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8.32KB ,
资源ID:70230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230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06 古典诗歌鉴赏素养检测卷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06 古典诗歌鉴赏素养检测卷解析版.docx

1、专题06 古典诗歌鉴赏素养检测卷解析版专题06古典诗歌鉴赏(素养检测卷)(2020海南高三零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路花周邦彦金花落烬灯,银砾鸣窗雪。夜深微漏断,行人绝。风扉不定,竹圃琅玕折。玉人新间阔。着甚情悰,更当恁地时节。无言欹枕,帐底流清血。愁如春后絮,来相接。知他那里,争信人心切。除共天公说。不成也还,似伊无个分别。(注)满路花,词牌名。琅玕,此处指翠竹。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灯花落尽,夜雪鸣窗,运用对仗,交代了词作的时间和环境特征。B“竹圃琅玕折”用夸张手法写出雪量之大,突出夜晚风雪之势,让人惊恐。C“无言”二字兼及外在与内心,言简而义丰

2、;“献枕”则表现主人公难眠的样子。D上片前三句写夜雪纷飞的气势和雪夜的静,为后的抒情蓄势,上下片浑然一体。2.本词是如何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1.B2.寓情于景。词中通过对“金花落烬”“银砾鸣窗”等景物的描写,营造了寂寥、冷清的氛围,表达了主人公因思念远人而不得见的孤寂与愁苦。直抒胸臆。“着甚情悰”“似伊无个分别”直接抒发了对远人的思念与盼归之情。想象(对面落笔)。“知他那里,争信人心切”,主人公想象远人此时此刻也正惦记思念着自己,更显对远人的思念之切。【分析】1.B项,“夸张”“让人惊恐”错误。“竹圃琅玕折”,竹林里的劲竹不堪夜雪的厚重,传来阵阵“嘎吱”声,

3、催人魂断。这里没有使用夸张手法,是实写,写翠竹在大雪下断折,突出了雪之大和雪夜的静谧。故选B。2.“金花落烬灯,银砾鸣窗雪”,桌上的灯花一点一点地凋落在眼前,窗外的雪片一声一声地拍打着思绪。寓情于景,写灯花落尽,夜雪鸣窗,营造了寂寥、冷清的氛围,表达了主人公的孤寂与愁苦。“着甚情悰,更当恁地时节”,再甜美的爱情,也经不住这一夜风月竹雪的撩拨。“似伊无个分别”,也要厮守一生以慰今夜离人之苦。这些语句都是直抒胸臆,抒发对远人的思念与盼归之情。“知他那里,争信人心切”,恍惚间,仿佛望见他正手捧我写给他的情信,眼中满是浓情。运用想象手法,主人公想象远人此时此刻可能是在捧我写给他的情信,惦记思念着自己,

4、凸显对远人的思念。(2020海南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鹊韩偓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高处营巢亲凤阙,静时闲语上龙墀。化为金印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注:诗人曾任唐朝兵部侍郎,本诗作于后梁乾化二年,当时诗人隐居福建南安。凤阙:汉代宫阙名。化为金印: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颢,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颢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 可复置。颢后官至太尉。”万年枝:此处指年代久远的大树,喻指唐王朝。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5、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偏承雨露润毛衣”表层意思是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的姿态,暗寓自己受帝王恩泽。B“黑白分明众所知”写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颜色,暗喻自己有爱憎分明的品行。C“凤阙”是汉代宫阙名,诗中指皇宫、朝廷。“高处营巢亲凤阙”暗喻自己曾在朝为官。D颈联下句化用喜鹊为牛郎织女在银河上架桥的传说,表达仕途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2.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D2.尾联意思是说自己如今栖身天涯,迁徙不定,能够托身的只有唐王朝。抒发了诗人去国怀乡之痛和不忘君恩、是非分明的爱国情怀。【分析】1.D项,“表达仕途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是错误的。该句用典,表达自

6、己隐居南安,心系朝廷的忠心。故选D。2.本句话“天涯”是说自己自己漂泊天涯,“栖不稳”是说迁徙不定,“万年枝”,本指年代久远的大树,喻指唐王朝。所以整句话写出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苦之情,也写出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自己虽然被贬天涯,但能让自己托身的只有唐王朝,表现了自己对唐王朝的热爱,所以也写出了不忘君恩、是非分明的爱国情怀。(2020海南高三零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夜雨二首朱熹其一拥衾独宿听寒雨,声在荒庭竹树间。万里故园今夜永,遥知风雪满前山。其二故山风雪深寒夜,只有梅花独自香。此日无人问消息,不应憔悴损年芳。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开篇借助于“寒雨”“荒

7、庭”写诗人夜听寒雨、难以成眠、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B其一中“万里”与“遥知”相对应,既写出自己漂泊异乡的孤苦,又写出自己当前所处的恶劣环境。C其二本身虽写的是故乡的梅花,但却有着强烈的自比意识,可以看作诗人自我精神的写照。D两首诗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在时空上由此及彼,而且存在思维上的前后连贯性。2.本诗题为“夜雨”,但两首诗中都写到“风雪”,各有什么用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B2.其一由此时此地的“夜雨”,想到家乡的风雪,虚实结合,写出了离家路途之远,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其二写故乡的风雪,意在烘托梅花独自在风雪中飘香,托物言志,表达诗人要像梅花一样具有坚贞不屈和

8、甘于寂寞的隐忍精神。【分析】1.B项,“又写出自己当前所处的恶劣环境”错误,“万里”“遥知”都是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并不能体现当前所处的环境恶劣。故选B。2.本诗中考查的是两首诗中作者描写“风雪”的用意,属于对关键意象的考查,第一首诗中描写“风雪”的诗句是“万里故园今夜永,遥知风雪满前山”,这两句诗是作者的联想,他由此时此地的“夜雨”,联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乡也应是风雪满山的景象,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既交代出自己离家遥远的无奈,又蕴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深切的思念之情。第二首诗中“故山风雪深寒夜,只有梅花独自香”,含义为:在这寒冷的深夜里,家乡的风雪已经落满深山,只有梅花不惧严寒,依然独自芬芳。诗人渲

9、染“风雪”之夜的寒冷环境,就是为了烘托梅花独自在风雪中飘香的坚贞不屈的形象。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本身虽写的是故乡的梅花,但却可以看作诗人自我精神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甘于寂寞的隐忍精神。(2020海南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游少林寺沈佺期长歌游宝地,屣倚对珠林。 雁塔霜风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注)龙池:又名九龙潭,是少林寺的名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诗属于记游写景类诗歌,表现了诗人对佛门圣地少林寺的由衷喜爱和赞美。B“宝地”“珠林”写出了少林寺的优美环境,“长歌”充分表现了诗人游览寺院的愉快心情

10、。C颔联描绘眼前动态实景,写雁塔、龙池在寒风、霜雪中,更显古朴、苍凉。D尾联的蝉声相送,与开篇的长歌来游前后相应,主体与客体协调一致。2.清代何焯说:“五、六(句)不但字法之妙,能使风霜一联精神又倍。”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答案】1.C2.用字方面,“澄”本义为水清澈不流动,这里用作动词,指清新的空气笼罩整个寺院,使景物充满生机;“下”字形象地写出了寺院的高檐碧殿饱蘸秋阴的情状,传神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如从“夕霁”“秋阴”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颔联写具体景点“雁塔”“龙池”,着眼于其历史的悠久;此两句写景由“点”过渡到“面”,着眼于对眼前整个寺庙风光的描绘,风光更为绮丽、迷人,整个少林寺景

11、观浑然一体,从而使“雁塔”“龙池”也倍增光彩。(如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分析】1.C项,“动态实景”错,应为静态。由“珠林”“秋阴”“山蝉”可知,应是静态实景。“寒风、霜雪”也不准确,“霜风古”和“岁月深”,两句上下交织成文,说明雁塔之古是由于岁月之深。故选C。2.题干要求结合诗歌分析清代何焯说的“五、六(句)不但字法之妙,”,答题时注意从炼字上分析“五、六(句)”字法妙处,从表达技巧上分析“能使风霜一联精神又倍”。常见的炼字题有两种:一种是炼动词,一种是炼形容词、虚词。五、六句意思是青赤的园林在雨后斜阳里,被清水洗过,显得分外明亮;碧色的殿宇也因秋阴延展逐渐蒙上暗淡的色调。由此可见在动

12、词方面,“澄”、“下”两字写时间转移动景,最能生动传神。解答炼字题时常需要先解释本义,再结合诗句分析它在句中产生的效果。“澄”本义为水清澈不流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清,雨水冲洗过后的园林,空气清新,使景物充满生机;“下”字本义较多,在这里作动词,表现天渐渐暗下来了,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寺院的高檐碧殿饱蘸秋阴的情状,传神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动词的运用常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使诗歌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注意结合动词本身效果分析。字法上的妙处也可以赏析“夕霁”和“秋阴”,“夕霁”意为雨后斜阳,“秋阴”指秋天十分天暗了下来,阴晴莫定的天气。两者既点时间,又指季节,自然引出尾联的“晚霞”

13、与“蝉噪”。“能使风霜一联精神又倍”,“风霜”一联描述了寺内两处重点景物。一处是古老的雁塔。雁塔原是印度古代佛教僧人为舍身救饥的雁王立塔纪念,出自佛经故事,后世相传成为佛寺的重要建筑。另一处为龙池,指寺中有名的九龙潭,潭水很深,据说有九龙蟠聚其下,“霜风古”、“岁月深”,两句上下交织成文,说明雁塔之古是由于岁月之深,而龙池之深也是因为霜风之古,风光绮丽、迷人,使得整个少林寺景观浑然一体,从而使“雁塔”“龙池”也倍增光彩。这一联着眼于对眼前整个寺庙风光的描绘,抒写诗人对少林名刹的敬仰心情。颔联与颈联在表达技巧上点面结合,由“点”过渡到“面”,颈联写的是遍游以后的时间景色变化,显示诗人敏锐细致的观

14、察力和写景抒情的精巧笔致。(2021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池口风雨留三日黄庭坚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莫窗归了读残书。(注)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属玉:鸟名。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莫:即“暮”。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小市人家避雨在家以菜蔬度日的孤城风雨图。B颔联触物起兴,近观

15、山水如属玉,远眺白鹭翩飞,于闲适宁静中见出诗人内心的波澜。C白鹭,满身雪白,看似清高闲雅,一个“苦”字,表面写白鹭,而实际则是诗人的自喻。D本诗涉笔成趣,在寻常事物的形象中参与名理,颇具理趣,写景淡雅有致,抒情含蓄委婉。2.杨万里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反用典故成语,古人称为翻案法。本诗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答案】1.B2.(1)颈联中,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成语,临渊不羡鱼,暗示自己与世无争的恬淡心情。(2)尾联中,虽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成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王的本意是感叹人生短暂,不觉悲从中来。尾联虽用其字面,其意却相反:世事瞬息万变,面对

16、无常的人生,还是退出争名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趣。以达道之言作结,表现出超迈脱俗的胸襟。【分析】1.B.“近观山水如属玉,远眺白鹭翩飞”错,原句“水远山长双属玉” 那浩浩江水流向远方,迤逦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可知应该是“远眺山水如属玉,近观白鹭翩飞”。故选B。2.题干中的“翻案法”就是“反用典故成语”,考生找出诗中运用的典故,说明是如何“反用”的,表达了什么情感即可。颈联是以人起兴。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极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他由网而联想到鱼,于是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成语(汉书董仲舒传),渔翁从邻舍出来收网具,而我并不羡慕鱼美可口,表达了不求仕进、自

17、甘淡泊的心境。“俯仰之间已陈迹”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成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逸少的本意是感叹人生短暂,不觉悲从中来。黄庭坚虽用其字面,其意却相反:世事瞬息万变,面对无常的人生,还是退出争名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趣。这正如他在另一首诗中所说的:“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胸中元有不病者,记得陶潜归去来”。诗以达道之言作结,表现出超迈脱俗的胸襟。(2021山西吕梁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送王适徐州赴举苏辙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

18、正似今。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点明了送别的时令、地点、天气以及友人要去的地方。B颔联运用比喻,诗人认为友人虽然性格冷漠但文章却韵味深远。C颈联虚实结合,既实写与友人以酒钱别,又虚写与友人万里同舟的情景。D由诗题及尾联的“杨柳春风”可以推知,尾联中的“榜”是春闱的杏榜。2.有人评价此诗“于悲吟看出希望”,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B2.(1)悲吟:春雨连绵,送别友人,诗人心中充满不舍与对友人北上无知音的担忧。(2)希望:诗人赞赏友人的人品和文才,相信他明年定能高中,心中充满美好期望。(3)作为送别诗,诗中有暂时的不舍和难过,最后却流露出美好的祝愿和希望,

19、基调并不低沉,因此评价此诗“于悲吟看出希望”。【分析】1.B“认为友人虽然性格冷漠”错,“性如白玉烧犹冷”意在表明友人的性格温润如玉,无论经过多少次火烧也不会改变。故选B。2.这首诗是诗人苏辙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不舍、难过,有伤感,但不低沉,流露出对友人此处赴考满怀希望,“于悲吟看出希望”。首联“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在春雨绵绵的日子,诗人在江南送别友人前去赴考。学子苦读为的是一朝得中,然而又有多少人从青丝熬到白首都未能得偿心愿,此次分别前往徐州考场,在没有知音相伴的漫长的日子里,友人将如何自处。在春雨连绵中,诗人不觉产生伤感。颔联“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

20、愈深”,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认为友人的性格虽然冷漠但温润如玉。此联写出了友人性格好、文章佳,定能得偿心愿,表达了诗人的希望。颈联“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既实写与友人以酒饯别,又虚写与友人万里同舟的情景,是诗人的悲吟。尾联“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写出了作者期待友人明年定能高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期待。(2021河南高三零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注)马戴,晚唐诗人,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将近30年。直至武宗会昌四年登第,后仕途多波折不顺。1.下列对

21、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B颔联中的内容对应题目“怅望”,首联中的“归鸟”和颈联中“微阳”对应“落日”。C颈联“下”“入”二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诗人内心的惆怅也随之平息、淡然。D诗中“久未还”“不敢照”,既有作者情感的直接抒发又有含蓄复杂的表达。2.清代沈德潜评此诗:“意格俱好。”请从情感与谋篇(情景相间)两个方面来赏析本诗。【答案】1.C2.情感:思念家乡的惆怅:借孤云、归鸟片刻即可抵达千里之遥,反衬自己离家已久、归去之难。对时光流逝、容颜渐衰的惆怅:借“临水不敢照”,引发对容颜衰老的感慨。仕途坎坷,抱负未

22、展的忧伤:“留滞”“久未还”写出仕途不顺的怅惘。谋篇特征:诗歌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先是孤云、归鸟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余晖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使得诗歌情感的表达富有层次感。【分析】1.C. “诗人内心的惆怅也随之平息、淡然”表述不当,“下”“入”二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地触发了诗人感时伤逝的情绪。故选C。2.先看情感。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

23、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留滞”“久未还”写出仕途不顺的怅惘与仕途坎坷的忧伤。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再看谋篇。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

24、的一个特点。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2021安徽黄山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沈鄱阳王安石离家当日尚炎风,叱驭归时九月穷。朝渡藤溪霜落后,夜过翚岭月明中。山川道路良多阻,风俗谣言苦未通。唯有鄱君人共爱,流传名誉

25、满江东。注:北宋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任江东提刑(宋代的江东指皖南、赣东及江宁府等地区),巡按各地。巡查结束,取道歙州去宜州履职,事后作此诗。汉书王尊传载:汉琅玡王阳为益州刺史,行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数乘此险!”因折返。及王尊为刺史,“至其阪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作者此次巡按的时间和工作的艰难,从夏到秋,至九月底才完成任务。B颔联详细介绍了一天劳累的行程,既写了水陆的转程,又道出一天行程耗时之长。C作者一路考察下来,听到了许多对各地官员的不实评价,独对沈鄱阳是一致好评。D这首诗表达方式灵活多

26、样,语言简洁明快,描写具体可感,直抒胸臆,意味深长。2.对王安石的诗作,前人向有“擅说理,精修辞,善用典”之评论。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答案】1.C2.擅说理:“唯有鄱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此句既是抒情,又包含了对于官员的考察,要注重百姓口碑的道理。精修辞:“朝渡藤溪霜落后,夜过翚岭月明中”,对仗(或对偶)工整。“朝渡”对“夜过”,“藤溪”对“翚岭”,“霜落后”对“月明中”(如有其他例句或手法也可,比如夸张:尾联的“共爱”和“满江东”)。善用典:“叱驭归时九月穷”,“叱驭”为报效国家,不畏艰险之典,用此典入诗,贴切自然。【分析】1.C.“听到了许多对各地官员的不实评价”错。“谣言”是指

27、方言,而非不实评价。故选C。2.题干提示从“擅说理,精修辞,善用典”角度分析。诗歌首联叙事,从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对比中写出工作时间之长。其中“叱驭”,联系注释可知用典,用汉书王尊传中王尊的典故,表达自己为了完成朝廷交给的任务,愿意像王尊那样做一个忠臣,甘愿“乘险”。用此典入诗,贴切自然。这个词符合题干中的“善用典”。颔联叙事和写景,采用对仗手法,“朝渡”对“夜过”,写出一天的行程,夜晚还在爬山过岭,写出工作的劳累;“藤溪”对“翚岭”,一山一水,概括出所过之地地形多变,写出行程的不易;“霜落后”对“月明中”,一写出顶霜冒雪的情景,一写出只有明月陪伴的孤寂。这一联符合题干中的“精修辞”。尾联“唯有鄱

28、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鄱君在江东百姓中有着极好的名声,以至“人共爱”,说明此人为官能为百姓造福;而此次考察也通过百姓的口碑找出了一位好官,说明了对于官员的考察,要注重百姓口碑的道理。此句既表达了对于鄱君的赞美,又在赞美中不露痕迹地阐述了道理,可见此联体现的正是“擅说理”。(2021河南郑州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闲 步韩偓庄南纵步游荒野,独岛寒烟轻惹惹。傍山疏雨湿秋花,僻路浅泉浮败果。樵人相见指惊麏,牧童四散收嘶马。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峰火。(注)韩偓:晚唐诗人,本诗写于唐末各种势力频繁相争之时。麏;同“糜”,即獐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9、A首句“纵步”一词描绘出平日里闲适洒脱、陶醉于自然美景、在荒野中悠闲漫步的诗人形象。B颔联用疏雨、秋花、败果几个意象,营造出秋雨中凄冷萧瑟的氛围,增添了诗歌悲凉的色彩。C颈联中的“惊麏”“嘶马”意蕴丰富,既为眼前所见,又语带双关,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D作品以“闲步”为线索,首句入题,然后描绘闲步所见景象,最后落笔于诗人自身,层次井然。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A2.诗人饮完一壶酒,仍无意归家;黄昏时分又远望诸峰,看是否有烽火燃起。表现了诗人内心无法排遣的苦闷,对时局的忧虑。【分析】1.A.“首句纵步一词描绘出平日里闲适洒脱、陶醉于自然美景、在荒野中悠闲漫步的诗人形象”

30、理解错误。形象理解有误,应是“平日里抑郁烦闷、纵步于荒野、欲在自然中排遣苦闷的诗人形象”。故选A。2.题干要求简要分析诗的最后两句的含意。“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峰火”意思是喝完一壶酒,仍无意归家;黄昏时分又远望诸峰,看是否有烽火燃起。酒喝完之后却仍然不想回家,意味着诗人内心有着难以排遣的苦闷;“更望诸峰火”,“烽火”燃起,意味着战争的爆发,再结合注释“本诗写于唐末各种势力频繁相争之时”可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2021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多节本怀端直性

31、,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元稹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郢:今湖北荆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将“璧竹鞭”比作“碧玉”,显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竹鞭本已贵重,又因是“美人”相赠,更显珍贵。B颔联中,作者见到“璧竹鞭”后,展开联想,写出了竹子的生长环境。此处不是单纯写竹,也是以竹喻人。C颈联既运用了双关、拟人的手法,又化用了论语中的名言,非常准确地表达出彼此冰清玉洁的高贵品格。D尾联写诗人不知何时才能与元稹一同策马返乡,既表达了两人深厚的情谊,也流露出被贬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2.本诗为赠友之作,兼有咏物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D2.从标题看,本诗是为答谢友人赠礼而作,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美好品德的赞美;诗的前三联均为对友人所赠竹鞭的吟咏,有鲜明的咏物诗的特点;诗人托物言情,对友人的赞美与祝愿主要寄寓在对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