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71.24KB ,
资源ID:69453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453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历史教案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历史教案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docx

1、高三历史教案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 高三历史复习讲义陕西师大附中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一)宏观掌控 本阶段是中国历史的幼年时期,其主要特征是中华文明基础的初步奠定。1、奴隶社会(1)历程 形成夏 发展商 鼎盛西周 瓦解春秋(2)政治 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商强化了国家机器,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诸侯争霸。(3)经济 夏、商、西周生产工具尚处于金石并用时代,后期出现少量青铜工具;春秋时出现铁器和牛耕。劳作方式是奴隶集体劳动。土地制度是井田制。赋税制度上受田者要向周王交纳贡赋。 (4)文化甲骨文和金文、历法、医学、尚书和周易,雕塑和青铜艺术达到高峰,两伟大思想家老子和孔子。(

2、5)民族关系夏、商、西周都是由华夏族的不同部族建立的,国内各民族联系和交往不断加强,春秋诸侯争霸促进了民族融合。2、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战国时期(1)政治 政权逐渐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手中,形成变法、改革浪潮;政治体制发生根本变化,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体制建立起来;大国争霸,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 (2)经济 铁器、牛耕使用更普遍;井田制瓦解,封建制生产关系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行。(3)文化:科技成就突出表现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天文历法、医学等;社会大变革突出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如百家争鸣。 (4)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华夏族逐步形成,为秦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打下基础。(二)微

3、观细嚼1、夏、商、西周的更替(1)夏:约公元前2180年,禹建立夏朝,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2)商: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都于亳,盘庚候前都于殷;约公元前1846年,武王伐纣,牧业之战后灭亡。(3)西周:约公元前1846年,武王建立,都镐京;公元前771年,犬戎灭西周;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因为周厉王暴政。2、重要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1)分封制 目的:巩固奴隶主统治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与周王关系:诸侯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打仗分封的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等意义:巩固了统治,扩大了

4、疆域瓦解:春秋时,诸侯争霸、铁器和牛耕的使用(2)井田制性质: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臣下,土地可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受田者要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 劳作方式:奴隶集体耕种瓦解:春秋时,诸侯争霸、铁器和牛耕的使用3、春秋战国的纷争 根源:各地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目的:为争夺土地、人民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 经过:春秋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和吴越争霸;战国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长平之战 影响:给人民带来痛苦、灾难;加速了由分裂走向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和4、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铁器、牛耕的使用 私田增多 出现新的剥削方式(封建的)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地主阶级土地

5、所有制确立 5、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区别和本质:春秋时的改革是奴隶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但结果却使用法律条文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定下来;战国时的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和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内容: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 作用和结果: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起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新的封建制度确立了6、商鞅变法 背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新兴地主的出现新兴地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内容:第一次(“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6、燔诗书而明法令”);第二次(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定封建土地私有制) 意义:使秦国国富兵强,为其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7、春秋战国的文化 思想:老子,道家创始人,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孔子,儒家创始人,思想核心为“仁”,教育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文化典籍为诗、书、礼、易、 春秋。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荀子,唯物主义思想,“制天命而用之”。庄子,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韩非子,后胜于今;“以法为本”、“法不阿贵”;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文学:

7、诗经、屈原和离骚、诸子散文 科学技术:天文历法,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的记载(早欧洲600多年);确立十九年七闰(早西方160年);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物理学,墨经光学八条。医学,扁鹊被后世尊为“脉学之宗”,四诊法(三)重点优化 1、夏、商、西周三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暴政 2、为什么说夏朝已进入奴隶社会?原因:(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夏朝已经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国家和氏族制度的一个根本区别)。(3)夏朝已经有了种种压迫人民的机关国家机器。 3、武王伐纣的性质是什么? 性质:奴隶主贵族领导推翻暴君战争。 4、国人暴动的根本原因及性质

8、。 根本原因:周厉王暴政;性质:平民的武装暴动 5、简述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井田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3)两种制度都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6、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如何评价? 背景: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生产力发展,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狄人南下,楚人北来,与中原诸侯国发生冲突,为大国争霸提供可乘之机。 评价:消极,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积极,客观上有利于历史前进。第一,争霸战争加快了

9、统一中国的步伐。在兼并和争霸战争中,开拓了疆土,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减少,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的统一,集权趋势加强,这为全国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丁基础。第二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进程,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春秋时期是一个新旧制度更替的过渡阶段,社会上存在着封建制同旧的奴隶制之间的斗争。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和为争霸而实行的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和削弱了旧制度,有助于新势力的发展,为新兴地主阶级扫清了前进的道路。第三,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不断的争霸战争,周边的少数民族袭扰中原,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从而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经济文

10、化联系,也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第四,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的分野,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线。随着各民族交往联系的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整个社会经济获得了发展,各族融合,形成了以秦、楚、晋、燕、齐等为中心的融合区域,使各族共同走上向封建制转化的道路,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7、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实质是什么? 新兴地主阶级夺权的斗争。 8、认识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性质的不同? 春秋争霸战争的性质;奴隶主贵族争夺土地和人口的兼并战争。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性质:地主阶级的兼并战争。 9、公田至私田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 18、“相地而衰征”及“初税亩”

11、的实质是什么? 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11、老子“无为”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企图阻止新兴的封建政治、经济发展,维护即将崩溃的奴隶制秩序。 11、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 (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世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

12、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5)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打破了列国旧的分野,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四)高考扫描1、(2002上海)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周公东征 D共和行政2、(2001

13、上海)下列事件中,发生在商朝的是A.周公东征 B盘庚迁殷 C国人暴动 D平王东迁3(1996全国)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2003上海)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5、(2000上海)公元前1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A B C D6、(2000春季高考)下列关于春秋争霸性质的说法,正确

14、的是 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 B“尊王攘夷”,维护周王室统治 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 D.争夺土地人口的兼并战争7、(1996全国)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 B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C.协调诸侯国间的争端 D.维护小国的经济利益8、(2000广东)春秋战国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A.兼并战争 B铁器使用 C各国变法 D.商业兴盛9、(2000春季高考)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 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18、(1999全国)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

15、是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11、(1995全国)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2、(2002新课程文综)“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政”主张的思想基础13、(2002上海)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14、(200

16、2广东)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15、(2001全国文综)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苟子16、(2001春季高考)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 A民贵君轻 B人应互爱互利 C.反对掠夺战争 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17、(2003江苏)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18、(1999上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

17、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19、(1995上海)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孙子 C.孟子 D韩非子20、(1994上海)“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2、(2000广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材料二:(晁错

18、对汉文帝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依附土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腹肌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家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汉书食货志回答:根据材料,结合商鞅、晁错所处时代背景,从目的和结果方面评述两人的重农主张。23、(1999广东)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精神推行变法。请论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参考答案:1、B 2、B 3、D 4、B 5、C 6、D 7、A 8、A 9、B 18、A 11、D 12、B 13、A 1

19、4、C 15、C 16、A 17、C 18、D 19、D 20、A 21、商鞅处于战国兼并时代,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兼并战争的保证。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日后秦统一奠定了基础。晁错处于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时期,主张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恢复社会经济。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2、改变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按军功授爵赐田,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改革行政制度,建立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秦国逐渐成为强国。第

20、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一)宏观掌控本阶段总特征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1、政治 (1)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创建和巩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局面。秦灭六国,平越族,击匈奴,统一了全国,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基本形成。但是,由于秦的暴政,秦王朝在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风暴中覆灭了。经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西汉中期汉武帝的“大一统”,巩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西汉后期,外戚王莽自立为帝,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建立的东汉是西汉政权的延续和发展。但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国

21、家分裂割据的社会基础。东汉中后期,统治黑暗,外戚宦官专权,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黄巾起义由于黄巾起义的打击和军阀势力的膨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国家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对当代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建立了整套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汉承秦铡,汉武帝推行一系列实现封建大一统的措施,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东汉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集军权于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专制集权。2、经济社会经济初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居世界前列,为后世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国家长期统一和社会的

22、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如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东汉初的安抚统治方法等,也为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故出现了文景之治、武帝盛世和光武中兴。农业发展突出表现在铁器和牛耕技术的进步以及水利的兴修方面。手工业的发展以冶炼和丝织业的发展为主。东汉时,豪强地主田庄经济发达,豪强地主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力量,这就为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和割据势力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3、民族关系民族交往,特别是经济文化交流有了重大发展,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格局形成。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春秋战园长期的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家

23、的统一。秦灭六国,南平越族,北击匈奴,修长城,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初步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础。两汉时期,民族交往频繁,西汉的“和亲”政策和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张骞和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汉武帝在西南设置郡县,加强了西南少数民族同中原的联系。边疆各族对开发边疆地区,缔造中华民族历史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对外关系中外交往开始发展起来,中外交往中中国主要是文化输出。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文化繁荣,中外交通发达,统治者思想开放,政策开明,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东与朝鲜、日本,南与越南,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西与西亚的安息和欧洲的大秦都有联系、交往。出现了陆

24、上要道“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影响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东亚,远及欧洲和非洲。5、文化秦汉文化的突出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行列;气势恢弘。原因:国家长期统一,社会较稳定;各民族政治经济联系的加强;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社会经济发展(二)微观细嚼1、秦的统一 条件:客观上,社会生产力提高,各地联系加强(物质);人民渴望统一;诸侯争霸,局部已统一。主观上,商鞅变法彻底,国富兵强;秦王嬴政本人雄才大略;实行了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过程: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

25、取河套地区 意义: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条件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措施:政治上,确立皇权;建官制;颁秦律。经济上,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轨、驰道。文化上,书同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意义: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初步奠定了祖国的疆域;对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使人民处境日益恶劣3、秦末农民战争 原因:暴政徭役重;刑罚严;赋税重;土地兼并严重 经过:前218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刘邦项羽等反秦;前218年里帮攻进咸阳,秦亡 口号:王侯将

26、相宁有种乎意义:第一次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的暴虐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4、两汉的重要制度(1)刺史制度 实行:西汉武帝时,将全国分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置刺史一名 职权: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吏 发展:东汉时,此时监察权进一步加强,逐步拥有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至汉末,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实质:是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监察制度(2)郡国并存制 实行:汉初推行郡县制与封国制 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影响:后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形成威胁,形成了“王国问题” 解决: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3)察举制

27、目的: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 实质:是一种选官制度 发展:汉武帝时建立,东汉注重孝廉,后随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开始注重门第望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内容:差距、皇帝征召(4)编户制度目的:加强对百姓的控制实质:成为征收赋税的依据 内容: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有独立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和兵役;人口税和更赋很重 5、两汉与西域的关系 西汉: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凿空”;第二次建立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天山南北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前60年西域都护设立,标志西域开始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汉明帝时,班超经营西域,6、两汉与西南夷、百

28、越的关系 与西南夷:汉武帝时设郡;西汉末年一人反抗;东汉初重新并入汉版图 与百越:分布在华南、华东,汉武帝设南海九郡7、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长安 河西走廊 新疆 安息 西亚 大秦 海上丝绸之路:广东 印支半岛 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南端8、东汉于欧洲的往来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波斯湾 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到东汉,是为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9、秦汉科技成就 天文历法:汉武帝时,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法“太初历”制订。稀罕事,关于太阳黑子的世界最早记录。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对日食做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数学: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

29、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医学: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华佗的麻沸散(1600多年);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造纸术: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侯纸”18、史学 史记司马迁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黄帝之汉武帝1300多年的历史 汉书班固 第一部断代史11、汉与朝鲜、日本、越南的关系 略(三)重点优化1、对秦长城的评价 积极方面:抵御了匈奴等少数民族的骚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它闻名世界,是人类文明的一份宝贵遗产。消极方面:它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中国人民与北部少数民族的往来

30、,不利于民族融合,它是统治阶级滥用民力的产物,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2、对秦始皇的评价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其功过是非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功: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北击匈奴,南征越族,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 过: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严峻刑法,实行族诛连坐,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灭亡。 总结:秦始皇作为一代君王,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功大于过。3、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完成统一,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继承和发展。秦因暴政而亡曰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吸取,促成两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修筑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最雄伟的建筑之一。4、西汉与匈奴的关系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政策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1)第一阶段: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原因:匈奴力量很强,而西汉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经济凋敝,国力薄弱。影响:有利于集中力量恢复经济,增强国力。 (2)第二阶段: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发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