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464.47KB ,
资源ID:69613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613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州大学地理教育研究生1016年考试基础真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州大学地理教育研究生1016年考试基础真题.docx

1、广州大学地理教育研究生1016年考试基础真题广大地理学基础真题1、名词解释1、环境认知: 是在环境知觉的基础上人们对于环境信息再现于大脑后的认识,是人们对地理环境识记再现的一种形态。2、地缘政治: 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3、环境容量: 就是生态平衡的阈值,广义指环境对人类影响的承受限度,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说法如资源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城市适度人口等;狭义指在人类健康与自然生态不致受损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容纳污染物

2、的最大负荷量。4、地理系统: 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即一个动态的多等级开放系统。5、大气环流: 一般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某一大范围的地区,某一大气层次,在一个长时间的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或某一时段的大气运动的变化过程都可称为大气环流。6、新型城镇化: 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7、区位论: 起源于19 世纪20 30 年代,其主要内容是探讨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法则及一

3、般规律,寻找工业、农业、商业等经济活动的最佳地点,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获得最大利润,也是研究人类活动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代表人物: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8、地域分异规律: 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主要受地理纬度、海陆分布、海拔和地表物质组成和地壳运动的影响。9、劳动地域分工: 是社会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是不同社会生产部门在形成和分离的过程中,在一定地域上的组合,是各个地域根据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等优势,着重发展有利的产业部门,并与其它地域进行产品交换,输出剩余产品,

4、进口所需产品的现象。10、地球表层: 是固体地球与大气、水体、生物、人类之间的界面层。固态、液态、气态相互作用,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成为地球表层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传递与转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与表征。是地球圈层结构中的特定部分,是一个开放的复杂次级巨系统。11、文化生态: 就是文化环境系统,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显露的美好的姿态或生动的意态;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文化,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又作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12、区位因子: 是一个地点对工业生产起积极作用的吸引作用的因素。韦伯的区位因子体系由三方面构成:发

5、生作用范围不同: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空间作用性质不同:区域性因子、集聚因子、分散因子;种类和特性不同:自然技术因子和社会文化因子。13、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陆面蒸发、或通过植物叶面蒸腾,化成水汽升到高空,被气流带到其他地方,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落到地表,经汇集和下渗形成径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水的这种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叫水循环。14、种族和民族: 种族:是以人的体质,形态上的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肤色、眼色、发色、发型、身长、面型、头型、鼻型、血型等为划分的标志,属于人类学和生物学范畴。 民族:是人们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

6、以及变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为基础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15、洪堡:(1769-1859)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揭示了自然界的因果关系,创立了植物地理学;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幅等温线图,提出了大陆性的概念、火成岩成因和“磁暴”这一科学术语;组织了第一次国际科学会议,建议开凿巴拿马运河;著有宇宙植物地理论文集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等著作。他是一个时代的顶峰,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自他以后科学进入科学大分化的时代。16、马寅初: (1882-1982)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20世纪50年代他开始注意和研究中国人口增长问题,于1957年前后发表了新人口论。他首先提出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7、:“人多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他认为中国人口问题的性质是“人口压迫生产力”类型。强调人口质量低的国情,提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必须发展生产”、“控制人口”、“提高人口质量”。17、生态系统: 是由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人类)、分解者(微生物)、非生物环境(太阳辐射能、地球表层的无机营养成分和环境物质)组成,是一定空间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18、生物圈: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

8、和生存的空间,包括平流层下层,整个对流层、土层、水层、岩石圈上层,这里存在着大量的生命形式,合称为生物圈。19、文化生态学: 是研究文化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这里讲的文化不包括人的生物学特性,不同于一般意义上讲的人类生态学,这里讲的环境专指自然环境,不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20、认知地图:是以地理物象为基础,人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图像。也就是人心目中的空间形象,主观世界的空间。21、中心商业区(CBD): 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同时也是市中心,大多是设于国家或地区的主要核心地带,区内有各种完善的设施。2、简单题1、简述生物圈与智慧圈的区别(1)生物

9、圈(biosphere)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2)智慧圈:是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包括人口,民族,聚落,政治,社团,经济,交通,军事,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它们在地球表面构成的圈层(3)二者都是地球表层系统的一部分,但是二者最大的区别是人类的作用。人类是智慧圈中最活跃的指导因素,且与其他几个圈层相互交叉。2、简述太阳对地球地理过程的影响(1)太阳能是地球表层的基本能源。太阳能是地球表面一切生命活动和物质过程的基础。(2)太阳对地表物质运动和生命过程产

10、生影响A.地球形状和地球与太阳的运动位置关系,使得地球表面不同位置接收太阳辐射能存在差异,岩石受热,膨胀,风化,为地表物质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B.同时,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气压梯度和温度梯度,形成大气循环,流水作用,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C.太阳能是地球生命的源泉,同时它为地球生物进化提供了一个适合的温度环境,并且为人类提供现阶段所使用的能源(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气候过程,生物过程产生强烈影响A.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为剧烈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影响整个地球的环境过程B.地球磁场和太阳黑子的同步活动作用影响到整个星际环境和地球气候C.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球生物某些疾病存在关系3、简述地球表层的范

11、围和基本特征(1)地球表层是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其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是气态、液态、固态三相界面的体系,它主要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的地表自然社会综合体。(2)基本特征:一地球表层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二地球表层是物质三相共存和相互运动的场所;三它是内力相互作用的场所;四它是有机和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3、简述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区别与联系(1)纬度地带性即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向延伸,呈南北更替的带状规律性。它在地形平坦和南北方向较广的条件下表现得更为明显,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球形体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各纬度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受其影响的自然地理现象

12、也按纬度分布。(2)垂直地带性: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受温度、水分条件制约的植被、土壤等发生相应的变化,自下而上组合排列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3)二者发生机制不同,但又互相渗透影响,前者的发生发展主要受太阳能沿纬向分布和水热条件支配,其分布呈带状规律,而后者的发生主要受内力支配,其分布一般不呈纬向带状(4)纬向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相互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构成,是两者矛盾斗争的结果。5、举例说明产业集聚的机制和效应产业集聚的机制:集聚是指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的过程(1)集聚的机制是由于空间区位指向

13、和产业联系两个原因造成A.空间区位指向:经济活动具有区位指向性,有的是资源指向性,有的是生产要素指向性,而空间规模比较大的企业趋向于地价便宜的城市,郊区等,还有市场和交通指向等;区域的本底差异,往往是集聚的最初原因B.产业联系:分为生产联系和非生产联系;生产联系又分为产品生产的投入产出联系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联系(2)集聚的效应主要体现在A.降低成本;降低社会生产和交易成本B.产业规模经济效应,集聚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区域的竞争能力,促进专业化经济,使劳动分工专门化,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创新C.带动劳动区域经济发展;当产业达到一定规模集聚后,通过产业联系,可以吸引更多的产业向中心集聚,从而

14、引发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6、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变现和影响主要表现(1)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2)世界贸易加速扩大,产业国际化长足发展(3)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经济联系更为密切(4)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的调节、干预作用增强影响(1)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2)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技术全球化,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3)由于生产、投资的世界化,一定程度上 造成发达国家特别是地方税收的减少,影响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会福利开支(4)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差距(5)经济

15、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主权、特别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7、你对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科学体系的认识(1)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时地球表层这一特殊的物质体系,这里所讲的地球表层实际上是固体地球与大气、水体、生物、人类之间的界面层。“地球表层”的概念表明科学家对地理科学研究对象、地理过程物质主体、对地球系统中进化最快,物质能量交换最活跃的特殊界面物质体系的理性认识 数理地理(2)科学体系: 传统科学体系:单一层次,平面的,一般分为 区域地理 现代科学体系 (具体如下) 系统地理现代地理科学体系,从发展趋势上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重视地理理论的研究;二是重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三是以信息技术为

16、中心的地理技术迅速发展;按照对地理科学大科学性质的理解,现代地理科学是立体的,三个层次:(2.1)基础理论层次:理论地理学;地球表层学;区域地理学、系统地理学和类型地理学(2.2)技术理论层次: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建筑地理学、区域开发学等(2.3)应用技术层次:最先端的层次,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工程技术:遥感地理技术等(3)地理科学的性质:地理科学的跨学科和大科学性质(4)地理科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资源利用和开发;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自然灾害预防和防治;环境保护和建设;城乡规划和建设;区域发展与规划;国土整治与土地利用;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5)面临的挑战:空间问题、环境问题、区域社会文化问

17、题8、简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1)四季的形成A.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轴的倾斜和保持这种倾斜沿公转轨道绕太阳平行移动B.地球运动时,黄赤交角影响着太阳辐射能在地面的分布和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递变和五带的区分,其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日和年两个时间的自然单位,认识和利用它们的周期性规律,人们创造了历法制度和计时制度C.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2)对长周期气候变迁的影响A、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e)的变动:e越大,地球接受热量增加B、地轴与黄道面的倾角()的变动,值影响高低纬、冬夏之间的热量分配;地轴进动引起的岁差变动。9、画出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示意图10、例外主义与逻辑实证主

18、义的基本思想有哪些差别(1)例外主义:认为地理学的方法论区别于一般的科学方法论,是研究区域个性差异,而不是共性;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其不能像物理、数学、化学那样发现定律、法则,衍生具体技术。在探求各种地理规律的同时,要特别重视现实、具体的区域研究。(2)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一切科学都必须遵从统一的方法论,即经过观察、实验验证,建立法则和理论,强调理论标准的明晰性、简单性、普遍性、精确性和可预测性。(3)逻辑实证主义虽然不能统一所有的科学方法论,但它是提高地理科学预见性、科学性重要的方法论。逻辑实证主义对地理科学的“空间科学”定位是错误的,但空间研究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视角。11、简述可持

19、续发展理论的本质特征(1)可持续发展最本质的特征是鼓励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题词(2)发展是必然的。没有社会生产的发展就无法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3)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仅是生产的增长,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的改善、环境建设、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进步等诸多方面(4)发展是可能的。科学技术的巨大潜力和突变性的巨大作用为发展提供了可能12、简述人类对大气圈的影响(1)改变大气成分:由于摩擦、蒸发、燃烧、排放废气,大大增加了大气中CO2,SO2,N2和固体颗粒及其他成飞A.温室效应: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增温B.臭氧层破坏:由于人类工业生产大

20、量排放的氯氟烃类物质引起C.酸雨:由于人类工业生产大量排放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通过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亚硝酸(2)大气污染: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大量粉尘微粒、硫化物,氮化物,卤化物,人造有机化合物,污染空气质量,危害人和生物的生存生长(3)改变下垫面:形成局部环流和营造人工气候环流13、简述地图方法的重要性及新发展重要性:(1)地图是地理思想的表现手段(2)地图是地理学家分析问题的手段现代地图制作与表现方法的新发展(1)遥感制图与计算制图A.以卫星照片、航空照片为基本素材制作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已经是当代地图制作普遍采用手段B.电子计算机制图正在逐渐代替传统的手工制图方式,尤

21、其是电子地图和地图信息系统,具有快速检索、动态显示、自动分析、过程模拟、趋势预测、规划设计等多种功能(2)景观制图和综合制图:地图制作上出现了综合化,实用化的趋向。14、简述地球自转及自转的地理意义(1)定义: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2)意义: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更替,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并使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而且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潮汐作用,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密切相关。15、劳动地域分工的基本思想、意义、原则(1)基本思想:充分发挥区域的比较优

22、势,突出区域的特色,各个地区都生产自身最具优势、其他区域需要的产品,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高效率。(2)意义:能够使各个地区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各地区、各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总体效益。(3)原则:根据区域之间资源的禀赋、发展基础、经济结构、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差异与比较优势进行划分A.专门化与多样化相结合:以专门化为龙头,主导产业体现区域的经济优势和特色。注重基础产业的发展,综合发展地区经济B.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原则:在资金、劳动力、技术、原料、能源、环境条件等诸多方面,选择资源储存的比较优势,结

23、合区域生产要素的实际,确定劳动力、资本、资源、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和比例C.经济规模原则:必须集中投资,尤其是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必须形成规模,使之形成规模效应,乘数效应D.地域联系原则:劳动地域分工要建筑在区域间紧密经济联系之上E.产业区位原则:优势的产业在空间上必须有优势的配置,要使生产地、原料地、燃料地、消费地布局合理,处在最佳区位环境下。16、区域及其特征和演化理论区域:一定地域的空间范围,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其内部的特点、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领区区域的特征:(1)区域空间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2)区域是连续的,是一个连续的面,区域空间研究着眼于区域内部的结构

24、关系以及相邻区域的关系。(3)区域具有演化特征,随着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区域有自身的发展演化过程区域演化理论:(1)又称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它是人们对区域在社会经济增长过程中表现出的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发达规律性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社会组织形态的演变和空间地域结构演变等诸多方面(2)区域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阶段:原始采集时代区域-农耕社会区域-工业化预备阶段区域-工业化起飞阶段区域-工业化大发展阶段的区域-后工业化区域17、教学方案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课题、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侧重于教学过程其中导言、知识的过度、重

25、点的教法、难点的把握、学法的指导、教具的选择和使用等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教改意识和教改的具体做法。18、地理教学应遵循哪些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在地里课堂学习中争取做课堂主人,主动思考、交流,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民主性原则: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倡导师生对话,以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3)实践性原则: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4)创新性原则:应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意志,加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19、如何理解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本质特征(参考11)(1)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地理环境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

26、物圈组成(2)对岩石圈:人工地貌过程(直接和间接的地貌过程-直接是采矿、建筑、挖掘河道、堆放废弃物、交通、围海、战争等人类活动。间接地貌过程包括许多方面,人类活动加剧地表侵蚀,加剧河流沉积过程,加速岩石风化和海岸侵蚀等);人类沉淀物的形成;对土壤既有破坏性(荒漠化、盐渍化、沼泽化)也有建设性(土壤施肥、改良土壤、改善温度水分等);触发地壳运动(深井灌水、油田开采、过量抽取地下水,一定程度引发地震或地基下沉等)(3)对水圈:改变地表水系,调节水量的空间分布;改变水循环,调节水量的时间分布;水土污染(4)对生物圈:森林面积减少;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改变生物基因;改造生态环境,提高生物数量(5

27、)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大气污染;改变下垫面20、地球表层存在地域分异的原因(1)地域分异规律:由于地球行星性质(大小、运动、形状)和地球表面性质(海陆分布、地壳运动)所决定的地球表层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之分。纬度地带性、海陆梯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统称三维地带性(2)主要受四个因素影响:地理温度;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表的物质组成和地壳运动21、论述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假设、重点概念以及在市场、交通和行政因素制约下的理论(1)概念: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镇空间组织和布局,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以及城镇与其腹地关系的一种区位理论(2)基本假设A.在均质的大平原上有一个

28、规模最大的中心地,运输方式只有一种,且运费随着距离远近增减B.人口均匀分布C.位于平原上的城镇对腹地提供货物,服务和行政管理 D.消费者都到距离最近的城镇消费E.所有消费者收入相等,对货物贺服务需求一致。F.城镇对其腹地的各种服务遵循市场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原则(3)在市场原则下的理论模式:在市场原则作用下,中心地的分布要以货物销售和服务方便为原则,低一级市场的数量总是高一级市场3倍,克氏称之为K=3系统。市场原则比较适用于对商业布局的分析,因为它基本上是按理论模式分布的(4)交通原则:在交通原则制约下的中心地等级系统,各级中心地应该位于高一级中心地之间的交通线上,低级市场的数量是以4的倍数递增

29、,形成K=4的系统,交通原则更多地适用于对城市布局的分析,因为城市多按交通干线串珠状分布(5)行政原则:在行政管理上,一个中心地只能从属一个高级中心地,形成一个K=7的系统,行政原则更多适用于对行政中心空间结构的分析,因为高级行政中心对低级行政中心的管辖是完全的,不可分割的22、大气圈和水圈的相互作用和表现(1)地球上的水和大气是一切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因此水圈和大气圈成了影响人类生存最为直接的两个圈层。这两个圈层在自然地理系统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各自处于不断的运动,还相互渗透、制约、作用着(2)水汽是联系大气圈和水圈的纽带,它既是水圈的一部分,也是大气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气圈中,水

30、汽含量的分布及三相变化,造成了大气中天气现象的产生以及这些天气现象分布的地区差异,大气中一切天气现象的产生归根到底是水汽参与的结果23、区位的特征、演化理论(1)特征:空间性、结构性、环境性、文化性(2)演化:A.出现标志:杜能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出版B.韦伯的论工业区位,杜能和韦伯时代的区位论称为“古典区位论”,特点是节省运费实现成本最大为目标C.近代区位论:立足于区域或城市,着重空间结构分析,以利润最大为目标D.现代区位论:研究领域宽泛,从宏观到微观;对区位的影响因素考虑更周全,特别重视知识、技术、信息的作用E.追求的目标也不仅限于经济,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24、水循环(1)是地表外力为主要动力(2)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载体(3)是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条件(4)对地表各种地理过程有重要意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