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3.85KB ,
资源ID:69430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430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docx

1、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国家清洁生产中心特聘教师浙江大学清洁生产中心 内 容 11.什么是清洁生产 2.为什么要推行清洁生产 3.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 4.如何实施清洁生产是什么? 有什么好处? 怎么做? 1、什么是清洁生产? 不是工厂、车间的打扫卫生! 国家角度: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能源、环境战略! 企业的角度: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全新理念!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落实。清洁生产的定义(联合国,1996): 清洁生产是一种创新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运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而言,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2、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和降低所有废弃物数量及毒性;对产品而言,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而言,要求将预防性的环境战略结合到服务的设计和所提供服务的活动之中。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的定义:第二条 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的内容“三清洁一控制”清洁的能源和原辅材料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全过程污染控制清洁的能源及原辅材料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各种

3、节能技术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余热、余压的利用无毒、无害原辅材料的利用低毒、低害原辅材料的利用纯度高、产污少的原辅材料的利用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原料利用废弃物的再生资源作原料清洁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尽量少用或者不用有毒有害原料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使用高效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消除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减少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性因素 (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加强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进行废弃物、废能的再利用再利用综合利用,包括:废渣综合利用余热、余能回收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循环利用水梯级利用中水回用废气回收利用 清洁的产

4、品产品使用过程中不含危害健康和生态环境因素;产品使用后不出现危害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产品应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 (包括具有节能、节水、降噪等功能)产品应具有合理的使用寿命;产品应具有合理的包装;产品应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产品报废后易于处理和降解全过程污染控制包括三个层次1. 基本层面控制:指产品生产过程的全过程控制,包括原材料、能源、产品、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管理等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企业层面2. 中层次控制:指工业再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包括行业规划建设、上下游产业链构建、工业生产及供销活动中的污染控制。行业、产业链层面3. 高层次控制:指经济再生产的污染全过程控制,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

5、各个领域的污染物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控制。社会层面2、为什么要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人类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传统工业发展造成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传统工业发展的结果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日益短缺!末端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其本身实质上是一种资源能源的浪费形式、并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传统工业系统运作模式示意图环境能源资源 工业系统 产品废品废物环境处理装置理想的工业系统运作模式示意图环境能源资源 工业系统 产品废品废物环境资源化清洁生产的由来背景:60-70年代,美国化工行业的污染预防审计起源1976年,欧共体“无废工艺与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提出“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的思想巴黎、

6、理念1979年,欧共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生产政策1984-87年间,欧共体环境事务理事会三次拨款支持建立清洁生产示范项目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清洁生产计划、推行CP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199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更新 “清洁生产” 89年的定义1998年,第五次国际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上出台国际清洁生产宣言(汉城CP 5)1998年后,扩展到产业链、园区与社会层面,成为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和基石。清洁生产的演进:起源于污染预防的问题目标针对污染物、 有毒有害物的环境问题 演进为资源能源环境问题目标针对资源、 能源的有效和高效利用 对企业的意义定位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

7、路的 唯一途径 (尤其是我国!)据中国节能降耗研究报告 :(2006) 我国GDP已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位居世界第四经济大国。 但耗石油占全球的7% 耗电占世界总量的13% 耗煤占世界总量的30% 耗钢材占世界总量的28% 耗铝材占世界总量的25% 耗水泥占世界总量的40% 耗粮食占世界总量的25% 耗棉花占世界总量的28%2005年:全国COD排放量达到1414.2万吨全国NH3-N排放量达到149.8万吨全国SO2排放量达到2549.3万吨全国烟尘排放量达到1182.5万吨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达到911.2万吨2006年SO2、COD又分别比2005年上升 1.8%和1.2% 2005年水

8、环境COD容量与实际排放量比较(1.8倍)( “十五”曾提出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的指标)(2005年实际只降低2%) 2005年SO2环境容量与实际排放量比较(2.12倍)( “十五”曾提出过2005年“两控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20的指标要求; 2005年实际增长21.7%) 据专家估算,我国社会需求的最终产品仅占原材料用量的20%-30%,而70%-80%的资源转变成了环境中的废物。我国的产业类型特点:“三高一低” 高投入 高消耗 高污染 低产出燃烧!清洁生产在中国:1992年:推出“中国清洁生产行动计划(草案)”1993年: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确定工

9、业污染防治要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及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清洁生产1994年:国务院中国21世纪议程设立“开展清洁生产和生产绿色产品”方案领域,清洁生产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国家经贸委与环保局利用世界银行技术援助贷款,进行“推行中国清洁生产”项目研究,选定25家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示范(B-4项目)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议明确规定所有新、扩、改项目采用能物耗小、污物少的清洁生产工艺1997年:国家环保局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要求地方环保部门将清洁生产纳入已有的环境管理政策中1998年:国务院(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工业项目应当采用清洁

10、生产工艺1999年:国家经贸委关于实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通知选择北京、上海等10个试点城市,5个试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示范试点2060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16)号令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1号文关于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2006年: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7年: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颁布,08年 4月1日实施2007年: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三大体系建设等一系列节能减排文件 2008年:国家环保部

11、环发(2008)60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循环经济促进法 09年1月1日实施我国清洁生产的成果:企业示范 1994年以来, 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或启动了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涉及化学、轻工、建材、冶金、石化、电力、飞机制造、医药等47个行业、上万家企业,不仅获得环境效益,同时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取得效益: 初步统计:从1994年试点以来,企业已累计削减COD407万吨、BOD450万吨、氨氮508万吨,削减烟尘排放量1.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6万吨。实施清洁生产对推动节能减排发挥了关键作用仅2006年,通过清

12、洁生产全国就节电804万千瓦时、节煤122万吨、节油近7万吨。 截至2006年,因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减排污染物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达44亿元。截至2006年,因节能降耗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55亿元 。清洁生产在浙江:2003年以来,浙江省共安排了2000余家企业的清洁生产试点。其中2003年2004年,安排了151家;2005年分二批安排了328家,其中127家企业是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首次公布的需强制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2006年分二批安排了520家。2007年安排第一批共262家,第二批266家。2008年安排第一批共331家,第二批248家。2009年安排第一批共514家。 (共计2

13、620家!)对2006年完成清洁生产审核的467家企业统计:这些企业共实施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9760个,实施中/高费方案1609个,清洁生产资金实际投入12.54亿元,已经产生的经济效益12.64亿元/年,一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通过实施清洁生产,这些企业可节电3.6681亿千瓦时/年,节水4000万立方米/年,节煤30.3056万吨/年,节蒸汽44.6850万吨/年;可分别削减COD1.4554万吨/年,削减氨氮722.4吨/年,削减SO28474吨/年,削减废水排放量1972万吨/年,削减固废42.7273万吨/年。企业:面临的问题:资源和能源的价格越来越高排放三废要求达到的标准越来越严国

14、家节能减排指标的约束考核产品的物耗、能耗较高产生的废弃物还要花钱处理产品的生产成本高面临全球性经济危机 背上沉重的包袱!企业自身的风险来自政府管理部门的压力: 对企业浓度达标、总量控制、节能减排的压力 对有毒有害物事故性排放的风险压力来自市场的压力: 来自价格的压力 来自贸易壁垒的压力(RoHS WEEE REACH) 来自消费者的压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好处减少风险 节能 1. 对企业自身的风险 2. 对环境的风险 降耗 3. 对人类的风险提高效益 减污 1.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益 2. 降低末端治理费用 增效 3. 改善企业环境形象 ! 3. 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15、规划纲要约束性指标节能降耗 污染减排生态工业 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一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森林覆盖率增加1.8%;“十一五”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这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节能环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规划提出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国务院以后每年都要向全国人大报告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并在“十一五”期末报告五年这两

16、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 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集约用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原来的提法快中求好)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落后企业贷款。要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在节能环保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并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现有企业经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必须依法停产关闭。二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是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加强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以及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五是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

17、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六是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 淘汰一批 升级一批 发展一批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 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务必增强紧迫感,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十项节能减排措施的第六条强调:鼓励和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着力解决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重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

18、出矛盾和问题,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继续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落实电机、锅炉、汽车、空调、照明等方面的节能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坚持节能节水节地。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国家标准,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两国策、建成一体系、两社会)节能 (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能源是经

19、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和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但从全球看,能源的问题正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飞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正在面临能源方面的两大挑战:一是能源供应的短缺,二是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在20世纪最后的2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翻了一番。200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为14亿吨标准煤。2005年能源消费量已高达22.33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3以上,成为世界第二能源消费大国。2001-2005这短短的五年时间里,能源消费增量超过了改革开放头20年(1981年2000年)

20、的总和。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至少比国际和国内能源机构的预测结果提前到来了10年,能源呈现紧张的来势之迅猛出乎各方意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国民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2020年GDP总量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能源消费目标:计划用“能源翻一番支持经济翻两番”,即2020年力争将社会能源需求目标锁定在28亿吨29亿吨标准煤(24亿吨标准煤的目标最理想,但已不可能,因为2007年已到了26.5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控制在0.5; 实现这一目标,能源问题同过去20年相比将会更加突出、更加严峻,面临巨大挑战!挑战一:我国工业化进程开始加快。从目

21、前工业化进程及近几年工业发展情况看,我国进入了重化工阶段,工业经济增长明显加快。工业化阶段(特别是快速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国家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飞跃时期 。近年来我国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工业部门主要是石油石化、钢铁、建材等资源消耗比较高的行业,我国2002年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为60.9%,05年进一步增加至69.0% 。高耗能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了近年来我国电力和能源消费的高增长。挑战二:城市化进程开始提速。2005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43%,比2000年增加了6.8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增加近1.4个百分点;而此前的22年(1978年2000年)里,城镇人口每年仅增加0

22、.8个百分点。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率仍低于近十几个百分点。未来一个时期,农村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是必然趋势。城市化进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中国每年新增1300万人城市人口。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用能是农村居民的2.7-3倍,城市化将使能源需求大大增加。 挑战三:城市新型消费热潮开始萌生。 2003年2005年三年期间,汽车类零售额和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4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也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5年全国汽车产量高达570万辆,比2000年翻了一番还多(浙江城镇居民汽车拥有量19.7户/100户);与此相关的商品石油及制成品零售额同比增长年均增

23、长速度超过了30%。新型消费热潮导致与居民“住”、“行”(房子、车子)相关的电力、油品消费显著增长。预测分析:根据“趋势照常(BAU)”的研究预测,如果不做政策、措施的特别努力,到2020年我国经济实现“翻两番”目标时,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36.2亿吨标煤,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将达到0.66。这意味着如果按照趋势照常方案,今后20年我国将很难实现“能源翻一番保证GDP翻两番”的目标! 预测分析:从能源消费的品种构成预测,到2020年,煤炭的比例仍高达62.8。届时煤炭消费将从2000年14.5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31.8亿吨,年均增长率4.0;但在环境容量限制范围内我国煤炭资源最大可供开发量仅

24、为2223亿吨年。石油消费将从2000年的2.3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6.5亿吨,年均增长5.4。预测分析:天然气消费量将从目前240亿立方米增长到2020年的170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高达10.3。显然,无论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资源量的可获得性,还是未来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分析,未来15年我国能源供应均面临着严峻挑战!挑战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能源的需求一直会在增长,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必须持续地增长;世界能源的生产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国家里,中国是能源短缺和能源消费结构严重偏离世界主流的国家;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到了危害中国和全球所有人的地步 中国的国情与背景资源严重

25、短缺!(一)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急剧膨胀(三)资源型的粗放经营方式,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中国的国情与背景资源严重短缺! (四)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严重偏离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流(五)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长期以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这种能源消费结构,严重脱离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流,是造成我国若干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200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是:煤炭28.6%、石油35.6%、天然气23.8%、水电6.4%、核电5.6%;同期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为:煤炭70.4%、石

26、油19.7%、天然气3.3%、水电5.9%、核电占0.8%。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在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完成由煤炭向石油的转换后,正朝着高效、清洁、低碳或无碳的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方向发展。而我国的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根本的改变(专家研究至2030年都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弊病: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我国属“低质型”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客观上造成我国与国外相比,能源经济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产品能源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差的根本原因。近几年来,每到夏天缺电、缺水、缺能源的现象困扰着全国许多地方,接踵而来

27、的“煤荒”、“电荒”、“水荒”和“油荒”,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品尝到资源短缺的苦涩。水价、电价、油价的一涨再涨,并不能从根本意义上遏制资源的过度消耗,现存资源的匮乏与日趋减少,未来发展的需求与供给的压力,拉响了珍惜能源、资源的警报。节约能源和资源成为我国社会迫切的呼声。节能的可能性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还很低,节能潜力有待深入挖掘目前全国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4%,比先进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考虑开采、输送后,我国能源系统总效率不到10%,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这意味着90%左右的能源资源在开采、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储存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掉了。目前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生产

28、能耗普遍比国外高,一般高出20%90%,平均比国外高出40%,究其原因主要是生产规模、工艺路线、技术装备、管理运行等方面同国外相比存在着差异。我国能源效率低的原因有:管理水平落后、技术水平及设备装备水平不高、生产工艺水平陈旧、能源价格体系不合理、节能技改资金不足、重产量轻效益等。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目前的能源效率水平、能源强度、单位产品能耗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也意味着我国能源效率还有相当大的提升潜力。唯有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是一项成本低、易实现、无任何副作用的无悔政策。应对挑战能源战略:节能、提高能效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

29、能源发展战略;制定节能、提高能效的具体目标,改善和加强政府必要的市场干预手段,引导市场的能效方向,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节能激励机制,使能源经济走向高能效的发展道路,明显地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能源强度差距。据有关研究分析,全国现有生产(生活)能力中,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潜力约为3.5亿吨标准煤左右;节能的投资(形成吨标煤节约能力的投资约10003000元,达到的节能效益1000 2000元/tce.年)仅为能源开发投资(形成吨标准煤生产能力的投资)的2/3;节能成本为能源供应成本的40%。 国际上日本等国成功的节能实践,以及我国过去20年里提高能源效率和推进节能的努力对社会、经济发

30、展的巨大促进作用,证明了提高能源效率和推进节能将是部分解决未来我国能源问题的长期有效的途径。如果我们能够制定和有效实施有远见的节能策略的话,节能将在弥补未来国内能源供应总量短缺、特别是弥补石油、天然气供应方面的结构性短缺、缓解国内环境压力和国际上减排CO2的压力等方面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2020年达到小康社会目标的能源需求量,按照趋势照常预测约为36.2亿吨标准煤;但是如果积极地采取包括改进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一系列节能政策、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措施,则能源需求量至少可减少8亿吨标准煤,使2020年达到锁定的28-29亿吨标准煤目标。如果我国继续优化、调整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在稳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引导老百姓选择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同时在社会、企业等经济发展的各部门、各方面切实体现“节能优先”的战略方针,未来我国能源需求有可能保持较低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可控制在28亿吨30亿吨标煤以内;也有可能在远低于目前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的条件下,进一步显著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目前开展的节能降耗工作正是在应对这样的挑战!(节能) 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目前,我国巨大的能源消费规模和以煤为主的能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