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3.41KB ,
资源ID:70881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881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陇县关山天成大鲵驯养繁殖场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陇县关山天成大鲵驯养繁殖场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陇县关山天成大鲵驯养繁殖场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陇县关山天成大鲵驯养繁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实施单位及实施地点1.1.1 项目名称: 陇县关山天成大鲵驯养繁殖场1.1.2 实施单位: 陇县关山天成大鲵驯养繁殖场1.1.3 实施地点:陇县天成镇扫帚滩木拉石沟1.1.4 项目法人: 联系电话: 1.2 项目建设依据和发展方向1.2.1 项目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陕西省实施办法,陕西省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暂行办法。1.2.2 发展方向:通过仿生态规模化养殖、增殖放流等措施使大鲵

2、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最终达到大鲵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目的。1.3 指导思想及总体思路1.3.1 指导思想: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不影响环境前提下,通过仿生态驯养繁殖大鲵,最终达到大鲵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目的。1.3.2 总体思路:鲵驯养繁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在全国已经形成了大鲵的生态、仿生态和全人工驯养繁殖3种基本模式。并对于大鲵种质资源的保护非常有效,基于以上原则,本项目实施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大鲵的生物习性,根据养殖地生态条件,采用仿生态人工驯养繁殖模式,扩大种群保护物种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1.4 项目设计的原则为保护大鲵的种质资源并使其种群数量明显增加,项目设计主要以大鲵的仿生态人工驯养繁殖模

3、式为基本原则。1.5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1.5.1 建设内容:仿生大鲵态养殖小溪流与洞穴共600100余穴;建设管护房3间(50);修建引水渠200m;修建围墙300m;防护坝60m。1.5.2 建设规模:建设总规模2.0亩。1.6 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从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期限为3个月。1.7 项目总投资66万元人民币,目前已经完成46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基础建设和生产资料投入),20万元的储备资金 (用于今后三年中大鲵驯养经费) 。1.8 项目资金筹措全部自筹。1.9 结论该项目选择在大鲵的适生地建设,完全满足大鲵生长与繁殖的基本条件。该项目技术路线正确,技术措施得力,为项目的顺

4、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建设资金有保证,建设方案合理,配套设施完善。基于项目建设所具备的以上基本条件,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项目的实施将会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大鲵自然资源的永续增殖和利用。总之,驯养繁殖大鲵,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的高效养殖产业,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大鲵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合理保护利用,依法繁养,规范管理,确保大鲵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取得理想的社会、经济效果,才能使大鲵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第二章 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1 项目背景 大鲵:Andrias davidanus (Blanchard)大鲵

5、俗称娃娃鱼,(是与恐龙同时代的两栖动物,有长达3.5亿年的进化史,是与大熊猫、白鳍豚相媲美的活化石。)在我国分布较广,在黄河、长江、珠江中上游支流的17个省区均有分布,尢以陕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为多;在我省尢以凤县、太白、留坝县等地数量较多。陇县在历史上也曾有大鲵分布。由于大鲵肉味鲜美、肉质细嫩、营养、药用价值极高,受利益驱动,近年来乱捕滥猎大鲵的现象日益猖獗,再之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大鲵生动物资源种群数量急剧衰退,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栖息地的减少和破坏,导致野生大鲵生态环境遭受了毁灭性破坏,使得大部分地区大鲵种群濒临灭绝。1988年,大鲵被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6、列为二级保护动物,被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CITES)列为I类濒危物种。因此被列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和国际濒危物种。为了有效拯救和保护这一珍贵自然资源,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我国各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法批准建立了一批大鲵驯养繁殖场,开展大鲵的迁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驯养繁殖是拯救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有效手段,也是繁衍、恢复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途径,对保障和促进社会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2.1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大鲵驯养繁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在全国已经形成了大鲵的原生态、仿生态和全人工驯养繁殖3种基本模式。这两种驯养繁殖模

7、式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并对于大鲵种质资源的保护非常有效。项目的实施也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陕西省实施(渔业法)办法和陕西省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暂行办法均鼓励开展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人工驯养繁殖工作,基于以上技术条件与法律依据,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2.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由于大鲵具有极大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因此近年来乱捕滥猎大鲵的现象日益猖獗,再加之栖息地的破坏、丧失和减少,导致野生大鲵种群数量锐减、分布范围缩小,许多原有的分布区已经绝迹,使得大鲵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我国已经将其列为类国家重

8、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聪明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均将大鲵的受威胁现状列为极危(CR)等级。目前,全球范围内对濒危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方式有两种途径。一是就地保护(in-situ zone conservation),也就是在濒危野生动物的原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践证明,就地保护是目前最有效的野生动物保护方式。二是迁地保护(ex-situ zone xonservation),也是开展濒危野生动物的人工驯养繁殖、人工放流,它能够使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加,再通过野外放流,能够使野生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基于大鲵在我国的现状及国际对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方式,项目建设

9、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1)开展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陇县地处秦岭北麓,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分布的水生野生动物达40余种,其中鱼类18种,被列为国家类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就有3种,即秦岭细鳞鲑、水獭、大鲵;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的有多鳞铲颌鱼、岷县高原鳅、中国林蛙、中华鳖,还分布有棒华鱼、鲶鱼等地方土著鱼类。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鲵资源在陇县关山山区曾有分布,2006年10月在陇县长沟河与宝鸡通关河交界河段发现一条1米多长的大鲵搁浅在河滩,被宝鸡市渔政站救护。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陇县大鲵资源踪迹难觅,已濒临灭绝状态。故开展大鲵人工驯养繁殖

10、,是拯救大鲵资源衰退的有效举措,是建立秦岭山区大鲵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实施就是对大鲵的迁地保护,对维护秦岭山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和物种多样性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将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2)开展大鲵人工驯养繁殖,将对建立秦岭山区自然保护区发挥重要作用。为拯救保护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资源,1998年宝鸡市环境保护局在宝鸡市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中,已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建设作为重点,市水利局编制完成宝鸡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计划沿秦岭建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大鲵驯养繁育场建设在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通过大鲵仿生态驯养繁殖模式繁殖大

11、量幼苗,实现人工增殖放流,是扩大大鲵种群数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人工驯养繁殖、人工增殖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相结合,可以使大鲵种群不断增值,逐渐直向全面恢复阶段,不断增强和完善保护区的功能。(3)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财富,开展大鲵人工驯养繁殖,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和经济价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陕西省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暂行办法积极鼓励大鲵驯养繁殖的政策,大鲵繁殖到第三代并达到一定规模,经省渔政业主管部门评估后,在承担放流增殖任务的前提下,允许一部分繁殖的大鲵仔二代进入市场,实现珍稀物种的经济价值。基于大鲵在我国的现状及国际对濒危野生动物保护

12、的方式,我们选择在大鲵的最佳适生区秦岭山地,开展大鲵的保护与驯养繁殖工作。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大鲵野生资源的保护与恢复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第三章 项目区的基本情况和建设的有利条件3.1 项目区的基本情况(1)项目区位置项目区位于陇县天成镇扫帚滩村木拉石沟,属于渭河一级支流千河流域,位于东径1063957;北纬3450,海拔1350m,距离陇县县城15km。(2)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陇县关山天成大鲵驯养繁殖场所在地为天成镇扫帚滩村木拉石沟,该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 198户,744 人,总耕地面积1914.8 亩,历年退耕还林面积295 亩,全村牛存栏402头,羊存栏1500只,猪1500

13、头,全村人均收入2360元,场所在地周围2 组共20户,78人。场地处上游没有农户,全部系国有林场森林,森林覆盖率为90%。上游没有矿产,无污染源。(2) 项目区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陇山山脉关山腹地,关山既是陇山(六盘山的南脉)的支脉,又是秦岭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我国陕北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的分水岭,最高海拔2466m,属祁连山秦岭地褶皱带的秦祁地轴,具有陇山山地和渭北黄土侵蛀地貌。其间峻岭重叠,河网密布,森林茂密,草原丰美,森林覆盖率达到85%,石质山地,黄土覆盖较薄,山地海拔多在2200 m左右。项目所在地海拔1350m,森林覆盖率达到90%。(3)气候条件项目区地处中纬度北温带,受中亚季

14、风气候影响,具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为10.7,自然环境历史极端最高温度40.3,最低气温-19.9,10以上积温3433.9,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38.8小时,总辐射量109千卡/m2,历年平均无霜期198天,地区差异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600.1 mm,降雨集中在七、八、九月份,水域冰冻期一般为6090天。项目所在地立体小气候特征明显。寒冷多雨,无明显的夏季(平均气温不足22),冬季较长(平均气温低于10)。年平均气温5.4,年均降水量650700 mm,无霜期不足150天。(4)项目区水系及水质项目区位于渭河水系一级支流千河流域,是千河的发源地,河道海拔多在100

15、02280 m,相对落差达1200 m以上。河流纵横交错,河床比降大,河岸深切,滚石量大;底质多为浑圆状漂砾及大块砾石。河水清澈,水量充沛,水流湍急。河流中潭、瀑、泉、涧、溪相间,深潭洞穴密布。河两岸生长着茂密的乔灌木等植物,是典型的亚高山溪流型水生生态系统。项目所在地位于千河一级支流蒲峪河右侧支流,河流泥砂含量少,水质优良,矿化度低,无任何污染源;水温低,溶氧高,年平均水温810,pH值5.86.8,透明度100 cm以上,符合人畜饮水的水质标准。(5 ) 适宜的生态环境及饵料来源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该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自然植被良好,有大量的野生禾本科、单子叶草植物和浮游生物

16、、底栖动物、小型鱼类及蟹、虾、鳖、蛙等动物资源。河床有大量的沙蚕幼体,是鱼类生长发育的重要饵料来源。茂密的森林和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既涵养了水源,又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环境,是多种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适宜的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较为完整,在上世纪7090年代曾发现野生大鲵在此周围河流栖息生长,秦岭细鳞鲑资源相对丰富,特别适合大鲵和秦岭细鳞鲑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它们的繁衍。大鲵食物链中的动物,主要为蚯蚓、蛙类、鱼类,饲养方便,技术含量低、资金投入少、成本低,计划采用就地发展农户生产、定额定价收购的方式。采取按大鲵自然生长规律进行饲养,食物供应随季节变化,原料生产不需要采取温室种

17、植等技术和设备,因此投入更低。再加上人工饲养或购买一些饵料,完全可以保证驯养繁殖大鲵的饵料需求。(6)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驯养繁殖动物的保护措施陇县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较为丰富。集中分布有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水獭等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多鳞产颌鱼、岷县高原鳅、中国林蛙、中华鳖等多种省级重点保护水生动物。近来年,我县渔政部门会同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加大对非法破坏国家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案件的打击力度,建立了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保护总面积达6559公顷。在每年“水周”和县上“三会”(河口农贸会、凤县交流会)上进行广泛宣传渔业法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及有关

18、法律,为保护秦岭地区的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保护管理投入不足,手段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大鲵资源和栖息环境严重破环的局面。因此,只有通过人工驯养繁殖、人工增殖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相结合,才能使大鲵种群不断增值,逐渐走向全面恢复阶段,使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尽快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目前已形成了以野生动物保护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严厉打击了破坏大鲵资源以及捕杀、贩卖等一系列非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鼓励驯养繁殖和合法合理经营。为大鲵的保护、驯繁、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3.2 项目的建设条件3.2.1技术支撑本项目法人代表杨虎勤,男,现年

19、40岁,为项目建设所在地人,对该地的自然环境非常了解,一直热心于大鲵养殖事业,曾多次赴湖北、“大鲵之乡”汉中等地学习考察,基本掌握了大鲵人工养殖技术,并拟聘请有关专家为技术支撑。项目技术负责人:邢西谋,男,生于1965年,现任陇县浩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陕西省秦岭细鳞鲑增殖放流站负责人。1992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系,2002年在职攻读动物遗传育种硕士学位,主要从事鱼类细胞遗传学研究,硕士论文研究内容为大鲵遗传多样性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水产动物养殖和水生生物种质资源研究,发表与本项目相关的科技论文多篇:四种药物对虹鳟鱼苗的毒性研究发表于动物医学进展、陕西湑水河流域水生生物状况的初步

20、研究发表于 中国水产科学,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俄罗斯鲟幼鲟生长的影响发表于淡水渔业、渔用饲料中必需氨基酸平衡效果的微机分析方法研究发表于淡水渔业,并多次荣获奖项。项目技术顾问:张红星,男,副研究员,出生于1967年10月,西安临潼人,199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系特种水产专业。曾在陕西省水产研究所从事特种水产品的引进、养殖试验研究。1997年5月至今在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从事水生动物保护和养殖技术的科研工作。2006年起攻读华中农业大学“渔业资源环境与管理”硕士专业学位。长期从事水产养殖第一线工作,有丰富的水产养殖知识及大鲵养殖经验,有较强的科研技术和组织能力。发表论文20

21、余篇,参加专著撰写3部。主持秦岭山区大鲵生境及繁育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2007年陕西省科技进步项目三等奖;参加大鲵生态繁殖及苗种研究项目获2007年西安市科技进步项目二等奖;主持秦岭山区大鲵规模化高效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2008年度安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2.2 项目现有设施(包括现有设施的相关产权说明)项目区选用仿生态繁养模式,在适生区选择便于管理的梯田地建造小溪流,人工仿天然造洞穴,人造植被,并用引自来水的方式将小河水和泉水引入小溪流里投放种鲵,定期投入食料,加以人工看管的模式进行繁养。场占地面积共 2.0亩,其中鱼池面积1.0亩,共建水沉淀池2个,繁养池4个,修建管护房3间,共投种

22、鱼 20 条,60余斤,鲵苗80条,鲵种鲵苗投放款达16多万元,修建和购买报警等设施共投入资金46万元,留场资金 20万元,共计投入资金66万元。详见资金证明。3.2.3项目基础条件项目区森林覆盖率85%,因此水质清澈,高氧高透明,PH值在6-7之间,上游没有矿产,无污染源,属无人居住区,全年平均温度12度左右,繁养场海拔在1350米之间。乡村道路已通达项目区,通讯电力条件好,现已建成:仿生大鲵态养殖小溪流与洞穴共600、100余穴;建设管护房3间(50);修建引水渠200m;修建围墙300m;防护坝60m。已完成投资46万元。3.2.4环境、防疫、防洪、抗旱及生产安全条件该项目使用的生产技术

23、主要以大鲵的自然繁衍为主,不使用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原材料、燃料;生产经营过程无有毒副产品、无噪音,是真正的“绿色工程”。环保的考虑主要集中在接待中心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处理以及生产流程中形成的富含生物饵料和大鲵排泄物的废水的处理两个方面。该项目运营不存在安全隐患和有毒、有害污染物,劳动安全、环境卫生容易保证。项目也不使用易燃易爆的材料、燃料,但周围有大片林区,应加强防火工作。水源来自天然泉水,终年不断供水有保证。有60m毛石砼防洪挡墙,可以低挡三十年一遇洪水标准。3.2.5 交通条件项目区交通方便,距离陇县县城15km,宝天公路(宝鸡-天水,在陇县也称陇马公路既陇县-天水张家川马鹿镇)穿境而

24、过,是通往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关山草原必经之地,据关山草原30公里,通讯条件好,已开通多种移动电话和宽带网,使之与外界可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千河流域树木葱郁,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在这里发展大鲵产业,不仅可实现大鲵产业化,而且可带动地方多种经济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容易形成产业链。3.2.6 监管措施项目建设期间以及建成后,主要由陇县渔政监督管理站进行监督和领导,同时无条件地接受各级渔业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第四章 项目市场分析4.1大鲵市场竞争力分析大鲵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传统的食、药两用,价值极高的经济本项目产品是大鲵成品苗种及商品鲵,产品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及经济价

25、值都很高,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1、食用价值大鲵肉质细白,味清淡而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佳肴,它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市场上被视为珍稀补品,食用能增进食欲,强壮体质,对人体补虚有奇效。每公斤售价约合人民币3600元。据有关专家分析,娃娃鱼肌肉蛋白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及营养价值均高于牛肉和梅花鹿肉:大鲵皮肤中含有 41-61.3的人体最佳祛皱美容物胶原蛋白。2.药用价值大鲵对贫血、霍乱、痢疾、癫痫、血经等病症都有显著疗效,还具有补肾、强壮、补血益气的功效。它能促进细胞的DNA生物合成,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大鲵的皮可制成治疗灼伤的药

26、物;鲵胃可治疗小儿嗝食之类的胃病,胆汁能解热明目。食用大鲵能有效地防治贫血、血经等症。据有关文献报道,娃娃鱼机体中可提取超级抗原PRCA,它被国际卫生组织称为“诱导癌细胞凋亡反应因子”。民间常以娃娃鱼皮肤粉拌桐油治疗烫伤。娃娃鱼皮肤分泌的粘液可预防麻风病。娃娃鱼机体中含有多种天然活性生物这些生物活性物在食用、药物、化妆品、健康食品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研发价值这些活性生物它能促进人体生理活性,改善人体细胞代谢水平,促进人体蛋白质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延缓衰老;娃娃鱼机体中含有一种抗癌因子,它能软化癌细胞、抑制癌细胞转移它能激活人体产生抗癌因子,从而达到防癌、抗癌的目的。3 观赏价

27、值大鲵是一种奇特观赏动物,其貌不扬,只产于山区,并且是野生保护动物,所以国内有的城市公园内也饲养有娃娃鱼,供游人观赏。4 经济价值大鲵适应性强,生长快,饲料来源广,抗病能力强。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8-10尾,每尾体重2-3斤。目前每尾价值可达 5000元。4.2大鲵市场现状分析“大鲵”又名娃娃鱼,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和“会游动的活化石”,全世界仅中国独有,被联合国列入濒危动植物保护名录。近十年来,国内大鲵的驯养繁殖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从大鲵苗种繁殖方面,规模从小到大,出现了集约工厂化人工养殖与仿生态繁殖的格局。2006年据不完全统计,大鲵人繁苗种已超过20万尾,并涌现出几

28、百家“持证”养殖大鲵的重点企业与个人,尤其可喜的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如湖北的房县、陕西的汉中涌现出了一批利用生态优势驯养繁殖大鲵的山区农户,一个保护资源、增殖发展野生资源的热潮逐步兴起。大鲵驯养总量每年以稳步增长的势头向前发展,从而在整体上大大缓解了大鲵资源濒危的局面。大鲵养殖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和朝阳产业。4.3大鲵市场需求预测大鲵市场开发前景极为广阔,主要表现是它可形成现代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出品创汇型农业的龙头品种。娃娃鱼高附加值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医药品等行业中可形成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经营,成为我国拥有自主权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29、及竞争力的品牌。其经济开发价值主要表现在资源概念、生物科学概念、医药研究概念、食品加工与环境保护概念等投资领域。科研价值则是表现在动物个体发生和系统发生等生物进化研究方面。同时娃娃鱼胚胎诱导是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式,以核转移技术为基础的动物克隆,把这个技术从低等动物用到高等动物。其娃娃鱼克隆研究就是非常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模式。大鲵自然繁殖率低,加之大量捕捉和环境破坏,致使大鲵物种面临濒危。20 世纪80 年代国家立法,对重点野生水生动物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同时加大了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的研究力度。20 世纪70代年代至21 世纪初,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取得突破。目前我国大鲵资源虽有较

30、大的回复,总量估计大约50 万尾左右,但面临生态环境建设和庞大的市场,供应仍十分奇缺,供需矛盾突出而尖锐,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目前达到 12004200 元/ kg。由于近代工业污染、农业化肥农药广泛使用和娃娃鱼自身繁殖率低等因素所致,资源存量极少,几乎濒临灭绝。因此,抓住资源锐减,人工繁殖水平低、尚未形成娃娃鱼商品化养殖及国内外市场需求巨大这一发展机遇,开发娃娃鱼商品化养殖,会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专家预测十几年内商品大鲵仅能少量供应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仍呈求大于供的趋势,而且价格涨势明显,不会有大的波动。因此,投资大鲵养殖产业不但市场风险小,而且具有生产成本低

31、、流通费用少、利润回报率高和社会效益巨大的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业和十分难得的朝阳产业。第五章 建设内容、规模和技术指标5.1 建设目标与起止年限5.1.1 建设目标为了加快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步伐,开展大鲵人工驯养繁殖,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扩大大鲵自然种群数量,是恢复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和实施保护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项目建成后,项目单位将把大鲵保护作为首要目标。在此前提下,将把大鲵饲养、繁殖、科研及利用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达到大鲵资源的恢复和人类可持续利用的目标。5.1.2 起止年限项目建设从2010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限为3个月。5.2 建设内容:5.2.1征用(租赁)土地面积已租赁陇县天

32、成镇扫帚滩木拉石沟河滩地(非耕地或林地)。租赁土地来源及相关证明文件见附件。5.2.2 驯养繁殖动物数量该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在陇县渔政监督管理站的监督和许可下,从风县合法驯养繁殖场购买大鲵亲体10对,即10尾雌鲵和10尾雄鲵,共计购买20尾成鲵,和80尾幼鲵,开始大鲵的仿生态人工驯养繁殖工作。亲鲵来源的相关证明文件见附件5.2.3 建设项目内容和规模 建设总规模为2.0亩。依据国家以及省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大鲵发展的指导思想,该项目打算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走小范围、小规模、分步骤、分阶段进行。目前拟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设大鲵仿生态养殖小溪流与洞穴共600m2100余穴;建设看护房3间(50m2);布设引水管道200m;修建围墙300m;防护坝60m。以上建设内容的相对位置关系见附件3:项目设计平面布局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