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07MB ,
资源ID:70548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548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战国七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都江堰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熟记战国形势图能够掌握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理解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改革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敬仰;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积极参与改革;有时改革也会付出代价。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战争的影响难点:商鞅变法

2、的内容及历史意义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请大家一起分享同学讲述的小故事。(出示画(立木为信)学生讲故事:商鞅起草了一份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于是他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杆。一位士兵手持赏金大声喊道:“快来看!快来看!左庶长的告示,”群众蜂拥围观并讨论了起来,一位百姓疑惑地问道:“咦!这上面写的什么啊?”另一位百姓神秘地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十金呢!”有一位百姓插了话:“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百姓们纷纷说道:“就是,就是!秦国历来政令不一,法度朝令夕改,我看

3、这是一个圈套,不要上当!”一位士兵把看到的情景,禀告了商鞅。商鞅便把赏金加到50金。百姓议论着:“这新官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就在此时,从城外走来一位壮汉,看到许多人围在南门前,于是他上前问明事情后,扛着木头向北门走去。结果他真的拿到了50金百姓们惊讶地议论起来:“天哪!真的赏他50金!看来,这新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以后我们要听从他的命令了。真后悔!我怎么不去呢!”教师总结:这就是“立木为信”的典故。商鞅通过这一做法,树立了威信,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在秦国开始推行变法。你想知道商鞅变法的经过吗?让我们走进第7课一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二)讲授新课:一、战国七雄教师讲述:公元前475年一公

4、元前221年是战国时期。我们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战国的形成。历史角度: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楚、燕、秦;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初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三家分晋,二是田氏代齐。1.韩、赵、魏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晋文公曾经称霸诸侯,晋国与楚国争霸战争之际被瓜分。原因是诸侯可以分封卿大夫,晋国也分封了卿大夫,这些卿大夫经过长期的斗争,剩下了韩赵魏三家,于是三家一合计,把自己的“老板”晋国的国君废黜了,自己另起炉灶,这就是“三家分晋”。2.田氏代齐齐国本来是姜子牙的封地,战国时代,齐国的卿大夫田氏也把自己的“老板”废黜了,自己当“老板”。这就是“田氏代齐”。设计意图:

5、在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两个历史概念的时候,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降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和教师的讲解,在问题的解决中感受学习的喜悦。教师过渡经过这两件事,就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并立的局面。学生活动:(观察教材战国形势图),了解战国七雄的名称)历史角度:齐、楚、秦、燕(春秋时期的国家)+韩、赵、魏(三家分晋)地理角度: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教师过渡: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这两场大战发生在齐魏两个国家,同时也是孙膑与锋

6、利,庞消两个人的战争。孙膑和庞涓是同学,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两个人都很有才华,后来两个人分道扬镳。学生讨论:(设计情境:桂陵之战的形势)如果你是齐国国君或者军事指挥者,你将怎样去救赵国?围魏救赵。教师过渡:马陵之战一孙庞斗智的故事。战国末期,秦国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但是东方各国不甘心被兼并,于是又发生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一一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这次战争的结果是赵军40多万人欧洲的被坑杀,只有200多个不满13岁的未成年人被放回去报信。这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过程最为惨烈、死伤最多的一场战争,经社会生产过这场战争,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了。这场战争怎样解决还出现了一个成语

7、一纸上谈兵。学生表演课本剧:纸上谈兵扮演者:赵括、赵括之母、廉颇、旁白等。旁白:长平之战,秦赵相持不下,秦国四处散布谣言,说秦国牛耕的推最怕赵括,赵王听信谣言,撤下廉颇,而换上赵括由于廉颇:(语重心长):秦军现在士气正盛,锐不可当。我等应以守为攻,耗其士气,以待其自退。赵括:(满不在乎)大敌当前岂能不打?你没有听说秦军最怕我赵括吗?你是老了,我可不能辱没了我将门虎子的名声。赵母:(担忧):孩儿,你空有腹中的万卷兵书,而无实战经验,纸上谈兵是万万不可的。你要听廉颇老将的话才是。赵括(不以为然):他只是胆小如鼠之辈而已,母亲,请放心,我一定不辱赵王使命,全军出击,攻破强敌。赵母(无奈):唉赵国亡矣

8、。廉颇(连连摇头)旁白:赵括到了前线,不顾廉颇劝阻,全线出击,落入秦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自己被射杀,40万赵军群龙无首,投降秦军,基本上被秦军坑杀。赵括的一时之勇,给赵国带来了灭顶之灾!4.著名战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师生互动: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有什么不同?春秋的争霸战争是大国依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战争;而战国的兼并战争就是为了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战争。春秋的特点是争霸,战国的特点是兼并。通过争霸和兼并,中国逐渐走向统一。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激烈。秦国经过长平之战,大败赵国,确立了在军事上的强国地位,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了

9、。那么,为秦国最终能够完成统一六国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的事件就是商鞅变法。二、商鞅变法教师过渡:请说出在此之前我国使用过哪些农具?比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等?假如现在给你们一块土地开垦、耕种,你们可以从以下工具(石制农具、骨制农具、木制农具,青铜农具、铁制农具)中挑选一种进行劳作,你们会挑选哪一种呢,为什么?学生回答:石制农具、骨制农具、木制农具,青铜农具等,铁制农具,原因是(各抒己见)选“铁制农具”,原因有二:铁制农具的优越性:石制农具、骨制农具、木制农具等虽然廉价,但硬度不够,不耐用:青铜农具虽然很硬,但比较脆,容易断;而铁矿与它们相比,不仅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而且质地坚硬,并且很锋

10、利,特别适合制造农具。冶铁业的发达:直到春秋后期战国初期,我国掌握了生铁冶炼技术,这使冶炼和成型效率以及产品产量都大大提高,欧洲直到14世纪才炼出生铁,比我国晚了1900多年!因为铁制农具的优越性和冶铁工业的发达,使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了较快推广。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温故而知新”;通过假设拉进学生与历史的距离;通过回答问题进行总结,比较铁制农具的优性,从铁制农具的优越性和冶铁业的发达两方面回答,与欧洲的比较,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过渡:铁制农具的推广,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但新问题是:当时人们仅靠人力耕作相当费劲,该怎样解决呢?学生回答:解决人力耕作费劲的办法是

11、牛耕的推广教师归纳:春秋时期,牛耕已为人们所熟悉和重视,战国时期,牛耕得到推广,促使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劳动效率,为精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一大量荒地被开垦一私田出现一出现封建剥削方式一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于是封建地主和封建农民产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如:楚国吴起变法,魏国李恒变法等,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效果最为显著师生活动:指导学生看教材第35-36页“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方面: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全国共建有

12、31个县,县令、县丞由国君直接任免,加强了国家集权。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必然引起贵族的不满,他们一定会破坏变法的,商鞅也考虑到地方上的反对势力,所以才有上面的这条法令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秦国的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商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轻罪用重刑,还要增加了连坐法,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所谓私斗,并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邑”是指一般的城镇,被奴隶主所占有。奴隶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产,经常发生争斗。新法规定不准私斗,目的在于削弱

13、奴隶主的势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严惩私斗的为做法是:为私斗者,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经济方面: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国家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在法律上公开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是商鞅变府法所公布经济方面的第一条法令,同学们能发现其“变”在什它么地方?有什么作用吗?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实际上是通过法律手段,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是为了使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变法,这项法令的“变”体现在经济制度上,有利于促进本国封行回建经济的发展,为秦国实现富国奠定了基础。秦国迈出了走向富国的第一步,再看下面的告示,变化又体现在什么地呢?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这条法令有利于新

14、兴地主阶级获得更多的“私田”,同时,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开展农业生产,这是秦国实现富国的重要一步。3.统一度量衡。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目的就是要富国强兵,使秦国成为诸侯国中的强者,商鞅用什么样的法令使秦国的军事力量发生了变化呢?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规定斩敌首级一颗赏爵一级(首级的来历),田一顷宅九亩,服劳役的“庶子”一人。爵位越高,相应的政治、经济特权越大。宗室、贵族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

15、籍,不能享受贵族的特权。有利于激发士兵的战斗热情,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这是秦国强兵的重要措施商鞅通过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建立起了封建土地所有制;通过奖励生产实现富国;通过奖励军功实现强兵;通过建立县制实现加强中央集权。总之,经过变法,秦国的政治、经济都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尽管使用“立木为信”的小计谋,确立自己的威信,争取到更多的支持,但是,在那个时代以旧贵族为代者还是很强大的。据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说明当时的社会变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是经历了低潮和阻碍的。尽管商鞅死了,但是他的新法却保留了下来

16、,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结论: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尽管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商鞅被处死,但是,他推行的新法并没有被废止,正是依靠商鞅变法,秦国才走上了强国之路,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前人总结历史经验时曾说:“商君虽死,秦法未败。”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整理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同时思考新旧势力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需要,甚至有时候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教师归纳:各诸侯国都先后通过变法,逐步废除了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取代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于

17、是,我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了。大变革的时代,真正体现“变”的,是社会性质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变害为利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人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始改造自然,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典型的代表就都江堰作为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变府之国”的美称,至今仍在造福于人民,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赞颂什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甚至超越了长城。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请学生根据课本和都江堰相关的历史资料,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师生互动:1.都江堰是哪国、谁负责修筑、是一个怎样的水利工程?学生回答:都江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眼江中游修筑的闻名世界防洪灌溉工

18、程?2、为什么叫它都江因为这个水利工程,修在古代都安县境“都安理”,后来改名都江堰3、根据你知道的资料,(附近的自然环境)想一想,面对如此艰难的工程,李冰应该采取怎样的设计方案?假如当时你李冰的参谋,你会给他怎样的参考方案?学生小组讨论,由各组代表说出各自的意见,并评出最佳的水方案和方针,最佳方案: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山石多的特点,将江水一分为二。“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调动大量民工投入修建,精心设计完成集防洪,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4.修筑都江堰有什么意义?我们了解了都江壤工程的修建原理,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江水流

19、量,使原来“早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现在可灌田800万亩。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它不愧为中国史上的一颗明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5.如何评价李冰的功绩?李冰很有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面且是一个关百姓疾苦的官员。为了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深入高山峡观山势,察水情,寒来暑往,日夜操劳。他的事迹光照史册,中人民水难忘怀。水对人类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呢?从们身边做起,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增强节水意识。设计意图:教师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在查找资料、理解料、作对比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出有效的

20、历史信息,并学会正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三)、课堂小结战国是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先进生产工具(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促使土地私有化的出现,各国争相变法以实现向封建社会过渡,谁的变法最彻底,谁就可以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秦国通过较为彻底的商鞅变法,发展生产,加强军队战斗力和中央集权速进入封建社会并强大起来,为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四)、课堂练习:1.战国七雄中,管辖地区主要在我国今山东省一带的国家是( C )A.燕国B.秦国C.齐国D.魏国2、战国时期,七雄当中位居中央的是哪三国( B )A.齐、楚、燕B.韩、赵、魏C.秦、赵、魏D.

21、齐、韩、赵3.今天的北京在战国时应该属于哪国(B )A.秦国B.燕国C.魏国D.齐国4.下列战役,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是( A )A.牧野之战B.马陵之战C.桂陵之战D.长平之战5.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的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B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实现富国强兵C.缓和社会矛盾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五)、板书设计一、战国七雄1.韩、赵、魏三家分晋。2.田氏代齐3.战国七雄 4.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二、商鞅变法1、时间:2、商鞅变法内容3、意义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筑都江堰的意义:(六)、教学反思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

22、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目标了解战国七雄、知道商鞅变法、了解都江堰构造和作用。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改革是时代的需要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学会应该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商鞅变法。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情景导入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战

23、国七雄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问题思考(p.34)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商鞅变法背景、内容、意义。1. 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及商鞅其人其事。2.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军事(p.35)。 3. 变法的意义:(p.35)。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24、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从此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材料研读(p.3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教师以都江堰示意图为蓝图,讲解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样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并了解李冰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纪念。什么叫“堰”挡水低坝。为什么要修都江堰?因为修都江堰前岷江是一条害河,岷江中游地区东旱西涝,为了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所以要修这个水利工程。都江堰修建时间、所处位置、修建主持人、名称的由来。时间:战国时期(约前256前251年,即距今220

25、0多年)位置:岷江中游,今都江堰市。修建主持人:李冰。都江堰是如何修建?按宝瓶口都江鱼嘴飞沙堰来讲(P.36)都江堰工程的作用,内容包括:(1)作用:灌溉、泄洪、天府之国 (2)环保(3)今天的启示(大江截流)。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造福了当地的人民。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类,至今可灌溉土地千万亩,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价值,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所以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在2000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古代文化遗产”名录。都江堰水利工程重在疏导,体现了古代先民战胜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的能力。我们充分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具有高

26、度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力。从都江堰化水害为水利,我们应该明白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如果人类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不去保护,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分力,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材料研读(p.37)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总结归纳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知识拓展(p.37)作业:课后活动(p.37)1、查一查下列成语的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出

27、自春秋时期的有: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唇亡齿寒、鼓作气、 三令五申、卧薪尝胆;出自战国时期的有: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纸上谈兵。2、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时训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商鞅在秦国为相十年,宗室贵戚大多怨恨他)。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哪一内容造成的?(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变C根据军

28、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2、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A秦国B齐国 C燕国 D赵国3、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哪一项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二、填空题4.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发展,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5.公元前年,商鞅在支持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是富强的国家。6.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和的矛盾。7.秦国蜀郡太守在岷江中游修筑的,是闻名世界的工程。提高训练(10分钟)三、材料分析题8.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

29、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材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结果如何?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四问答题9.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变法有什么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3 CAA4.封建统治、封建经济5.356、秦孝公 6.地主阶级、农民阶级7.李冰、都江堰、防洪灌溉8.商鞅、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代表地主阶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令商鞅进行变法;治理国家不应墨守成规,需根据变化了的形势适时改革、变法,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进步。9.内容: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历史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