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42.65KB ,
资源ID:69789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789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江苏高三历史复习提纲现代.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江苏高三历史复习提纲现代.docx

1、届江苏高三历史复习提纲现代2015届高三历史复习提纲现代部分考点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考点详解:一、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背景:1914年,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家局势日益恶化,沙皇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时间:1917年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工兵代表苏维

2、埃(掌握武装)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2、四月提纲提出者:列宁 内容: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6日,列宁亲自领导。攻打彼得格勒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占领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4.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4)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3、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苏维埃俄国面临严峻形势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内容:A、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核心 B、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C、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D、分配: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评价:A、积极:它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保证了前线的胜利B、消极:它的许多措施超出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很多消极影响2、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内容:A、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核心B、工业:放宽对中小企业的限制,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C、商业:允

4、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D、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特点:一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作用(评价):加强了工农联盟,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俄国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A、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B、农业:用行政手段推行农业集体化C、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评价A、历史功绩:a、这一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b、在这一模式下,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5、奠定了物质基础B、严重弊端:a、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b、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c、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d、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三、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背景: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经济改革措施:A、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增加农民收入;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B、工业方面: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地方结果及原因A、结果: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一定程度

6、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收效甚微B、原因: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A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B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D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结果A在勃列日涅夫任职期间,苏联的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B军备竞赛使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3、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面临严重的危机局面内容:A、经济: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

7、命令B、政治: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1990年,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结果: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2)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了误区。(3)民族矛盾激化。(4)西方国家“和平演变”。考点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

8、“新经济”。考点详解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具体原因:A、贫富差距扩大 B、股票投机活动 C、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3、影响A、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B、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二、罗斯福新政1、历史背景: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1933年罗斯福大选获胜就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2、

9、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结果和影响整顿银行业恢复正常金融秩序和人们对银行的信心恢复工农业生产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复苏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社会3、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1)对美国:,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对世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局限: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

10、济发展的表现美国:A、二战后20年经济快速增长,黄金时期B、70年代经济滞胀 C、80年代经济开始复苏,低速持续增长D、90年代空前持续增长(即繁荣)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A、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B、发展高科技C、国家进行社会改革2、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表现:(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建立“福利国家”;(3)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4)“新经济”的出现。3、“福利国家”的建立(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干预,反映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趋势。(3)对社会福利的评价

11、:积极:反映了分配社会化的趋势,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消极:降低工作积极性,造成“惰性”,增加企业成本,造成普遍的国家财政赤字。4、美国的“新经济” 20世纪90年代初。 (1)含义: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基本上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3)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仍然存在。考点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

12、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考点详解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二战改变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对比: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二战结束,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美苏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2、形成雅尔塔体制的确立:A、依据: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的若干协议B、影响:奠定战后两极格局框架 美国“冷战”

13、政策: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B、手段: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C、对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D、表现:a、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冷战”的开始的标志)b、经济:马歇尔计划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直);控制西欧,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根)c、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苏联的反击措施: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时间:1955年 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苏美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形成3、“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影响在欧洲:德国的分裂:1949 分裂 联邦德国(西德)民主德国(东德)在亚洲:朝鲜的分裂:大韩民国(南)

14、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在拉美: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美苏对抗的典型表现,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背景:A、二战使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B、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C、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所以要联合起来欧共体的形成A、1950年“舒曼计划”提出经济联合B、1951年西欧六国巴黎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C、1957年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次年正式成立)D、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扩大:1973年-1986年共同体三次扩大,英国等国先后

15、加入欧共体作用与影响: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2、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崛起的原因:A、战后日本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B、美国大力扶植C、朝鲜战争的大量订货D、日本政府制定出合乎经济战略E、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表现:A、1955年恢复完成 B、195673年高速发展时期C、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A、兴起标志:1961年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B、内容:a、政策:非集团、不结盟b、(政治)斗争任务:反殖反帝反霸C、影响: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

16、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中国振兴: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建成社义制度,1978年改革开放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苏联解体标志: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2)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和二战后“冷战”的结束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特点:“一超多强”(美、欧、日、俄、中)表现A、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B、欧盟成立: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经济政治一体化,1993年 “欧盟”正式成立(今25国),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

17、体系C、日本:经济大国,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俄罗斯:继承前苏联政治军事遗产,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国际地位改善E、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A、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B、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C、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D、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E、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F、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考点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

18、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考点详解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建立过程:A、1944年,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B、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主要是解决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世界银行的贷款,主要是解决成员国的经济发展问题。)(2)主要内容(特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

19、美元挂钩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时间、地点、实施: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字,1948年1月1日实施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非正式组织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作用:A、积极: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B、消极:便于美国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1、欧洲联盟建立情况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扩大B、欧盟的建立: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生效,欧盟正式建立意义:标志

20、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 经济政治实体过渡C、欧元的启动:1999年1月1日,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影响:欧盟经济实力的增长,与美国、日本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欧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情况: 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区域范围: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自由贸易区)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情况: 1989,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A、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

21、,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B、中国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a、多次出席在西雅图等地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b、2001年在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三、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由来及发展: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1月1日正式运作作用:A、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B、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C、促进了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D、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2月影响(1)机遇: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

22、资;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利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2)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进程中的问题趋势:国际贸易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的迅猛增加、国际分工的成熟、世界市场的扩大。问题(影响)A、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B、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b、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c、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

23、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拓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1、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2、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3、对策保持清醒的头脑,指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考点18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与量子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2)现代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考点详解一、相对论和量子论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提出: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1916年,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相对论最终形成(2)意义:A、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24、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B、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2、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1)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的诞生(2)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3、相对论和量子论创立的意义: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与相对论 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二、现代信息技术1、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二战后,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互联网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60

25、年代末,互联网首先在美国诞生(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Worid Wide Wed,万维网)2、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1)积极: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促进了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消极: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如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等新问题。使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产生消极影响。考点1919世纪末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19世纪以来的文学: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

26、0世纪的西方文学与苏联文学。(2)19世纪以来的美术: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美术(新增)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的出现;电视的发明与发展;考点详解一、19世纪以来的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1)背景: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却没出现启蒙思想家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2)特点:A、不再刻意追求理性,强调发掘人类感情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B、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强调个性自由表达(3)代表人物及作品英国:拜伦诗人,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雪

27、莱诗人,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法国:雨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德国:海涅,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个冬天的童话2、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1)背景: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2)代表人物及作品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小说集),展示了19世纪上半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司汤达红与黑(长篇小说)莫泊桑项链(短篇小说)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普希金叶普盖尼奥涅金(诗体长篇小说)奠定俄

28、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里死魂灵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3、20世纪的西方文学现实主义代表: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美国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现代主义A、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影响了文学的发展,现代主义成为了文学主流B、特点:客观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强调集中表现自我,在文学表现方法上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C、代表作: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等待戈多;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3、20世纪的苏联文学高尔基母亲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奥斯特罗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0世纪50年代后出现“解冻文学”,代表作解冻二、19世纪以来的美术1、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法国:德拉

29、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西班牙:哥雅枪杀马德里市民2、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法国:米勒拾穗者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3、印象主义美术作品法国:莫奈日出印象荷兰:梵高向日葵4、现代主义美术作品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1、电影的出现条件A、第二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为电影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B、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出现:1895年底,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宣告了电影时代的到来。二战后,电影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的好莱坞电影迎合大众时尚,在世界电影业中拥有十分强大的竞争力2、电视的发明与发展20

30、世纪2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发明了电视机20世纪3040年代,电视艺术在英国和美国发展二战以后电视真正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神速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影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直接引领着文明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既区别又联系,它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冲击和心灵启迪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由于电视本身的特点,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成员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点20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政协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