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5.41KB ,
资源ID:69584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584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docx

1、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作者:日期:中外教育史 论述题整理1、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一、 儒学的思想体系发展1、 春秋时期:是儒学的初创时期。孔子初创了儒学体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 ,主张贵贱有序。孔子的主观愿望是通过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从而回到西周尊卑、长幼有序的奴隶制社会。他提出的“仁”是儒学思想的创 新,奠定了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借由“礼”和“仁”的关系一一 克己复礼为仁,巩固窃位之后的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2、 战国时期:孟子沿着“性善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以德治国的王道政治思想体系

2、。基于“性善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 致良知;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孟子建构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使孔子开创的儒学朝着系统化、 伦理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与之并列的荀子沿着“性恶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 基于“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以 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 教育内容上应重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 他的学说反映了儒法合流的趋势, 丰富了儒家政治学说,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统治方 法,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3、 汉代:董仲舒倡导的“天人感应”的学说, 为原始儒学提

3、供了一层神秘化的外衣, 并对原始伦 理道德规范进行了概括提炼, 提出了封建宗教道德规范一一 “三纲五常”,作为建立“法度”, 化民为俗的根本,从而在文化政策上为后来以儒为宗的教育模式提供了蓝本。4、 北宋: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为儒学寻找到了本体论的依据,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以儒家为主体,融合了佛、道的新儒学一一理学思想体系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二、 儒学的社会地位变化二、儒学对教育的影响1、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是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直接影响着当时的教育内容。每个朝代都有儒学官定的版本,如唐代的五经正义 ,宋代的十三经正义 (王安石变法时颁布的三经新义)等。这意味着儒学的内

4、容要适应不同朝代的统治需要作出调 整,这也是儒学本身发展的表现。 而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既强化了儒学的思想地位, 同时规范了这个朝代对儒学内容方面的改造,直接使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与其他朝代不同。2、 不同朝代儒学的地位确认影响着当时的文教政策。儒学的社会地位变化与每个朝代的文教政策直接相关, 不同朝代文教政策的制定是对儒学地位的不同定位。如汉代出于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文化教育措施;唐代以重儒尊孔为基本,以佛、 道二教为基本辅助手段, 重振儒术的文教政策等等,都是儒学的社会地位变化的标志。3、 儒学的发展还对学校教育的体系有影响。如汉代确立“独尊儒术”而实行

5、兴太学、置明师的文教政策,重视学校教育,大力发展官学,从而建立了儒学的学校教育体系新太学。 P94、 宋朝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工具。宋朝以后,儒学不再被放在“仁“的主位,而被放在“理”的方面,从“仁道”走向了“理”,儒学因此逐渐走向工具化、形式化。如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以“有教无类”为前提,以儒学为工具,“因材施教”。儒学走向形式化之后, 封建统治者希望通过伦理道德规范和传 播,借由外在的强制政策达到统治需要。2、从汉代到清代的文教政策的演变规律一、 横向比较每个朝代的文教政策都会有所不同,但比较之下还是具有共性:1、 封建社会的文教政策都涉及到对儒学的政治地位的确认问题2、 在每个朝

6、代的文教政策中普遍涉及到关于官员选拔制度的问题3、 都涉及到学校教育如何培养人才的政策综上所述,封建社会文教政策都涉及到儒学的政治地位确认、人才如何选拔、人才如何培养三个问题。二、 纵向比较封建社会的文教政策就是围绕以上三个维度在历史的发展中演化:1、儒学的政治地位确认封建社会前期关注的是儒学的社会政治地位怎样确认, 而后期关注的不是确立问题,而是如何维护儒学的政治地位。因此,两个时期的文教政策中的具体措施也有所不同:(1) 封建社会前期:大量建立儒学的教育机构和完善儒学教育体系,如汉代确立“独尊儒术”而实行兴太学、置明师的文教政策,重视学校教育,大力发展官学,从而建立了儒学的学校教育体系一一

7、新太学等等; 并加强伦理道德的教化,包括学校和社会,传播封建伦理道德规范。(2) 后期:到了明朝后期,资本主义出现萌芽。资本主义思想因此在本土产生,基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生产方式的改变,对于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思想造成冲击,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挑战。 因此,封建统治者采取文化专制的强制性手段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另外,不同朝代会有不同的官定儒学版本,如唐代颁布的五经正义 ,宋代的十三经正义等等,既强化了儒学的思想地位,同时规范了这个朝代对儒学内容方面的改造。2、 人才如何选拔不同朝代会有不同的官员选拔制度,如:(1) 汉代实行察举取士制度,大概可分为“贤良方正”和“孝廉

8、秀才”二科。选拔人 才特别重视人的品德,强调为人立身以孝为本,任官从政以廉为方。(2) 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的选士制度,开始时根据“唯才是举”的政策,收 效显著,但到后来,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实际上成了一种按门第高 低选士的方法。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工具。(3) 唐代开始实行科举考试制度,通过逐级考试的办法,以考试成绩来挑选人才,从 而打破了豪族地主垄断教育的情况。因此,官员选拔制度朝着真才实学、能够增强统治集团政治活力的方向发展和完善。3、 人才如何培养不同朝代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体系会有所不同,如:(1) 唐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科学

9、文化的繁荣,形成了典型的教育体系,封建官学教育的发展十分繁荣。 在唐代的学校中,弘文馆和崇文馆是贵族学校,国子监是公侯学校,太学是卿大夫学校,四门学、律、书、算学及地方州县为下级官员子弟学校。(2) 宋代的官学在教育对象上,范围逐渐扩大,身份品级的限制比唐代放宽。另外, 私学教育大力发展,宋代书院开始走向制度化。(3) 明代之后实行以国子监为特色的官学制度,采取监生历事制度和积分法的措施, 完成了对教育管理方面的改革和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3、近代中国教育的整个发展过程(4次重大改革)纵观近代中国教育的整个发展过程, 出现了 4次重大教育改革,分别是洋务教育、维新教育、清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以及

10、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每次教育改革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措施,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洋务教育(一)改革措施:1、 创立新式学校:1) 外国语学堂:京师同文馆、广州同文馆2) 军事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3) 技术实业学堂:福州电报学堂、天津电报学堂2、 举办留学教育1)幼童留学美国; 2)派遣留欧学生(二)影响(结果):洋务教育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而开展的教育改革, 却开创了新式教育之风,有力冲击了封建教育制度。期间建立的一系列新式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学校, 为中国学校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新办留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近代科学知识、 精通外语的各方面的新型专门技术人才,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之先河。

11、二、维新教育(一) 改革措施:1、 设立京师大学堂2、 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3、 实力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二) 影响:维新教育是为试图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教育体系而开展的教育改革,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产生发展。新式教育培养了新型人才,不仅冲击了作为封建制度重要支柱的封建教育 制度,而且培养除了埋葬封建制度的仁人斗士。另外,在提出废八股的同时,对新式教育提 出了全面而系统的构想,建立了近代三级学校教育体系。3、清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一) 措施:1、 建立清末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2、 废科举、兴学校3、 改革教育行政体制,厘订教育宗旨4、 勃兴留学教育:留日留美(二) 影响:清

12、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是清政府为维护清朝统治、稳定社会而开展的自救性教育改革。期间建立的“壬寅学制”规定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校系统,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该学制虽未能实行,但成为“癸卯学制”的雏形。以“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为指导思想的“癸卯学制” 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4、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一)措施:1、 制定民国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 完成其道德。2、 颁行壬子癸丑学制 p253、 颁布课程标准(二)影响: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的教育改革。 期间确立了民国初年的教育

13、方针包含了德智体美四育因素,体现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思想。 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将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共和国国民的健全人格作为首要任务, 以军国民教育和实利教育引导体育和智育,寄希望于教育能在捍卫国家主权、 抑制武人政治、振兴民族经济方面发挥基础作用。从而确立了资产阶级教育体系。壬子癸丑学制是民国的第一个学制, 是基于壬子学制建立起来的,较全面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4、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一、 传统教育理论传统教育理论是由夸美纽斯首创,经赫尔巴特等人补充发展而形成的教学理论,指的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 以学科课程为依托, 在直观经验基础上通过归纳、 演绎方式进行的教学

14、模式。这一理论提倡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是从文化指向个体。 它是以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观。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夸美纽斯从 他民主主义的“泛智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他提出的学年制、班级授课制 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实用, 从而奠定了传统教育理论的基石。 但在新教育运动时期, 欧美国家开始发现传统教育的缺陷,资本主义的发展不适合于这种教育。 因此开始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 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 这恰恰是以卢梭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理论的实践。二、 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提

15、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是从个体指向文化。它是以卢梭和杜威为代表的教育观。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要求培养社会状态下的自然人。 所谓自然的教育就是以发展儿童 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的教育,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是按照儿童身心的自然进程进行 教育。这一理论被付诸实践,在新教育运动时期得到进一步探索。 在此期间,美国工业革命完成,社会发生巨变,原有的社会价值未被打破, 传统教育不再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因此新产生了教育改革。杜威在分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把传统教学的被动、观察经验变为主动、探索的经验,将知识本位的课程改造为儿童中心的课程,强调个人主动、有效学习, 而不是传统教

16、学那种依靠教师传授、 被动观消极学习,大大地充实和完善了现代教育的实用教育体系。三、 启示(首先,传统教育派只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 忽略了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是教育活动主动的参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对于教育影响,他们可能积极地接受,也可能消极地抵制。同时,在师生关系中,它过分扩 大了教师的作用。其实, 如果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学生当做学习活动的 主人,教师自身的“舵手”作用也无法真正实现。其次,现代教育派只强调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忽略了学生也是教育的对象。 由于学生自身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心理特征,他们的发展离

17、不开教师的促进和引 导。同时,在师生关系中,它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实,没有教师的教育、组织和领导,学生的潜能是得不到充分发展的,这个“太阳”也不能正常发光。 )总之,两种教育派别在历史上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又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凡是在社会发生巨大变迁时,教育改革靠近 现代教育的这一端, 这一时期实行现代教育理论更适用。 而在社会稳定时期,更适合采用传统教育理论。(赫尔巴特与夸美纽斯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 学科方法的科学化,为教育学找到了其理 论基础,即心理学。 他还提出儿童是需要管教的, 可用惩罚性的威胁。 并在夸美纽斯班级授 课制的基

18、础上,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的。 )外国教育史中的奴隶社会时期,古希腊有两个城邦,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前面表格加深认识,后面有汇总的答案)分类斯巴达雅典相 冋 占 八、学校教育的控制者主要由奴隶主阶级控制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教育不与生产劳动直接相联系教育对象的基本要求都要选择经过严格的挑选教育内容都有军事化教育和文化教育不同 占 八、教 育 内 容体育实行全民皆兵制度, 不从事任何生产活 动,全力以赴地投入军事训练以备战 争。军事训练单一而残酷。将其作为培养健美的体格、完美的人格 的重要环节,使每个公民全面、协调地 发展。智育全社会不注重文化教育,读书、 写字等文化方面的教育,仅

19、被看 作是为军事训练服务的辅助性内容兼顾个性与公民性的双重要求,使教育 者的身心得到发展;公民参加社会活动 和政治活动的意识逐步增强;有新思想 新学说的出现德育不注重德育教育。即使有也是为军事教育服务的。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 养。道德美德是习惯的结果,强调对青 少年从小培养,形成良好品德美育开展一些艺术课, 但即使是音乐教育 也仅仅为了站在战场上鼓舞士气。学习内容除文化课外,还包括荷马史诗 和抒情诗篇、音乐及乐器演奏、领略自 然风光等。教材中有宗教和道德的内容,音乐学习和欣赏自然风光陶冶了爱美的心灵 ;教 育 目 的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 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强壮德武士。

20、是对奴隶残酷的暴虐,使之对氏族贵族服帖 恭顺,能死心塌地成为维护军事农业贵族的利益而效力的人。不仅要把统治阶级的子弟训练成为 身强力壮的军人,更要求把他们 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 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军人。教育环境四面环山,以农业为主四面环水,以手工业为主教 育 阶 段7岁 之刖七岁前称“母之子”冋时也受国家的 监督。七岁后称“国之子”,孩子不再 属于家庭。由国家集体培养。也就是说 母亲只对七岁刖的孩子有养育的职责。由父母在家中受教育。不受国家的监督718左右7-18岁,男孩住在国家教育场所,过兵 营生活。十年中,接受单调的军事体育 训练,强制的政治道德灌输和严格的身 心磨炼。军营

21、制度严峻残酷,不容许青 少年有丝毫疏忽和懈怠;生活内容贫之 单调。文化教育不被重视7岁后男孩上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12-13岁又进入体操学校学习。15-16岁 多数青年不再上学,从事其他职业,只 有少数显贵族的学生才进入由国家主办 的体育馆学习。有专门的体育老师进行 教育,也有分量很重的文化教育。182018岁的青年,要转到高一年级的青年军 事训练团。专门对青年进行正规的军事 训练。属预备公民教育阶段。可进入青年军事 训练团受军事训练。也可不进军事训练 团体,完全由自己决定,不是强制性的, 但只有正式公民的后裔才能进得去。20以后满20的青年,要开往国家边境沿线驻 扎,开始实战训练。需要十年的

22、时间。 满三十岁,需通过仪式,才能获得完全 的公民身份,成为一个正式的合格的军 人。全部教育历程到此都正式训练。20岁以后,通过一定仪式,接受正式公 民称号,获得完全的政治权利。这就有 资格步入正式的国家官吏的行列了。教育女子教育差异妇女也要接受军事训练。主张女子与男子享有冋等的受教育权 力。对女子也要进行音乐和体育的教育教育结果军事强盛,政治保守,农业自给自足,文化默默无闻,商业和手工业始终得不 到发展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呈现 出空前的繁荣总 结教育主要 特征单纯的军事化教育,相当忽视文化教育既重视军事训练,更重视身心的协调发 展,即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提倡和谐教育汇总:(字

23、数较多,自己适当删减)古风时代的古希腊社会完成了从氏族制度向奴隶制的转变, 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即城邦,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主权国家。在众多希腊城邦中,斯巴达和雅典是最具代表性的。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但由于各自 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同,因而教育体制也彼此各异。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体制代表了两种不 同的类型,其区别主要是:(1) 城邦对教育的态度不同(教育权不同)。以农立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 r青少年必须遵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 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而商业发达

24、、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宽松放任的政策, 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 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2) 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 跻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 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3) 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教育机构多为统一的、尚武的特点。为锻炼战士,由国家的 7岁至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 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 (即“埃弗比”),借军事编制,行

25、尚武教育。雅典教育机构则具有私人和国家并举的特点。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程 度不齐,流派甚众,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4) 教育内容不同。斯巴达的教练所和士官团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雅典则在体育 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修辞学校和哲学家的学园则提倡水平 较高的理论科目的讲授和争辩。(5) 教育方法不同。斯巴达强调要服从师训,刻苦训练。雅典则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6) 师资队伍不同。斯巴达的教育机构皆由斯巴达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同时由执政官予以训诫。雅典则除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教外,

26、 来自国外的智者充任教师者为数众多,招揽人才不限国籍。(7) 受教育权不同。在斯巴达,受教育权权限在统治阶级内部一一即斯巴达人,而希洛人、 庇里阿西人(即被统治阶级的子女) 没有受教育的权力。 而在雅典不同。雅典由于实行的是 民主政治制度,所以受教育的权力没有严格限制,一般商业者的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权利。(8 )妇女受教育不同。斯巴达重视妇女的教育,妇女也要接受军事训练。其目的是造就体格强壮的母亲,以生育健康的子女。女子教育的另一目的是,当男子出征时,妇女也能够担 当起保卫城池的重任。相比之下,雅典的妇女教育要落后于斯巴达。 雅典女孩在七岁后依然 是由母亲进行,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不进入学校学习文化。总之,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是大不相同的。 作为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城邦, 这两种教育体制无论是当时古希腊的教育,还是近代欧美的教育,都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相比之下,雅 典的教育对西方各国的影响更大一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