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3 ,大小:86.19KB ,
资源ID:70793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793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的特点.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的特点.docx

1、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的特点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科学小品文之科学精神 【阅读目标】1.理解科学小品文的概念,对科学小品文有全面的了解。2.掌握科学小品文的阅读技巧,引领学生掌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去品味科学。3.加强科学小品文的阅读训练,形成能力。让学生通过品味科学小品文准确、严密和生动的语言走进科学,尊重科学,体悟科学探索的精神。【概念阐释】科学小品文是20世纪在中国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和文学体裁。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借助民谚、俗语或历史典故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它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则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

2、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串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科学性是科学小品的基石,文学性是科学小品的灵魂。科学小品文要求所传播的科学知识通俗易懂,同时要弘扬科学精神,体现科学性。【阅读指导】1.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感悟文中蕴涵的科学信息。有些科技小品文的标题会直接明确说明对象,这个说明对象往往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物;有时也是一些科学现象或科学道理。要准确把握这些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科学特征,就需要整体感

3、知文章的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加以组合,提取科技信息,了解其科学性。提取摘录科技信息时要做到六不:不摘录穿插的故事;不摘录形象的描述;不摘录生动的阐释;不摘录抒发的感受;不摘录作者的设想;不摘录没有科技含量的首尾与过渡。2.揣摩写作技巧,理清行文顺序,理解文章科学巧妙的布局。科技小品文的说明顺序往往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或说明对象的科学特点巧妙安排,通常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揣摩写作技巧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整体揣摩。科学小品的整体布局一般有漫话式、设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布局,作者都会根据说明对象的科学特点进行科学的安排。二是局部揣摩。一般有引用材料、讲

4、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等,这就要认真思考:作者这样描写所体现的精神及表达的内容。3.分析说明方法,品味文章准确、科学的语言。科技小品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列数据、举例子、打比方和引用等。作者会根据事物的特点科学地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的科学特点更明确、更突出,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科学性。品味语言的科学性还要抓住那些能体现语言准确严密的表示时间、数量、程度的副词,来认识科技小品文的语言蕴涵的科学精神。科学小品的语言风格或许各有不同,但都要求能准确、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点。4.品读文章,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主要包括:执著的探索精神;创新改革精神;理性精神;求

5、实精神;实证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协作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可重复和可检验的精神,以及实践精神。【即学即练】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树轮的秘密李光烈在科技考古中,树轮年代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圈圈木质疏密、颜色深浅相间的同心圆圈,这就是树木的年轮。树轮可谓是一部承载了众多信息的科学“巨著”。年轮可以说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记载自己年龄的一种独特方式。科研人员说,多数温带树种一年形成一个年轮,因此年轮的数目就表示树龄的多少;年轮的宽窄则与相应生长年份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干旱年份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就窄;湿润年份年轮就宽。与其他定年方法相比,树轮定年是最精确的一

6、种定年方法,可以精确到年,甚至某个季节。由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会影响气候,气候的变化又会影响到树木的生长,从而使树木形成了宽窄不同的年轮。树木年轮定年准确,时间序列长,样本量多,环境变化指示意义明确,因此被视为推测气候环境的高精度资料。我们通过不同地区的树木年轮能读解出不同的信息,比如对于干旱和半干旱的柴达木盆地来说,较宽的年轮即意味着当年较多的降水;而对于寒冷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上的树木来说,较宽的年轮意味着当年气候的温暖。因此利用树轮这一特点建立长时间序列的年轮年表,可据此总结出过去气候演变的特征和规律。重建过去气候形态,通过所建年表中较多的高频气候变化信息和较多的低频气候变化信息就可以用来预

7、测未来的气候了。科研人员研究重建了青海都兰县1176年上年7月到当年6月的降水量,从古木年轮重建的降水资料可以看出,60%的降水量重建值低于1940年以来的年降水平均值,可以推测过去相对干旱年份发生频率要比现在干旱年份发生的频率高。另外,在样本51AD-375AD和426AD-475AD中,有两个很长的干旱期。吐谷浑部落的大规模迁移和这两个干旱期是基本一致的,这两个干旱期很有可能是当地农业经济转换成畜牧经济的一个环境动力。因此,树轮也储存着大量古代文化的记忆。(选自科技日报2016年4月8日,有删改)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说明顺序是_,。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_3如果通过

8、树轮来研究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应按怎样的思路进行?_4阅读全文,你从“树轮密码”中读出了哪些信息?_5文章最后一段中,黑体字“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_ 品苦雨浅谈周作人的小品文的艺术特点品苦雨 浅谈周作人的小品文的艺术特点-你姐姐的名字内容摘要:近来得闲,小品一下周作人的苦雨,惊叹其以一种如清风般的书信体自然地表达自我情感,与他人无关,就如他最后写的“倘若有人说这所记的只是个人事情,与于人生无益,我也承认,我本来只想说个人的事情,此外别无意思”,颇具文人味道,抒发个人的寂寞和忧郁、爱好和兴趣,表现出闲适隐逸的情思。关键词: 周作人 苦雨 浪漫主义想象 现实之苦 苦雨翁苦雨是一篇“借物咏怀”

9、的文章,“苦雨”很能代表当时作者的心境,借着回忆、想象以及叙述,各种各样的“雨”被搬到笔下,写得相当自如,而整篇文章始终笼罩在淡淡的哀愁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使用的是“书信体”,借着这一“私人化”文体,叙述更显得娓娓而谈。文章也很能体现周作人文章的特点,所用材料都是一般情况下不入诗文的,而他都能写出味道来,自有其 过人之长。文章写得似有意似无意,似有意思似无意思,所谈的确都是“私事”,又在结尾若有所指若无所指,凡此种种,皆为典型周氏风格。苦雨堪称周作人的代表作“雨”与“风”一起构成了周作人散文的“基本意象”,以此为文题或书名的就有雨天的书、雨的感想、风雨谈、风雨后谈等等,苦雨即是第一篇,而且

10、似乎成了周作人的传世之作。周作人自己也以“苦雨”题名书斋,称号“苦雨翁”,“苦雨”遂与周作人其人其文混然一体而不可分。文题曰“苦雨”,“雨”是客观景象,“苦是主观感受,不同的主、客体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意象。文章即由此谈起。于是,就有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的“梦似的诗境”,“一叶扁舟”在“暴风雨”中滚浪行进的“危险极也愉快极”的豪情,以及“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悠然进行”的快感。以上三种“意象”,我们或许可以用“喜雨”二字概括,正与文题中的“苦雨”形成对比,而且 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了或悠然或壮阔的诗的境界。但作者却一语点破:“这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的靠不住”

11、,原来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乌托邦的想象。“或者你在骡车中遇雨,很感困难,正在叫苦连天也末可知”,这才是真实的现实。在前面一连串的“佳趣”、“风趣”、“愉快”、“亲近”、“悠然”、“快哉”的“喜”词之后,第一次点出 “苦”字。这才自然地转入据说“叫我十分难过”的“这几天的雨”,“苦”字仍暗含其中。这现实的“雨”确实已经没有半点浪漫主义的诗情,却给人带来灾难,至少是不便,例如“将门外的南墙冲倒二三丈之谱”,给“梁上君子”以可乘之机之类,也让人心烦,夜里不断为单调的雨声吵醒,“睡的很不痛快”,至于雨后劫余的书籍湿成“一饼一饼的纸糕”之让人“不愉快”,“涨过大水后的普遍的臭味”,更是毫无美感可言。周作人

12、平静地叙述着这一切,为人们描摹了一幅幅真实极了,也现实极了的无美感可言。周作人平静地叙述着这一切,为人们描摹了一幅幅真实极了,也现实极了的人生图景,语气中略含几分幽默 ,也是对处于日常生活的困境中,有着凡人的苦恼的人自身的一种调侃吧,而那个“苦”字确也更加浓重了。但周作人笔锋一转,却引出有两种人“最是喜欢”的话题来。文章的气氛又由“苦”转向“喜”。哪两种人呢?“第一是小孩们”,“第二种”却是“蛤蟆”,这样的并列已经够有意思,而周作人不仅对小孩子们喜欢嬉水有几乎是感同身受的深切体验与理解 ,而且对于蛤蟆吠声之美,以及“听它一口气叫上十二三声,可见它是实在喜欢极了”的心情的揣度,竟至于如此真切,实

13、在令人惊异。但这正是周作人之为周作人的原因,在他的观念中,人 与生物原是沟通合一的,他所追求的正是物我无间的体验。在前述无疑是全文最为入神的文字里,他把这种体验外化了。而周作人自己,正是通过这种体验在现实的凡人的苦恼中寻找到了一种贵族式的精神超越的喜悦。在周作人看来,这不同于本文第一部分所描绘的浪漫主义想象中的、终不免成为虚妄的喜悦,它是真正现实的、真实的、没有任何“代为悲叹”的“虚伪”,它只是 个人的私事这就落实到周作人的哲学。唯有人的个体生命才是真正现实与真实的;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在周作人这里,个体的同时也是人类的。这样,面对着同一个“雨”的客体,周作人的主体感受,经过“喜”的浪漫主义

14、想象到平凡生活的现实之“苦”,最后“苦中作乐”,升华为“物我无间”的个体 生命体“喜”。周作人最终自称为“苦雨翁”,这是可以理解的,并不出于“意表之外”。参考文献:1. 周作人 著.风雨谈.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2. 周作人 著.雨天的书.北京:北京新潮社初版,科学小品文何妨“得意”且“得言” 科学小品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类体裁的文章的教学常常被边缘化。近期,我校开展了一次科学小品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选择了人教版第十一册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一个

15、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教例一】 师: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它“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从我们难以忘怀的xx年汶川大地震以来,我们一再听到地球母亲伤心地哭泣,痛心地申诉。地球母亲为什么会伤心? 生1:“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师:什么叫“生态灾难”?请同学们看一看屏幕上的文字资料。 生2:人类长期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了许多灾难。 师:恩格斯早就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近年来,地震频发、灾害性天气肆虐等都

16、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报复。 师:地球母亲仅仅是为她自己而哭泣吗?课文中怎么写的? 生3:为我们人类而哭泣。 生4:宇宙中没有第二个地球,一旦地球被破坏了,人类就没有家了。 生5:有人说可以移民,但是地球毕竟是我们的母亲啊,谁能将母亲给抛弃? 【教例二】 师:宇航员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他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又说太容易破碎了? 生1:地球像妈妈一样美丽、可爱又和蔼可亲。 生2:地球给我们吃,给我们穿,给我们玩,就像妈妈一样。 师:地球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几千几万年如一日地哺育着我们人类。她的可爱不仅在于它裹着纱巾的外表,更在于

17、它有着像妈妈一样无私的情怀。小羊羔还有跪乳之恩。我们人类呢?是如何回报地球母亲的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 生3:人类太残忍了! 生4:这是在往母亲心上捅刀子啊! 师:是啊!地球太容易破碎了。当我们破坏了地球,我们还有家可归吗? 生5:没有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生6:不。我们可以移民。人类科技的发展一定会找到第二个“地球”。 师: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如果当真有,我们人类所能达到的速度极限也只是光速,每小时1万公里。照这个速度,当我们移民成功的时候,都老了,还有意义吗?现在假设,我们人类可以顺利移民到A星球,A星球是有生命的,那他

18、们会怎样“欢迎”我们呢? 生7:A星球的人类不会欢迎我们的,他们会说:你们地球人太忘恩负义了,地球无私的奉献换来的是毁灭。你们难道想让我们A星球也走你们地球的老路吗?我们不欢迎你们! 师:同学们想得真好!我们阅读了课文,也通过视频了解了很多人类的“罪行”。你能替A星球的人有理有据地写一篇致地球人的文章吗? 【综合反思】 两位教师都通过朗读,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感知了地球母亲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以及人类对地球的残忍破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两个教例同课而异构,教者解读的差异带来了迥异的课堂生成与教学效果。其一,第一个教例以地球在哭泣为感悟核心,让学生多元体验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和认识人类只有

19、地球这一个家园的残酷现实。第二个教例则围绕太空中的宇航员的感叹,展开感悟与对话活动。其二,两个教例的根本区别在于对科学小品文这类课文定位的差异。通过科学小品文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催生一定的情感倾向,这是必须的。但是,它同时还是语文这个教科书上的“例子”,它还必然地担负着语言文字训练的任务。在“得意”之余,不能“忘言”,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情理意趣,品味语言的精妙,学习、运用文本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这些才是语文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个教例的教学在重视了朗读体验及感悟之余,进行了适当地重组与延伸:“假设我们人类在宇宙中找到了有生命的A星球,

20、A星球人会接纳我们地球人吗?为什么?请替A星球人有理有据地写一篇致地球人的文章。”这样的训练,学生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作者创作意图的领会,既“得意”又“得言”。 科学小品文阅读教师用科目:语文课堂教学导学案 课题:必修3科学小品文阅读高三 年级 一部 主备人: 张丕祥 时间:2016年月 日 任课教师:复习目标:1、 梳理掌握本单元重要字词。2、 掌握科学小品类文章阅读技巧,及解题方法。一、课前复习完成市编学案P227、228积累整合部分的内容二、考点链接文体知识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科普文章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科普文章采用的主要表

21、达方式是说明。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高考的选文大多采用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科普文章跟科学论文不同:跟科学说明文相比,科学小品的趣味更浓,它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题材上,更多的是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而渲染、强化出来的种种情趣上。首先,科学小品标题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其次,科学小品要借助文

22、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它的趣味性。例如: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也能使科学的小品富有情趣。把科学知识编织成为有情节的小故事,让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这也是科学小品产生趣味的一种表现手法。科学小品1、概念: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2. 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特点 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

23、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比如,有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可见,几盆花放在室内过夜,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比如死海不死中关于一段神话故事就用了记叙的写法,而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有许多精彩的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比如

24、死海不死中插入一段神话故事,把人在死海中不下沉的情形叙述得形象生动,从侧面说明死海水的浮力大的科学道理。又如在人类的语言一文中插入在上小学时大师兄作文中两句话的情景,都使得文笔轻松活泼。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仔细阅读二、七两个单元的说明文,有意识地把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找出来,品味其语言特征。因为有些科学知识不太好懂,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使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 内容的通俗性科学小品文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比如人类的语言、话茶、天石等文,都具有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设题角度1、 文章写了什么?

25、2、 文章怎样写的?3、 为什么这样写?4、 针对文本你有什么看法?常见题型1、 文章开头、结尾或某段提到某某有什么作用?2、 结合文章内容,筛选出和某某有关的内容。3、 结合上下文理解某句话的含义。4、 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某某?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加以分析。5、 请分析某某句话的语言特色。6、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某某的认识。探索有效解题的一般技巧世界最大的膜刘易斯托马斯站在月亮上远望地球,让人惊讶得敛声屏气的事儿是,它活着。从照片上看,近景中干燥的、备受击打的月球表面,死沉沉如枯骨。高高地漂浮于天际,包着那层湿润的、发光的、由蓝天构成的膜的,是那正在升起的地球。

26、在茫茫宇宙的这一方,唯它才是生机四溢的活物。在生物学上,从无序中理出秩序的,是膜。你须能获取并抓住能量,贮存起准确的需要量,然后再把它均衡地释放出来。细胞会这样做,它里面的细胞器也会这样做。每一个生命集合都在太阳能的粒子流中摇摆不定,从太阳的代谢物中攫取着能量。为了活着,你必须能够跟平衡抗争,能够保持不平衡,积聚能量以抵抗熵的增加。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地球活起来之后,它就开始构造自己的膜,其基本目的就是处理太阳能。起初,在地球上由水中的无机成分合成肽与核苷酸的前生物期,除水以外再没有什么东西来遮挡紫外线的辐射。最初的稀薄大气直接来自地球慢慢冷却时的排气过程.其中只有丝

27、丝缕不到的氧气。从理论上讲,水蒸汽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也能发生光解而产生氧气,但量不会多。氧的制造需等待光合细胞的出现。它们生存的环境必须有充足的可见光以便进行合作用,同时又必须遮蔽,不受那致命的紫外线的照射。伯克纳和马歇尔推算出,绿色细胞必须生存在约十米深的水下,很可能是在水塘里,这些地方水比较浅,没有很强的对流。你可以说,向大气释放氧气是进化的结果;你也可以反过来说,进化乃是有了氧气的结果。你怎么说都通。一旦光合细胞叫艮可能相当于今天的蓝绿藻出现,未来的地球呼吸机制就形成了。从前,大气中氧的水平增高到今天氧气浓度的百分之一时,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带有氧化系统和ATP(三磷酸腺苷)的突变型。有了这些

28、,我们就来到了一个爆炸性发展的阶段,千万种会呼吸的生命,包括多细胞的生命形式就可以滋生繁衍了。伯克纳提出,曾有过两次这样的新生的爆炸,两次飞跃都有赖于氧的水平突破某一临界值。第一次飞跃,氧的浓度达到了现在水平的百分之一,遮挡住相当的紫外线,使细胞能够移居到河湖海洋的表层水域。这一变化发生在大约六亿年以前的古生代前期。第二次飞跃,氧的浓度达到今天水平的百分之十,距今约四亿年,这时,已经形成一个足够强大的臭氧层,减轻了紫外线幅射,使生命可以从水中移居到陆地上。从此,生物的发展便畅通无阻。还有一件事说明我们有福气。氧气吸收的,正是紫外线光谱带中对核酸和蛋白质最具杀伤作用的部分,而同时它又允许光合作用

29、所需的可见光充分通过。如果不是氧气的这种半透性,我们不会这样进化起来。现在,我们很安全,通风良好,安然无恙。如果我们能避免那些可能乱鼓捣臭氧层、或者可能改变二氧化碳浓度的技术的话,氧气问题还不是我们的大患,除非我们放手进行足够次数的原子爆炸,去杀死海洋中的绿色细胞。如果我们这样干,那就是拉着绞绳往自己脖子上套。它为我们而呼吸。它还为我们的欢乐保护着我们。每天都有几百万个陨星落入这层膜的外层,由于摩擦它们被化为乌有。没有这层屏障,我们地球的表面早就会象月球表面一样,在流星的轰击下化为齑粉。尽管我们的感受器还没有灵敏到听见那轰击,但我们还是感觉到了,我们会感到安慰:那声音就在我们头顶上,就象万点夜

30、雨敲打着屋顶。考点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考题设计:根据文章内容,请你写出“世界最大的膜”的形成过程。(4分)答:生命体出现前,地球在冷却时排出含有微量氧气的稀薄气体;(1分)这些气体积聚到一定程度,光合细胞以及生命形式出现;(1分)在光合作用下,生命体产生大量氧气,从而在地球表面形成臭氧层,形成“世界最大的膜”。(2分)一般技巧:定位+提取+整合考点2:分析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考题设计: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的语言特色。(4分)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答:运用拟人手法,把考点3: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考题设计:文章开头与结尾两次提到月球表面的情况,有什么作用?(4分)答:(4分)首尾呼应,运用反衬手法,以月球表面“干燥的、备受击打”的“死沉沉”情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