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48.10KB ,
资源ID:70673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673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docx

1、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4广东江门一模)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解析集体宰

2、相制度强调宰相之间的监督、牵制,体制外新设机构强调分权,三省六部制和宋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都是集体宰相制度,故A项错误;中外朝制度和军机处都是体制外新设机构,故B项错误;内阁制是正式行政体制外另设机构,三省六部制是集体宰相制度,故C项正确;内阁制、军机处都是体制外新设机构,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4广东揭阳二模)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科道监察官受内阁节制。从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来看,这种做法()A整顿吏治,维护纲纪B削弱官员权力,加强皇权C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D窃取皇权,侵犯六部权力解析明太祖废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而材料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这与整顿吏治,

3、维护纲纪无关,故A项错误;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主要废除丞相,达到高度集权目的,“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反映的是内阁地位提高,权力有所增加,皇权相对削弱,故B、C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丞相,使六部直接隶属皇帝,而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并受内阁节制,从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来看,窃取皇权,侵犯六部权力,故D项正确。答案D3(2014广东肇庆一模)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解析从示意图可以看出,秦至清皇权并非是以递增的形式出现,故A项错误;三省

4、六部制,宰相之间相互牵制,最终大权还是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故B项错误;明朝废除宰相权分六部,皇权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故C项正确;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故D项错误。答案C4(2014广东茂名一模)“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解析材料是“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

5、人”,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一项措施是设立军机处,这里有出现,并且说这是清代特有的,寄信上谕是为了将皇帝的旨意完全执行,不许旁人议论,这是为了加强专制皇权,故A项正确;“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从文字上分析,应是数量较多,如果是为了保密,不会那么频繁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办事比前快了,故C项错误;也没有指出监察官员,故D项错误。答案A5(2014广东茂名一模)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

6、问题是()A农村经济商品化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C封建地租货币化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解析材料先说“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然后进一步指出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明显突出商品经济对租佃关系的影响,而租佃关系属于封建生产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到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故A项错误;而B项只是概括了“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这一句话,不全面,故B项错误;C项只是与“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相对应,也不全面,故C项错误。答案D6(2014广州二模)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

7、时2.2亩,清康熙时1.5亩。然而当地很多村落却在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经济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村落得到开发解析精耕细作一直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唐朝以后耕作方式没有实现质的变化,故A项错误;徽州人均耕地面积从南宋到明清不断减少,但在明清时期许多村落却走向鼎盛,这与明清徽州商业的发展和商帮的兴盛有关,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的发展,与城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故C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不能说明明清时期徽州村落才得到开发,故D项错误。答案B7

8、(2014华南师大附中综合测试)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解析表中出现了“会馆”,这是明清才出现的经济现象,故A、B项错误;第一次在国际交往中使用“中国”的国号是在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苏州在清朝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区段“地值寸金”,故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8(2014广东中山期末)洪武十九年(1386年)浙江舟山46岛居民30 000余人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对这一做法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效加强对沿海岛屿的控制B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交往C舟山成

9、为推行这一政策的中心D有限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解析将沿海居民迁入内地,这是明朝海禁政策的一个内容,这一做法的影响中,沿海岛屿没有居民居住,控制是弱了,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中国与外国还是有交往的,只是少了,故B项错误;舟山只是推行这一政策的一个地方,材料没有说它是中心,且“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恰是说明地位下降,故C项错误;这一政策维护了封建统治,并且是在一定时期内的,故D项正确。答案D9(2014广东潮州二模)他的学说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圣贤功夫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提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虽终日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四民异业而

10、同道”。“他”指的是()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解析 从材料“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以判断。“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与王阳明“心即理也”观点相同;“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与王阳明“致良知”观点相同,王阳明认为只要恢复良知,人人皆可成为圣人,故D项正确;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故A项错误;程颢、朱熹认为理在客观世界中,故B、C项错误。答案D10(2014广东中山期末)明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

11、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解析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C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含义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会责任感,故选C。答案C11(2014华南师大附中综合测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危机B王阳明主张“经世致用”C顾炎

12、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阳明心学对后世影响巨大解析顾炎武强调“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已非儒学之正宗”说明王阳明的心学出现危机,故A项正确;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而不是王阳明,故B项错误;顾炎武只是认为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并不是摒弃孔孟儒学,故C项错误;材料是对阳明心学的否定,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4广东省实验中学考前训练)明末冯梦龙在小说集醒世恒言写到:“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A是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可作为研究明代文学的直接材料C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说明民间手工业迅速发展,

13、技术水平提高解析结合史实可知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结合材料“明末冯梦龙在小说集醒世恒言”可知B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各朝代惯行的经济政策,没有破产,故C项错误;结合材料可知不能体现手工业技术水平提高,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4广东汕头模拟)实行民主政治是传统中国向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

14、帝时,并不许设立丞相。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材料二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认为其著作是“兴民权之微旨”。章炳麟改名绛(顾炎武初名绛),号太炎,明白显示他是顾炎武学说的继承者。梁启超将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等则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和原臣分发同志,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1)一句话概括汉、唐、宋丞相职权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罢丞相”之举措对君臣关系、决策机制、政体转型的影响。(10分)(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分别列举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的主要政治观点。分析谭嗣同等人推崇这三位明末思想家的主要原因。(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

15、联系史实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史实作答:罢丞相之后出现了内阁、军机处等机构,标志着皇权逐渐达到顶峰,君臣关系中君主拥有了绝对的权力;决策机制中,君主决策的专断性、随意性日益增强;在国家政体转型中,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教材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注意结合谭嗣同的维新派代表的身份解答。答案(1)趋势:丞相职权趋于被分散、被限制,权力趋于被削弱。影响: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此后成立的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主子”与“奴才”的君臣关系本质进一步体现;皇帝实现了高度集权,六部直属于皇帝,增加了专制政治的独断性、随意性;在国

16、际政治经济变迁的大背景下,集权趋势不利于中国向现代国家政治转型。(2)观点: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顾炎武:“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原因:这三位明末思想家,挑战正统、批判君主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谭嗣同等人为推动资产阶级改革或革命运动,致力于新思想宣传,需要汲取历史资源。14(2014广东清远调研)一个国家或文明要生生不息,就一定在多个领域有所传承和超越。世界历史要承载进步,各国或各文明之间就要有所联系,相互学习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文明在文化上的连续性必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语言文字

17、发展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学术传统(其中尤其是直接反映历史连续性的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精神内容的连续性。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三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

18、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的表现。(2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在精神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相对西方而言,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0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8分)解析第(1)问,回答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回答明清儒学思想的性质与进步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归纳原因。第(3)问,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从鸦片战争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来回答。答案(1)中国文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过程。(2)表现:明清之际出现的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原因:封建专制的强化;闭关锁国;自然经济;理学主导,思想控制;传统科技缺乏突破。(3)近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