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2.90KB ,
资源ID:69556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556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6净因张琪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6净因张琪论文.docx

1、16净因张琪论文漢地佛教院校課程設置調研報告淨因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張琪中國佛教協會綜合研究室研究人員微軟的蓋茨先生早在1994年美國的COMDEX電腦展上就曾提出近乎預言的警告:我們正跨過一道科技的大門,它將永遠改變了人類的教學、工作與社交的習慣,改變所有人與任何模式的商業。它的滲透程度將遠超出前人所能預計的。處於資訊化、網路化、全球化、現代化迅速發展的當代社會,面對多變而又充滿創新契機的時代,越來多越的人意識到,“世界變了,教育制度非變不可!”世界各地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課程推陳出新。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早在一九九二年在上海召開的全國漢語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談會上,已故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便

2、指出,由於原有的佛教教育制度存在五方面的不足,無法培養出適應當今佛教事業快速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改變佛教教育的現狀,刻不容緩。十八年來,不少佛教界人士把趙樸初居士的呼籲僅僅看成是對佛教教育重視的信號,而非重大轉折的契機,使得佛教教育舊的問題尚未解決,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佛學院校的現狀改觀不大,教學品質的提高也不明顯,現狀並不樂觀。其實,趙樸初居士從佛教教育目標出發推動佛教教育的改革,抓住了佛教教育的核心問題,至於辦學指導思想、辦學模式、教育體制、教育內容、教育手段、管理體制、資源整合、特色學院等問題,都是為教育目標服務的。本文通過對佛教院校課程設置的梳理與分析,以期從一個側面反映當今中國

3、大陸佛教漢傳佛教院校現狀,並與“德、智、體、群、美”整體的教育目標進行比對,以期說明現有佛教院校課程設置之特色與不足,試圖化解當今佛教教育中“佛教教育”與“世俗教育”、“叢林教育”與“學院教育”、“叢林熏修”和“專業院校”、“學”與“修”、“道心”與“學問”、“宗教信仰”與“學術研究”之間所造成的人為對立局面,並嘗試性地探索佛教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1. 資料來源及調研過程從2007年下半年起,我們首先收集佛教教育相關的歷史資料和各佛學院基本資料,制定比較詳細的調研計畫,為正式調研做準備。2008年,我們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進行調研。(一)調研範圍:中國大陸範圍內經過有關部門批准,目前進行正常教學

4、活動的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各級佛教院校(培訓班),以及若幹辦學有特色、影響較廣、辦學規模較大的佛學院(培訓班),總計65所。(二)調研內容:考慮到調研資料的時效性,同時佛學院數量眾多,且語系不同、地區不同、級別不同、學制不同,我們以年年各佛教院校設置的課程為調研依據,個別包含2008年設置的課程,共收集了1883門課程。此外,在有時間和條件限制的情況下,盡可能對各佛學院的歷史沿革、辦學思路、管理體制、經費、學制、師資、教材、招生、畢業分配等方面的情況做了附帶調研。(三)調研方法:為了盡可能地做到全面、準確、詳實地獲取第一手資料,我們採用田野調查的方法,由作者直接對所選佛學院進行實地調研

5、。(四)調研對象:所選佛學院的負責人(院長、副院長)、教務長(教務主任)或監學,也訪問了若幹任課教師和在校學僧。(五)調研結果:1、已經停辦、暫停招生、推遲招生、地震災害等原因而未能進行調研的佛學院有7所,其中漢傳佛教4所:九華山佛學院、金山佛學院、黑龍江伊蘭尼眾佛學院、重慶縉雲山慈氏內學研究院;藏傳佛教有3所:西藏佛學院、四川省藏傳佛學院、色達喇榮寺五明佛學院,另青海藏語系佛學院因院長有事不在,容後補充調研。2、實際調研佛學院61所,其中漢傳佛教51所,藏傳佛教有7所,南傳佛教有2所(見附錄1:全國被調研的佛教院校一覽表)。因篇幅關係,本文只專注於對漢傳佛教院校課程設置的分析。就大陸目前進行

6、正常教學活動的漢傳佛教院校的課程設置而言,我們獲得了足夠的資訊與資料。2. 課程分析與反思“明德格物”是香港大學的校訓。“明德”是品德的教育,或人的教育;“格物”是知識的教育。“明德”先於“格物”,這種“教書先育人,育人德為先”的教育理念可一直追溯到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這已是當今教育遵循的總原則和方向。譬如說,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中國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同年,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也為香港在廿一世紀訂下如下整體的教育目標,“讓每個人在德、智、體、群、美

7、各方面都有全面而具個性的發展。”儘管佛教教育確有其獨特的個性,然而就教育的普遍規律而言,佛教教育與世俗教育確有相通之處。譬如說,聖嚴法師把培養僧才的目標定為道心第一、健康第二、學問第三,而胡錦濤主席以“政治上靠得住、學識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的合格宗教教職人員隊伍”作為佛教教育的總要求。這與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是一脈相承的,而被當今教育界視為整體教育目標的“五育”便是對傳統教育理念的展開,同樣適用於佛教教育(見表1:“五育”與佛教教育)。下文我們將用“五育”來分析當今佛教教育的成功經驗與不足處,在此為基礎之上,探討未來佛教教育發展的方向。表 1:“五育”與佛教教育(1883門課程)五育國家要求佛

8、教要求課程種類課程數量百分比 %德育226門12%政治上靠得住國格愛國教育愛國法制教育1156.11%品德上能服眾人格人性教育素質教育140.74%僧格信心道念基本技能502.66%修持50.27%發心、明因果422.23%智育1509門80.14%學識上有造詣知識的灌輸(契理)1466門77.85%文化教育19210.20%通識教育492.60%佛教知識122565.06%知識的應用43門(契機)2.28%職業教育140.74%應用學科291.54%體育健康的體魄衛生學221.17%群育“處群”與“合群”的教育社會公關231.22%美育健康情緒與心靈傳統文化0.74%145.47%文學0.7

9、4%14藝術3.98%752.1德育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對世俗院校而言,德育的目標是兼具培養好人、好公民以及好人才的多重目的.目前各佛學院開設的各種德育課程有226門之多,占總課程的12%。由此可見,佛教界十分重視學僧的國格、人格和僧格的養成。2.2智育智育則重於知識的灌輸以契理,知識的應用以契機。目前各佛教院校與知識灌輸相關的課程有1466門課,占總課程的77.85%,知識的應用課程有43門,占總課程的2.28%。很顯然,目前佛教學院的教學便重於知識的灌輸(表2:智育課程一覽表)。表 2: 智育課程一覽表 (1466門課)課程分類課程細分課程總數文化教育現代漢語63寫作30古代漢語63成人高考

10、補習11歷史、地理45哲學43語言英語68日語4原典語言7通識教育電腦34科譜教育1其他宗教14佛教知識知識的灌輸知識的應用1509由上表可知,首先各佛學院用於提升學僧文化素養的文化課有192門,占總課程的10.20%。由此可見各佛學院對文化課的重視程.這多少反映出年輕的出家人文化程度不太高的事實。以佛教大省江蘇為例,經宗教管理部門登記批准開放的寺廟為706所,僧尼3800人,其中僧3000人,尼800人。據僧尼教育狀統計,初中文化程度的僧人占60%以上(表3),這是文化課在佛教學院課程中占很重比率的主要原因。表 3:江蘇僧尼教育狀況統計表小學10-12%初中50%高中(含初級佛學院)30%大

11、專以上(含高級佛學院)8-10%其次,外語教學越來越受重視,尤其是英語,幾乎成了不少佛學院的必修課。這說明,佛教界已意識到外文在國際交流中的重要性。我們也高興地看到,有六所佛學院開始重視對原典語言的學習,其中開設梵文的佛學院有:戒幢佛學研究所、湛山佛學院、江西佛學院(男眾部)、武昌佛學院(女眾部)、雲門佛學院(女眾部)和廣東雲門佛學院(男眾部),開設巴厘文的有戒幢佛學研究所和江西佛學院(男眾部)。這種現象不僅表明中國佛教界開始重視原始經典的學習,而且也讓我們見到了中國佛教與國際佛學研究接軌的曙光。當然,當今國際佛學研究者對藏文資料的研究越來越重視,我們本有學習、研究藏文資料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但

12、至今沒有一所漢地佛學院開設藏文課,實是憾事。在通識教育教育方面也有49門課,重慶佛學院、廣東尼眾佛學院、空林佛學院和江蘇尼眾佛學院已開始涉及宗教學概論及介紹其他宗教的課程,這是一個可喜的發展趨向。灌輸佛教知識,是佛學院課程的重點,如表4所示,佛學院重視佛學基礎課程、佛教史、佛學概論與導讀、八宗的學習,至於因明課,目前只有戒幢佛學研究所、四川尼眾佛學院、重慶佛學院、廣東尼眾佛學院和曹溪佛學院開設,而對學佛學的人來說,邏輯方面的訓練是不可缺少的,應加強這方面的教學與研究。相對而言,南傳佛教課程被越來越多的佛學院所重視,而至今除了陝西法門寺佛學院有一門“俱舍論頌疏”課外,部派佛教課程並未進入各佛學院

13、的課程安排中。事實上,部派佛教是連接早期佛教和中國大乘佛教的橋樑,對我們理解佛教的教理教義、信仰修持起著承先啟後的作用,理應重視。表 4: 佛教知識課程一覽表 (共有1509門課)質性類型課程種類課程總數知識灌輸1466門77.85%佛學基礎課程208佛教史96佛學概論與導讀20八宗811其他大乘經典39因明學16南傳佛教23部派佛教2文獻學10知識的應用43門,2.28%佛教急需的專業知識管理學 (8)14財會(2)公共關係學(1)文秘學 (3)社會急需的職業知識弘法 (5)29倫理道德(2)教育學(5)心理學(12)社會學(1)醫方明(4)由上表可見,在1509門佛教知識的課程中, 佛教知

14、識的灌輸課程有1466門,占總課程的77.85%,而佛教知識應用的課程只有43門, 占總課程的2.28%.由此可見,各佛學院偏重於佛教知識的灌輸,在生活中能夠被立即用來實踐的實用課程嚴重短缺,而知識的應用一直是佛教教育極為重視的內容,應當培養佛教急需的專業人才、社會急需的職業人才。就佛教自身的發展而言,出家人在實際生活中應當具備以下一種或多種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管理、財務、人事、文秘、公關、圖書與檔案管理、園林、文物、佛教藝術、寺院規劃、設計、建設等。就社會需要而言,出家人必須具備心靈輔導、減壓、調解各種問題等的專業知識。這些內容應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佛教學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2.3體育在聖嚴法師

15、培養僧才的目標中,健康被列為第二,在學問之前。可見佛教界老前輩十分重視體育鍛煉,使學僧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表4:體育課程一覽表分類課程總數衛生學2個人衛生2講座自修1體育16太極拳12.4群育群育是培養人“處群”與“合群”的教育,它將人的發展作為目的,強調個人發展離不開群體,以及在個性健全發展的基礎之上發展群性,促進個性與群性和諧發展。佛教中四攝、六度中都含有群育的成份,應加以挖掘。表 5: 群育課程一覽表分類課程總數勞動11出坡6實習1參訪1班會4由此表可見,佛學院群育課程主要還是集中在勞動、出坡、實習、參訪、班會等較原始的活動上,今後應開發眾多的群育課程,使得學僧在參與推行各項課外活動時,

16、能高度發揮群策群力的組織及領導才能,繼而發展出高度的自信,鍛煉勇於承擔責任的精神。2.5美育美育的內涵通常比字面意義寬泛得多,它通過文學、書法、繪畫、音樂、舞蹈欣賞等各類藝術,培養和樹立一個超越的審美人生態度,使人的生命、人格、心靈擺脫理性追求的片面性,趨向於秩序與和諧,從而使得個體的感性與理性,目的性與規律性協調一致。在各佛學院課程中,美育課已有103門,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表6:美育課程一覽表分類課程總數傳統文化14文學14藝術75通過漢地佛教院校課程設置的分析,至少可以說明如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五育(德、智、體、群、美)是當今教育界公認的培養全面發展的跨世紀人才的總教育目標,這對培養合

17、格的僧才也同樣適用。第二,從五育的教育理念出發,道心、修持、求知、學術研究等都是僧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佛學院在這些方面的發展依然不足。若以強調其中某一方面的教育而否定其他方面的教育功能,將有違教育規律。第三,社會教育模式成功地培養了大批社會急需的專業人才,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培養專業人才的經驗,尤其在平衡教學、研究與社會服務三者之間的關係上擁有十分豐富的資源,這為推動佛教教育的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對引導佛教教育走向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無疑具有極大的借鑒作用。附錄1:全國被調研的佛教院校一覽表(61所)1、漢傳佛教院校 (51)中國佛學院華林佛學院四川尼眾佛學院寒山書院戒幢佛學研究所江蘇省尼

18、眾佛學院重慶佛學院湛山佛學院鑒真學院廣東雲門佛學院(男眾部)陝西法門寺佛學院(籌)廣東雲門佛學院(女眾部)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浙江奉化彌勒佛學院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泉州佛學苑福建佛學院(男眾部)愛道佛學院福建佛學院(女眾部)四川遂寧廣德佛學院上海佛學院(男眾部)極樂寺佛學院上海佛學院(女眾部)天寧佛學院閩南佛學院(男眾部)寶華山律學院閩南佛學院(女眾部)天臺山佛學院普陀山佛學院五臺山佛學院空林佛學院曹溪佛學院峨眉山佛學院武進佛學院廣東省嶺東佛學院浙江寧海慈雲佛學院江西佛學院浙江臺州興福寺尼律學苑江西尼眾佛學院雲南佛學院尼眾部武昌佛學院(男眾部)五臺山普壽寺尼眾佛學院武昌佛學院(女眾部)五臺山普壽寺尼眾佛學院廣學部(榆次市大乘寺)廣東尼眾佛學院太姥山平興寺學戒堂河北省佛學院顯慶佛學院湖南佛學院空林網路佛學院杭州佛學院2、藏傳佛教院校(8所)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雲南學銜班(雲南迪慶)甘肅省佛學院雲南佛學院(藏語班)內蒙古自治區佛教學校雍和宮喇嘛學經班雲南佛學院迪慶藏傳佛教分院浙江三門多寶講寺3、南傳佛教院校(2所)雲南佛學院(巴厘語班)雲南佛學院西雙版納分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