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47.25KB ,
资源ID:70817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817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中的两把双刃剑赏识和惩罚.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中的两把双刃剑赏识和惩罚.docx

1、教育中的两把双刃剑赏识和惩罚教育中的两把双刃剑赏识和惩罚 录入者:adm_dhz |时间:2009-11-24 09:20:24 | 作者:杨琳琼 | 来源: | 浏览:1445次 我有时会听到一些家长和老师说他们遇到的“麻烦”孩子,经验并不丰富的我听完之后,往往会很理论地说“多给他们一点鼓励吧”,可是我往往会听到接下来的感叹“唉,批评惩罚、表扬鼓励都试过了,没有多少作用”;而在我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有的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断给某个学生鼓励,发现他的闪光点,可是作用依旧不大,学生并不“领情”;也听一些有经验的老师说“惩罚有时还是很有效的”。对一向赞赏“赏识教育”的我,多少有些困惑赏识是否完

2、全是对学生有利的?教育中究竟能不能惩罚?为此我读了不少有关的资料,也进行了思索,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表扬还是惩罚都是教育中必须的,关键在于如何用好它们,因为他们是两把双刃剑,唯有用好“利”的一面,才能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服务。一、 赏识教育的利弊赏识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赏识、表扬在心理学上是一种“正强化”,可以鼓励学生加强他们的良好行为,在教育上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赏识教育的好处是

3、不能否认的。我很赞成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要以赏识为主,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赏识都是有好处的。在表扬声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导致“心理失衡”,一两次排名下降、考学不利就产生消极的念头。张某在进入高中后不久就来找我,由于进入高中后感觉自己的成绩不占优势,老师很少关注自己,觉得学习没有意思,厌学情绪很严重。张某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无论成绩还是其它方面都是最好的,听了太多的表扬的话。进入高中之后,没得到原来那种关注,一下子心理落差很大,无法面对。被过分赏识的学生往往很脆弱,耐挫能力很差。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可能后遇到更多的失望。” 教师表达赏识的方法不对也会对学生

4、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表扬部分学生 “很聪明,很棒”,无形中伤害了另外的学生的自尊,他们会想“我怎么这么笨”;教师只表扬学生的学习结果,很少表扬学生的学习过程会使学生学习只顾结果不能体会到学习过程的乐趣,从而导致厌学、抄作业、作弊等等不良行为。赏识教育是值得提倡的,但也不能是盲目的,如果能够注意一些赏识的艺术,就可以趋利避害,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二、 赏识的艺术第一:对事不对人很多教师表扬学生时喜欢笼统地说“你真聪明”、“你好棒”等。这些语句表扬的是学生的人格特点,而不是学生的行为。这样的弊端在于一方面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真正好在哪里,从而达不到帮助学生强化某个好行为的目的。另一方面学

5、生会觉得自身的价值得依靠他人的评价,成人之后往往不能够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师表扬学生时要说清楚学生是哪件事值得被表扬,让学生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情是受到赏识的,从而形成正强化。而学生也通过这个过程逐渐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做好很多事情,从而对自己形成积极的评价。第二:不能过度和廉价赏识过度了、夸大了,学生会认为老师不真诚,表扬只是一种惯用的手段。而赏识过于廉价了,学生不会认为赏识是珍贵的、有价值的,从而使教师的赏识渐渐缺乏“含金量”。所以,教师的赏识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另外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能泛滥,该表扬时才表扬,表扬时注意准确性,才能够使表扬保持好的效果。第三: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一个学生做了某事,得

6、到了表扬,另外一个学生做了相同的事,也一定要表扬。教师作为普通人,也会受到自己的心情的影响,而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可能也会有不同的喜欢程度,所以有时会犯“不公平”的错误。不公平的教育对于每个学生都是巨大的伤害,学生容易是非模糊,而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会因此降低。第四:不要比较学生很多教师喜欢通过比较来体现学生的差距,从而激励差的学生表扬好的学生,这个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最终的效果往往是“抬高了一个,压倒了一片”。对于被抬高的学生来说,虽然被表扬了,但可能给他增加了一点同学之间的尴尬;对于被压倒的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就不言而喻了。所以表扬时目标明确,不要通过比较来表扬。第五:在意学生付出的努力,

7、而不是结果如果教师只赞扬学生的表现结果,那么学生会觉得老师只看重结果,于是他们会开始努力地追求结果,于是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只注重结果,从而会助长一些为了结果投机取巧的行为。另外,由于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有优秀的结果,那些得不到赞扬的学生会很沮丧,他们得不到任何的鼓励,对学习的过程也失去了兴趣。而且在结果至上的引导下,学生还可能会对挑战和困难屈服,因为他们会害怕面对不好的结果。而如果教师在意的是学生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那么他们很容易在过程中找到乐趣,也能更加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第六:挖掘学生不明显的优点记得爱因斯坦曾说:“别人赞美我的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我一点都不激动。但如果谁夸我的小提琴

8、拉得棒,我肯定会兴高采烈。”学生也是如此,如果教师总是表扬这个学生一些他习以为常的优点,效果是不大的,而如果教师能够用独特的眼光挖掘出这个学生一些平时鲜有人提的优点,学生会觉得老师很关注自己,且眼光独到,效果会更好。三、教育要不要惩罚赏识教育是现在我国教育倡导的教育主流,“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样一个理念渐渐深入教育者的心中。我承认这是教育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和赏识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提倡赏识,是否就可以完全不要惩罚呢?作为教师的我,一度有些谈“罚“色变,因为媒体上也报道不少老师体罚学生的方面例子,那些都是师德缺乏的例子。然而我也看到在夸奖声中长大的孩子似乎越来越不能经受挫折,也越来

9、越不懂得怎样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在想,过分的夸奖而不惩罚,是否会将“爱”变成无益的“溺爱”?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先生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惩罚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12岁的少年,踢足球时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要求赔偿125美元。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可以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在回忆录中说正是通过这样

10、一件事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我想这样的惩罚应该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受到这样教育的学生当有一天他不得不一个人面对社会的时候,才不会被突如其来的挫折吓坏,也不会在面对责任时不知所措甚至逃之夭夭。但是对于惩罚我们一样要慎重,因为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教育也可以伤害。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这里说的惩罚绝对不可以等同于体罚,惩罚的原则是不能心理、身体虐待,不能让学生觉得难堪,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在尊重学生和为学生着想的基础上进行惩罚。惩罚的结果是让学生受益。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名小学生约翰麦克劳德的作品。

11、麦好奇,想看看狗的内脏,于是杀了校长的宠物狗,校长决定给麦以惩罚,罚他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这就是博物馆收藏的。而这名受到惩罚的小学生由此对生物有了强烈的兴趣,成为一名有名的解剖学家,并获得了诺贝尔奖。校长的惩罚保护了麦的好奇心,又对他的错误给予批评,还使他有一个学习生理知识的机会,这样的惩罚以教育为目的让学生受益非浅。在华东师大的李伯黍、燕国材老师在他们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中,对于教育中的惩罚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明确惩罚目的,是让学生最终经过努力“避免”惩罚,而不是一定要让学生不断地去“体验”惩罚;二、惩罚应尽可能及时,延时实施则须先说明原委;三、惩罚强度应适当,太轻当然无效,过

12、严也会抑制正常的行为;四、惩罚应基于爱和尊重,态度和蔼与满怀深情者来实施效果更佳;五、惩罚务必与说理相结合,这一点尤为重要。由此我们看到要惩罚就要尊重学生,也要花些心思找到最能帮助学生的方式方法。 四、结语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回忆他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精彩极了父亲对他的评价糟糕透了。他从母亲的赏识声中,得到爱的力量,是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得到警告的力量,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我想巴德.舒尔伯格是幸运的,我想我们作为教育者也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如此幸运。以赏识为主、辅以惩罚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关键在

13、于用好它们“利”的一面,避开“弊”的一面,用好赏识和惩罚的艺术,让学生在赏识中自信、快乐地成长,也在每次触动心灵的惩罚中学会责任和坚强。参考资料:人格心理学(第六版)(美)伯格 著,陈会昌 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教育心理学李伯黍、燕国材等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教育该有“两张脸”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并重(转) 什么是惩罚教育呢?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惩罚要因人而异、适度;越要惩罚,越要体现尊重。从这一点而言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并不只有赞赏教育,惩罚教育与之并重。想想现在的教育,高不成低不就的,什么样的尺

14、度叫批评?什么样的尺度叫体罚?犯错的孩子不批评?批评以后永远成不了好孩子?因为有一句名言引导着教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老师不敢批评孩子,恐怕孩子的一言半句引起家长的误会,更担心的是家长的反映学校的处理。我记得有这样一件事,一直抹不去我的记忆:有一天班主任石老师突然来找我说:因为蒋校长不在,所以家长找到班主任了,很气愤地反映你们音乐老师就因为孩子没带音乐书不让他上音乐课,由此孩子一个人在校园逛,其中的危险性你们要负责。听了以后我很哑然,低年级的音乐课我是不让学生带音乐书进教室上课的,只是安排课余时间学生自习,即使音乐书不带也不影响上好课。虽然觉得很委屈,但我不多言,事

15、实胜于雄辩。终于有一天,家长主动跟我赔礼道歉了,那是为了证明孩子在墙壁上乱写字的过错是因为孩子有患幻象症,他会想象一件事,我知道家长这样做是为了袒护。这件事并不是教师所为,孩子的偏言就引发了家长的过激行为,那更不要说批评教育了。一样的家庭教育,这个例子很让人深思。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

16、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就是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现在总说孩子没有责任心,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父母从小就剥夺了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父母包办得越多,孩子的能力越差,这样的事情现在太多了,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我一直想说

17、,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教育方式,但不代表教育的全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此也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其实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像。“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面。多年来被人们公认的教育手段,却常常此消彼长,得不到平衡。我们曾经过多地强调惩罚对于孩子教育成长的规训作用,我们又矫枉过正,一味以“奖励”作为手段,并且以此为基础

18、形成了“赏识教育”的理念。其实,人们经常把教育的工作比作园丁的工作,园丁既要浇水、施肥,也要修剪旁逸斜出的枝叶。只有这样,才能符合通俗意义上的“规矩”。“规矩”就是社会化。而每个孩子最终都是要适应社会需要的。当孩子进入社会,不可能总能享受到父母或者学校所给予的“赏识”。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大多家长,对孩子一味溺爱,甚至要求老师像家长一样地对自己的孩子加以溺爱,进而导致孩子肆无忌惮,受不得挫折和委屈。其实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去宽容孩子,纵容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明白我们的教育理念,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受到奖励或者惩罚,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理解力、受挫力,培养出更大的爱心与宽容心,让他们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

19、,能主动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只有把握住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把命运交由他人主宰,将来,他才能经受住社会越来越残酷的考验。惩罚,是学校赏识教育的积极补充(邹科惠科学教育家论文一等奖)双击自动滚屏文章分类:研究成果发布者:zxy 发布时间:2010-12-31点击:719 惩罚,是学校赏识教育的积极补充 江苏省常熟中学 邹科惠时下,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的提法越来越热,社会舆论都在大声疾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以至于一些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惟恐背上“缺乏职业道德”的罪名。当然,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这并不意味教育手段只能是和风细雨式的。我曾

20、经拜读过教育家、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魏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用到了很多惩罚学生的例子,读后让人难忘,你不得不佩服魏老师那高明的惩罚。所以,有别于体罚的惩戒如果运用恰当的话,它还会成为赏识教育的积极补充。现介绍几例魏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所做的尝试,: (一)惩罚唱一支歌,在愉快的氛围中,并没有削弱惩罚教育的效果。 (二)惩罚犯错误的同学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这更能激起学生向善、向美、向上的追求。 (三)发罚写说明书,这比一般写检讨书效果好,写检讨书往往千篇一律:“我犯一个大错误,给别人集体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大错特错,请老师原谅,今后一定下决心改正,决心做到以下几点”等等,这样

21、做浮皮潦草,不能触及内心深处,不容易找到纠正错误的有效方法。写说明书基本使用心理描述的方法,描绘出心理活动的3张照片,每张照片上都有两种思想在争论。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怎么争论;第二张照片,边犯错误,两种思想怎么交战;第三种照片,犯错误之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 (四)罚写心理病历。有的错误有较深的思想根源,病情较重,反复较多,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写好心理病历。心理病历包括五个部分内容: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学生犯错误写心理病历,有利于他跳出自我保护的小圈子,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择改正错误的方法。 (五)罚其喊口号,更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魏老师

22、的班主任工作效果自然不言而喻。想必很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 综观美、英、日等国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可以发现,尽管在那里个性发展的大旗高高飘扬,但惩罚教育的威严丝毫不减。“不打不成器”、“小树不修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古训都提到惩罚的育人作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犯错误的孩子处以惩罚,能够培养他们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品质,而这正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著名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说过:“那些小时候过多的受到师长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人生活后很可以会遭到更多的失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 下面就惩

23、罚在教育中的运用谈一些看法。 一、惩罚的作用 惩罚是对违纪学生心理或生理施予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退或遏止不良行为的出现。它是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惩罚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矫正功能:为学生行为与学校要求不一致时,老师对其惩罚,使其懂得行为界限,明确是非观念,以及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增强道德责任感。这一方法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尤其有效。多次苦口婆心的说教可能是白费了工夫,但一次严厉的惩罚却会让他刻骨铭心,知耻而后勇。这就是惩罚产生的教育效果。 (二)威慑功能:学生的认识、态度、观念等多来源于间接经验,并不一定得之于亲历奖惩的直接体验,学生往往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方式及行为结果间接得到

24、的。如呆字生小做作业,教师惩罚该学生,其他学生便不敢犯该学生的错误。惩罚维护了制度的威严,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集体目标的实现。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能育人也能毁人。用好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用不好则事与愿违,甚至山穷水尽。很多人不提倡惩罚教育,顾虑也就在此。 二、惩罚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事求是 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往往很复杂,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切忌感情冲动,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惩罚,而应首先冷静地分析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弄清事实真相,再决定是否惩罚,如何惩罚。 (二)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受惩罚 班主任老师在惩罚学生的时候,必须讲清道理,使犯错误的学生对教师的处理心服口

25、服,惩罚必须让受罚者心悦诚服,这样才能使其从内部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这里也顺带介绍一下美国学校的不同做法。美国学校在惩罚学生时不注重说理,甚至根本不说理。什么是错? 违反了学校的制度就是错。既不给不学生争辩的余地,也没有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表面上看这种惩罚方式与美国所推崇的个性教育是相冲突的,实则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它强调的是自悟,调动的是学生的内在因素,让学生真正从心里明白了对错,在教训中学会了社会法则 (三)罚要及时 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的不安、内疚等体验 更深,能使他们更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延迟的惩罚和处理会因事过境迁而使学生忘记,

26、淡化错误行为,惩罚意义也不大。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能听之任之,等到学生的错误行为造成危害后再来“揭伤疤”,“算总帐”这样易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和对立,不利于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四)对事不对人 惩罚是否定学生的不良行为,而不是否定学生本人。要把惩罚限制在学生的不良行为上,就事论事,如不准逃学、不准讲脏话、不准打人,不准拿别人的东西等。避免“我讨厌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尽了”等伤害性语言,也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内心对他的冷淡、轻蔑的态度。 (五)寓教于罚 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一定的惩罚,是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必要手段,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惩罚仅仅是一种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任何形式的惩罚,

27、都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内容。班主任对犯错误的学生,万不可罚不择法、罚而无度、为罚而罚、以罚代教。要避免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上纲上线,穷追猛打,“痛打落水狗”式的批评。 (六)惩罚要依法办事 惩罚必须以校纪校规为依据,必须与班规相符合,而班规要求全班同学民主讨论确定,这样的“惩罚”已不是来自教师的“铁腕”,而是来自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集体意愿。这样做,犯错误的同学容易接受,不会认为是老师对他过不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 (七)惩罚后要引导学生对错误行为造成的后果进行补救 如学生动手打人,班主任除批评外,还要让学生向对方赔礼道歉,造成伤害的要赔偿损失,挽回在对方身上造成的有害影响,

28、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的好品质。 三、现代教育呼唤高明的惩罚 高明的惩罚,不是罚站、罚抄、罚打扫卫生、罚跑操场等等,更不是简单粗暴的无视学生自尊人格的“出洋相”、“整人”。高明的惩罚者总是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错误程度以及违纪者个性特点等,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并努力将惩罚教育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高明的惩罚,有时可能表现为风刀霜剑,有时它又会是极富人情味的。上面提到的魏书生老师的高明的惩罚就是很好的例子。再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麦克劳得曾因偷杀爱犬被罚绘制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图;里根曾因踢碎邻居玻璃而被父亲罚做临工赔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为惩罚爱睡懒觉的女儿,早

29、上故意不叫她起床让她品尝不按时起床造成的恶果,结果女儿从此改掉了这个毛病这些高明的惩罚产生的精神力量不得不让人叹服。 总之,育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努力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没有一种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当正面教育难以奏效时,我们要勇敢地拿起惩罚这支利剑。参考文献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2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3中国教育报2002年12月28日,第三版 赏识与惩罚,孰轻孰重? 读课堂问题与争鸣有感 课余时间,我认真品读了叶飞主编的课堂问题与争鸣这本书。这本书从课堂问题出发,让老师坐上辩论席,在争鸣中审视我们的教育,领略风采不同的教育智慧,让我从中受到了不少启示。

30、在细读这本书时,我发现原来认为的赏识教育也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再来看看最近几年,中小学大力提倡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而对学生的“惩罚”教育越来越不被认可,惟恐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这个出发点来看,固然是好的,可是细想之后发现这样的教育是有违教育的基本规律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在深索中学习与成长,“缺点”或“错误”也将伴随着孩子成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犯错误,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自控力不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犯了错误,作为老师如果这时候又不批评,又不“惩罚”,听之任之,结果会怎样呢?所以我想尽然我们的赏识教育不可行,为什么就一定要摒弃批评与惩罚呢?不是

31、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嘛。 在教育中,我认为是可以有惩罚的。但并不是说,对学生时时处处都进行惩罚。因为我觉得无论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赏识教育,还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惩罚教育它们都不是绝对孤立的,应该是相互汇通的,相互弥补的,与时俱进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这样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感到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既然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那如何对学生实施惩罚也是一门高超的育人艺术。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赏识教育,它也有它的优点。看来,惩罚与赏识应该是合二为一,缺一不可的。我们成人往往对孩子知之过少,因此要慎用赏识或惩罚;必须使用时,所选择的具体方式应具有意义和效果,只有真正爱护并充分理解孩子,才能正确运用赏识与惩罚。 因材施教,是我们谁都知道的。我想在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学生实行赏识与惩罚,都应因人而异,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