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52.07KB ,
资源ID:70335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335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x

1、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 总 则 1、 规划背景 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2、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 指导思想和原则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

3、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 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 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 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3、 规划依据 (1)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100号令)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

4、0120号) (3)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建设部784号) (4)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0106号) (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7)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02年) (8)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9)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0)武汉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综合规划(1998-2002年) (11)武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8-2010年) (12)武汉市相关专业部门(园林、林业、水务等)规划或计划 4、 规划范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

5、统规划以主城区为重点,结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主城区功能布局,按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主城区三个层次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安排。 市域即武汉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主城区和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等六个远城区。在市域范围内结合市郊风景区、森林公园、林业用地、农田林网以及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大环境绿化。市域总面积为849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主城区、外围城关镇、重点镇(新城)、风景区及其间的农业和生态用地。主要规划范围是城镇地区,即在主城区外围、主城区和重点镇(新城)之间,控制绿化和生态空间,以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生态系统框架和城市用地外延扩展形态。城市规划区面积为3086平方

6、公里。 主城区为七个中心城区(含东湖风景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427.5平方公里。 5、 规划期限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基准年为2000年底,规划期限分为: 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年。 二、 规划目标 1、 规划目标 通过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以市域森林和城区片林相结合的形式,建立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城市绿化景观,把武汉市建成为“两江穿城过、绿水青山满城廓”的具有良好人居环境的“绿色江城”。 (1)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为依据,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大生态战略,坚持城乡绿化的有机融合,在全市域范围内构筑城

7、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框架。 (2)结合武汉市的自然山水资源和两江交汇城市格局,突出武汉市园林绿化的滨江滨湖特色和文化内涵,努力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色生态环境。 (3)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和绿树成林、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适于市民居住的绿色人居环境。 (4)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基础,用2-3年的时间,明确划定各类绿地的控制范围线(即绿线),制定绿线控制法定图则,逐步实现城市绿地的“绿线管制”制度。 2、 规划定位 市域主要突出森林绿化的生态背景和基础作用,强调市域绿地的系统性和生态稳定性,以建立绿地的生态系统框架为主要内容;城市规划区作为市域与主城区之间的过渡

8、区域,突出绿地对主城区和重点镇(新城)的服务功能,确保城乡绿化空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主城区注重以人为本,重点展现城市绿化的滨江滨湖特色和山水相间的良好绿色人居环境。 3、 规划指标 规划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16.12%提高到30%,其中集中成片的公共开放性森林面积达到森林总面积的50%以上。 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从2000年的7.44平方米/人、27.54%、33.24%提高到16.8平方米/人(含东湖风景区郭郑湖水面1304公顷)、35%以上、45%,达到全国绿化先进水平。 三、 市域和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 1、 总体框架 以武汉市自然人

9、文资源和现有绿化条件为基础,结合农田林网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以建立风景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农业生态区等市域大型生态绿地为重点,通过滨湖绿化、山林绿化、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河流)绿化、农田林网绿化,与深入城区的楔形绿地相联系,形成“两轴一环、六片六楔、网络化”的绿地空间布局框架,构筑武汉市绿地系统“环状放射式的网络结构”体系。 (1)两轴(山水绿化景观轴) 在主城区内并延伸至市域的以“龟蛇锁大江”为中心的东西连绵山系和南北纵贯的长江构成武汉市天然的山水轴线,作为城市主要的景观轴线和绿化骨架。 (2)一环(水体绿化环) 即绕城公路和主城中环线两侧绿化带及其间的广阔地带,利用环城众多的湖泊和山

10、体,建设六处绿化功能集中区,构成武汉市城镇地区范围内分隔重点镇(新城)、联系主城区和以水环境为特色的环状绿地,形成主城区外围的一道绿色屏障。 六处绿化功能集中区主要包括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金银湖休闲度假区、金银潭盘龙城后湖绿化区、武湖生态农业观光区、严西湖九峰森林公园绿化区和汤逊湖黄家湖环湖绿化区。 (3)六片(大型生态绿地) 在市域范围内,依托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资源,结合市域森林公园、风景区和大型分蓄洪区的分布特点,规划控制六处对城市生态影响和生态敏感性较大的大型绿化生态空间。它是一种广义、复合型的生态控制区,除绿地、林地外还包括城镇、居民点、度假区、文化遗址保护区以及生态农业区域。主要包括

11、黄陂木兰生态旅游区片、涨渡湖道观河风景旅游区片、东西湖生态旅游区片、九真山索河风景旅游区片、汉南鲁湖湿地生态农业区片和梁子湖龙泉山文化旅游区片等六个区片。 (4)六楔(放射型绿地) 即以市域大型绿化生态空间为基础,通过联系水体绿化环上的绿化功能区,并延伸至主城区内部而形成放射型楔形生态廊道,包括木兰山-后湖-盘龙城-金银潭-塔子湖、道观河-涨渡湖-武湖-长江、东西湖巨龙湖-径河-金银湖-汉西、九真山-索河-南湖-后官湖-龙阳湖-墨水湖、汉南-鲁湖-斧头湖-青菱湖-通顺河-长江、梁子湖-龙泉山-汤逊湖-南湖等六条廊道,成为主城区与外围绿化空间的联系通道。 (5)网络化(普遍绿化) 在全市域范围内

12、,利用长江、汉江、滠水、举水等滨江滨河带状绿化和对外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绿化,以及市域林地、农田林网、湖泊水体、道路绿化和其它绿化空间构成绿色联通道和绿色网络,形成绿地分布的网络化形态。 2、 市域绿地系统布局 (1)总体目标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依据武汉市由“主城区、重点镇(新城)和区城关镇、中心镇、一般建制镇”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结构和轴射状圈层式分布格局,在保障城市化发展空间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和众多的人文资源,积极推进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将生态林、防护林和商品林、经济林结合起来,通过市域森林和大型绿地的主导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将旅游产品与市域绿

13、地建设相结合,使市域绿地成为武汉市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各远城区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在保护、拓展林地和风景资源的前提下,与各区旅游体系相协调,加强各区绿化体系建设;同时以城镇为重点,加大绿化建设力度,努力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促进各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主要指标 规划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16.12%提高到30%,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从107平方米提高到120平方米以上。各级城镇绿地建设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进行分级控制,各区城关镇至少建设1-2个中心公园,面积各不少于10公顷;各中心镇建设中心公园1个,面积不少于5公顷。具体控制指标如下:

14、 市域城镇绿地规划指标一览表(2020年) 城 镇 体 系人均公园绿地(平方米/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主 城 区16.835以上45重点镇(阳逻、北湖、宋家岗、蔡甸、常福、纸坊、金口等7个)城关镇(纱帽、吴家山、黄陂、新洲等4个)123545中心镇(乌龙泉、仓埠、新沟等33个)83540一般镇(大集、潘塘等52个)63035(3)市域绿地建设的重点 黄陂木兰生态旅游区片 位于武汉市域北部,包括木兰生态旅游区和祁家湾古文化遗址保护区,是武汉市北部绿色生态屏障。 木兰生态旅游区:充分利用黄陂北部山区、湖泊水库和良好的森林植被条件,建设以“自然生态”和“木兰文化”为特色、以“生态旅游”和“

15、休闲旅游”为主导,集休闲、度假、会议、休疗养、体育、生态农业旅游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城郊型生态旅游区。规划总面积947平方公里。 祁家湾古文化遗址保护区:在祁家湾镇周边地区,以省级文物古迹作京城、中分卫湾遗址和市级文物古迹铁门坎、半河桥等为代表的文物遗址相对集中的区域,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林业生产,在妥善保护文物古迹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建设祁家湾古文化遗址保护区。遗址保护区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 涨渡湖道观河风景旅游区片 充分利用涨渡湖分蓄洪区湖泊地貌条件,在长江下游建立湿地生态农业区,并向东北延伸至道观河风景区,形成城市东北部的生态基地。 涨渡湖湿地生态农业区:涨渡湖地区是长江北岸的一个分

16、蓄洪区,规划结合水产养殖和农业生产,建立湿地型生态农业区。规划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道观河风景区:是以新洲区东部山区和道观河水库为基础建立的风景旅游区,以水上活动和佛教文化旅游为主题。规划面积约250平方公里。 仓埠甘棠古文化遗址保护区:在仓埠和甘棠镇附近地区,以省级文物古迹面前畈遗址和市级文物古迹神墩岗、凤凰潭遗址、徐源泉住宅等文物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仓埠甘棠古文化遗址保护区。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 东西湖生态旅游区片 从东西湖分洪区西北部、绕城公路两侧的巨龙湖、径河到府河边的农业区域,规划以生态观光、康体休闲、旅游度假和园林苗木生产等为主要内容。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 九真山索河风景

17、旅游区片 包括九真山森林公园、索河风景区、嵩阳森林公园和野生动物园等景区,规划以山水风光游览、郊野观光、休疗养为主,同时也作为动植物知识教育和青少年活动基地。规划总面积约250平方公里。 汉南鲁湖湿地生态农业区片 以长江上游地段两大低地汉南沉湖和鲁湖周边农业地区为主要范围,按照湿地农业的良性生态链关系,建立生态农业区,并作为保护鸟类的重要区域和城市上游重要的水源保护和涵养地。 沉湖湿地生态农业区:充分利用沉湖现有的良好湿地生态条件,重点保护沉湖地区鸟类生长繁衍的栖息环境,在沉湖周边建立无公害的绿色生态农业区,同时保护城市上游水源免受污染。规划总面积350平方公里。 鲁湖湿地生态农业区:利用鲁湖

18、、斧头湖成片的水面,发展水生养殖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形成湿地生态控制区。规划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梁子湖龙泉山文化旅游区片 以水域广阔的梁子湖为主体,结合周边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形成以大面积水体为特色的市域生态和文化旅游区。 梁子湖生态旅游区:在梁子湖西侧湖滨地带,结合沿湖低地的湿地特征,以湿地保护、鸟类观赏、水上娱乐和旅游度假为主要内容,建立以梁子湖大片水面为主体的梁子湖湿地生态旅游区。规划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龙泉山风景旅游区:加强龙泉山特色山体和植被保护,以明王陵的保护开发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规划总面积290平方公里。 湖泗窑古文化遗址保护区:在梁子湖南部,以省级文物古迹

19、五谷城、湖泗窑、南桥遗址和市级文物古迹郭郑城墓、城上、三二局遗址等文物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湖泗窑古文化遗址保护区,作为城市远郊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保护区总面积320平方公里。 (4)市域其它绿地控制要求 滨河滨湖绿化 利用市域范围内长江、汉江、府河、滠水、倒水、举水、金水和通顺河等八条主要河流的滩地资源,建设防浪林,同时结合堤防绿化,在保障堤防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沿堤防建设绿化带宽度在30米以上。 加强市域湖泊保护,加大滨湖绿化建设力度,在市域162个湖泊周围,结合地形建立30米以上防护绿带。其中主要风景区和绿化功能区内的湖泊,绿化带宽度控制在50-100米以上,确保沿湖绿地的公共性

20、和开敞性。 干线绿化 在武汉市主要对外公路和铁路干线两侧建设绿化带,主要包括京珠、沪蓉国道主干线、绕城公路、机场快速路、武黄高速公路、一七国道、三一八国道、省道岱黄公路、汉施公路、李纸线、汉沙线及京广铁路、汉丹铁路、京九铁路沿线绿化,与主城区快速道路系统相联系,构成网状绿色通道。参照国家建设绿色通道的要求,国道主干线绿化带宽度控制在100-500米以上,国道、省道绿化带宽度一般控制在30-50米以上;铁路两侧绿化带在城区段以栽植5-10行花木林带为宜,宽度控制在30米以上,在城镇建成区以外控制在50米以上。 农田林网 利用武汉市域农业生产区内河湖众多、沟渠纵横和地势低平的特点,结合排水沟渠和田

21、间道路走向,按500-1000米间距,因地制宜布局农田林网,形成特有的农田生态景观和郊区绿化格局。规划在市域农业生产区,按国家要求建设农田生态林网,逐步使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100%。 3、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布局 城市规划区的建设重点是由主城区外围阳逻、北湖、宋家岗、蔡甸、常福、纸坊、金口等7个重点镇(新城)构成的城镇地区(即都市圈)范围,是武汉市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战略转移、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空间。规划在主城区和外围重点镇(新城)之间,利用山体湖泊等自然资源,建设城郊型公园绿地,既能够起到分隔城镇的作用,又能为城镇地区尤其是主城区人口提供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功能。 在

22、城市规划区,重点建设绕城公路和中环线两侧绿带,以此为基础,在主城区外围环城湖泊周边建设宽度在30米以上的环湖绿地,利用景观条件较好的湖泊和山体,建设六处由郊野公园、风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等构成的绿化功能集中区,形成“环城串珠状”的绿地形态,并与主城区和重点镇(新城)内的绿地系统有机联系,构成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格局。 城市规划区绿地建设的重点是: 绕城公路林带 绕城公路是串联主城外围重要城镇(重点镇和城关镇)的交通环线,规划在绕城公路两侧各500米左右的范围内,建设100米左右的生态公益林带和400米左右的生产性经济林带;在绿化带部分地段结合城镇居民需要,建设对公众开放的游览性绿地。 中环线绿带 中

23、环线绿带是环绕主城建成区的一条集生产绿地、农业生态用地和城市外围公园绿地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绿化景观带,主要集中在中环线两侧。绿带全长约90.5公里,绿化带宽度控制在50-200米左右。 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以南湖、后官湖良好的水域条件和现有的旅游度假设施,增加绿化及旅游景点,形成联接九真山索河风景区和主城区的重要生态区域。规划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 金银湖休闲度假区:以金银湖周边旅游、绿化用地和低密度别墅区为主体,结合金银湖高尔夫球场、跑马场等体育休闲设施,建设金银湖休闲度假区。规划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 金银潭盘龙城后湖绿化区:包括金银潭绿化控制区、盘龙城风景区和黄陂后湖绿化区。其中盘龙城风

24、景区是依托国家级文物遗址盘龙城而建立的风景区,规划在妥善保护盘龙城、磨元城等文物遗址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文化和度假旅游景点的开发。风景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 武湖生态农业观光区:在武湖周边,以体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和发展现代高科技农业为主,包括林果基地等经济林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同时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重要区域。规划面积152平方公里。 严西湖九峰森林公园绿化区:包括严西湖风景区和九峰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主城区东部的生态通道,通过与东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联系,使城市内外的绿化空间相互渗透。 严西湖风景区以水体游览、郊游度假、休疗养为主要内容,重点加强植被建设,防止水体污染。 九峰国家

25、森林公园以山体森林植被景观为主,是城市东西向山轴向东延伸部分。规划以旅游度假、体育健身、野营探险、植被观赏等为主要内容,形成以森林登高为特色的森林公园。公园的建设要防止墓园的过度开发。 汤逊湖黄家湖环湖绿化区:围绕汤逊湖和黄家湖沿岸建设环湖绿带,形成以湖泊为主体的开敞绿化空间,共同构成武汉市南部的绿化区域。 四、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和绿化分区 1、规划结构 主城区绿地系统重点突出滨江滨湖绿化空间和绿色人居环境,以主城区内长江、汉水和东西向山系为纵横山水绿化景观轴线,以汉口中部鲩子湖等湖泊公园、墨水湖风景区、东湖风景区、南湖风景区等大型市级公园绿地作为汉口、汉阳、武昌北部、武昌南部的生

26、态绿心,以二环路附近的低密度区构成主城区绿化生态内环,以水面、城市各类绿地和低密度区构成后湖、汉西、龙阳湖、东湖、南湖、巡司河等生态走廊,联通城市规划区和市域的大型生态绿地,构成主城区“环状-放射”型绿地系统结构。2、规划布局 主城区绿地布局依托城市山水空间构架,强化滨江滨湖绿化空间,扩大绿地面积,提高绿化建设标准;综合考虑绿地布局的均衡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缩小城区之间、旧城和新区之间的差距,共同提高绿化水平;相对集中大型绿地,配套完善各级公园体系,特别注重社区公园、街头绿地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生活环境;通过各类绿地的合理安排,形成主城区点、线、面相结合、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绿地系统分布格局。 (

27、1)进一步绿化、美化主城区内东西向山系(米粮山马鞍山),以突出历史文化内涵为主要内容,结合白云黄鹤、辛亥首义、琴台知音以及佛教、道教、三国等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体、植被等自然资源,建设以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性公园轴。 在完善月湖风景区、龟山公园、黄鹤楼公园、首义公园、洪山公园、马鞍山森林公园绿化及其相关配套的基础上,结合琴台、长春观、红楼、宝通禅寺等历史文物,加强山体绿化和林相改造,建设一系列文化主题公园,形成武汉市重要的文化旅游线路。 (2)在长江和汉水“两江四岸”地段,结合沿江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和江滩、堤防改造,利用其临水开敞空间,建设滨江绿带景观,开辟观江平台,加强堤防绿化,形成开放式的观光

28、绿地景观轴。 规划在汉口长江江滩绿化工程、武昌临江大道改造工程之后,逐步营造汉江两岸绿化景观,并向城市中环线延伸,努力塑造武汉滨江城市特色,形成武汉市特色旅游观光线路。 (3)重点加强市区内湖泊公园的建设,形成武汉市滨湖绿化特色。加快完善国家级东湖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在东湖环湖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听涛、磨山、吹笛景区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并完成落雁景区建设,以浓郁的楚风楚韵形成风景区总体特色;新建南湖风景区、墨水湖风景区和龙阳湖旅游度假公园,加强沿湖风景林带的建设和对周边建筑的高度控制;继续完善汉口中部由鲩子湖、西北湖、后襄河、机器荡子、菱角湖等构成的“五湖”公园绿地;分别形成以湖泊为主体

29、的城市“绿心”格局。 (4)结合城市空间景观和人文资源,构筑由洪山广场南岸咀中山公园、王家墩四新沌口的主城区绿地系统辅助景观轴线;构建并保护月湖龟山蛇山长春观和首义文化区从蛇山红楼紫阳公园起义门两条精品历史人文轴线,进一步增强城市绿化的人文内涵。 (5)在妥善保护主城区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绿地,如农讲所纪念公园、辛亥首义广场、月湖风景区、归元广场等,改善周边绿化环境。 (6)在中心城区(内环线为界)内,充分利用龟山、沙湖和长江、汉水等山水空间,建设大型绿地;在旧城密集区,通过旧城改造或拆迁,建设街旁绿地、带状绿地、绿化小广场和社区游园等较小规模绿地,以片林为主要绿化形式,形成良

30、好的临街绿化景观,并有效解决旧城区绿地不足的矛盾。 (7)严格控制二环线和内环线附近的低密度区内的绿地率。结合社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各居住区绿化水平;在工厂、企业、机关、学校、医院、部队、社会团体等单位内,按规定的较高绿地率指标(30-35%)控制其单位附属绿地。 8)在城市外围(如中环线附近)和重要的交通性干道(如京广高速铁路、黄浦路延长线等)两侧,控制一定宽度的防护绿地。在工厂与住宅区之间,根据污染源产生污染的种类、程度和范围,按国家要求建设不同宽度和间距的卫生隔离防护绿化带。在长江、汉水及其它河流、渠港如通顺河、东湖港等局部地段,结合地形规划防护林地。 (9)在中环线汉阳和武昌南部区段规划

31、主城区生产绿地。同时结合郊区农业、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市域范围内建立为主城区绿化建设服务的苗圃、花圃、草圃等生产绿化用地。如东西湖柏泉苗圃等。 3、主城区绿地规划指标 规划到2020年,主城区绿地总量将达到1496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7204.6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8平方米(含东湖郭郑湖水面1304公顷)。 中心城区(内环线以内、城市建设用地约35平方公里)内,绿地总量将达到62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482公顷(不含沙湖水面约30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03平方米。 主城区绿地规划指标汇总表(2020年) 序号类别代码类别名称规划面积(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人)1G1公园绿地7204.6216.8514.27(若含东湖郭郑湖水面1304公顷,则人均公园绿地为16.8)2G2生产绿地908.232.121.803G3防护绿地3015.377.055.97小 计11128.2226.0322.044G4附属绿地3834.288.977.59中 计14962.535.029.635G5其它绿地2564.7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