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廊坊自筹经费项目申报指引社会发展领域支持附件:2018年度廊坊市自筹经费项目申报指南一、社会发展领域支持重点(填写科技支撑类申请书)(一)健康医疗与生物医药专项1、支持生物技术药物研发鼓励围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肺结核、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常见多发病,开展创新抗体药物研发和新制剂研究。2、支持现代中药组分研究与国际化鼓励开展组分中药和现代复方中药等创新中药的研发,择优支持在项目执行期内获得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 3、支持医疗器械等健康产品研发及关键技术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重点关注“互联网+”
2、、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医疗器械相结合的技术及产品研发;支持康复辅助器具及养老服务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支持基于消化系统疾病营养诊断、治疗和康复技术的相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究。4、支持道地中药材生态化种植与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鼓励围绕我市道地药材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大宗道地药材野生种子、种苗繁育、精细操作、仿野生抚育、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破解连作障碍、减肥减药、无硫加工等生态种植技术与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5、支持常见疾病临床诊治技术研究鼓励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新技术研究;常见病、多发病现有诊疗方法、干预措施的改进、修订及规范化研究;安全、有效、低成本的基层医疗适宜技术研
3、究。重点关注:急诊医学、眼病、口腔疾病、高龄孕产妇妊娠及分娩的诊断等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冬季运动常见损伤疾病防治技术;食品安全、环境质量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等研究。6、食品安全关键检测、鉴别技术与全过程控制、溯源技术研究与示范鼓励真菌毒素、农药残留、抗生素和激素残留及其代谢物高通量检测技术研发;致病性微生物快速检测设备及试剂研发。重点关注基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和追溯平台研发。(二)社会公共事业专项1、支持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鼓励基于物联网的消防安全监管技术研究,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关键技术和装备及消防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鼓励地震等重大灾害评估与应急处置技术研究。鼓励气象灾害、高影响
4、天气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等领域的监测、预测及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鼓励气候变化影响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2、支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鼓励支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及重大事故防范、预警、快速抢险与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 3、支持科技强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鼓励实用高效的监控预警、视频图像识别和智能应用、应急通讯与快速反应、控制处置等保障技术研究,基于物联网等信息手段面向城市交通管理的智能指挥系统研发。 4、支持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鼓励适合大众的健身手段、健身器材等方面的研究;重点关注冬季项目等竞技体育运动的专项力量、体能和技战术训练新方法研究。 5、支持文化
5、遗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鼓励文物本体科技保护修复工艺研究,文物考古发掘现场和古代木结构建筑保护技术研究,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研发。6、支持跨领域跨行业多部门联合研发与示范鼓励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气象、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在环保、旅游、城建、交通、公共安全、健身与健康融合等公共事业领域中开展研究与应用。(三)节能环保与科技治霾专项1、支持低碳节能技术研究与示范鼓励高能耗行业开展经济适用低碳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关注地热和浅层地能、经济型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与示范。鼓励开展中水回用、雨水高效回收利用、民用净水设备浓水利用等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发。2、支持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技术研究
6、与示范鼓励造纸、印染、电镀等重点行业和污泥处理行业开展清洁化改造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与示范,关注有毒有害污染物重点行业开展绿色化工及替代产品、技术的研发与示范。3、支持水质监测与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鼓励开展水环境监控预警技术、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和设备的研究,重点关注重污染河流、城市水体生态修复技术、装备的研究和示范。鼓励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处理、安全输配等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和产品的研发。4、支持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鼓励开展有机废水高效净化、深度处理及阶梯利用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示范。鼓励开展村镇生活污水低成本、微动力分散处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与示范,重点关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示范。5、支持固体废物
7、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鼓励开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废物、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高附加值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关注化工残渣、脱硫副产物和脱硝催化剂、化业污泥、市政污泥、高毒持久性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鼓励开发秸秆、餐厨垃圾、畜禽粪便等生物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和设备。6、支持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鼓励开展土壤污染监测预警技术、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源头控制与治理技术、农用地土壤污染和城市污染地块治理技术研究。7、支持大气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鼓励多参数、便携式在线监测技术和设备的研究,重点关注大数据、无人机技术在大气环境预报预警、应急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和
8、环境监测大数据收集、分析和利用的研究与示范。8、支持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鼓励开展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关注多污染物协同处置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与示范。申报要求:申报单位法人须对所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和伦理等负责,自筹经费应合理属实。受理与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科 电话:5212187二、高新技术领域支持重点(填写科技支撑类申请书)1、“大智移云”应用优先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开发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等相关软硬件核心产品和系统;优先支持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信息处理、决策分析、预警预报、数据共享等应用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优先支持网络、通信与新型电子产品关键技术
9、研究;优先支持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优先支持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的北斗定位、导航、授时终端产品及应用系统开发等。2、现代制造业优先支持工业机器人、专用机器人、新型传感器、数控加工设备、智能仪器仪表等智能制造装备及其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优先支持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等先进交通装备研发及应用;优先支持“互联网+制造业”技术,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3、高性能新材料优先支持AMOLED、石墨烯、碳纤维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优先支持新型面板材料、高效照明材料、高性能封装材料、大尺寸硅外延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研发;优先支持高比刚度、高比强度、高韧性、耐
10、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等性能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优先支持具有特殊结构的高性能有机高分子材料研发;优先支持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发等。4、新能源优先提高光伏电池转化效率,支持高能效、低成本光伏产业化关键技术、柔性光伏电池技术、智能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电网安全接入及多能互补系统;优先支持新能源材料关键技术;优先支持新型智能配电、分布式新能源及智能电网技术;优先支持新能源汽车电池、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加工、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以及新能源汽车快速智能充电等关键技术研究等。5、科技服务业优先支持科技研发、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科技资询等科技服务企业和专业机构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展研
11、发设计、研发众包、虚拟实验、技术交易、创业辅导、科技金融等新型服务模式和服务平台建设开发,完善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信息数据库,开发科技信息挖掘、信息整合、信息推送、科技管理咨询等新型服务模式。申报要求: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高企后备培育库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项目,优先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承担项目。项目结题验收将采用专家评审方式。受理与咨询电话: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办公室 电话:5212183三、农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支持重点(填写科技支撑类申请书)1.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优质专用、高产稳产、抗逆抗病虫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病虫草害
12、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节水节肥节药高效绿色配套栽培管理、特色粮油产品加工等技术研究。2.果树优良品种引进繁育及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丰产、优质、多抗、耐贮藏、宜加工的主要果树新品种引进繁育、设施栽培、品质提升、重大病虫绿色防控、质量检验与追溯及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创新研究。 3.林木种质资源收集培育及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主要造林树种、乡土树种、景观树种、花卉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开展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等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及林下经济、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4.蔬菜优良品种引进培育、绿色高效栽培及设施与园艺装备研究重点开展兼抗多种主要病害的蔬菜新品种引进培育、工厂化育苗、绿色高效
13、栽培、贮藏加工、新型大棚和日光温室、设施园艺装备、互联网+设施蔬菜技术集成等关键技术研究。 5.畜禽健康养殖加工及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畜禽精准饲养、优质牧草供给及草畜种养循环、肉类产品加工、集约化养殖污染物治理技术及装备、新型肥料、有害物质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6.农业生态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农艺节水、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设施大棚退化土壤改良、污染农田修复与污染物超标农田安全利用、秸秆还田、生物肥料研制与标准化施用技术研究。申报要求:优先支持涉农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与涉农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主体或园区入驻企业申报,或在市
14、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研究示范的项目。受理与咨询电话:农村科 5212185四、市软科学研究支持重点(填写市软科学类申请书)1.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围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分析我市创新体系建设现状,找准问题与薄弱环节,对标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开展深度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提出建立廊坊特色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模式、路径、方法与重大举措。2.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路径与对策研究围绕提高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借鉴先进地市新旧动能转换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分析制约我市新旧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3.科技引领产业选择对策研究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美
15、丽廊坊”发展目标和“2+1+5”产业定位,研究提出我市相应产业发展策略、前瞻布局、支持培育重点、模式路径与相应产业扶持政策等。4.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对策研究从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出发,对其生态困局的成因进行反思,从要素保障的角度考察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与修复的发展路径与基本思路,探索解决京津冀生态环境问题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政策、新模式。5.发展壮大企业主体对策研究围绕发展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对比国内外支持政策和保障机制,找出我市制约短板,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可落地的方案措施。6.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对策研究围绕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支持创
16、新主体科技创新,在支持重大成果转化、实施重大研发项目、建设研发机构、引进研发人才等方面,研究提出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重大措施建议。7.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策研究围绕加快建设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石保廊全面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成果转化,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收入分配等有关激励政策,培育发展科技服务机构,研究分析制约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8.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政策研究系统梳理我市现有人才政策,对比分析与先进地市的人才政策差距,结合我市实际,研究提出不同创新主体吸引不同类型创新人才的主要形式、重要载体、管理机制
17、、评价办法、支持政策以及保障措施。9.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发展对策研究围绕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对标先进地市成功做法经验,研究促进高新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完善综合创新生态系统等可操作性政策建议。10.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对策研究对现有科技金融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围绕发展壮大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支持运用新型工具产品,构建科技金融服务链条,强化资本市场、民间投资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建立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研究提出重要对策建议。11.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围绕如何促进我市知识产权工作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相融合,提出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政策建议
18、。12.促进开放创新对策研究 重点围绕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利用国外创新资源、聚集国内创新要素、加强科技招商、促进军民科技融合等,研究提出有关对策建议。13.促进创新创业有关对策研究围绕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发展、科技服务、科技文化宣传、创意设计、创新创业生态等,研究提出有关支持政策和发展对策。14.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有关对策研究根据市委、市政府改善民生的重大部署,围绕民生改善、脱贫攻坚、三农问题、公共安全、人口健康、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促进就业、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受理与咨询电话:办公室 521215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