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5 ,大小:175.86KB ,
资源ID:70542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542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内经选读讲稿.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内经选读讲稿.docx

1、内经选读讲稿内经选读讲稿绪 论 授课细则表授课对象中医本科授课时数4目的要求1掌握内经的沿革及.领会内经的成书。2.了解内经的书名含义。3.了解学习内经的方法4.领会内经的学术价值重点难点1.重点:内经的沿革2.难点:内经的成书时代、内经的医学模式3.疑点:五运六气形成的时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思考题例参章节小结之后思考题第一章 绪 论 黄帝内经 (简称 内经 ),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第一节 内经 的成书和沿革一、成书年代关于 内经 的成书年代,历代医家、学者的观点有很大的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四

2、种意见: 黄帝时代; 战国时期; 秦汉之际; 汉代,主要是西汉,其中有些篇章形成于东汉。黄帝内经 书名首见于 汉书 艺文志 ,它与 黄帝外经 扁鹊内经 扁鹊外经 白氏内经 白氏外经 旁篇 共为“医经七家”。而 汉书 艺文志 乃是东汉班固根据 七略 艺文志 摘编而成。 七略 则是西汉末年汉成帝时代(公元前 32 年)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收集整理的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据此证明, 内经 的成书年代当不晚于公元前 32 年,即西汉末年。司马迁的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从远古黄帝时代至汉武帝时长达三千余年的历史,收录了包括医史人物及医学著作在内的历代科技文化及人物史料,如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3、不仅为名医扁鹊、仓公作传,而且记述了 上下经 五色 奇咳术 奇恒 揣度 阴阳外变 等一批医学著作。但未见(内经 书名,而上述古医籍曾经被 内经 所引证。 内经 作为一部重要的医学典籍不至于被阅历丰富、治学严谨的司马迁所疏漏。据此分析,说明 内经 的成书当在 史记 成编之后,据史学家考证, 史记 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104以一公元前 91 年)撰成。因此,推测 内经 的成书时间应在 史记 之后、 七略 之前的公元前一世纪内。根据上述分析及近人多方考证,可以认为 内经 不是一个时代,一滚地方的医学成就,它的主要内容形成于战国,并自秦汉以来代有补充,将其汇集编纂成书的时间,可能在公

4、元前一世纪的西汉中后期。二、书名的由来与作者“黄帝”不是内经 的作者,正如 淮南 所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人说。”据此说明 内经 冠以“黄帝”仅是托名而已,非为“黄帝”所著。内经 的“经”,是经典的意思。 内经 所阐述的医学原理和法则,成为后世医学的常规、典范,也是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必由门径。 内经 的“内”,是与“外”相对而言的。书名分内、外并无多大深意,无非是上下篇或姐妹篇的意思。也有人说 内经 是讨论基本知识的, 外经 是论述医疗技术的,但这仅仅是推测而已,无法确切考证。 内经 分为 素问 灵枢 两部分,每部各八十一篇,合计一百六十二篇。 素问

5、的含义有多种说法,梁代全元起说:“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曰 素问 。” 宋代林亿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病擦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 素问 之名,义或由此。” 张介宾在 类经 中亦持此说:“平素所讲问,是谓素问。”灵枢 的含义也有分歧,“灵枢”之名,系唐王冰所加,王冰热衷于道家,其含义蕴涵着深刻的道家思想三、沿革最早记载 黄帝内经 的是东汉班固的 汉书 艺文志 ,但当时未确切指出 内经 就是 素问 灵枢 。而认定 内经 包括 素问

6、和 针经 两部分的是晋代皇甫谧。他在 针灸甲乙经 序中说:“按 七略 艺文志 , 黄帝内经 十八卷,今有 针经 九卷、 素问 九卷,二九十八卷,即 内经 也。” 素问 之名,始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他在自序中说:“撰用 素问 、九卷 、 八十一难 、 阴阳大论 胎肪药录 ,并平脉辨证,为 伤寒杂病论 合十六卷。”至南朝齐梁间人全元起对 素问 注释训解,全氏注 素问 时,只存八卷,第七卷已佚。全元起是 素问 最早的注家,但全氏注本在宋以后亦亡佚。至隋朝有杨上善撰注 黄帝内经太素 ,保存了唐王冰改动之前的 内经 原文。可惜的是,杨氏本自宋元后已残缺不全。及唐,王冰鉴于 素问 “世本纸缪

7、,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于是将其内容讹误处,经过分合增删,校勘整理分成二十四卷。至宋代仁宗嘉佑二年( 1057 年),国家设立校正医书局,经高保衡、林亿等对 素问 作了较全面的校正。现在通行的 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就是经王冰收集整理,重新编次,并经宋林亿等校正而流传至今。 灵枢 最早称为 九卷 。初见于汉末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序 。晋代王叔和 脉经 亦称 灵枢 为 九卷 ,至晋皇甫谧在 针灸甲乙经 序中始名 针经 。考 针经 之名,取自其首篇 九针十二原 中“先立针经”语。皇甫氏撰 针灸甲乙经 时,曾取材于 针经 ,而收集 针灸甲乙经 中的许多文字,与今天所见 灵枢 相同,可以证

8、明 针经 即 灵枢 。 灵枢 之名,始见于唐王冰叙 素问 引班固 汉书 艺文志 说:“ 黄帝内经 十八卷, 素问 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 九卷,乃其数焉。”然而他在 素问 的有关引文中,将 灵枢 与 针经 混称。故林亿在 新校正 中说:“在彼云 灵枢 ,而此曰 针经 ,则王氏之意,指(灵枢 为 针经 也。” 宋 艺文志 分别载有“ 黄帝灵枢经 九卷”、“ 黄帝针经 九卷”。据此说明,唐宋时期两书是并存的。北宋元佑八年( 1093 年),高丽献来 黄帝针经 ,哲宗随即下诏颁发天下使此书复行于世。现在通行的 灵枢经 ,是南宋绍兴乙亥年( n55 年),史裕“校正家藏旧本 灵枢 九卷,共八十一篇,

9、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刊行流传至今。成书年代(15分钟)书名的由来与作者(15分钟)沿革(10分钟)第二节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学术特点一、 内经 理论体系的形成(一)形成条件科学史告诉我们,任何理论的产生、学科的形成,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 内经 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样与当时社会的变革、哲学思想的渗透、自然科学技术的影响不可分割,当然,作为医学论文的汇编, 内经 的形成与当时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关系更为密切。1 社会的变革,巫术的衰落2 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医学史研究证明有人类就有生活,有生活就有医疗实践。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

10、的实践经验。3 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哲学思想对 内经 理论体系的形成,关系尤为密切4 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二)建构方法在这些哲学方法指导下, 内经 采用了司外揣内、援物比类、直觉领悟、揣度奇恒等独具特色的方法。这是本节介绍的重点二、(内经 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 (一)天人合一,五脏一体 整体地把握生命规律 内经 在探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过程中,并不是把人体分割成各个部分孤立地加以分析研究,而是从人体内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体与自然界相互联系中加以认识的,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一体)、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天人合一)。 (二)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辩证地对待

11、生命活动 内经 不仅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着共同的物质根源,而且还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事物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命、健康和疾病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变化的。三)候之所始,道之所生 从功能概括生命本质候之所始,道之所生 从功能概括生命本质“候”,是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征象;“道”,是法则和规律的意思。 素问 五运行大论 谓:“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说明根据事物的外在表现,可以总结出事物变化的法则和规律。 内经 关于生命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总结、概括而来。“道”源于“候”。 素问 五运行大论 说:“夫变化之用,天垂象,

12、地成形,七耀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此言,天道玄远,神妙莫测,但可以通过气象、物候的观察,总结大自然变化的规律。同样的道理,人体的脏腑藏匿于体内,医生无法了解其生理活动情况,但可以通过观察活体表现在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来把握生命的本质及其活动规律。 内经 理论体系的形成,就是先人们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生活与医疗实践中,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结果。研究表明, 内经 藏象学说的形成,古代医学家除了通过尸体解剖获得对人体的初浅了解以外,更重要的是对活着的人体进行动态的观察,通过分析人体对不同

13、环境条件和外界刺激的不同反应,来认识人体的生理活动规律。即从“象”把握“藏”。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所说的“以表知里”以及 灵枢 外揣 中的“司外揣内”,表达的都是同一意义。一、(一)形成(210分钟)二、学术特点(20分钟)第三节 内经 的学术价值 内经 诞生于两千年前,它的问世,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而且数千年来一直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和推动中医学术发展的准绳。一、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内经 问世以前的医学,尚处于较为零星的不成系统的医疗经验积累的阶段,尚无理论可言, 内经 作者自觉地吸收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哲学思想,作为理论的支柱,并与医疗经验进行有机地结合,使之升华,形成了藏象学说

14、、病因病机学说、诊法学说及疾病防治学说,为中医学奠定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中医学之所以得以延续至今,真正的魅力在于二:一是它的医疗实用价值,中医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是它有着一套至今魅力不减的理论体系的指导,这些理论的学术价值仍然不可低估。自 内经 之后,中医学术虽然代有发展、流派纷呈,医学著作汗牛充栋,然而追溯这些学说、流派、著作的渊源,无一不是导源于 内经 。二、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 内经 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天地人“三才”医

15、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三、(内经 是一部治病的法书有人认为, 内经 是一部阐述中医学理论的著作。但金元时代张子和曾说, 内经 是一部治病的法书。首先, 内经 所阐述的中医学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这是中医理论的生命力之所在。 内经 藏象理论在分析人体疾病状态时,奠定了脏腑辨证的雏型。如 素问 咳论 痹论 痪论 风论 等篇章,将咳、痹、疾、风等疾病用脏腑作为疾病证候分类的纲要,咳有五脏咳、六腑咳,痹有五脏痹、六腑痹,每一病证均有各自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各异。现代

16、所通行的脏腑辨证肇端于 内经 的藏象理论。 内经 还记载了多种病证,尤其对热病、疟病、咳嗽、风病、痹病、痪病、厥病等病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作了专题讨论,许多内容和观点至今仍是临床实践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治疗方面, 内经 提出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因势利导、治病求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标本缓急、补虚泻实、寒热温清、预防与早治等原则。在治法方面,除了针灸和药治外,还广及精神疗法、按摩、导引、药熨、渍浴、术数等方法,这些说明了 内经 治法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其中有些疗法,如针灸、按摩、导引、精神疗法、饮食疗法等,已引起中外学者的重视。四、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总览 内经 ,其内容远

17、不止涉及医学一个学科,它还广泛吸收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对天文学、历法学、气象学、生物学、地理学、心理学以及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内经 对中医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它汇集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而且也为我们展示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五、创建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一股“中医热”,与其说是“中医热”,不如说是“针灸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是以针灸为先导。由“针灸热”进而引发了探索经络实质的研究热点。经络学说的提出和针灸疗法的发明,是 内经 的一大学术成就。六、 内经 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第四节学习内经的方法内经 比较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及学术思想,它是中医学理论的

18、渊源,也是学习中医必读之书。但本书成编于秦汉时代,不仅因为它文字古奥,义理隐晦,而且由于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原文出现衍、误、脱、倒等情况,给学习和研究带来不少困难。为了学好 内经 ,以下介绍一些学习方法,供参考。一、利用工具书,弄懂文理学习 内经 原著必须弄懂文理和医理,读通原文是领会医理的前提。而弄懂文理必须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在阅读原著时还应借助于工具书。二借助注家,弄通医理 内经 的注家及其注本,是古代医家研究 内经 的经验结晶,也是对 内经 学术思想的发展,在历代注家中不乏对 内经 研究有真知灼见者,这些可以作为后世学习研究 内经 的重要借鉴。但由于历代注家的学术观点不尽相同,往往

19、对同一问题出现分歧,我们在阅读时,可借助多个注家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弄通其医理。三、联系临床实践,领会精神实质 内经 所阐述的理论,是古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尽管其理论性很强,但归根到底是用来指导临床实践的。因此,学习 内经 要真正掌握其精神实质和学术价值,必须结合临床实践才能深刻理解它。一、 内经 的学术价值(40分钟)第四节学习内经的方法(40分钟) 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1.内经的成书过程及沿革怎样? 2.内经的学术价值如何?3.为什么说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4.为什么说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第一单 宝命全形 授课细则表授课对象中医本科授课时数4目的要求1.

20、掌握四气调神的内容2.领会四气调神的意义3.了解人生命产生的因素及生长衰老的规律4.掌握养生的意义、原则方法5熟悉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生理过程和肾气的作用重点难点1.重点:养生的原则和方法2.难点:人与社会人俗的协调3.重点:四气调神的方法4.难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思考题例参章节小结之后思考题第一单 宝命全形题解: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宝命,珍惜生命的意思;全形,保全形体。宝命全形,即保养生命的意思,又称摄生、养生。正如 素问 宝命全形论 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本单元主要讨论 内经 的养生思想与方法。 素问 上古天真论论篇第一【题解】 素问 上古天真

21、论论篇第一上古,远古时代。天真,张志聪注:“天己始生之真元也。”既先天之真气。本篇论先天真气在人体生长衰老和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保养先天真气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道理,故名“上古天真论”。【原文】101【提示】古今之人的不同寿命作对比,阐发了养生的重要意义;提出五种养生法则【 校注 】 (1)法于阴阳: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法,效法 ( 2 )和于术数:恰当地运用各种养生方法。和,调和,引申为恰当运用。术数,此指养生的方法,如导引、按跷、吐纳等。 ( 3)形与神俱:形神健全。姚止庵注:“形者神所依,神者形所根,神形相离,行尸而已。故惟知道者,为能形与神俱”。形,形体;神,精

22、神。俱,范围副词,全也;一也。引申作健全、和谐。形神健全和谐,是健康的标志。 ( 4 )天年:天赋年寿,即自然寿命。 尚书云:“一日寿,百二十岁也。”本文谓百岁,亦其约数【 分析 】 一、养生的意义:远古时代人们寿命之所以超过百岁,是因为他们懂得养生之道,能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掌握各种养生方法,保持形神和谐协调;而现在人之所以早衰,是因为不懂养生之道,醉酒行房,以致精气耗竭,真元匮乏。通过对比,回答了黄帝提出的问题,即人之寿命长短不在时世之异,而在人对养生的认识和态度的不同。二、养生法则:1法于阴阳,即养生应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2和于术数,即恰当运用养生方法锻炼身体;3食饮有节制;4

23、起居作息有规律;5劳作不违背常度。只有掌握了养生之道,保持形神和谐协调,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些养生方法对今天养生保健仍有实践价值。三、形与神俱:形神协调,是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的观点,反映了内经形神统一的术思想。就生命体而主,形为神之宅,神乃形之主;无神则形不可话,无形则神无以附,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离则为死,偕则为生,故形壮则神旺,形为精所成,积精可以全神;神旺则形壮,神能驭气,炼气可使体健。因此在诊法上,形神并察,如破脱肉等形败则死,而失神亦死;预测寿夭,形壮神旺者寿,体瘦神全者亦寿,而形存神亡者夭【 原文 】 102 【提示】阐发指导养生活动的两大纲领【 校注 】 ( 1

24、 )虚邪贼风:泛指异常气候和外来致病因素。王冰注:“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 2)恬淡虚无:思想闲静,没有杂念。恬恢,安静淡泊的意思。虚无,心无杂念和妄想。 ( 3 )任其服:着衣随便。任,随便。服,衣服。(4 )德全不危:懂得修身养性之道,并身体力行之,即可免受内外邪气的侵害。德,谓修养有得于心;全,全面实施养生之道。不危,不会有内外邪气干扰和侵害。【 分析】一、养生活动的两大纲领 对外环境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人本身要“恬快虚无,精神内守”,这是养生的基本原则。虚邪贼风,是外界的致病因素,因时因地而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是内伤致病的因素,因人而别。因此,只有既注

25、意避免外邪的侵袭,又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志过激和精气妄耗,才能保持真气充盛,使疾病无从发生。故高世拭说:“外知所避,内得其守,病安从来”。二、提出保养真气的原则,重视精神情志的调摄。内经反复强调保养真气在养生中的主导作用,如本段有养神志以使“真气从之”、“病安从来”,以及违逆养生“以欲气在养生中的主导作用,如本段有养神志以使“真气从之”、“病安从来”,以及违逆养生“以从其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则半百而衰的论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有顺四时养生“以从其根”,否则“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的告诫等。分析内经养生的基本方法,无论养神志、调饮食,还是适起居、节劳逸,乃至运用术数养生,无不从充实真气或畅

26、达真气运行立论,即使是“避虚邪”,也为达到“安其正”的目的,从而体现出内经养生学说以内因为主的辩证思想。后世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发明了许多健身术,如五禽戏、太极拳、武术、气功等,都是通过自我锻炼,来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精神情志活动是由五脏所产生的,又能反作用于五脏,影响着生理活动,故灵枢本脏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因而内经以调摄精神情志为养生第一要义,在多篇都有论述。本篇从避免过度的情志活动和保持精神守持于内两方面,在方法上进行了概括,并为后世所遵循。 【 原文 】 103 【提示】论人生殖功能衰的过程及其规

27、律【 校注 】(l)材力:精力,即生殖机能。(2)天数:自然赋予人类的寿命数。( 3)天癸至:天癸是肾气充盛产生的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天,先天;癸,癸水。至,极也,此有充盛的意思。( 4 )平均:充满而均衡的意思。( 5 )三阳脉衰于上:太阳、阳明、少阳脉气衰减于上(头面)部。因三阳脉皆起或止于面部,故云衰于上。 ( 6 )阴阳和:指男女堆合。一说指男女气血阴阳调和。( 7)五藏盛乃能写:五脏精气盛,肾乃能泄精。 【分析】 本节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男女生长壮老的规律根据原文精神,女子 7 一 14 岁,男子 8 一 16 岁,是生长发育期,主要表现为齿更发长,天癸

28、发育日渐成熟,女子月事应时而下,男子开始有排精现象,具备了生育能力。女子 21 - 28 岁,男子 24 一 32 岁,是壮盛期,主要表现为智齿生出,牙齿生长齐全,筋骨坚强,体格壮盛,发长极。女子 35 一 49 岁,男子 40 一 64 岁,是衰老期,主要表现为阳明脉气渐衰,面色逐渐憔悴,发枯白而开始脱落,天癸渐竭,形体衰老,精气渐亏,逐步失去生殖能力。 内经 所揭示的男女生长壮老的变化过程,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是经过长期的生活及医疗实践观察总结的结果。 2 肾气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关系人体在生长发育期,肾气渐渐盛实;壮盛期,肾气充盛已成稳定均衡趋势;衰老期,肾气渐衰。在肾气充盛到一定阶段所

29、产生的“天癸”则是直接与生殖及性功能有关的物质。可见肾中精气的盛衰与人体生长壮老过程直接相关,直接影响着人的生殖及性功能。诚如姚止庵云:“男女之壮也,并始于肾气之盛实,其后(当是“弱”字)也,亦由于肾气之衰微。人之盛衰,皆本源于肾。”由此可见,人欲维护健康、延缓衰老必须以保养肾气为首务。现代研究提示,补肾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对年老有子的原因,按本篇的观点,男子 64 岁、女子 49 岁,肾气衰,天癸竭,即丧失生育能力,这是一般情况;但天寿过度、气脉尚通、肾气有余的人,天癸未竭,亦可以有生育能力;更有对养生之道有深厚造诣的人,“能却老而全形”,即使到了百岁,仍有生育能力,这是特殊情况。可见养生与长寿、与生育能力密切相关。 3 关于“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的理解原文有二层意思,一是说明肾主藏精的功能,肾不仅藏先天之精,而且接受来自五脏六腑的后天之精;二是只有当五脏精气充盛,肾才能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