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时期考点归纳整理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明清时期的政治2、明清时期的经济3、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4、康熙帝复习建议 明清时期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资本主义萌芽、心学、儒学的新发展。具体的还是要紧跟教材、紧跟我们的复习资料,争取把知识融会贯通,这样解题起来也得心应手。知识清单明清时期时间明(13681644年),清前期(16361840年鸦片战争前)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古代社会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 ,清朝设立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对外政策:从开放转向 经济农耕文明达到顶峰,农业、手工业
2、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江南民营手工业出现 ,清朝时缓慢发展文化思想:产生了 、 、 等具有进步思想的学者;科技:中国在传统科技方面继续领先世界,但在近代自然科技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文学艺术:开始出现鞭挞礼教的小说、戏剧作品,如红楼梦等参考答案:由盛转衰,丞相,军机处,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考点聚焦考点一、明清时期的政治 (一)明朝废宰相、设内阁 1明太祖废宰相。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内阁的设立。废相使皇帝负担加重,明太祖遂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
3、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决策,内阁形成。后来内阁地位提高,掌握票拟权,首辅权力更大。但内阁并非法定机构而是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和职权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 (二)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1清初:设内阁、置六部,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皇权)。 2康熙帝:设南书房,翰林院学士当值(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帝:为了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负责上传下达,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这不仅提高行政效率,且将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三)对君主专制的评价 总体:自秦至清,前期主要积极作用,后期主要消极作用。 1积极影响
4、: 经济上,利于有效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经济活动,为农耕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奠定基础。 政治上,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思想文化上,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的传播。管理上,有相当严密和完备的制度、机构和规章,运作得当则有相当高的行政效率。 2消极影响: 经济上,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滋生腐败,形成暴政,派生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思想上,专制统治控制思想文化,造
5、成国民的愚昧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四)康熙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 1平定三藩之乱“三藩”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他们占有云贵、两广、福建等地区,威胁清朝统治和国家统一。康熙亲政后下令撤藩。“三藩”起兵叛乱,康熙大胆启用汉将、绿营,历时八年,平定叛乱。2收复台湾康熙帝任用施琅为将,出兵台湾。郑克塽降清。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下。3平定噶尔丹叛乱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势力壮大,其首领噶尔丹引兵内犯。康熙帝三次亲征,先后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平定叛乱。4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尊崇孔子,开科取士,缓和民族矛盾;与内外蒙古首领于多伦会盟,册封达赖
6、、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5雅克萨保卫战和中俄尼布楚条约明末清初,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领域,侵占尼布楚、雅克萨等地。康熙先后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接受谈判。1689年,中俄订约。这是两国经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俄东 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均为中国领土。 整体评价:康熙帝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开创了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基本上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典型例题】1、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
7、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解析: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的过程中,总体趋势是不断强化的。所谓的偶有特殊情况,指的是在某一个阶段,某些因素对君权构成了牵制。A选项反映的是君权强化的过程,不符合题意;B选项提到了中外朝制度和三省制度,这两种制度都是加强皇权的,不符合题意;C选项三省制和宋朝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仍然是对皇权的强化,不符合题意。D选项,明初废丞相,这是加强皇权;但是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就对皇权就形成了威胁,这就是题干所说的特殊情况。答案:
8、D。2、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解析:我国古代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说明朱元璋在明初通过重刑以治理“乱世”,故B项正确;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儒家思想中的“仁”为治国的根本,故C项错误;朱元璋实行重刑,但是“执法无准、量刑无据”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考点二、明清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出现风力水车;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增加;粮
9、食大量流入市场,农产品商品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鼓励农民垦荒,但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土地兼并。 (二)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 制瓷业:明清瓷器种类丰富,明宣德年问的青花瓷、彩瓷、珐琅彩都是珍品,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瓷都。 丝织业:明清官府设在苏杭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2民营手工业: 地位: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丝织业中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
10、业部门。 特点“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状态始终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不足以分解传统生产方式;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影响冲击、瓦解自然经济;出现了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缓慢发展的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资本、市场和自由劳动力先天不足;文化上,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歧视商人的文化心理。 3手工业享誉世界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4中国
11、古代手工业的特征 农业的补充与从属;历史悠久、领先世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三)商业 1表现: 棉花、茶叶、甘蔗、燃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货币作用越来越大。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出现,如徽商和晋商;出现票号;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2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表现:明清统治者固守“重本抑末”政策,压制手工业、民营商业发展。明清两代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 影响: 积极方面保护小农经济,巩固专制统治,维护国家统一。 消极方面阻碍手工工场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凝固
12、、强化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 “海禁”与“闭关锁国” 背景:明初沿海倭患猖獗、清初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表现: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明太祖实行“海禁”,禁止人民出海互市,清朝只开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并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 原因: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天朝上国的思想;具有轻商的传统。 影响:有利于反对西方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而日益落后。【典型例题】1、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
13、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此题考查论从史出,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有涉及到水路交通,但未能反映发达,其意图还是反映商品在流通而矣,故排除A;要反映成为全国经贸中心必须要有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材料显然没有,故排除C;要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故D。材料主要反映的就是福建商品经济活跃。答案:B2、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官营手工
14、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需要,与市场联系不密切。而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用品、用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能够满足城乡市场迅速增长的需要,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许多行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答案:D。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
15、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解析:(1)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其表达的是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一中新旧世界交流的主要事物,我们可以从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内容和历史意义两个角度来解读作答。(2)结合美洲农作物的特点,从对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以及人口变化,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对自然环境影响
16、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解读: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2)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考点三、明清时期的文化 (一)文化专制政策 1八股取士 目的: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 出题范围:四书、五经。 要求:不许发表个人见解,文章格式、内容有严格规定。 影响:束缚读书人的思想,扼制创新思维,科技发展落后。 2文字狱 特征:文化专制政策。 目的: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的统治权威,加强君主专制。 后果:社
17、会恐怖,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社会进步。 (二)思想 1王阳明的心学 背景:明中期以后,社会矛盾尖锐,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来源:南宋陆九渊的心学、佛教思想等。内容:本体论宇宙本原是“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道德行为的最后依据是动机,任何行为离开主体意识都不具有道德性质;“物”指“事”,是主体参与的伦理行为。认识论“致良知”(扩充和推行道德理性,使具体行为合乎道德规范)、“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同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真知)。 评价: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2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市民工
18、商业者力量的发展;君主专制加强,禁锢思想,吏治腐败;理学盛行,推崇孔子。重要思想家:思想家著作观点评价思想共性李贽(自称异端)焚书、藏书否定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权威,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肯定人的正常需要一定程度上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以个性解放为核心,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抨击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法治”;“工商皆本”有利于反君主专制顾炎武日知当、天下郡国利病书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开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周易外传、读通鉴论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认识论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辩证法静止相
19、对的,运动绝对启示人们的思维方法 影响: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即批判理学的空谈、虚伪、教条,继承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三)科技 1农学:明朝徐光启著农政全书。作者不仅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吸收最新实践成果,而且充分吸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徐光启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2医学: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1)内容特点: 药物内容丰富,数量多;增加新品种;配有插图;药物分类先进: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纠正前人很多错误;涉猎多种学科;文学色彩浓厚。 (2)影响及地位: 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
20、典”。被译成多种文字。达尔文称之为“中国的百科全书”。其科学性、文学性、实用性,在我国及世界广泛流传。 (3)评价李时珍: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开创药物分析新体系,被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其伟大的医学成就,成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四)文学 小说创作蓬勃发展。 1背景 政治: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窒息了文学创作的生机,诗文等传统形式的创作沉寂萧条; 经济:城市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印刷术更加发达,有利于小说的传播。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内涵深刻;技艺纯熟。 3成就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讽刺小说:儒林外
21、史。 (五)艺术 1书法:明朝文征明擅长行书。 2绘画:写意画(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3戏曲:京剧 京剧的形成清前期,北京戏曲舞台活跃,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在“徽汉合流”基础上形成京剧。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清朝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地方戏,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典型例题】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
22、明志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的思想。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信息,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信息,B项错误;“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所以C项正确;教化民众,静心明志是在“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基础上,没有突出作者意思,D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答案:C2、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考查李贽的思想
23、,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答案:C。3、“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为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
24、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和对后世的影响,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史料阅
25、读、整理和解析能力,能够获取有效的信息。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进行回答。第(1)问可结合所学来回答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第(2)问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分析材料可了解到顾炎武十分重视风俗在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而当时风俗颓败。社会教化功能一问可概括材料信息来回答。第(3)问指出顾炎武对儒学的取舍及原因,需对材料三进行分析、解析,顾炎武在材料三中认为舍弃孔孟思想而遵从宋明的理学是不理解儒学的根本所在。第(4)问回答顾炎武在学风和时代责任感两方面对时人及后世的影响,本题设问较为巧妙,紧密结合教材相关知识。要求我们同学对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有较好掌握。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