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99.46KB ,
资源ID:69843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843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武汉市区域物流.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武汉市区域物流.docx

1、武汉市区域物流物流中心设计与管理实验设计报告武汉市2020年物流发展规划 班级:流113 姓名:沈续昌 学号:119094237 指导老师:伊长生1武汉市产业背景 (一)武汉及城市圈是中部地区经济的核心 武汉位于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就全国来说,如果以成渝地区到长江三角洲为横坐标,以京津塘到珠江三角洲为纵坐标来划分,则武汉正好位于坐标原点,且更靠近飞速发展的东南沿海一带,相对于中部六省的其他省份而言,战略地位及区位优势明显。武汉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而且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同步发展,综合配套能力强,工业综合实力居中国中西部大城市的首位,其中汽车产业,钢铁产业的产业规模在全国排名第三。以金

2、融贸易等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也很活跃。及统计,武汉市经济规模占全省经济规模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0%,武汉城市圈8个城市的经济规模则占全省经济规模的67%左右,而且近年来这个比重还在不断提高。这表明,武汉市及城市圈经济聚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中部核心经济区的功能已经初步具备。(2)武汉市对中部地区已具备了一定的辐射能力无论是从城市人口、经济规模,还是从人均GDP看,武汉是中部6省中最大的城市。武汉以其较为全面的产业结构和较强的经济实力成为中部地区辐射能力较强的城市。从吸引劳动力能力来看,武汉大约有50万人的外来劳动力,郑州、长沙等城市 仅为25万人。从出口上看,武汉居第一,大约12亿美元,其

3、他中部省会城市都在6亿美元左右。从向外技术支持和消化外部配套零部件看,作为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和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也比较发达的武汉而言,为周边地区提供了较多的技术支持,也为周边地区提供了最大的消耗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三)武汉市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1)六大支柱产业现状截止今年3季度,六大支柱产业总共有企业1376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0.5%,累计实现产值6250.8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132.78亿元,利润269.22亿元,从业人员达51.1万人,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的74.2%、73.8%、77.7%、66.0%。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制

4、造产业产值已经过千亿元大关。从企业规模看,六大支柱产业有大型企业59户,占总数的4.3%;中型企业170户,占总数的12.4%;小微企业数量最多,有1147户,预计到今年底,六大支柱企业中百亿企业可达11户,十亿企业81户,亿元企业533户。从行业分布看,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六大千亿产业的1376户企业涵盖了工业18个行业大类196个小类。企业分布较多的行业分别是装备制造业595户、汽车及零部件产业234户、电子信息制造业232户,食品烟草行业198户,钢铁和能源环保产业均不足百户。从企业的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有1146户占比最大,占83.3%,其中其他有限责任公司545户;港澳台商投

5、资企业50户,占3.6%;外商投资企业180户,占13.1%,其中中外合资经营与外独资经营企业各90户。从产值累计增幅看,累计增幅大于20%的有502户,占总企业数的36.5%,产值实现正增长的有955户,占总企业数的69.4%。 (2)武汉市主要经济指标 2013-2014年9月武汉市各项经济指标及其变化情况如下图:2武汉市物流发展现状 (一)社会物流总额增长速度放缓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武汉市实体经济的影响,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受到了较大冲击,社会物流总额由高速增长到平缓过渡,物流市场需求实现了由萎缩到复苏的逆转。近年来武汉市物流规模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2008年,武汉市物流总额已

6、站上万亿元台阶达10023.79亿元,比2004年增长1.55倍,2005年-2008年物流总额持续高速增长,增长幅度依次为28.7%、24.8%、25.9%、26.0%;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武汉市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为10.4%,是近年来的最低点。2009年,武汉市物流业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分季社会物流总额增长仍呈直线上升轨迹,其中上半年增长5.1%,前三季度增长6.9%,全年增长10.4%。反映出物流需求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企稳回升步伐加快。2013年上半年,武汉市物流业虽遇困境,但各项主要指标实现较稳增长,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充分发挥了全市经济和服务业发展“助推器”作用。1.社会

7、物流总规模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10538.51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从物流业务结构看,钢铁等大宗产品物流需求低迷,快速消费品、家电等与民生相关物流业务增长加快,全市工业品物流总额和市外购进物流总额为4688.91亿元、5363.89亿元,分别增长12.8%和11.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2和提高0.6个百分点,两者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达95.4%。进口货物物流总额281.80亿元,下降2.6%,降幅同比收窄13.8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分别增长45.2%、10.1%和11.0%。2.运输费用上升,

8、社会物流总费用GDP占比持平略降上半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620.21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与去年同期持平略降。其中受燃油价格上涨(公路和水运货运平均运价分别上涨约10.2%和5.7%)影响,运输费用232.91亿元,增长21.6%。保管费用310.95万亿元,增长8.5%,保管费用中利息费用增长2.1%。管理费用76.35亿元,增长2.0%。3.物流业增加值增速提高经核算,上半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402.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快于全国平均增速(7.4%)2

9、.1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9.6%,与上年同期持平,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8.7%,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4.物流企业经营业绩增速放缓,但效益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市在报108家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增幅同比回落15.7个百分点,其中54家即一半企业,经营业绩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与上年下滑企业面持平),26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达24.1%,亏损面比上年同期扩大9.5个百分点。但物流企业盈利能力在逐步改善和增强,全市108家重点企业上半年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9.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4.4%,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成本控制较好仅增长2.

10、3%。5.物流业投资支撑力偏弱上半年,全市物流相关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52亿元,同比下降18.8%,远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3%的增幅。从行业分布情况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额156.47亿元,同比下降14.3%;批零业投资额28.96亿元,下降4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额23.09亿元,下降3.1%。物流相关行业投资不升反降,显示支撑物流业后续发展的投入明显不足,亟需在推进物流园区谋划建设同时,加大对货物运输、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服务业等主要物流相关行业的公共基础配套建设投资力度,增强行业发展基础和后劲。6. 物流相关业务量指标增长不理想上半年,全市货物周转量120

11、2.0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6%,其中铁路、水运、航空、公路货物周转量分别下降3.3%、增长11.8%、5.7%和15.6%,除了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速与上年持平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全市邮政与快递业务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10.6%。上半年全市货物吞吐量3909.14万吨,同比增长3.9%,扭转了上年同期负增长局面。(二)货物运输量先跌后升 年初由于部分工业企业生产陷于停滞,工业原材料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受到抑制,货物运输量经历了先跌后升的逐步恢复过程,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900亿吨公里,与上年同期比上升8.6%。2009年,从武汉市的四大交通运输枢纽的运行轨迹看,公路:运量增长明显,完

12、成货运量16679万吨,货物周转量282.8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58.6%和257.7%。铁、水、空都实现了运输止跌回升,下降幅度逐步减缓的转变,其中水运由一季度货物周转量跌幅21.7%至4季度实现正增长;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码头的竣工以及江海直达航线的开通,虽然港口吞吐量同比下降3.3%,但其中集装箱吞吐量逆势上扬比上年上涨19.5%。铁路、航空都由上半年的大幅下跌到四季度的逐渐回升,抑制了上半年的跌势。(三)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物流业增加值小幅增长 2009年调查资料表明,全市85家重点物流企业共实现盈利13.46亿元,同比下降13.3%;85家企业中有7家亏损,比上年减亏5户,但有27家

13、企业利润低于上年,盈利能力下降。据测算,2009年武汉市物流业增加值为481.52亿元,比2008年增长9.1%,占武汉市GDP的10.4%,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对武汉市GDP的贡献也由上年的3%降为1%;占武汉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0.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4.交通领域投资大幅增长,物流运输立体网络不断增强。2009年,武汉市在交通领域的投资建设力度大幅提高。共完成投资额277.1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铁路投资额62.9亿元;公路71.3亿元;水路27.8亿元;航空12.2亿元;公共交通65.2亿元。这些投资提高了武汉市的交通运输能力,使武汉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加突

14、出,吸引了众多知名物流企业进驻,武汉市迅速成为全国物流枢纽城市之一。在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进一步明确了武汉在全国物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武汉市是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中的中心城市和枢纽城市,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三武汉市物流业低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金融危机阻碍了武汉市物流业的发展,从物流运行情况看,武汉市物流业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产业,受制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统计资料表明,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0.4%,增幅低于上年14.3

1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总额同比下降8.6%,增幅低于上年41.1个百分点,由于94%物流总额由工业物流和市外购进总额构成,因而工业销售产值和批零企业销售额增幅下降直接导致物流总额增幅下降。武汉市物流总额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从企业景气调查的资料看,自2008年以来交通运输邮政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与工业企业和批发零售业企业景气指数的变动趋势走向一致。2、物流成本过高,制约了物流业增加值扩张。物流成本的增加制约了其增加值的增长,物流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一是受货运价格及油价成本增加的影响。近年来国家铁路货物运输价格不断上调,2006年4月,国家铁路统一货物运价平均每吨公里提高0.4

16、4分,即由平均每吨公里8.61分提高到9.05分;2008年7月,整车货物运价每吨公里上调了3分至7分,2009年12月,国家铁路货物统一运价平均每吨公里由9.61分又提高至10.31分。同时,近年来我国多次调整成品油价格,2008年初汽油价格为5980元/吨,柴油价格为5520元/吨;两年来9次调整了成品油价格,其中有6次价格是调涨,至2009年9月30日汽油价格为8040元/吨,柴油价格为7450元/吨,分别上涨34.4%和35.0%;仅2009年运输成本上升影响物流总费用上涨3.5个百分点;二是受国家融资政策、土地紧缩政策及银行加息翘尾等因素影响。物流企业融资成本、土地成本、仓库等费用明

17、显增加,2009年各项保管费用的增加影响物流费用上涨1.4个百分点;三是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影响。成本费用增长影响了物流企业的盈利水平,影响了增加值的增长。3、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武汉市物流业发展水平虽然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但与兄弟城市比有较大差距,不但低于上海、深圳等城市,还低于南京、青岛。武汉市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存在“二高一低”的现状。“二高”:一是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2009年武汉市为16.5%,而发达国家一般为8%-10%,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左右。说明武汉市物流业仍是粗放型发展,同时也说明物流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二是管理费用高。武汉市物流管理费用占GDP的比重,2009年为2.

18、2%,而美国、日本均只有0.4%;“一低”即物流总体水平偏低,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标准化、物流信息化、物流人才、物流科技、物流管理水平等。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是影响武汉市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4、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物流技术水平不高。武汉物流企业总体而言,仍处于小、弱、散的局面,总体服务水平不高。截至2009年底,武汉市2000余家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中,资产不足100万的企业占半成以上,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仅7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万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不足6成,5000万元以上的仅60余家。物流企业“小、弱、散”导致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制约了工商企业对高效能、专业化、网络

19、化物流服务的需求,成为阻碍当前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全市尚未建成统一的物流信息公用平台,导致不同企业、市场和运输方式之间难以实现高效对接,与国际国内的先进水平差距明显。与此同时,大多数物流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企业资源管理等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总之,制约武汉市物流业发展的因素较多,政策环境也有待改善。物流业作为前期投资多、资金回收慢但社会效益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初期尤其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其提供支持。与深圳、广州、上海、成都等城市相比,还没有一套针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在项目用地、税收减免、交通管制、公路收费等方面的配

20、套实施细则。在实际运营时会遇到类似土地规费偏高、市区配送车辆管理手续繁杂等一系列难题。4武汉市未来物流发展规划(2015-2020) 1.规划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总体目标,服务全市工业发展“倍增计划 ”,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坚持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加快空间整合,最大化发挥空港、港口、铁路、公路等枢纽优势,建成产业集群、布局合理、层级分明、功能完善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设施体系,提升我市物流服务辐射能力以及国内国际资源的配置能力。2.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规划范围为全市域8494平方公里,规划重点是在都市发展区3261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期限为

21、2015-2020年3. 规划目标定位按照“夯实基础,同步发展;突出枢纽,转化优势;提档升级,占领高端;绿色生态,智慧物流”的发展理念,确定武汉物流业发展战略定位为“国际供应链体系的重要节点、全国物流枢纽和物流信息中心”。规划到2020年末,物流业增加值达23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4%,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2%。4. 空间布局全市物流业空间布局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物流总部区。布局在主城二环线附近,结合两江四岸地区的总部职能,发展专业性物流管理中心,构建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转的物流组织、管理中枢,承担在全国物流网络节点中的枢纽功能。第二个层次为物流园区。沿外

22、环线和大型对外交通枢纽布局,空间上形成“一港六园”。其中,“一港”为江南机场国际物流港,作为全货机运输的国际航空物流港;“六园”分别为汉口北综合物流园、天河空港综合物流园、阳逻港综合物流园、东西湖综合物流园、郑店综合物流园、花山港综合物流园等6处综合物流园,承担面向全国的区域分拨、配送、中转、集散等职能,形成国家物流枢纽集群。 第三个层次为物流中心。以四环线、外环线为制造业园区联系纽带布局,共布局8个物流中心,分别为阳逻物流中心、古龙物流中心、东湖保税物流中心、北湖物流中心、金口物流中心、纱帽物流中心、常福物流中心、朱家湾物流中心,为产业基地工业企业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促进工业发展。 第四个层

23、次为配送中心。沿三环线附近共布局10个,分别为丹水池、武汉肉联、汉西、硚口、青山、汉阳、白沙洲、豹澥、江夏、舵落口等。 规划共布局物流仓储用地达29平方公里,园区总面积达63.72平方公里。5. 物流运输体系规划规划构建沿江复合货运通道和环城复合货运走廊。沿江复合通道包括长江水运通道、江南、江北沿江快速路系统以及江南、江北铁路系统。环城复合货运走廊包括四环线、外环线、以及规划铁路货运外绕线,连接主要港口、机场、铁路站场和公路主枢纽,形成内外畅通、一体化的城市货运转换疏解体系。市内运输组织主要通过城市配送完成。将与城市生活不相关的、在市内迂回、往返的货物组织转移到城市外围的物流设施内,从而将其从市内运输组织中分离出去。6近期建设规划规划在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达1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2%,基本建成全国性的综合物流枢纽。5实验总结 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对武汉市物流发展现状的研究,发现了目前武汉市物流发展存在的优势,同时也发现了武汉市物流发展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2015到2020年武汉市物流发展的规划方案。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到区域物流规划的特点和方法,并对武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