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新教材秋季学期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实录优质课配套资料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部编新教材】2019秋季学期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实录-优质课配套资料_年_月_日_部门文本分析: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纪念性的文章,可以从大处着眼,概括被纪念者一生的事迹的主要方面,使人获得整体性的概括的印象;也可以从小处落笔,结合个人的感受来写,以小见大。这篇文章就属于以小写大。本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日常生活小事,以小见大,反映了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
2、仰之情。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全文围绕中心展开,分别写了几件小事,看似并无紧密联系,实际结构相当完整。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细腻,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理来叙述,给人真实、亲切之感,因此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通过对少年闰土一文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鲁迅先生,这节课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同时继续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另外,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3.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所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几件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导语:同学们,通过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鲁迅先生。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些称呼代表着他伟大的成就,但似乎让我们感觉有些严肃,有些难以亲近。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鲁迅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伯父,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周晔一同走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了解更多关于鲁迅
4、先生的故事。2.出示课题,提出疑问。过渡:我们先来看看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与鲁迅先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称他为“伯父”,又称他为“先生”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行解决。(1)组内共同整理归纳难读或易读错的字、词。易读错的字:殡 唁 囫 囵 镊需要理解的词语:追悼 吊唁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碰壁 呻吟 饱经风霜(2)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在全班交流,教师指导理解。2.学生通读全文后,解决出示课题时提出的问题。(1)作者是鲁迅
5、先生的什么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侄女。从题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性。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知道作者是鲁迅的侄女。)(2)为什么“我”称鲁迅为“伯父”,还称为“先生”?(“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既是表达对亲属的怀念,又是表达对鲁迅崇敬的感情。)3.理清思路,说说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预设: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段与段之前的空行。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成了六个部分,讲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伯父的追悼会上来了许多人,表明人民群众爱戴
6、鲁迅先生。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伯父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第四部分(第1416自然段):伯父和爸爸除夕放爆竹和花筒。第五部分(第1725自然段):伯父和爸爸热情地救助黄包车车夫。第六部分(第2627自然段):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点明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4.归纳段意后,学生用简洁的语句给划分的六个部分分别加上小标题。(1)教师指导加小标题的方法: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从文中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做小标题。拟定的小标题必须抓住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3)教
7、师归纳小结。板书:沉痛悼念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笑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提出疑问,勾画文中表明中心的句子。过渡: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本文作者的疑问:为什么鲁迅先生去世后,有那么多人来追悼他,向他致敬?为什么他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的?请找出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找到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2.各小组合作学习作者回忆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事。过渡:是啊,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接下来我们就从一个个小故事中去体会鲁迅先生这种高尚的品质吧!学习第一件事:谈水浒传(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
8、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2)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出示文字: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思考:伯父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听后有怎样的感觉?伯父送给“我”两本书,说明了什么?明确:伯父的话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听后感觉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说明伯父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伯父送“我”两本书,也是关心“我”,希望“我”能好好阅读,多多阅读。(3)小结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学习第二件事:笑谈“碰壁”(1)请学生轻声读伯父
9、和“我”谈碰壁的故事,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地方。(2)学生读书找疑,画圈、批注思考。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了解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3)各小组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4)各组汇报:抓住下面这些语句进行体会:“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恍然大悟”。教师点拨:鲁迅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肯定不是,它另有所指,“黑洞洞”指什么?“碰壁”又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句话,就得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投影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读后再谈理解。小资料:鲁迅生活的时期,正是国民
10、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期,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鲁迅先生先后更换了100多个笔名,巧妙地坚持用笔进行战斗。许多关心鲁迅的人都劝他躲一躲,但他仍然坚持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有时出门不带钥匙,意思是随时准备牺牲。再读原句,结合资料谈体会。从“笑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5)体会文中关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生动性。小结:这个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描写人物,
11、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地描写。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表演出当时的情景。学习第三件事:笑放花筒(1)请学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画出描写鲁迅先生表情的句子,思考问题。(教师出示课件)思考:作者写鲁迅先生脸上的表情是为了表现什么?塑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形象?(2)学生独自思考,交流答案,教师适当补充。交流预设:生1:鲁迅先生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可见他跟孩子们一起放花筒时是非常开心的。生2:鲁迅先生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严肃的,但从放花筒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热爱生活,很享受和家人团聚的时光。生3: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慈爱,给人的感觉既亲切又真实。小结:这个故事很简单,学生通过抓住对
12、鲁迅先生的描写就能感知他不为人知的一面。学习第四件事:救助车夫过渡:鲁迅先生对敌人怀着满腔仇恨,对劳动人民怀着无比热爱之情,请同学们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学习鲁迅先生和“爸爸”救助车夫的故事。(1)学生默读课文,找疑难问题。教师深入小组给予具体帮助,将默读训练落到实处,各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答。教师巡视,对能力较弱的小组重点引路,教给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引导他们解决重难点,鼓励探索创新。教师提示:抓住“饱经风霜”“扶、夹、洗、敷”等一系列动作体会鲁迅关心车夫(劳动人民)的品质。重点解决: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抓住“按”“半天没动”等词语体会鲁迅
13、先生沉重的心情。点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几天车夫无法拉车挣钱,他们家就没有吃的,鲁迅先生给他钱让他买吃的,还给他药,让他自己换药。可见鲁迅先生想得十分周到,对劳动人民非常关心。(2)学生交流:伯父“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在为谁叹息呢?生1:他在为那位车夫叹息!因为在那么冷的天,他光着脚在路上跑,脚都受伤了。生2:他在为我们国家叹息!因为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生3:他在为劳动人民叹息!因为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生4:他在为自己叹息!因为自己有时候很无奈,救助了一个黄包车车夫,却还有千千万万像这个黄包车车夫一样的劳苦大众,自己却无能为力。学习第五件事:关心女佣(1)指名朗读课文最
14、后一部分,共同做批注。(2)朗读自己批注的语句,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别人”是指哪些人?(黄包车车夫、女佣阿三等劳动人民。)(4)写法盘点:首尾呼应。教师:文章开头提到“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原因就是对,就是结尾“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前后对照,从内容与结构上彻底读懂它。四、拓展思维,升华情感过渡:就是这样一位伯父,一位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伯父,他就这样离开了,想到这里,小周晔(出示课件,学生齐读:“我呆呆地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1.课件出示鲁迅先
15、生葬礼的图片,学生假设身份,思考下面的问题。(1)如果你是黄包车车夫,在葬礼上,你会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呢?(2)如果你是女佣阿三,在葬礼上,你又会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呢?2.拓展阅读。过渡:鲁迅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许多人去悼念他,那庄重的场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悼鲁迅先生一文中记录下了这难忘的一幕。我们先来看其中的一段节选,大家可在课后去阅读全文。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鲁迅先生逝世了!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
16、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思考:说说你读完这个片段后的感想。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提到的几件事师:下面读课文,你想怎么读都可以,默读,朗读,一个人读,几个人读都可以。(学生读课文。)师:大家都读完了吗?现在把书扣过来,我看你
17、们读过之后脑子里留下了多少东西。这回我不提问题了,是向你们请教。我在备课的时候读了这篇文章,读了半天不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人的还是写事的?你们能帮助我吗?生:(齐)能。师:谁来告诉我?生: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师:写了那么多的事怎么是写人的文章呢?生:是通过几件事来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师:大家同意她的观点吗?生:(齐)同意。师: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生:(齐)五件事。师:第一件是什么事?生:和“我”谈水浒传。师:(板书:谈水浒传。)这是第一件事,谁知道水浒传是什么书?生: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师:课文中第二件事是什么?生:是“我”和伯父谈“碰壁”。师:谈“碰壁”,对不对?生:(齐)对。师:可以和前一
18、个一样,用四个字概括吗?请大家抓住鲁迅先生的表情。生:“笑”,笑谈“碰壁”。师:非常好。(板书:笑谈“碰壁”。)师:第三件事是什么?生:除夕放爆竹和花筒。师:还是要用四个字哦!同样要注意鲁迅先生的表情。生:笑放花筒。师:非常好。(板书:笑放花筒。)第四件事呢?生:救护车夫。师:“救护”这个词用得恰当吗?生:不恰当,可以改为“救助”。师:可以吗?生:(齐)可以。师:(板书:救助车夫。)最后一件事呢?生:劝女佣阿三。师:注意还是要用四个字哦!生:关心阿三。师:“关心阿三”?还有没有别的意见?生:关心女佣。师: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吗?阿三就是女佣,女佣不是就叫阿三吗?生:如果是“关心阿三”的话,是他只关
19、心阿三一个人;如果是“关心女佣”话,那他是关心所有的女佣。师:他说得对不对?生:(齐)对。师:大家再说一说,女佣是用来干什么的?生:干杂活的。师:你们家里有女佣没有?生:没有。师:现在花钱请人干活的也不叫“女佣”了,叫保姆或者钟点工,是帮助服务的,而不是用人了。若是用“关心阿三”,你们读了文章知道她是女佣,没读的人不知道她是什么人。要是用“关心女佣”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鲁迅先生连家里的女佣都很关心,更不要说别人了。(板书:关心女佣。)课文就写了这五件事?生:(齐)不是。师:还有什么?生:还有追悼会。师:写了追悼会没有?生:(齐)写了。赏析:用小标题概括课文中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这个教学片段里,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一一概括,教师给予精到的点拨:如小标题的概括字数统一会更整齐,词语可以进行变换,可在课本里寻求更准确的字词,等等。教师的语言风趣幽默,善于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给每一个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空间。在这样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课堂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