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20.66KB ,
资源ID:70732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732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县开展种文化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纪实.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县开展种文化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纪实.docx

1、我县开展种文化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纪实我县开展“种文化”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纪实“种”出新气象我县开展“种文化”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纪实今年,我县在新农村建设塑造新风貌工作中着力开展“种文化”活动,使“主题新村主题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全县农村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喜人局面,大大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有力提升了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主要做法: 我县广泛开展“种文化”活动,目的是要形成一批组织有力、活动经常、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先进乡村,传承一批积淀深厚、内涵丰富、形式独特、群众喜爱的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培养一批源于民间、扎根农村、各具特色、各有专长的农村文

2、体队伍和文化能人,使农村文体活动成为农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使农村文化阵地成为农民群众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使农村文化生活成为农民群众素质提升的有效载体,努力在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中塑造农村新风貌。 (一)做肥文化土壤: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基石,也是广泛开展农村“种文化”活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我县以宣传部牵头,整合20多个单位和部门的力量,大力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县里也十分重视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并专项列入了财政预算。我们采取统筹财政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文化建设资金及上级政策性资金的办法,近年来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

3、,在各个村建设或完善了以一个小戏台、一块小广场、一只小广播、一间文化活动室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同时大力建设农家书屋、道德漫画墙、农村阅报栏等,让“种文化”活动有了有效的载体。目前,我县已有160多个村基本达到文化基础设施“四个一”标准,另外涌现了140多间农家书屋、80多面道德漫画墙、110多处农民阅报栏。 我县农村存在不少古祠堂、老庙堂和旧礼堂,长期以来许多“三堂”要么陈旧破败,要么沦为宣传封建迷信的场所。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县特别注重运用先进文化改造这些古祠堂、老庙堂和旧礼堂,把它们修葺成一个个文化活动场所,使之成为弘扬先进文化、服务广大农民的基层文化阵地,既发

4、挥了古建筑的作用,又保留了它的文化价值。如文武坝镇社潭下村的肖家祠堂,经过一番整饬,昔日香火燎绕、敬奉祖宗和堆放杂物的祠堂已成为传播科技、文化的学堂,播撒文明、美德的礼堂,开展文体活动的乐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反腐倡廉的会堂。每到假日,还有20多名中小学生在这里跟“书法家”肖天长学习书法艺术。据统计,我县先后改造了66家“三堂”,其中上规模、上档次的有20多家,成了农民开展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二)精选文化种子:因村制宜选择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在“种文化”活动过程中,我县结合乡村特点,遵循农民意愿,因村制宜精选文化“种子”进行培植,让乡村文化贴近农民的文化需求,最大程度回归乡村原味,展现

5、农村文化魅力。 一是挖掘保护传统文化。会昌是个千年古县,又是重要的客家属地,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很多村落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间文化,这些文化发源于乡野,合乎当地水土,群众认同感强,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文化很多已经不再红火。为此,我们把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与新风貌塑造结合起来,组织人员在全县作了一次比较全面的农村文化生态调查,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深挖细掘和抢救整理,让传统文化重现生机。近年来,我们先后挖掘整理了高排村民间泥塑、石灰坝村三角班、小密村木偶戏、西江镇走马灯和坝子村茶花戏等一大批传统文化,把这些传统文化作为村里特色文化建设的“种子”,逐步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重

6、新回到农民身边。 二是提炼乡村特色文化。有些乡村拥有地域或人文特色,通过进一步提炼,寻找其特有的“文化基因”,作为新的“文化种子”开展“种文化”活动,受到农民欢迎。例如,珠兰乡怀仁村庆丰小组是会昌“猪沼果”生态农业的发源地,后来这一模式被推广到全县、全市,并成为了生态农业的“赣南模式”在全国唱响。我们以此挖掘该村的文化特色,引导农民用好用活“猪沼果”生态模式发展生产,同时用图片展览、知识问答、节能竞赛等形式组织了一系列与生态农业相关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同庆丰小组一样,我们从特色建筑、红色历史、生态保护、风土人情、产业特色等方面采集不同特色的“文化基因”,培育适合当地群众的文化“种子”

7、,在60多个乡村中“种”下了乡村特色文化。 三是注入时代精神。今年是奥运年,又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上下涌动着各种时代特色鲜明、昂扬向上的文化浪潮。我们在选择农村文化活动形式里特别注意注入时代精神,以先进的文化感染群众,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我们通过办图片展、送戏下乡、送资料和光碟等途径,积极引导新文化融入乡村,在弘扬时代精神的同时,为乡村打造出一个个诸如和谐家园、婚育新风、法治平安、国防教育等时代特征鲜明的主题文化。西江镇饼丘村三十年前是个“讨饭村”,每年春荒时节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没有饭吃。改革开放后,该村农民大力发展优质稻和大棚蔬菜,村民很快富起来了。现在家家户户住小洋楼、用冰箱彩电,他们还

8、崇尚科学,懂得节能环保,点灯做饭用沼气,洗澡用太阳能热水器。我们以此为切入点,把该村塑造成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典型村庄,并引入环保节能主题,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大力讴歌党的好政策,展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引导农民热爱党、热爱生活,积极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倡导绿色生活。 (三)呵护文化成林:完善农村文化养护发展机制我县积极探索政策扶持、挂点帮扶、骨干培训、文化创建等方面的农村文化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细心呵护文化成林,使农村文化活动不但能够开展起来,而且可以蓬勃发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政策扶持机制”: 我们对农村文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规定每年新增县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农村文化建设,文化事业专项

9、经费专款专用,房地产开发中的土地出让收益拿出1%用于文化建设。为用好用足这笔资金,一方面把这笔资金用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刀刃上,抛砖引玉,引导乡、村组织及农民加大农村文化投入;另一方面出台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奖励政策,对农民的文化创建活动,采取奖实物、奖资金、添设备等方式进行奖补。此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农村文化进入市场的政策扶助机制,规定送文化下乡经费不光用于专业文化部门下乡送文化,还分出一部分用于帮助农村基层文化团体进城献演和交流。县里重大文化活动注意给农村文化留位置、留机会,给农村文化展头露角的空间。 “挂点帮扶机制”:我们改变以前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状况,将参与新风貌塑造的各

10、相关部门协调起来,实现了“文化单位指导、文明单位帮建、挂点单位协作”的挂点帮扶体系,做到了劲往一处使,共下一盘棋。如宣传部门深入开展文明信用农户的评比,指导农村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宣传队、文化集会场所建设;艺术剧院经常指导各村文艺宣传队编排新剧目;文化馆经常为村里的文化骨干培训乐器演奏;图书馆开展流动送书活动,设立“流动图书馆”,巡回送书到各村;各中小学校发挥“村校共建”作用,发动美术、音乐教师利用节假日为新农村建设点绘制了道德漫画墙、辅导农民学音乐;人口计生部门把“婚育新风与新农村同行”活动开展到每一个新农村建设点,为主题文化建设增色。省、市级文明单位广泛开展“一帮一”创建活动,结合部门

11、职能进行帮扶。各新农村建设挂点单位,也发挥进村驻点的优势,在人、财、物等方面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帮助。“骨干培训机制”:我们采取分类别的办法,对农村文化中心户、农村文化带头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村干部进行培训,大力培养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帮助他们了解国家发展农村文化的方针、政策,掌握建设农村文化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农村文化人才,我们还采取分专业的办法,组织县文联和文化馆的专业人才、有才艺的教师、有特长的民间艺人,用“师带徒”或办培训班等形式对农民文化骨干进行培训,完善了农民艺人的培养成长机制。“文化创建机制”:农村文化繁荣最终体现在农村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经常性地开展下去。为此,我们

12、按照“年初一套文化规划、年中一系列文化活动、年末一次文化评议”这“三个一”的举措,搭建起了农村文化创建的长效机制。我们要求每个村每年都要根据本村特点,制定一套年度文化活动规划,就村级文化项目推广、文化活动开展、以及文化场所和设施建设等问题制定好计划,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年中按照规划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村民文化创建活动;到了年末每个村还必须组织一次文化评议,及时总结经验,讨论下一年度的村民文化活动内容。县里每年举办一次农民文化艺术节,并组织农村优秀文化节目进行巡回展演。各乡镇也相应制定计划,或开展比赛、或组织汇演、或举办展览,积极开展乡镇文化创建活动。 二、初步成效我县开展“种文化”活动以来,农村文化

13、得到了较好发展,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共进的多重效益。首先、培养了大批乡土文化人才,增强了乡村文化底蕴。“种”文化活动开展后,一大批“主题文化”在乡村间落地生根,增强了文化底蕴,乡村变得更具特色。大批农民从中获得文化熏陶,主动投身于文化创建之中,变成了乡土文化人才。小密乡小密村有位农民有表演提线木偶的绝活,在他的带动下,已有12位农民加入他的木偶戏组,他们或拉琴、或写剧本、或制作木偶。该村还专门修复了传统的古戏台,并组织这些村民表演,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西江镇河背村一小学教师,受聘为村文化辅导员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排练濒临失传的民间传统戏种“西江马灯

14、戏”,不但使传统戏得以复活,增强了河背村的文化底蕴,而且激起了当地农民参演马灯戏的热情,先后有30多名农民学会了演马灯戏,从而壮大了该村的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其次、提高了农民的科技道德水平,推动了和谐新村建设。把各种昂扬向上的优秀文化播洒在乡村之间后,激发了农民对高尚生活品位的追求,自觉远离了赌博、迷信等不文明行为,农村违法犯罪行为少了,歌声笑语多了。农民们经常在一起开展文化活动,邻里间的隔阂少了,情谊深了。县文联下属的摄影协会把反映新农村建设成果和改革开放成就的摄影展办到乡村,让农民发现自已身边的美,纷纷欲欲跃试,不少青年农民买了数码相机学摄影。县书法协会、美术协会在文武坝、麻州、珠兰等地办起

15、青少年书画培训班后,不但激起了当地青少年的书画爱好,还吸引了不少农民前来观摩,在当地掀起了一阵阵书画热潮。市司法局和会昌县司法局在参与种文化活动过程中,把守法爱国的文化宣传带到珠兰乡江背村新农村建设点,用法制长廊、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弘扬了“守法爱国”这一“文化主题”,增强了农民的守法意识。该村农民以前经常赌博、斗殴,上访不断,开展种文化活动后,村民把精力集中在发展烤烟和脐橙生产上,今年没有发生一起刑事和治安案件。再次、转变了农民传统观念,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我们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过程中,注重引导农民打破旧观念,学习农业新知识新技术,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学用科技的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小密

16、乡杉背村近几年发展了脐橙1500亩,今年又引进了华南农大毕业的广东客商发展现代农业。该村深入开展科技培训,让农民掌握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转变了生产经营理念。以前该村农民在农闲时打牌赌博,现在大家都忙着学农业技术,学科学知识,学技用技、科技致富的风气越来越浓。今年,该村农民已开发现代农业基地400亩,种植大棚西瓜、冬瓜、小青瓜、观赏南瓜等新品种。脐橙专业村珠兰乡郑屋村以一台小广播为载体,把脐橙种植的各项技术要点搬进广播,把脐橙如何吃、如何保、与脐橙相关的民间故事、人物、脐橙销售信息等内容广播出来,让农民开阔思维,增长见识。如今该村家家户户种植了脐橙,达到人均2亩果的规模,今年该村脐橙收入预计可达600万元。现在我县产业发展迅速,农民开发果业面积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递增,今年烤烟面积达2.7万亩,瓜菜种植面积在6万亩以上,许多农民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这是“种文化”活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一个很好的体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