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52.70KB ,
资源ID:70813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813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植物保护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植物保护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植物保护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植物保护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修改编辑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植物保护站1.1.2 主管单位xx省农业厅1.1.3 建设单位xx市植物保护站1.1.4 建设地点与建设规模1.1.4.1 建设地点xx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建设地点涉及三个地方,一是检测检验体系与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在xx市城区西湖大道以北、汉云路以东,涵闸河以南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新建检验检测楼903.3平方米;新建应急防治药品和施药器械库309.6平方米。二是标准化病虫观测场建设,在xx市刁东棉花原种场长兴埔村建设标准化

2、病虫观测场10亩,绿色防控示范区1000亩。三是病虫观测和技术指导点建设,在仙女山办事处、马口镇、脉旺镇、分水镇、城隍镇、新河镇、庙头镇、杨林沟镇、回龙镇、田二河镇、沉湖镇、刘家隔镇、新堰镇、南河乡、韩集乡等乡镇配套建设病虫观测和技术指导点15个。1.1.4.2 建设规模新建检验检测用房903.3平方米,应急防治药品仓库309.6平方米,建设标准化病虫观测场10亩,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1000亩,配套建设病虫观测和技术指导点15个,购置仪器设备776台套。1.1.5 建设年限建设期2年。1.1.6 建设目标项目建设成后,能够为全市农民、农业企业及时、准确、高效的提供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信息、防

3、控技术和方法等;为农业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全面汇总资料;增强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提高农业有害生物控制与农药残留检测能力。1.1.7 技术方案以应用先进科技为核心,以配置先进设备为手段,以加强技术推广为依托,以实现有害生物测报规范化、预报可视化、防治无害化、检疫标准化、控制区域化、管理安全化,提高植保整体水平为目标。建设检测测检验楼,配套建设15个病虫观测与防控技术指导点,同时配备先进的监测检验仪器及信息处理设备,建立病虫灾害快速诊断处置系统、植保信息综合处理系统与技术培训系统;提高有害生物信息和防控技术的传递网络化,服务可视化的能力;

4、加强外来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测,提高防范、封锁、扑灭和控制外来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能力;加强重大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和化学农药的残留监测,为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和筛选合理的农药和施药器械提供依据,为制定无害化防治技术方案以及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监控提供依据;加强对农民的植保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提高农民的防病治虫能力。建设标准化病虫观测场,配备先进观测和数据采集设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系统观测和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提高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能力。配备应急防治农药械,组建病虫防治专业服务队,提高对突发性、暴发性、迁飞性和流行性的农业有害生物开展快速反应和应急防治能力。建设绿

5、色防控示范区,示范推广病虫灾害的绿色综合防控新技术。重点开展水田作物、旱地作物、果特作物病虫害防治新药剂、新器械、新技术的试验研究和示范展示;开展物种多样性、品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等生物生态防治技术和灯光诱杀、性诱剂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的示范推广。不断提高病虫灾害的绿色防控水平和能力,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迅速提升。1.1.8 组织管理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xx市人民政府成立植保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副主任、市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农业局等单位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设在市农业局,市农业局副局

6、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项目计划执行,项目资金管理使用,项目执行过程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1.1.9 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2年,前7个月完成项目的前期工作,第78个月完成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工作,第912个月开始土建建设完成标准病虫观测场、综合防控试验示范区建设,第1318月完成检验检测大楼建设工程,第1823个月完成设备购置,同期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和人员培训工作,第24个月组织开展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1.1.10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10.1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503.26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136.26万元,田间工程费84.99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242.01万元,其他费

7、用40万元,分别占总投资的27.08%、16.89%、48.09%、7.95%。1.1.10.2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503.26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416万元,地方配套87.26万元。1.1.11 运行费用项目建成后,年运行成本20万元,其中:监测检验费用8万元、观测场运行管理费2万元、应急防治设备维护费1万元、应急指挥车费用3万元、信息处理网络运行维护费2万元、培训费2万元、其它费用2万元。项目运行费用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和地方财政专项经费解决。1.1.12 效益分析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控制是一项减灾防灾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8、基础工程。该项目本身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通过项目建设,可有效提高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和防控水平,提高植保部门为三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提高农民科学防控病虫灾害的水平和能力,为农民带来巨大的收益,对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项目建成后,直接服务xx市28个乡、镇(场)的所有耕地面积共计97万亩和全市68.5万农民提供植保技术服务,同时辐射周边的天门、仙桃、京山、应城、云梦、武汉等市(县),耕地面积近100万亩;通过提高病虫预测准确率,提高防治效果,每年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通过项目建设,将有力推广农业有害生物无害化、标准化防治技术的应

9、用,减少化学农药特别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主要农作物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7.5%,每年减少农药施用量61.25吨,对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降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生态平衡,从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显著。1.1.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一)表一: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 标 名 称单位指标值备注1建设规模与内容1.1建安工程平方米1212.91.1.1检验检测楼平方米903.31.1.2应急防治药品和施药器械库平方米309.61.2田间工程1.2.1标准化病虫观测场亩101.2.1.1温室平方米113.061.2.1.2网室平方米74.141.2.1.3硬化

10、水渠米1601.2.1.4通村道路米11501.2.1.5通透围栏米3501.2.1.6简易机井口11.2.1.7供电线路米8001.2.1.8简易工具及其他用房平方米501.2.2绿色防控示范区亩10001.2.2.1机耕路米32001.2.2.2渠道疏洗米48001.3仪器设备台(套)7761.3.1观测及信息处理设备台(套)1151.3.2检验检测设备台(套)221.3.3其它专用设备台(套6392功能2.1提高测报准确率%52.2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102.3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2.4挽回粮食损失降低病虫危害损失率%23总投资万元503.263.1建安工程万元136.263.2田间工

11、程万元84.993.3仪器设备万元242.013.4其他万元404资金来源4.1中央投资万元4164.2地方配套万元87.265效益5.1节约成本万元4805.2挽回经济损失万元31986建设期限年21.2 结论与建议1.2.1 综合评价建设xx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是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是发展优势农作物,提高新时期农业防灾减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2.2

12、结论xx市植物保护站作为建设单位,具备人才、基础设施和必备的仪器设备等优势,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植保技术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应用能力。通过实施项目建设,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改善植保工作条件,提高植保工作水平,将有利于大幅度提高xx市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控制能力。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项目是切实可行的。1.2.3 问题与建议目前,xx市植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一是现有的检验检测手段及设备落后,对新形势下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种类、发生趋势、发生区域、危害程度等,不能做到精确定位;二是田间调查方式落后,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难于预警与控制。多年来一直沿袭眼看手拨的原始调查方

13、法,技术含量低,既增加了劳动强度,又难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三是室外观测场所不规范,室外田间观测基本上沿用上世纪的老传统,利用农民的农田进行病虫发生动态系统观测,承包人在作物安排、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的自主决策,都极大地影响到病虫在自然条件下实际发生情况的真实记录,间接影响历史资料的可比性;四是对农业有害生物种类研究不够全面,对自然及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一些新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尤其是对结构调整后的蔬菜类、瓜果类等作物有害生物研究相对缺乏;五是植保信息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处理、传递等设备及手段滞后,难以满足植保信息上传下达的需要。上述问题,与结构调整后新形势下的农业生产实际需要

14、及植保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形成极大的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植保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抓住xx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的良好契机,进一步更新设备,改进技术,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对提高我市植物保护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农业生产安全及农民增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3 编制依据1.3.1 关于做好种子工程、植保工程2010年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计201037号)1.3.2 植物保护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1.3.3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3.4 国务院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

15、20082020年)1.3.5 农业部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1.3.6 农业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1.3.7 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格式和要求1.3.8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见农农发200813号1.3.9 xx省人民政府xx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10年);1.3.10 xx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1.3.11 xx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1.3.12 xx市统计年鉴(2008)。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建设背景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时期新阶

16、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外部环境、内部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面临着增加农民收入与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的双重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要铸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基石,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新观念,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此,积极构建支持保护有力、服务快捷高效、监管规范有序的农业支撑体系,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

17、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这为我们建设新形式下农业支撑体系指明了方向。从农业部门的职能出发,充分考虑农业支撑体系现状基础,结合近期需要和长远发展,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完善、提升和加快建设“七大体系”。这是新阶段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重要保证,也是农业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植物保护是农业防灾减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防治指导、植物检疫、控制扑灭、农药管理、安全用药、技术服务等,具有基础性、公益性、技术性、强制性、国际性等特点。其主要作用是确保国家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维

18、护公众健康。加强植物保护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对履行好重大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植物检疫、综合防治、农药管理等植保公共服务职能,保障我国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减少化学农药污染、维护公众健康、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植物保护工程项目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基础性、公益性工作,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植物保护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内涵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2006年4月,农业部召开的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新时期植保工作新理念。树立“公共植保“理念,就是要把植保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需要政府组织

19、跨区域的统一监测和防治。树立“绿色植保”理念,就是要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国植保工作迫切需要大发展,新型植保体系建设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到2010年末,基本建成新型植保体系的雏形,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点覆盖的县数达50%以上,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重大和外来有害生物的应急防控机制基本建立,综合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农作物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5%以下,检疫性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施药机械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科学用药水平进一步提升,农药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农药有

20、效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xx市是xx省的农业大市,是粮棉生产大县(市),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市),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市)。xx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气候条件适宜,既是各种农业有害生物的理想越冬场所,也是南北迁飞性害虫、气传性病害的桥梁基地,农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重发频率高,特别是水稻“两迁”害虫在xx市是常发、重发危险性害虫,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安全。要做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工作,必须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依据农业部关于做好种子工程、植保工程2010年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指导意见的通知(发办计201037号)特提出建设本项目。2.2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当前,农业有害生物发生日趋复杂,外来有害生物传入机率增大,重大病虫草鼠害大发生频率增加,农作物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加,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逐年加重,加之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日益严重和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不断增强,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建设xx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加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和控制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监测和综合治理,不仅是控制当前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日趋严重的局面,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实现农村和谐发展最终目标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全市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防

22、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2.1 项目建设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要求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靠进口粮食满足国内需求不现实,必须立足国内生产,实现粮食自给,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形成农业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植物保护工程是现代农业的支撑之一,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建设的大形势下,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加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和控制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保证国民经

23、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要求。2.2.2 项目建设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战略选择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确保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xx市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17亩左右(水稻67万亩、夏粮38万亩、秋杂粮12万亩),粮食有害生物主要有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小麦赤霉病、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其中水稻“两迁”害虫常年重发,发生代次多,预测与防治难度大,多种粮食有害生物严重威胁着xx市粮食生产安全。据统计,xx市农作物重大有害生物常年发生面积3

24、00万亩次以上,在现有的防控水平下,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10.4万吨以上,实际损失2.9万吨以上。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全市植物保护能力,将能显著减少农作物有害生物为害造成的粮食产量损失。如果将病虫害为害损失再降低2个百分点,从5%降到3%以内,每年就可再增加粮食产量470万公斤。搞好灾害防控,减灾增产,是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因此,实施植物保护工程,加强植保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2.2.3 项目建设是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xx市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农作物种类多,耕作方式复杂。近年来,随着农业结

25、构战略性调整,全市农作物品种及布局在以往的基础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xx市现有耕地面积97万亩(其中水田59万亩,旱田38万亩),常年农作物复种面积205万亩,其中水稻67万亩、小麦38万亩、秋杂粮12万亩、棉花35万亩、油菜34万亩、蔬菜19万亩。常年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面积400万亩次以上,其中水稻180万亩次、小麦75万亩次、秋杂粮15万亩次、棉花72万亩次、油菜28万亩次、蔬菜30万亩次。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及种植模式的复杂性,尤其是农业结构的大幅调整和农作物种植区域板块化的形成,导致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及危害规律发生相应的变化,中等偏重以上发生程度的农业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频率急剧增加。水稻

26、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重大害虫以前重发频率为每10年重发年,现在提高到每10年重发4一5年。一些过去次要农业有害生物如水稻稻曲病等逐步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一些新的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相继传入并造成严重危害,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烟粉虱、水花生等。这些增加了xx市农业安全生产的风险,也给植物保护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通过提升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手段和技术,提高农业有害生物测报的准确性、时效性及防控的快速反应能力,已成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当务之急。2.2.4 项目建设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几年来,伴随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xx市以优质稻为主的优

27、势(特色)农产品在全市农业经济格局中和农民收入中占有重要份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农产品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国内需求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市场需求日趋优质化、多样化。从国际市场看,国际贸易对农产品的标准化要求越来越严,xx市农产品要进入国内乃至国际大市场参与竞争,必须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当前,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农药残留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并上升为阻碍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大力推广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提高控制有害生

28、物灾害水平,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及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控制农药污染,对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保证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2.5 项目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提高粮食生产,保障食品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植物保护工作是服务于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其各个环节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外延和行动。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保障农业

29、生产安全的同时,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也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减少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食品中农药的残留量,是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证。必须加快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植物保护保障功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防控农作物有害生物危害,提高农产品产出率;通过提高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使用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通过试验示范、宣传普及植保知识,提高植保科技到户率和农民自主科学决策能力等,其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

30、目标。实施植保工程,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2.2.6 项目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科技应用率低,农业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农村的生活质量差,从事农业生产的优秀劳动力流失严重,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积极实施国家发展新农村的规划方案,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民自身素质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应用率。植物保护项目建设是农业基础建设、农业科技应用的支撑之一。农民防病治虫

31、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加强植保技术的培训和咨询力度,以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和先进仪器设备的的建设,可以大力提高有害生物的防治效率;同时,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采集病虫害的图象和图片,制作成VCD和幻灯片,通过VCD机和移动培训设备对农民开展植保技术的培训和咨询,可以大大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和效果,以达到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的目的。总之,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是提高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客观要求。2.2.7 项目建设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有效补充当前,我市农村劳动力结构、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正发生深刻变化。一是从事农业生产的老人、妇女及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比例大幅上升,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低素质问题日益突出;二是农业生产正在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转变,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分工更加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