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73.40KB ,
资源ID:70585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585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海天考研政治重点剖析28题完美打印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海天考研政治重点剖析28题完美打印版.docx

1、海天考研政治重点剖析28题完美打印版重点1 运用实践观点分析人类活动方式与认识问题1.运用实践观点分析人类活动方式的特征(1)实践的本质含义与基本特征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的活动。其本质含义和基本特征有三: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受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活动中具有基础和根本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2、。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总之,实践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是人类的存在方式。(3)上述原理告诉我们:1)人的实践活动要尊重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符合规律的认识和行动才是正确的认识和行动,违背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2)实践是人能动的活动,人是实践的主体,要认识和改造客体、历史主体的自觉选择,可以也应该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调整实践方式,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2.运用实践的辩证的方法分析认识问题(1)认识运动总规律内容如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

3、复以至无穷,每一次认识都比较地进入高一级的程度,推动人类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2)上述原理告诉我们:1)人类的认识是循环往复的,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犯错误,因为人类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类的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发展。人的认识一开始不免带有感觉和想象成分,在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不断地由现象到本质,由偶然到必然,一步步达到对真理的认识。2)任何理论和实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无论哪一种正确的理论,归根到底都是来自于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发展的。检验其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也是社会实践,而实践都是一定具体的实践,所以理论和实践是否一致、统一就要具体问题具体

4、分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因为实践是无限发展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理论创新,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形成新的认识。重点2 运用联系普遍性原理分析问题1.原理内容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有两个重要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成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

5、的;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2.上述原理告诉我们:(1)事物是一个整体,世界是一个整体。(2)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3)以发展的眼光和态度看待一切事物,在动态中考察事物之间的联系。3.上述原理又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要采用全球性、全局性的发展战略。(1)中国的发展不能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要和世界发展接轨,所以要采用全球化战略,积极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2)中国社会内部存在多种因素,各因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所以要采用全局性战略,实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的根

6、本方法。重点3 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1.原理内容对立统一规律包括三个重要原理:(1)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表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原理。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使事物能够相互转化,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

7、立面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总的作用: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为新事物。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事物发展。矛盾统一了,解决了,事物就发展了。(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是具体的,具体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3)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

8、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2.上述原理告诉我们:(1)矛盾是普遍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们要正视矛盾,解决矛盾,不能回避矛盾。(2)矛盾是特殊的,所以对各种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要求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3.上述理论告诉我们: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正视并不断化解矛盾。(1)中国社会存在许多矛盾,不能回避,要正视,及时解决。(2)对各种矛盾要具

9、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抓住生产力不发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集中精力加以解决。对于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要用和谐的方法解决。(3)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是达到和谐的方法。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但和谐并非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和而不同,同则不继”,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是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促进优势互补,推动事物的发展。4.上述原理告诉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1)矛盾是普遍的,所以改革中必然存在矛

10、盾,我们要正视改革中的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2)改革中矛盾多种多样,地位、作用也各不相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革有成绩也有失误,事实证明,改革的成绩是主要的,所以我们要对改革持肯定态度,推动改革深化。(3)矛盾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是可以转化的。改革中存在的矛盾解决了,改革就深入发展了。5.上述原理告诉我们:对科学技术的作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效应。(1)正面作用: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它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2)负面效应: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也带

11、来了环境、生态、人口、资源等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性问题。(3)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二者的关系中,科学技术的正面影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并积极促进负面效应向正面作用转化,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例:日本核泄漏灾难)。重点4 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真理问题(1)真理和谬误是一对矛盾,所以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1)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2)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联系的,二者相比较而存在。3)真理的发展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4)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对待真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

12、的特定对象、范围和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如果超出具体的规定,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对待真理的标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也是具体的、历史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对立统一。一方面,实践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具有确定性即绝对的,也就是说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唯一的;另一方面,实践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即相对的,也就是说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有条件的。所以,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作是全部人类的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世界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4)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对立统一。1)真理具有绝对性,即具有无条件性、无限性;2)真理具有相对性,即

13、具有条件性、有限性。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另一方面,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所以,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要具体分析。(5)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真理和价值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尺度有着不同的内容,但两者在实践上是统一的。具体表现在:第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第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第三,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相互制约表现在: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价值被发现的程度反过

14、来制约着真理被检验的过程;相互引导表现在: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真理的不断发展又会引导人们提出新的价值追求;相互促进表现在:真理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追求更合理、更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性,人们对价值追求的发展必然伴随人们把握真理的深入。重点5 运用相关哲学理论分别说明先进文化的意义以及对待文化传承的正确态度1、关于先进文化的意义要点(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2)先进文化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先进的文化是有效地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矛盾的精神

15、武器;在现代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传承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具有规范引导作用,所以继承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2.关于对文化传承的科学态度要点(1)唯物辩证法关于辩证否定的含义内容如下:1)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结果。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2)上述理论告诉我们,对一切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3)对待文化传承的科学态度就是

16、即克服又保留,吸取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方面,克服其落后的方面,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重点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新型工业化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

17、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个坚持”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以加快转

18、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第一,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

19、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第二,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第四,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

20、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五,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

21、路的“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完善现代产业体系,要大力培育能源资源消耗低、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尽早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

22、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重点7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完善社会管理是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完善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第一,推进社会管

23、理体制改革创新。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第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社会组织具有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把它们的作用利用好、保护好、发挥好,有利于降低政府社会管理成本,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认同感。要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

24、管理和服务。第四,增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维护安全生产秩序,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重点8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

25、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它不仅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而且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根基,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设社会主

26、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他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7、理论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在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抵御各种腐

28、朽思想文化的渗透,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29、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1)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3)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直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第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

30、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为了引导和激发全体人民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理想决定行动,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第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

31、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条件。第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

32、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第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第二,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第三,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第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教育和科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第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第二,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第三,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重点9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做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体现在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