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59.87KB ,
资源ID:70095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0095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历史地理重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历史地理重点总结.docx

1、中国历史地理重点总结中国历史地理重点总结一、 名词解释汉书地理志 包括上、下两分卷,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以西汉时期的孤域政区为主,分录其山川物产等内容。班固不仅在汉书地理志中首创了政区地理志的模式,同时也完成了首例沿革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 是清朝初年 顾祖禹 所撰,共一百三十卷。详列 山川险要战守利害。其核心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徐霞客游记 是一则以 日记体 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 34 年旅行,述作者 1613 1639 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禹贡学会 由

2、顾颉刚和谭其骧发起,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学者研究历史地理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积极倡导学习国外地理研究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中国 沿革地理 的研究和 历史地理学 的形成。禹贡半月刊 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顾颉刚先生创办的一份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刊物,其出版和 “ 禹贡学会 ” 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建立。谭其骧( 1911.2.25-1992.8.28 ),字季龙,浙江 嘉善 人,中国历史学家、 历史地理学 家,中国 历史地理学 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长期从事中国史和 中国历史地理 的教学和研究,他对中国历代疆域、政区、民族迁移和文化区域做了大量研究,对黄河、长江水系、湖泊、海

3、岸变迁均有精辟见解,建树颇多。主要著作有 长水集 长水集续编等。葛剑雄 代表作品 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主编中国人口史中国历史地图集 是一本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由 谭其骧 主编。是研究我国历代行政区划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包括了中国自商周至清代全部可考的县级和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山峰、运河、长城和海岸线、岛屿;除中原王朝,还包括了各兄弟民族在历史上建立的大小边疆政权,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各历史时期的疆域、政区、城市、重要村镇和自然地理面貌。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

4、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 矿物 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水经注 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 北魏 晚期的 郦道元 。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 3960 平方公里,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湖泊。地处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有 70% 水域在九江市境内,有 20% 水域在上饶市境内,有 10% 水域在南昌市境内。云梦泽 ,又称 云梦 大泽,中国湖北省 江汉平原 上的古代 湖泊 群的总称。南以长江为

5、界。 先秦 时这一湖群的范围周长约 450 公里。后因 长江 和 汉水 带来的泥沙不断 沉积 ,汉江三角洲不断伸展,云梦泽范围逐渐减小。 魏晋南北朝 时期已缩小一半, 唐 宋 时解体为 星罗棋布 的小湖群。此后有的小湖逐渐淤平,有的则有扩展, 洪湖 就是在 清 中叶以后迅速扩展成的大湖。如今,云梦泽古代湖泊群,已消褪为一些相互分离的湖泊。 潘季驯 字时良,号印川。 湖州府 乌程县 人。 明朝 中期大臣,治理 黄河 的 水利 专家,世界水利泰斗。著有宸断大工录、两河管见、 河防一览 、 留余堂集 等。潘季驯曾四次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二十七年。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他吸取前人成果,全面总结了

6、中国历史上治河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发明 “ 束水冲沙法 ” ,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 ” 治黄 ” 思想和 实践,为中国古代的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皇木采办 是专用于皇宫、藩王府、皇陵、皇家庙观的建筑用木,绝大部分使用原始大木,明清两代,采伐大木的时间长,数量大,如明代,在三地采伐大木几乎伴随明王朝始终。而清王朝,则步明王朝后尘,继续在以上大兴土木,兴造皇家建筑。郡县制 中国 古代 继宗法血缘分封 制度 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 地方行政制度 。 县 制 起源于春秋时期的 楚国 , 楚武王 熊通; 郡 制 起源于 秦国 , 秦穆公 嬴任好;经过历代 法家 代表 的改革,最终成型于 秦汉时期 。郡

7、县制是古代 中央集权制 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发起于 春秋战国 时期,再经过 秦始皇 的改革,正式成为了 秦汉 以后的地方 政治 体制。道路制 指 唐代 的道制和宋代的路制。唐初有州 328 个、县 1573 个,为加强管理,按山川地形分全国为 10 道,后增至 15 道。北宋统一 中原 后,地方行政机构采取分路而治,成为路 府、州、军、监 县三级政区。行省制 是 13 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 元朝 ,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 行政体制 。 蒙古族 在 大蒙古国 时期, 燕京 、 别失八里 、阿母河三 断事官 及归降的金朝官吏、军阀等,也称为行尚书省或 行省 。不过,

8、这些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行省。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 中书省 总领全国政务,时称 “ 都省 ” 。元朝在全国共设 10 个行省,即 岭北 、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 “ 腹里 ” ,由中书省直辖。刺史制度 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作为一种较为完备的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黄册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人口登记制度。是明代用来管理户口、征调赋役的重要制度之一,也

9、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档案工作制度方镇 也称“藩镇”,唐朝后期设立的军镇。唐玄宗时,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初期只掌管地区的军政,后权力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安史之乱后,内地也遍设藩镇,并逐渐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藩镇割据,使得唐朝国力日趋衰落 节度使 官名。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唐初沿袭北朝以来制度,在军事重地置总管,后改为都督,管辖几个州的军事。高宗时,为加强防务,给边境诸州都督带使持节,以增其权力。江右 (江右(地理方位名词)一般指江西(古代地域概念名称) 江西位于江南地区西部,江右一称应该来自传统中国“东为左,西为右”的文化观念。南北朝时,当时人习惯以江右称呼西晋,也可指江

10、北江南道 隋唐之后江西地区成为全国十道之一的 “ 江南道 ” ,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口 剧增 ,江右民系第一次大规模向外移民也是由此间拉开序幕,南昌、 吉安 一带的人口不断向湖南东北的湘阴、宝庆、新化等地移民。湖广填四川 明末清初,长江中上游的湖广和四川为重灾区,对人口损耗极大。清康乾嘉三朝,大量移民迁入四川,且湖广籍占大多数,故称“湖广填四川”。首先对恢复四川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期起了积极作用,移民带来了先进技术、农作物和新的民风习尚。特别是各省移民进入后,五方杂处,各种文化交融,最终形成今天的四川人和四川文化 江西填 湖广 元末明初,战乱影响巨大,湖广、四川乃重灾区,对人口损耗极大,而

11、江西是等地人口自然增殖和外来移民比较多,形成了东向西的人口推动力。明代,迁入湖广的外来移民中江西籍占绝大多数,故有“江西填湖广”的说法 闯关东 由于灾荒等原因,大量汉族人迫于生计,纷纷在封禁汉人自由迁入东北的背景下用各种方式出关外。走西口 是 “ 中国 近代史 上最著名的五次 人口迁徙 ” 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西口 ,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 杀虎口 ;陕西府谷口;河北 独石口 ,即晋北人、陕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汇点。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

12、蒙外蒙贸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后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陕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张家口以及 归化城 ( 今呼和浩特市 ) 。丝绸之路 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以运销丝绸闻名于世。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 一带一路 ” (英文: The Belt and Road ,缩写 B&R )是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和 “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

13、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 丝绸之路 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扬子鳄 或称作 鼍 ( tu ),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 鳄鱼 ,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 “ 扬子鳄 ” 。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 “ 活化石 ” 。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 古代爬行动物 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

14、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中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扬子鳄属于 爬行动物 , 卵生 。华南虎 亦称 “ 中国虎 ” ,华南虎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 孟加拉虎 、 西伯利亚虎 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华南虎以 草食性 动物 野猪 、 鹿 、 狍 等为食,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在野外已灭绝。华南虎仅在中国分布,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1、 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

15、学科归属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 学科、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学科归属:一直以来,关于它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较大,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一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此说古来有之, 现今的国务院学位申请学科分类中,一级学科历史学名下的 8 个二级学科,其中就有历史地理学。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这主要是基于其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相同,均 为历史地理环境。谭其骧、侯仁之、华林甫等持此观点。 三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根据是其研究对象是 地理学,而研究时间、方法和资料又多是历史学的

16、. 我国学者黄盛璋、纽钟勋和辞海 (上 海辞书出版社 1982 年第二版第 324 页)等持此观点。 四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其实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已经有人感到 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公开认为历史地理学应将 社会历史发 展与地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出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综合的学 科。我们所用教材的作者、西南师大的蓝勇教授即持此观点。2、 简要概述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概况概括起来可以说是四暖四冷,即划分为四个温暖时期与四个寒冷时期:温暖期: 1 、第一个温暖期是距今 8000 年 前 11 世纪全新世大

17、暖期,又称大西洋期( 8000-5000 )因为距今 5000 年左右有一个由温暖逐渐转向相对寒冷时期。 2 、前 770 年 公元初年,春秋战国秦汉 3 、公元 6001000 年,隋唐时代 4 、公元 12001300 年,元朝初期寒冷期: 1 、公元前 1000 年 前 850 年,周代初期 2 、公元初年到公元 600 年 3 、公元 10001200 年,南宋时代 4 、公元 14001900 年,明清宇宙期从第四纪冰后期(也称间冰期)以来的全新世的这一万多年来,相对于冰川期,地球上气候总的来看是温暖的。具体在这个一万年中,气候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方面,

18、(或者说可通过温度、湿度等的变化表现出来)即幅度的波动现象。一方面,温暖期愈来愈短,(另外,研究还表明)温暖程度也愈来愈低;从气象的另一要素湿度上,这一万年来的主要表现为降水日趋减少,气候的干燥性加强。3、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的改道1949 年前的 3000 多年间,黄河下游决口 1500 多次。 1 )先秦至西汉时期(北流为主) 春秋战国西汉大河,在今沧州南入渤海(第一次大改道)2 )东汉唐北宋时期(东流为主) 公元 69 年,王景领导治河,黄河在今天利津入海(第二次大改道)。北宋庆历八年( 1048 ),黄河决堤改道,成为第三次改道,形成东流与北流并存的局面,北流至天津入海, 1060 年,

19、又分流出一段西汉大河故道,称为二股河。3 )南宋时期(南流为主) 金章宗明昌五年( 1194 年),黄河发生第四次大徙,在阳武决口,水势向南发展。决堤以后,黄河河水分别进入泗水及济水故道,而形成新的南北两派, 20%30% 由北清河入海, 70%80% 由南清河入淮。南派水势大于北派,这是黄河流行于山东以南的开始4 )近代东流时期(东流为主) 明弘治八年( 1495 年),筑断黄陵冈后,黄河水全入淮出海,成为黄河第五次大徙。清咸丰五年( 1855 )六月,黄河在兰阳铜瓦厢决口,挟大清河入海,是为第六次大徙4 、列举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地理学者及其著作葛剑雄 :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中国人口发展

20、史、西汉人口地理侯仁之 : 历史上的北京城、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步芳集蓝勇 : 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古代交通、生态研究与实地考察5 、 唐宋时期的地方政区制度唐代初期沿用隋代地方两级行政区划,或郡县或州县。唐中期又恢复三级制。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结果,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宋:两宋降雨虽然迥然不同,但在地方行政区划上却是相同的,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

21、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6 、元代行省制度的主要内容 及其历史意义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行省制的内容: (1) 中央 : 中书省 - 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 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2) 地方 : 行中书省 ( 行省或省 )- 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 管辖 11 个行省。 (3) 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4)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历史意义:

22、 1.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7 、 列举 中国历史上具有 代表性的移民 并概述1 、走西口:清代至民国时期,由于华北地区人口增殖的压力增大和蒙古地区有大量牧地可耕,山西、陕西地区和河北西北地区的大量汉人从长城西部的张家口、独石口等地进入蒙古地区垦殖,开辟了许多耕地。2 、闯关东:清军入关以后,满族人大量移居关内,东北地区留下了大片可垦的土地。清初又以东北为龙兴之地,严禁汉人自由迁入垦殖,并在辽东边墙插柳结绳,形成柳条边。由于灾荒等原因,华北等地的大量汉人迫于生计,纷纷以各种方式走到关外去谋生,3 、湖

23、广填四川:由于战乱、疾疫和灾荒的影响,导致今四川地区的人口锐减、田地荒芜、经济萧条,为了稳定统治、恢复经济和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明、清两代政府招民垦荒,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四川地区,其中以原籍为湖广地区的移民居多。4 、移台湾:清代时期,大量的大陆人口移入台湾岛进行垦殖等开发活动,进而逐步在岛内定居1、 论述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变迁的历史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萌芽时期 从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一一夏朝开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郡县制为止。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建立 郡县制时代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发展 州制时代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变革 道路制时代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完备

24、 省制时代综上所述,自秦统一以来,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经历了秦汉时期的郡县制;魏晋南北朝及隋代的州制;唐宋时期的道路制;元、明、清时代的省制这四个建立、发展、变革和完善的阶段,其沿革发展变化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变革是绝对的,稳定则是相对的。不同历史时代,各地区在行政区划中的地位是有差异的。一般说来,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地区,其行政区划的地位较高,设置也比较密集;反之,则地位较低,设置也比较稀疏。 尽管我国每个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单位都在变化,但变化最大,最为频繁的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秦为郡;汉为郡与国;魏晋南北朝和隋

25、为州;唐为道;宋为路;元为行省;明为布政使司;清为省。其辖区范围、行政职责和官员的设置都有差异。 历时两千余年,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单位是县,它始终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中最基本和最低一级的单位,有极强的稳定性。 愈早设置的行政区划单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地位愈低的发展趋势,如县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行政区划单位,在秦汉降为二级行政区划单位,魏晋南北朝则降为三级行政区划单位,至元明时期则降为四级行政区划单位。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系统一直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秦汉为二级制;魏晋南北朝为三级制;隋为二级制;唐宋为三级制;元、明为三级和四级混合制,以四级为主;清代为三级制。可见,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在郡县制时代以二级制为主,州制时代和道路制时代以三级制为主,省制时代前期以四级制为主,后期以三级制为主。4 、论述历史时期中国的人口变动与移民第十四章历史时期的人口与移民 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