

3、”的结论。该判断: D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7(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A分封制 B井田制C郡县制 D行省制8(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D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9(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B组4)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D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月饼堆

4、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10(2008海南历史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D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11(2008山东基本能力11)人生需要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顽强精神。下列事例中,凭借坚强意志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是 A勾践卧薪尝胆 项羽垓下突围韩信胯下之辱 刘邦约法三章12(2008山东基本能力30)下列关于古代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殷商时代的甲骨上已有关于日食的文字记录B殷商青铜器有屈原向上苍发出“天问”的图像C隋代烧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D宋代的诗文扇上有

5、郑板桥所题“难得糊涂”之语13(2008天津文综39题第(1)问)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答:(1)说明: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等);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私田取代公田)。第二章 秦汉部分1(2008江苏历史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

6、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C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2(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3)有一部断代体史书,首创“志”的体裁,经两代人合作完成。这部书是 CA史记 B三国志C汉书 D资治通鉴3(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4)东汉时期“豪强”的基本特征是 DA拥兵自重称霸一方 B依靠巧取豪夺聚敛财富C通过科举获得功名 D世代享有政治经济特权4(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0)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B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5(2008海南历史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

7、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6(2008广东历史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 单位:钱项目数量备注收入粮食8500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支出赋田租(上缴实物)283同上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役兵役和徭役23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日常开支食4918据战国比例推算衣2732同上祭祀等仪式300以战国数据为参考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

8、编释文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问题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2分)(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 经济形式。(3分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 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好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3分)(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5分)答:(1)纳钱代役的情况:8500(283十40

9、6+2300十4918+2732十300)= 2439(钱),即亏2439钱;亲身服役的情况:8500(283+406+4918+2732+300)= 139(钱),即亏139钱。(2)农民收入不敷支出;衣着消费比重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 (3)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4)不成立。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西汉的商业与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别;材料中看不见雇佣关系。第三章 南北朝部分1(2008重庆文综17)李白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公屐”最早出

10、现于 C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2(2008广东历史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分)(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

11、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分)答:(1)按人口分配土地。(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3(2008江苏历史24题选做题A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

12、)。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答: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

13、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4(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33)下图是发现于高昌古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幅珍贵壁画“圣枝图”。有人认为:“这幅壁画是公元5世纪左右景教(基督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观察此画,回答问题:(8分)(1)请你从壁画中找出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2分)(2)这种观点有哪些史实依据?(4分)(3)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你该怎么做?(2分)答:(1)壁画中人物的相貌、服饰,壁画中的场景等。(2)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东西方之间能够进行经济、文化等交流,或从西汉到5世纪时期,匈奴活跃在西域及欧亚广袤草原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佛教就是通过西域

14、流传到中原的。(3)关于景教传播的文献记载、该地区的其它考古资料、专家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等。第四章 隋唐部分1(2008北京文综13)图6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 BA西汉B唐朝C清朝D清朝2(2008天津文综16)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导致了社会观念的诸多变化,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是 C贵人御馔,尽供胡食 饮茶之风开始盛行喜吃胡瓜、胡桃、甘薯 妇女盛行穿男装A B C D3(2008宁夏文综24)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

15、生之年应该是 D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4(2008宁夏文综25)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定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A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5(2008山东文综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B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6(2008四川卷文综13)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

16、上促进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7(2008江苏历史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B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8(2008江苏历史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9(2008江苏历史4)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

17、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C民族融合的加强 丝绸之路的畅通文化政策的开放 古代商帮的推动A B C D10(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5)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B西周 北魏 唐朝 明朝A B C D 11(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6)“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C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12(2008山东基本能力57)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18、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B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作者是阎立本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A. B. C. D.13(2008全国文综卷37题第(1)、(2)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

19、得人亦最为盛焉”?(6分)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10分)答:(1)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2)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14(2008重庆文综37题第(1)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入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隋书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

20、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板以观之。 旧唐书(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4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4分)答:态度:隋炀帝置百姓于不原,仍然征发兵役,徭役;唐太宗关心民间疾苦,重视赈灾。举措:减省诸司进奉(戒奢从简);减轻徭役;救济灾民;亲临灾区了解灾情。原因:吸取隋亡教训;具有“存百姓”的思想。第五章 宋元部分1(2008天津文综14)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制定的新法是 D青苗法 募役

21、法 免役收庸法 方田均税法A B C D2(2008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D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3(2008山东文综9)图3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DA BC D4(2008四川卷文综14)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D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5(2008重庆文综1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 DA考工记B神农本草

22、经C齐民要术D梦溪笔谈6(2008广东历史2)符合右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 DA西周 B西汉 C晋 D宋7(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7)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C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8(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8)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9(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9)下图所示的是 CA秦朝的疆域 B宋朝的疆域 C元朝的疆域 D明朝的疆域10(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B组11)“父前行,子

23、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11(2008海南历史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12(2008山东基本能力27)下列词句休养生息杯酒释兵权犯颜直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CA B C D13(2008北京文综37题第(1)问)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

24、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主题发言一:王安石变法与民生发言引用了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 。(4分)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4分)答: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14(2008宁夏文综4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25、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涯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材料二中国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为使节气与月份之间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它完全以太阳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既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

26、。但由于这种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合历,不可避免地招致“怪怨攻骂”而难以实行。可是,沈括满有信心地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6分)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9分)答:(1)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总结经验和规律。(2)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勤于思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突破陈见,勇于创新。15(2008四川卷文综39题第(1)问)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

27、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时间户数口数(每户以5口估算)隋1167358365唐中期1263563175北宋初期21386106930 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立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末年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答:时期:东晋

28、十六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变化:建城之初当地水草肥美,后逐渐变为沙漠。原因:改牧业为农业,植被破坏;人口不断增加,过度开发。第六章 明清部分1(2008北京文综16)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A“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鸦片战争前,对外贸易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2(2008天津文综1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3(2008宁夏文综2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4(2008重庆文综16)图6为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要塞,与之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D御匈奴军队进扰而建为防御蒙古骑兵南下而建张骞通西域时由此出关吴三桂引清军由此入关ABCD5(2008重庆文综18)下列职官或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财政的是 DA西汉刺史B唐朝户部C北宋三司使D明朝承宣布政使司6(2008广东历史1)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B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