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163.28KB ,
资源ID:70109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109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章分子结构.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章分子结构.docx

1、第二章分子结构第二章 分子结构 教学要求 1、认识化学键的本质;2、掌握价键理论的内容;会用价键理论解释共价键的特征,会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简单的分子结构;3、初步认识分子轨道理论;4、认识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本质,会用其解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现代价键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构成与意义;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氢键。 教学难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时数9学时 教学内容2.1 经典的Lewis学说2.2 价键理论 2.3杂化轨道理论2.4分子轨道理论2.5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6共价分子的性质2.7分

2、子间力和氢键 教学方法与媒体讲解,ppt展示。引言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只有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才能从本质上更深入的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本章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围绕以共价键结合的分子讨论有关共价键的各种理论模型以及分子的各种性质。化学键:通常把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之间(或离子 )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分子结构通常包括:分子中原子的化学键,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的结构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1 Lewis理论(路易斯1916年)1、电子配对理论-共用电子对成键。1916年,美国的Lewis提出共价键理论,认为分子中的原子都有形成稀有气体电子结构的

3、趋势,求得本身的稳定。而达到这种结构,并非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来完成,分子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对而使每一个原子都具有稀有气体的稳定的电子结构,也称为八隅律规则。路易斯结构式:把用短棍表示共价键,同时用小黑点表示非键合的“孤对电子”的结构式叫做路易斯结构式。2、Lewis学说成绩:解释了一些简单的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分子的形成过程; 指出了共价键与离子键的差异。3、Lewis学说的局限性:未能阐明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为什么都带负电荷的2个电子不是互相排斥,而配对成键?为什么共价键有方向性?八偶体规则,例外很多。不能解释一些分子的性质,如O2的顺磁性。2.2 价健理论(Valence Bond

4、Theory, VB法,1927年) Heitler 和 London 用量子力学处理氢气分子H2, 解决了两个氢原子之间化学键的本质问题,使共价键理论从经典的Lewis理论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共价键理论。 2.2.1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1、H2分子的形成量子力学计算表明, 两个具有1s1电子构型的H彼此靠近, 两个1s电子以自旋相反的方式形成电子对, 使体系的能量降低。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大,形成了共价键。2、共价键的本质价键理论继承Lewis共用电子对的概念。价键理论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共价键的本质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发生了重叠。共价键的本质是电性的。3、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电子配对原理键合双方各提供自

5、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 NN HOH能量最低原理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时释放能量。最大重叠原理键合双方原子轨道应尽可能最大程度地重叠。4、共价键特征饱和性:因为每个原子的价轨道数目和未成对电子数目都是一定的。H H HO H NN方向性 :满足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轨道重叠越多,电子在两核之间出现的机会就越大,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稳定。原子轨道重叠只有沿着一定方向重叠,才能实现最大重叠,这就是共价键有方向性的原因。5、共价键的类型键:成键时两原子轨道沿键轴(两个原子核的联线)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发生重叠。如s-s、 s-p、p-p 等。重叠轨道的电子云密度沿键轴方向的投影为圆形,表明电子云密度绕

6、键轴(原子核之间的连线)对称。由于共价键在形成时各个原子提供的轨道类型不同,所以形成的共价键的键型也有不同。例如:有 键,键和键等。本章只要求熟知前两种。 键:重叠轨道的电子云密度饶键轴不完全对称,形象的称为“肩并肩”。例: N2 的三重键的形成: N 2s2 2px1 2py1 2pz1 : N N : | | | N 2s2 2px1 2py1 2pz1 配位键:考察CO分子:C 2s22p2;O 2s22p4形成CO分子时, 与N2相仿, 同样用了三对电子, 形成三个共价键,不同之处是, 其中一对电子在形成共价键时具有特殊性:C和O各出一个2p轨道重叠, 但其中的电子是由O单独提供的。这

7、样的共价键称为共价配位键。于是, CO可表示成: 配位键形成条件:成键原子一方有孤对电子,另一方有空轨道。6、早期VB法的优缺点:说明了共价健的本质和特点;但不能说明一些分子的成键数目及几何构型。如:C 2s 22p 2 ,仅2个成单电子,如何形成CH4?思考1:根据 VB 理论,水的分子O-H之间的夹角应为 90 ,但实验测量的却为104.5,为什么?思考2:C 原子核外只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根据 VB 理论它只能形成两个共价键,为什么有CH4?2.3 杂化轨道理论1、杂化与杂化轨道:1931年,由L.Pauling提出,杂化轨道理论要点有: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几

8、条原子轨道混杂起来,重新组成同等数目的能量完全相同的杂化原子轨道。在原子形成分子的过程中,经过激发、杂化、轨道重迭等过程,这就是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1)激发。如在CH4形成的分子时,碳原子欲与4个氢结合,必定要从2s轨道的一个电子激发到2pz轨道上,才有4个未成对电子分别与四个氢结合成键。在成键过程中,激发和成键是同时发生的,从基态变为激发态所需的能量,可由形成更多的共价键而放出更多的能量来补偿。(2)杂化。处于激发态的几条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进一步线性组合成一组新的轨道,这种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叫杂化。杂化后形成的新轨道称为杂化轨道。(3)轨道重叠。杂化轨道的电子云分布更为集中,故杂化轨道

9、的成键能力比未杂化的原子轨道的成键能力强。杂化轨道与其它原子成键时,同样要满足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原子轨道重叠愈多,形成的化合物愈稳定。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也是由满足原子轨道最大重叠的方向决定的。杂化后原子轨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使得一端特别肥大,这更有利于成键。杂化轨道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使得成键电子云之间的距离最远,减少了电子之间的排斥力,有利于成键。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可利用公式计算:2、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分子的空间构型 sp 杂化:两条杂化轨道呈直线形分布,杂化轨道间夹角为180。如BeCl2中的Be原子的杂化。 sp2 杂化:一个s 和 两个p 轨道间的杂化,形成三个sp2 杂化轨道,每个s

10、p2 杂化轨道都含有 1/3 s 和 2/3 p的成分,三个 sp2 杂化轨道间夹角为120。分子为平面三角形。如BF3 分子的空间构型: sp3 杂化:一个s 和 三个p 轨道间的杂化,形成四个sp3 杂化 轨道,每个sp3 杂化轨道都含有 1/4 s 和 3/4 p的成分,三个sp3 杂化轨道间夹角为109.50。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CH4的空间构型: 3、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问题:根据 VB 理论,水的分子O-H之间的夹角应为 90 ,但实验测量的却为104.5,为什么? 水分子中O的杂化:空间构型:三角锥型NH3中N的杂化:4、基本要点:1 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若干不同

11、类型的、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成一组新的轨道的过程叫做杂化。组成的新的轨道叫做杂化轨道。2 形成的杂化轨道的数目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的数目相等。3 杂化轨道可分为等性杂化轨道和不等性杂化轨道。4 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 spsp2sp3dsp2sp3dsp3d25 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化学键间排斥作用最小原理。小结: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小结 5、杂化轨道理论的优缺点(1)解释了一些分子(CH4、PCl5、SF6)的形成过程,在预测分子几何构型方面十分成功。(2)不能解释H2+(单电子键),O2和一些复杂分子的结构。(3)有时难以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态。2

12、.4 分子轨道法(Meleeular Orbital Theory, MO法)1930年,由美国R.S.Mulliken和德国的Hund等提出。把分子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比较全面反映分子内部电子的各种运动状态(非定域键) 。而VB法的共价键局限于成键两原子之间,是“定域键”。1、什么是分子轨道?分子轨道理论把组成分子的所有原子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电子在原子中的空间运动状态叫做原子轨道;电子在分子中的空间运动状态就叫做分子轨道,指具有特定能量的某电子在相互键合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核附近空间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原子轨道用 s、p、d、f 等符号表示,而分子轨道通常用、等符号表示。原子轨道分子轨道原子中

13、每个电子可能的空间运动状态分子中每个电子可能的空间运动状态、E、Es、p、d、f、一个中心(原子核)多中心2、分子轨道的形成-原子轨道如何组成分子轨道?(1)分子轨道可近似地看作是由组成分子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的,分子轨道的数目等于组成它的原子轨道数目之和。即:分子轨道数目=参与组成的原子轨道数目。例:a、b两个H原子各1个原子轨道 a 、 b 线性组合成2个分子轨道: c1 a + c2 b * c1 a - c2 bc1 ,c2 为常数。例如:两个氧原子组成一个氧分子时,两个氧原子的2个1s轨道可以组合成2个分子轨道,2个2s轨道组合成2个分子轨道,6个p轨道可组合成6个分子轨道。根据分

14、子轨道的能量的高低形成分子轨道有成键轨道、反键轨道、非键轨道。成键轨道:两个原子轨道波函数的同号区域相重叠所形成的分子轨道在两核之间有较大的电子云密度,它对成键有贡献。反键轨道:两个原子轨道波函数的异号区域相重叠,则使两核之间的电子云密度减低,对成键有负贡献。非键轨道:分子轨道基本上保留原子轨道的性质和能量,对成键没有贡献。讨论:分子轨道与杂化轨道的本质区别?(2) 线性组合三原则原子轨道在组成分子轨道时只有符合三条原则才能形成有效的分子轨道。对称性匹配:只有对称性相同的原子轨道才能组合成分子轨道(+,+; -,-)。这个原则决定原子轨道是否能成键。能量相近:指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组合成

15、有效的分子轨道。如:原子轨道能量kJ.mol-1: H E1s = -1318 Cl E3p=-1259 Na E3s =-502 O E2p=-1322 H与Cl或O形成分子轨道: H-Cl H-O-H而Na与Cl或O不形成共价键,只形成离子键。最大重叠:指两个原子轨道要有效组成分子轨道,必须尽可能多地重叠,以使成键轨道的能量尽能降低。最大重叠原理决定共价键有明确方向和电子云(几率密度)在两核间区域。在对称性一致、能量相近的基础上,原子轨道重叠越大,越易形成分子轨道, 或说共价键越强。能量相近原则和最大重叠原则决定原子轨道成键的效率。(3)分子轨道类型原子轨道“头碰头”形成分子轨道:ss “

16、头碰头”形成分子轨道;pp “头碰头”形成分子轨道;sp “头碰头”形成分子轨道 原子轨道“肩并肩”形成分子轨道:pp “肩并肩”形成分子轨道。(4)分子轨道的能级每一个分子轨道都有对应的能量E i,分子的能量E是各电子的能量Ei之和( )。电子的能量即它们所占据的分子轨道的能量。分子轨道近似能级: 反键分子轨道 非键轨道 E 成键分子轨道第一、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近似能级图: 能量低的原子轨道组成的分子轨道能量也低。如 能量: 1s 1s* 2s 2s* 原子轨道能量相近时,重叠程度越大,所组成的分子轨道其成键轨道能量越低,而反键轨道能量越高。一般情况下2px -2px 的重叠程度

17、要大于2py-2py和2pz-2pz ,因此能量: 2px 2py, 2pz 2py*, 2pz* 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 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对。、双键、叁键或单个电子电子对排斥作用:单键 双键 叁键:Be:2.5.2 VSEPR法判断共价分子(或离子)空间构型的规则、确定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与价层电子对数。中心原子A的价层电子数的计算方法:、根据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找出其相应的电子对空间排布方式。、根据中心原子周围的价电子对数,画出几何结构图形。将配位原子排布在中心原子周围,每一对电子联结1个配位原子,剩下的未结合的电子对即为孤对电子。、根据孤对电子,成键电子对之间相互斥力的大小,确定排斥

18、力最小的稳定结构,并估计这种结构与理想几何构型的偏离程度。 例1: CH4, CCl4, NH4+, SO42-, PO43-CH4 : C价层电子总数=4+14=8价层电子对数=4对 价电子几何构型:正四面体 分子几何构型:正四面体NH4+ : 5+14-1=8 4对SO42- : 6+2=8 4对PO43- : 5+3=8 4对例2:NH3N价层电子总数=5+13=8,价层电子对数=4对价电子几何构型:四面体;中心原子有孤电子对,二者不一致。分子几何构型:三角锥(不计算孤电子对)例3、H2O价层电子对数=(6+2)/2=4价电子几何构型:四面体,分子几何构型: V型(不计算孤电子对) 例4

19、、PCl5(PF5,AsF5) P价层电子几何总数=5+15=10价层电子对数=5对 价电子几何构型与分子几何构型都是三角双锥体例5、ClF3 ClF3:Cl价层电子总数7+13=105对 价层电子几何构型:三角双锥体,ClF3分子可能的几何排列:a, b, c:ClF3分子各种几何构型的电子对互斥作用分析电子对互斥作用几何构型构 型abc90 L-L 01否定 090 L-B 6否定 3490 B-B 022c 构型是电子互斥作用最小的构型,即最稳定的构型。在三角双锥价电子构型中,若有孤电子对,它(们)总是占据赤道平面。3、VSEPR的优缺点虽然VB法、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成功地

20、解释了许多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成键特征、性质特点等,但对有些分子和离子的解释还不够完美。例如BF3、CO32- 、NO3- ,按照上述理论可以推知其空间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形,但中心原子与3个配位原子如何成键却没表达清楚。VSEPR法不涉及成键过程及键的稳定性。严格来说VSEPR法并不是一种化学键理论。缺乏对分子的整体认识。VSEPR法不能解释H2+的单电子键及O2中三电子键、磁性。2.6 共价分子的性质化学键的性质在理论上可以由量子力学计算作定量讨论,也可以通过表征键的性质的某些物理量来描述,如:电负性、键能、键长、键角和键级。1、键参数:表征化学键性质的物理量的通称为键参数。键级:(成键电子

21、数-反键电子数)/2。键长:分子中两个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键角: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键长和键角共同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这两个参数可以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等实验手段测量得到。键能:表示在通常外界条件下物质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定义为:在298 K和100 kPa下将1mol气态双原子分子断裂成2 mol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D (H Cl) = 431 kJmol-1 D (ClCl) = 244 kJ mol-1对双原子分子:离解能 = 键能对多原子分子:键能指平均键能例如,NH3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判断键的极性: 离子键是最强的极性键,双原子分子是最纯的共价键。如CsF,离子性:

22、92% 共价性:8%,即离子化合物中的离子并不是刚性(小球)电荷,正负离子的原子轨道仍有部分重叠。2、分子的极性分子可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分子。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的分子。分子极性的判断:、从键的极性以及分子的空间构型来判断:双原子分子: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一致。若原子相同(H2) x=0 非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若原子不相同(HCl) x0 极性键 极性分子2)多原子分子: 看空间构型是否“对称”,即不同方向上键的极性是否抵消。若“不对称”(H2O) :由于键有极性,分子亦有极性。若“对称” (CO2 、CCl4) :尽管键有极性,分子亦无极性。用

23、什么物理量来衡量分子是否有极性?把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彼此相距为 d 的两个电荷(+q和-q)组成的体系称为偶极子, 其电量与距离之积,就是偶极矩。m = q l分子的偶极矩:分子中正电荷重心(或负电荷重心)上的电量(q)与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l)的乘积。例如:分子 m /10-30Cm 分子 m /10-30CmH2 0 H2O 6.16N2 0 HCl 3.43CO2 0 HBr 2.63CS2 0 HI 1.27H2S 3.66 CO 0.40SO2 5.33 HCN 6.99 2. 分子的偶极矩分子的偶极矩():说明分子的极性。双原子分子(HCl)的正负电重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若正

24、电( 和负电 )重心上的电荷的电量为 q ,正负电重心之间的距离为 l ( 称偶极矩长 ),则偶极矩 = ql 。永久偶极:分子的正电重心和负电重心不重合,则为极性分子,其极性的大小可以用偶极矩 来度量。偶极矩以德拜(D)为单位,当 q = 1.62101 9 库仑(电子的电量 ), l = 1.01010 m ( ) 时, = 4.8 D 。可以通过下列的数据体会偶极矩单位 D 的大小: HI HBr HCl NH3 H2O 乙醚/ D 0.38 0.79 1.03 1.66 1.85 1.15双原子分子的偶极矩就是极性键的键矩。多原子分子的偶极矩是各键矩的矢量和,如 H2O 分子 。非极性分子偶极矩为零,但各键矩不一定为零,如 BCl 3。极性分子的偶极矩称为永久偶极。诱导偶极:非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变成具有一定偶极矩的极性分子。而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偶极也可以增大。在电场的影响下产生的偶极称为诱导偶极。 诱导偶极用 表示, 其强度大小和电场强度成正比,也和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所谓分子的变形性,即分子的正负电重心的可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