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0 ,大小:4.35MB ,
资源ID:70273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273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工作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工作报告.docx

1、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工作报告庐山实 习 报 告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实习名称江西庐山野外综合实习学生姓名陈兰燕班级学号实习成员15地理科学班全体同学实习地点广东省广州市、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实习日期2017年10月14日至2017年10月21日指导老师实习成绩一、实习概况1实习内容庐山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广州城市(经济)地理1.1人文地理(1)城市地理实习:分析广州市的区位条件、城市功能分区特点、城市的总体规划等情况;(2)文化地理实习:分析岭南建筑、园林、语言、饮食文化的特征。1.2旅游地理学(1)通过对广州城市旅游资源的实习调研,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管理、

2、旅游宣传、旅游服务及交通等情况。(2)考察、分析与评价庐山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征;(3)考察、分析与评价庐山旅游文化的内涵与价值;(4)分析庐山被誉为“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历史名山”、“建筑名山”等成因及其表现;1.3自然地理学(1)考察、分析庐山地质、地貌、气候、植被的特征;(2)考察、分析庐山成为避暑胜地的条件;(3)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地理成因;(4)分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自然地理成因;(5)分析庐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2实习路线(1)第一天(10月14日):湛江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北京路沙面(2)第二天(10月15日):

3、花城广场广州塔广东省博物馆华南师范大学地科院实验室广州火车站(3)第三天(10月16日):九江熹庐国际度假山庄芦林湖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悬索桥(4)第四天(10月17日):熹庐国际度假山庄毛泽东诗词碑园冰川?泥砾剖面庐山会议旧址庐山博物馆含鄱口庐山植物园(5)第五天(10月18日):熹庐国际度假山庄五老峰三叠泉(6)第六天(10月19日):庐山会议旧址如琴湖花径天桥锦绣谷仙人洞牯岭街(7)第七天(10月20日):九江长江大桥浔阳楼九江火车战湛江西站;(8)第八天(10月21日): 04:44抵达湛江二、庐山自然地理1地质1.1地质发育史庐山地区是一个古老的陆块,在扬子准地台的南缘。准地台

4、比较稳定,其中的庐山地区前期下沉,后期缓慢上升,发育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1.1庐山地质发育过程地台褶皱基底发育阶段在前震旦纪(An)时,即距今10-23亿年前,庐山地区区处于浅海至滨海(200m)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了厚约3000m以上的碎屑岩。An末期的吕梁运动,使An地层发生了褶皱、变质和流纹岩喷出,构成了该区的褶皱基底。地台盖层沉积阶段由震旦纪(Z)至二叠纪(P),地壳仍然下沉,海水有时加深,故沉积层中除了碎屑岩外还有白云岩和石灰岩岩层,共厚约5500m,成为地台的盖层。在此期间,曾经有过二次短暂升起,即晚奥陶纪及志留纪末中泥盆纪,后者是加里东运动影响所致。地壳上升和褶皱断裂

5、阶段二叠纪沉积以后,在海西运动影响下,地壳稳定上升,从此脱离了海侵历史。侏罗纪(J)至白垩纪(K)时,由于受到剧烈的燕山运动影响,使盖层(ZP)发生褶皱、断裂和微弱的花岗岩侵入(花岗岩零星分布在五老峰以南至温泉一线,呈岩株状或岩盆状产出)。庐山亦由此断裂升起,但其四周在晚白垩纪(K2)时下降,发生过陆相沉积。第三纪(R)喜马拉雅运动时,庐山地区再次全面上升(因而缺失第三纪地层)。地壳急剧上升成山阶段自中更新世(Q2)至现在庐山的新构造运动十分明显,使庐山主体沿南北断裂带急剧上升,从而造成了目前断块山的形态。1.1.2庐山第四纪强烈上升证据(1)断层崖明显且保存良好。庐山东西两侧的由断裂上升而成

6、的断层仍然很明显,高峻(1000m以上)、陡峭,未遭强烈破坏,只有少数河流切过断层崖伸入山内而形成峡谷和深沟,说明断层崖的生成时代比较新近。(断层崖明显且保存良好)(2)分布在1100m 左右的古河谷(宽谷)和古谷中沉积的中更新统红土层,仍然得到良好的保存,说明上升的时间不长。(3)从网纹红土的分布高度上看:目前庐山的红土发育高度在海拔300m左右,但古红土(中更新统)在山上分布的高度为8001200m,上升幅度为500900m。说明高度800m以上的Q2红土沉积之后随地壳上升而成。(4)山麓四周广泛堆积了第四纪的砾石层,它与该山快速上升以及高差大有关系。(5)断层崖上的裂点。瀑布高差虽然大(

7、由几十米到几百米以上),但大多数未溯源侵蚀入山中,表明断块山及断层崖的形成时间不长。图1.1庐山地区地壳变动过程示意图1.2地质构造1.2.1背斜及向斜庐山一共有3个背斜2个向斜,背斜:五老峰(总体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大月山(海拔最高)和虎背岭;向斜:七里冲、东谷。青莲寺谷、七里冲谷地、大校场和西谷是次成谷,青莲寺谷、七里冲谷地都是西南东北走向,这两个次成谷在大月山和五老峰的中间,大校场谷地在女儿城和大月山中间。女儿城和牯岭是次成山。1.2.1.1东谷庐山山系的岩石比较松软,容易发生风化、侵蚀。东谷(293341.465N,1155818.779E,海拔993.4m)在女儿城和牯岭山中间,大月

8、山与东谷和七里冲的海拔高差大、地势落差大,流水动力强,容易把山蚀穿,水直接从大月山的谷地(大校场谷地)发生90的转折流到东谷来,水沿着谷地流到电战大坝,再到黄龙潭、乌龙潭,这里的水系本来是平行的,比较老的水系的形成也是平行的,是东北西南流向的,但经过后期的河流的袭夺发生了90度的转弯,从大校场这个水就直接流到东谷来了,从平行状水系格局变成了网格状的水系格局。由于女儿城山系的岩层比较松软,容易受到侵蚀,再加上东谷和大月山两个地方的落差大,流水动力足,把女儿城这个次成山都蚀穿了,水发生90度的转折直接从大月山穿过大校场谷地流到东谷(东北西南流向),另一部分的水主要还是直接来自大月山(东南西北流向)

9、。庐山地区主要的水源是从大月山流下来的。这些水源从大月山流到下来,人们在牯岭街建了很多蓄水池储蓄一部分水源来供生活用。西谷位于牯岭与虎背岭之间,西谷本来也往水电大坝流,以前在一开始构造抬升以来,在花径附近发生溯源侵蚀,往西面流,流入长江。1.2.1.2五老峰庐山南边抬升较高,汉阳峰、五老峰都在构造抬升的区域,现在的五老峰是抬升之后的景象。地壳的抬升作用逐渐把庐山抬得很高,南边一个大断层北边一个大断层,五老峰处在中间一个抬升的区域(地垒),形成了一个断块山,经测量发现五老峰岩块的倾角大致在30到40之间,五老峰是背斜的一个翼,另外一个翼随着断层的下沉被侵蚀消失了。其实这里的岩层的倾斜与它的抬生没

10、多大关系,在抬升之前就已经发生了褶皱作用,抬升前有很多褶皱的地貌,如背斜山、向斜谷,后来庐山整体抬升,抬升了很高,如冰湖相的沉积抬升到1000多米高。庐山由北向南:虎背岭背斜;东谷向斜;大月山背斜;七里冲(三叠泉)向斜;五老峰背斜。图1.2.1庐山地区地质剖面1.2.2地层1.2.2.1主要断层(1)NE走向:莲花洞正断层;好汉坡正断层;大月山正断层;庐山垄正断层;红石崖逆断层;温泉正断层。(2)NW走向:息肩亭逆断层;九奇峰逆断层;仰天坪正断层。其中最主要的有二列:即北侧的莲花洞正断层和南侧的温泉正断层。二者将庐山包围,成为庐山断裂上升的主要机制。1.2.2.2地层特征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

11、旦纪地层组成,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带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出露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由前震旦纪喷出变流纹岩组成,因易受风化,故山峰略呈浑圆状;北部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该组分为上、中、下三部,各部岩性及其分布如表1所示。图1.2.2庐山地区地质简图表1 庐山地区地层岩性及其分布地层单位及代号岩性分布第四系Q全新统Q4黄色砂砾、黄褐色粉砂亚黏土、灰黑色淤泥庐山山下江湖、现代河谷晚更新统Q3上部:棕黄色亚黏土下部:棕黄色土巨砾层庐山山上中更新统Q2网纹红土砂砾层山上:大较场、王家坡、西谷、山下早更新统Q1浅棕黄

12、色、棕红、灰白色砂砾层、砂层、灰白色砂质黏土层山下白垩系K南雄组砂岩、砂砾岩、砾岩山下二叠系P石灰岩山下石炭系C石灰岩山下泥盆系D上统 五通组砂岩、砂砾岩山下志留系S砂质页岩、页岩、长石石英砂岩山下奥陶系O中统 汤山组下统 仓山组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山下寒武系中上统 杨柳岗组下统 王音铺组泥质灰岩、白云岩震旦系Z西峰寺组下统 南沱组石灰岩、硅质岩上部:长石石英砂岩、凝灰岩中部:石英砂岩、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下部:石英粗砂岩东谷(中谷)、莲谷、牯岭、女儿城、玉屏峰、西谷、大较场、小天池、五老峰、大月山、虎背岭、大林峰前震旦系A双桥山群片岩、片麻岩、板岩、混合岩九奇峰仰天坪线南1.2.3含鄱口和鄱阳湖

13、含鄱口处于上升盘,上升盘到鄱阳湖湖盆,落差约1000米。这也是庐山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原因。含鄱口高程约1200米,熹庐国际度假山庄高程800或900米。含鄱口是观察鄱阳湖最好的一个点,山脚下往东南方向是鄱阳湖,还可以看到五老峰、犁头尖,山脚下有庐山植物园。含鄱口处在庐山东南大断裂的边缘上,五老峰含鄱口汉阳峰,处于一条线上,含鄱口处在这条线的中部。含鄱口处在断层中下盘的上升盘,鄱阳湖则属于下降盘(上盘)。庐山大构造运动是褶皱,本来处在背斜的两翼上(西翼),断层刚好从背斜中部经过,它另外一翼就滑落下去,仅剩抬升的这翼就倾斜,因此庐山很多山是(如五老峰)倾斜的单斜构造,属于单面山。顺向坡是与

14、岩层方向一致的,如猪背岭,单斜倾角大,倾角38,约为等腰三角形,如犁头尖,看起来像角峰,较陡。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南北向)和长江交汇的地方叫湖口,湖口是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鄱阳湖是构造湖,是构造下陷构造运动形成的吞吐湖。受河流水位影响,长江丰水期时,鄱阳湖水域面积大,可以达到2000多平方公里;枯水期时,鄱阳湖水域面积小,甚至小成一条河(几百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变化非常大。冬天可看到湖中有高大的沙山或沙丘,湖是河流侵蚀的临时基准面,湖里堆积了很多河流侵蚀带来的沙子,沙子在湖岸边堆积。湖面水位下降时,沙子暴露在空气中,遭受风力的侵蚀,在高的地方堆积成沙丘。这是沙漠地貌不仅在西北地方

15、出现,还在东南地区、湖岸边有很多高大的沙丘的原因。1.2.4仙人洞仙人洞位于锦绣谷的南端,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仙人洞发育在女儿城砂岩的岩壁上,处于虎背岭背斜的轴部附近受张力影响,节理发育,易被侵蚀,下为莲花洞断裂。从岩性上看,是巨厚的女儿城砂岩中央有砂质页岩和千枚岩,而上覆砂岩倾角很小,几乎成水平产状,由于轴部受到西北方向力的挤压较强,首当其冲,岩层破碎,垂直节理发育,在寒热冻融和地下水等外营力的长期作用下,中间软弱的页岩、千枚岩等侵蚀较快,向里面凹陷,而外围的女儿城砂岩则突出,久而久之,形成今日所看到的仙人洞。洞穴内还有裂隙式的泉水一滴一滴流下,称为“一滴泉”。1.3岩石类型庐山主要

16、有两种岩石类型:沉积岩、变质岩(庐山博物馆里陈列了三种类型的许多岩石)1.3.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图1.3.1.1五老峰二峰石英砂岩和五老峰一峰岩层1.3.1.1五老峰第二峰的石英砂岩和石英岩脉地壳的抬升作用逐渐把庐山抬得很高,南边一个大断层北边一个大断层,五老峰第二峰峰顶处在中间一个抬升的区域(地垒),形成了一个断块山。但其实这里岩石的岩层的倾斜与它的抬生没多大关系,可能在抬升之前就经发生的

17、褶皱作用。经测量发现此处岩块的倾角大致在30到40之间,五老峰是背斜的一个翼,另外一个翼已经随着断层的下沉被侵蚀消失了。五老峰第二峰石英砂岩和石英岩脉侧产状处的岩石层理非常明显也比较薄。石英砂岩属于沉积岩,为海相沉积环境,大海的沙子经过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后长时间固结作用成岩,因此沉积岩有水平层理,大概在距今2亿年(侏罗时期)形成,比较老。图1.3.1.1中的这一块岩石的石英含量比较高,明显和它底下的其他岩石不太一样,底下的岩石可以看到明显的层理,但是这块岩石看不到层理,因为这两者的岩性不一样,这块岩石不属于沉积岩,而属于石英脉。地壳在运动的过程中使得岩石(沉积岩)发生破裂,留下很多裂隙

18、,后来岩浆沿着这些裂隙侵入了,形成了侵入岩脉。侵入岩脉比周围的沉积岩的岩性硬度要高,所以这块岩石主要属于石英岩脉,而它下面的岩石是属于早期沉积的石英砂岩。五老峰山顶上的岩石大多都是石英砂岩,偶尔会有少数的石英岩脉,而且这里的石英岩脉形成的时间比较早。因为石英岩脉是在比较深的地方形成的,如果这些裂隙仅在地表,那么它形成的就不是石英岩脉了,而是浅层的岩脉,不是深层的岩脉。这些浅层的岩脉是偏黑色的,有辉灰绿岩、辉岩、辉长岩等。深层岩脉和浅层岩脉有什么区别呢?两者冷却的时间不一样,岩石的颜色不同:深层的侵入岩冷却时间长,它的结晶缓慢而充分(石英得到充分结晶,石英排在鲍文反应系列最后,它结晶最慢)所以深

19、层岩脉颜色偏白偏浅一些;而浅层侵入岩冷却时间短,结晶不充分,排在鲍文反应系列前面的云母、长石、角闪石等先结晶,这岩石颜色偏黑色,而石英没来得及结晶就冷却了,所以浅层侵入岩一般都是暗色矿物,颜色偏深。鲍文反应系列不仅决定火成岩岩石结晶顺序,它也决定岩石抗风化的能力,最先结晶的岩石最快风化,最后结晶的岩石最迟风化。岩石一旦被抬升出露地表后就要受到各种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云母长石首先被风化侵蚀掉,风化到最后就剩下石英。五老峰二峰峰顶这块凸起的石英砂岩,就是因为石英含量高,受到到石英脉的保护风化的速度比较慢,而浅层侵入岩和沉积岩风化的速度比较快,所以最后风化留下了这块石英砂岩。被风化的产物在坡力作用

20、的作用下,可能崩落在坡脚,也可能在坡面径流的作用下被带入到沟谷里,经过流水作用下被带到河流的中下游甚至带入海中沉积起来。在搬运的过程中云母和长石已经被侵蚀风化,最后进入大海的大部分都是石英或者石英岩,这也是石英砂岩为什么在浅海环境的原因。海相沉积物,一部分来源于陆地,还可能有一些生物作用形成的生物化石残骸。这些沉积物堆积在一起沉积成为以碳酸钙为主的岩系,如石灰岩,灰岩,白云岩。在五老峰二峰可以找到这样的一些岩石,这就证明我这里早期也是一个海相环境。1.3.1.2球状风化物(293248.509N ,1155850.261E ,海拔1120.4m)图1.3.1.2球状风化物这个岩石有多层水平层理

21、和斜层理,形成交错节理,把岩层分成很多小块,岩层需要有一定的厚度。多交错节理的岩石的节理交织处的棱棱角角最先开始被风化被磨圆,形成球状风化物,远看就像一个球,这是典型的物理风化。若天下雨,水就渗到了坡里面去,节理会被风化,节理慢慢变宽。1.3.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2地貌庐山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中山(海拔大于1000m),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西南逐渐

22、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处10多公里。山体四周以悬崖峭壁与断陷的丘陵、岗地、湖泊、冲击平原截然分开,成为一座相对高度达1200-1400m的中山地貌。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原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呈现在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从横里

23、看观察,所得到的印象是道道山岭;再从侧面端详,则是座座奇峰。无论是从远处望,近处看,还是高处俯视,低处仰观,所见景象全然不同。图2庐山地区地层与构造体系简图2.1构造地貌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东北西南走向。图2.1庐山地区构造地貌剖面图2.1.1褶皱在850800百万年,中国外的火山岛弧与大陆产生板块碰撞造山,使海水中的沉积岩火山岩发生强烈的变形变质,构成大陆褶皱基地。正是在这个时期庐山北部的褶皱构造形成。根据在三点测量的岩层产状数据来看,庐山整体岩层的走向大致是SW230左右,在西南方向尖灭

24、。图2.1.1庐山地区背斜山和单斜山分布示意图2.1.1.1背斜(1)大月山:大月山背斜为倾伏背斜,走向北东南西,在芦林湖附近尖灭,高1453米。大月山的岩层属于南沱组下部,与五老峰和虎背岭出露的岩层是同属一层,主要由砾石英砂岩组成,偶夹石英片岩,岩性较石英砂岩硬。(2)大校场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在虎背岭与牯岭之间。其成因: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2.1.1.2向斜(1)青莲寺七里冲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是一个宽谷,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表面出露南沱组上部,主要是长石石英砂岩、凝灰岩夹砂砾岩,岩性比较软弱、属

25、浅海相沉积、轻度变质,发育在庐山褶皱构造之上的向斜谷。(2)东谷莲谷、王家坡向斜谷:位于女儿城与牯岭之间,受牯岭向斜控制,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王家坡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岩层岩性与青莲寺谷出露岩层岩性一样,属南南沱组的上部。(3)女儿城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原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成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2.1.1.3单面山9665百万年,本区地壳处于强烈伸展拉张状态,产生了一条巨大的低角度拆离断层,将古鄱阳湖底下1521千米处的深变质岩撕拉到地表,形成了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古鄱阳湖盆地;

26、6523.3百万年,产生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四周下陷成湖,23.33百万年,庐山断块山快速上升。(1)虎背岭单面山:位于庐山西北侧断层崖带,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残留的南翼(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北翼断陷),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2)五老峰单面山:位于庐山的东北侧,曾是背斜山脊,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组成,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陷落于山南,平均高1358米。图2.1.1.3庐山五老峰2.1.2断层庐山发育着许多条断层,主要有两组断层,一是呈东北-西南走向:以庐山北部的

27、莲花洞正断层和南部温泉正断层为主,同时还有好汉坡正断层、大月山正断层、庐山垄正断层、红石崖逆断层等;二是西北-东南走向:九奇峰逆断层、仰天坪正断层。(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洞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地处庐山东南侧,因庐山的东南面的垄正断层和温泉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海拔1358米。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亦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凹口,两峰之间就形成一个凹口,五老

28、峰即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2.2山地夷平面山地夷平面在山北分布的高度为10001100m左右,生成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即地壳上升之前。夷平面的地形起伏和缓,高差不大,有略为高起的岭脊(齐顶)和相对低凹的宽谷(如西谷、东谷、青莲谷王家坡、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属古老河谷,谷内发育了Q2红土层,二者均表示为庐山上升前夷平面作用期的产物。夷平面的发育对庐山的建设及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2.3流水作用2.3.1河流的发育水流沿着岩性比较脆弱的地方侵蚀,把基岩侵蚀搬运走带,侵蚀越来越深,河流就形成了。黄龙潭所在地的溪流就是沿着大的断裂带发育而成的。2.3.1.1黄龙潭黄龙潭的形成是因为它上下的岩性

29、不同被流水侵蚀形成的,上面的岩石比较坚硬而下面的岩石比较松软,从而形成差异侵蚀。流水把下面松软的岩石侵蚀完后,而上面的岩石由于坚硬没有被侵蚀,岩石就形成了水平节理和垂直节理的发育,使河流发生溯源侵蚀,裂点向上游推进,慢慢就形成了小瀑布。2.3.1.2乌龙谭乌龙谭的横剖面比较宽阔,是U型的河谷,在河流地貌里面,U型地貌都是比较老的河谷。乌龙潭海拔为800多米,所以这里的河谷是在形成之后才抬升。这里是典型的向斜谷地,乌龙潭和黄龙潭的河流一起流入西门町。乌龙谭小瀑布的形成原因和黄龙潭一样。2.3.1.3电力大坝电站大坝横剖面的形状比较深,是个U型谷,是在地层抬升后侵蚀形成的年代较近的砾石混乱堆积的河

30、谷。黄龙潭和乌龙潭的水流经这里然后流入西门町。2.3.1.4二坝湖穴二坝的底下有大量的大石块,大石块上面有很多流水的产物湖穴,二坝湖穴是流水侵蚀地貌。湖穴发育在节理比较密集和岩石比较松软的地方,是河流下切发育形成的,峡谷的加深过程是湖穴不断连通的过程,随着湖穴的不断扩大这个峡谷会变得越来越深。2.3.2流水地貌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在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以日照峰为分水岭,其东流向东北,其西流向西南,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流水侵蚀的形态十分特殊,这里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宽谷,它包括东谷、

31、西谷、仰天平、七里冲、大校场谷等;一种是峡谷,其主要包括石门涧、剪刀峡,两者之间夹着裂点和瀑布。 2.3.2.1侵蚀地貌(1)宽谷即横剖面宽阔的河谷。一般谷底有河漫滩,谷坡上有阶地(多级)。多发育在地壳稳定区或岩性较软的地区,并与向斜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代表了河流谷地发育的老年阶段,属于庐山抬升前的老谷地,多分布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上,如西谷、东谷、青莲谷王家坡、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主要有三层:表2.1 宽谷第四纪堆积物的分层位置分层年代上层黑色灰黑色土层全新世中层棕黄色砂砾层晚更新世下层棕红色砂砾层中更新世宽谷的形成原因: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发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地壳稳定、地势低矮的条件下形成,说明宽谷形成之时的当日庐山,高度比现在低矮得多宽谷的高程,在山的中南部最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