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72.52KB ,
资源ID:69983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983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邯郸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邯郸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1、河北省邯郸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 抗体 B. 纤维蛋白原 C. 血红蛋白 D. 抗利尿激素【答案】C【解析】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项不符合题意;纤维蛋白原和抗利尿激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D项不符合题意;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项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和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的相关知识,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包括A. 温度 B. 酶的活性 C. 渗透压 D. pH【答案】B【解析

2、】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pH)是细胞外液(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故A、C、D项不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3.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高等动物内环境各成分的交换关系为:血浆与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间物质双向交换,而淋巴只能由组织液渗入,而回流至血浆,为单向的,故选D。4.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

3、内环境是C. 中的蛋白质含量大于中的蛋白质含量D. 处的渗透压小于处的渗透压【答案】C【解析】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即图中的,A项错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B项错误;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大于淋巴和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C项正确;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处的渗透压与细胞内液处的渗透压基本相当,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根据示意图判断:表示细胞内液、表示淋巴、表示组织液、表示血浆。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一体液的调节网络B. 内环

4、境(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Na+和Cl-的含量C.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D.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答案】B【解析】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A项错误;人体内环境(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的含量,B项正确;组织液渗透压增大,水由细胞内液渗出到组织液中,引起细胞失水,C项错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渗透压的维持与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关系。6.下列反应中,发生在内环境的是A. 有氧呼吸 B. 蛋白质的合成C. 在小肠内淀粉酶水解淀粉

5、D. 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答案】D【解析】有氧呼吸和蛋白质的合成都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A、B项错误;小肠属于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所以在小肠内淀粉酶水解淀粉的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项错误;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和碳酸氢钠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D项正确。【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对于内环境组成的理解和相关生理过程发生场所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如果只涉及结构正常与否,其他结构均正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结构破坏,刺激A处,E无反应,即无反射活动B. 结构破坏,刺激处,E无反应,即无反射活动C. 结构正常,刺激A处,E有反应,即有反射活动

6、D. 结构正常,刺激处,E有反应,即有反射活动【答案】D【解析】根据B上有神经节可推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结构破坏,刺激A(感受器)处,兴奋不能通过传到D、E,所以E(效应器)无反应,即无反射活动,A项正确;同理,结构破坏,刺激处,E无反应,即无反射活动,B项正确;结构正常,刺激A(感受器)处,兴奋能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传导到E(效应器),E有反应,即有反射活动,C项正确;结构正常,刺激处,E(效应器)有反应,但由于E的反应不是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完成的,所以不能称之为反射,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并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8.静息电位时,神

7、经纤维膜内外的离子分布特点是A. 内正外负 B. 内负外负 C. 内负外正 D. 内正外正【答案】C【解析】神经细胞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得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9.神经纤维受到剌激时,细胞膜的变化是A. 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 B. Na+的通透性增加,Na+外流C. K+的通透性增加,K+内流 D. 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答案】A【解析】神经纤维受到剌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10.下

8、列关于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 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的结构B. 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C. 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D. 若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下一神经元不会发生膜电位变化【答案】B【解析】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A项错误;突触小泡中运输物为神经冲动的电信号转变而来的神经递质,其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B项正确;神经元细胞和其他体细胞中的基因都是相同的,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与特定的基因表达有关,同一生物体不同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含有相同的基因,因此神经元没有特有的基因,C项错误

9、;若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下一神经元仍会维持内负外正的电位,但内外电位差会增大,所以下一神经元会发生膜电位变化,D项错误。1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中枢位于大脑B. 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C. 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D. 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是传入神经元的轴突组成的【答案】B【解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A项错误;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B项正确;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C项错误;传入神经由许多传入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以结缔组织膜构成,而传入神经

10、元的轴突及其外面包裹的髓鞘共同构成传入神经纤维,D项错误。12.下列各项中,属于内分泌腺的是A. 胸腺 B. 泪腺 C. 胃腺 D. 唾液腺【答案】A【解析】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故A项正确;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胃腺、泪腺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故B、C、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并掌握主要的分泌腺和外分泌腺。13.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下列激素的变化

11、是A. 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增加 B. 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C. 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 D. 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答案】D【解析】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则该激素对甲状腺的促进作用减弱,所以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也减少,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14.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激素分子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B. 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可持续发挥作用C.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D. 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不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或影响【答案】C【解析】激素分子弥散在全身的体液

12、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但只对与其相对应的靶细胞起作用,A项错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B项错误;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C项正确;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故D项错误。15.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 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合成、分泌增多【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激素A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

13、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项正确;激素B是垂体分泌的作用于甲状腺的促甲状腺激素,B项正确;激素C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C项正确;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合成、分泌减少,D项错误。16.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是A. 溶菌酶 B. 脊髓 C. 吞噬细胞 D. 效应T细胞【答案】B【解析】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核免疫活性物质三个方面。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项不符合题意;吞噬细胞和效应T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C、D项不符合题意;脊髓属于神经系统,B项符合题意。17.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T细胞在体液免疫

14、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 T细胞和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相同的免疫器官C. 浆细胞能合成、分泌抗体D. 正常机体可以通过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并清除【答案】B【解析】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A项正确;T细胞分化成熟的器官在胸腺,而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在骨髓,B项错误;浆细胞能合成、分泌抗体,C项正确;正常机体可以通过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并清除,D项正确。18.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的应用无关的是A. 培育无子果实 B. 疏花疏果 C. 麦田除草 D. 延长种子寿命【答案】D【解析】可以利用生长素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特点

15、,在生产中培养无子果实,A项错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B项错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比单子叶植物更敏感,所以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除去麦田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C项错误;生长素与延长种子寿命无关,D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性,尤其应明确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19.现有两个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和四个相同的琼脂块a、b、c、d,放置情况如图步骤一所示,经过步骤一的处理后,将琼脂块分别放置在四个相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左侧,如图步骤二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弯曲程度的大小关系是

16、A. 甲等于丙,乙等于丁,甲、丙大于乙、丁 B. 丙等于丁,甲大于丙、丁,丙、丁大于乙C. 丙等于丁,甲大于乙,乙大于丙、丁 D. 甲等于乙,丙等于丁,甲、乙大于丙、丁【答案】B【解析】步骤一中,左边不旋转一组由于单侧光的作用,使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背光侧(左侧)运输,导致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含量大于琼脂块b,设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总量为1,则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a1/2b。右边匀速旋转一组,由于匀速旋转,造成胚芽鞘尖端见光均匀,琼脂块c和d所含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即cd1/2。综合考虑,琼脂块a、b、c、d中生长素含量的关系为acdb,由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再结合题意可知,经过一段时间后,

17、步骤二中胚芽鞘弯曲程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丁乙,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点睛】解此题首先要认真读图,然后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20.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A. 根端,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上弯曲生长B. 根端,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C. 茎端,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D. 茎端,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茎向下弯曲生长【答案】C【解析】由于重力作用,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靠近地面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离地面一侧。植物的根对生长素比

18、茎敏感,靠近地面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反而抑制生长,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所以表现为根向下弯曲生长,A、B项错误;植物的茎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促进生长作用更强,所以茎向上弯曲,C项正确,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产生、分布及运输、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明确在重力作用下,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离地面一侧;其次要求考生掌握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明确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21.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A. 对扦插枝条处理时间的长短属于自变量B. 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

19、在正式实验时可不设置空白对照C.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D. 实验的观察指标主要是枝条的生根数目【答案】A【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对扦插枝条处理时间的长短属于无关变量,A项错误;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这组作为空白对照来确定范围,从而缩小浓度范围。但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可形成相互对照,B项正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根据生长素浓度对根的影响曲线可知,在最适浓度的两侧,总会找到一个低浓度和一个高浓度,它们对促进生根的效果相同,C项正确;由于生长素能

20、够促进生根,因此实验的测量指标最好是枝条的生根数量,D项正确。22.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A. 个鱼塘中的全部鱼 B. 个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C. 栋楼中的全部蟑螂 D. 个森林中的全部生物【答案】B【解析】【详解】A.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个鱼塘中的全部鱼存在多种鱼,不符合种群概念中“同一种生物”,不是一个种群,A项错误;B.个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一个种群,B项正确;C.栋楼中的全部蟑螂不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全部的个体,C项错误;D.个森林中的全部生物称为生物群落,不是一个种群,D项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种群的概念,并用来对各选项进行判

21、断。23.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跳蝻的密度B. 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就是该地区灰仓鼠的种群密度C.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大小统一用1m2的正方形为宜D. 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査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答案】D【解析】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就是该地区灰仓鼠的出生率,而不是种群密度,B项错误;样方的大小与所调查对象的实际生长情况有关,例如草本植物样方大小一般是1m2,灌木样方大小一般是16m2,乔木样方大小一般是100m2,故C项错误;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査趋光性昆虫的种

22、群密度,D项正确。24.下列叙述中,属于群落研究范围的是A. 个国家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比例 B. 鲈鱼吞食幼小鲈鱼C. 个池塘中有多少种群 D. 块草地上的蒲公英数量【答案】C【解析】个国家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比例,是该国家的年龄组成,属于种群的特征,不属于群落研究范围,A项错误;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不属于群落研究范围,B项错误;个池塘中有多少种群属于池塘群落的研究范围,C项正确;块草地上的蒲公英数量属于种群数量,不属于群落研究范围,D项错误。25.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 植物的垂直结构主

23、要与对光的利用有关C. 在水平方向上,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会有差别D. 某山竹林里的成年竹、幼年竹和竹笋构成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A项正确;植物的垂直结构主要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下面各层要比上层的光照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B项正确;在水平方向上,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会有差别,C项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不同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而成年毛竹、幼年毛竹、竹笋属于同一个物种,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内容,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利于生物充分利

24、用环境资源。26.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上总能形成森林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 裸岩上的演替过程中,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答案】A【解析】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群落的演替能形成森林,但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A项错误;动物必需依赖于植物提供的营养,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一定是植食性动物,B项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项正确;裸岩上的演替过程中,地

25、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D项正确。27.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和火山喷发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分别经过不同时间后形成了新的群落类型,其演替过程分别是A. 初生演替,初生演替 B.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C. 次生演替,初生演替 D.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答案】C【解析】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和火山喷发形成的裸地,两种裸地的土壤条件不同,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所以该裸地上进行的演替过程是次生演替;火山喷发形成的裸地上原有植被已被彻底消灭,所以该裸地上进行的演替过程是初始演替,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26、。28.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S”型增长曲线的K值能够长时间维持稳定B. 种群数量为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趋近于0C.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能够直观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D. 既保护鱼类资源,又可以持续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答案】A【解析】K值可以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S”型增长曲线的K值不能长时间维持稳定,A项错误;种群数量为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的增长速率趋近于0,B项正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能够直观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C项正确;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捕捞能使种群较快恢复到K值,故D

27、项正确。29.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B. 蜜蜂的舞蹈是一种物理信息C. 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化学信息D. 蝙蝠通过发出声波对目标进行“回声定位”是一种行为信息【答案】A【解析】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A项正确;蜜蜂的舞蹈是典型的行为信息,B项错误;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物理信息,C项错误;蝙蝠通过发出声波对目标进行“回声定位”是一种物理信息,D项错误。3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调查或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正确的

28、是实验名称操作调查或实验所得数值 与实际数值相比A调查草地中的荠菜的种 群密度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偏小B调查树林中灰喜鹊的种 群密度部分灰喜鹊腿上的标志物固定不牢脱落偏小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 群数量的变化从试管上层液体中吸出培养液,吸出前没 有振荡试管偏大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 的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偏大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荠菜的种群密度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样方线上的个体若不被统计在内,则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会偏小,A项正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是: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

29、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灰喜鹊腿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故B项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如取样处是上清液则数据偏小,如取样处是沉淀物则数据偏大,C项错误;采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要注意打开电灯,否则会使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D项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生物实验中的采集实验数据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并进行理解识记,灵活运用于实际解题中。31.假设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只由两

30、条食物链构成,如图所示,且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看,该陆地生态系统没有分解者B. 鹰在长的食物链中属于五级消费者C. 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青蛙D. 假如草固定的能量为10 000 KJ,等比例流向蝗虫和兔,则鹰至少可以获得的能量为50.5KJ【答案】D【解析】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看,该陆地生态系统中也包含分解者,只不过分解者不参与该食物网的构成,故A项错误;鹰在长的食物链中处于第五营养级,属于四级消费者,B项错误;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青蛙和鹰,C项错误;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时,鹰获得的能量最少,所以假如草固定的能量

31、为10000 KJ,等比例流向蝗虫和兔,则鹰至少可以获得的能量为100001/210%10%100001/2(10%)450.5KJ,D项正确。3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太阳光照射到植物体上开始B. 次级消费者从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即为流入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C.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D.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能量也就从无机环境输入到了生物群落【答案】D【解析】照射到植物体上的太阳能不能全部被植物利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A项错误;次级消费者从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中,除去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剩下的即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也是从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B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