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973.28KB ,
资源ID:69387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387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追寻幸福韦正翔复习资料+万全考试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追寻幸福韦正翔复习资料+万全考试答案解析.docx

1、追寻幸福韦正翔复习资料+万全考试答案解析追求幸福导论(一)(八)幸福的定义1. 幸福是因为人有感觉-幸福的核心是欲望的满足自然欲望/社会欲望2. 自然欲望是吃喝玩乐,自然本性/ 社会欲望是需求的满足3. 承受枯燥的能力(走过这条路才能体会学习的快乐)-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持续的专注能力(读哲学著作,学术研究)承受繁琐的能力(填表)4. 大学学习的课程(无用是因为尚无需求),必修课相当于组装机器的零件打基础有些东西用途在后面显现幸福就是对欲望的满足(先有欲望-满足欲望-幸福)1. 欲望未被满足表现为一种痛苦,痛苦是幸福的前提(请学生吃饭-先饿着学生-再满足他们吃的欲望-吃饭觉得很好吃)2. 欲望

2、有好多种,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意识不到-无法满足-莫名其妙觉得痛苦(求爱被拒-不是因为这个人-而是因为自己的虚荣心和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感觉)3. 灭欲。整理欲望仓库,把合理的,高尚的欲望留下,把其余的欲望清掉。(学生立大志,少成器,心气高)幸福的分类(幸福是痛苦之源)1. 阅历丰富的人经历了许多幸福与痛苦的方式,感觉丰满(道:善与恶/美与丑)(演员把握到位的演出,小沈阳唱歌的沧桑)2. 神性的幸福(无痛苦的纯粹幸福,没有欲望尤其是身体的欲望)与人性的幸福3. 追求幸福的过程是痛苦的(奋斗-执着-充实-成功设定目标-挺进-每走一段都有小收获-充实的过程-得到幸福感-达到目的)(高考:得到结果时是幸福的

3、,落榜则产生更大的痛苦)4. 不设定过高过大的目标 也不宜过小/接力赛式的目标,设定好自己完成目标的时间段;人一生要有远大的并能去完成的目标5. 欲望分为合理的欲和要灭的欲,不一定做创造者,可做欣赏者(普通人欣赏画作-实现不了则灭掉这个欲望)6. 实现不了的欲望不被消灭(大官腐败)-清理,审视自己的欲望,留下能实现的欲望,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7. 做好痛苦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就会减少痛苦-有希望(打针,做手术)经历极大痛苦后获得的幸福也是别人所无法体会的8. 希望可以激发人的承受力豁达:舍欲而不是舍生9. 痛苦-绝望-痛苦不一定导致幸福,绝望导致自杀或精神病人人性的幸福是痛苦的幸福10. 有多

4、少欲望/痛苦,就有多少幸福11. 天赋+努力+机遇=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12. 能力与欲望相配-不干坏事;能力与欲望不相配-走向歧途13. 托人帮忙做事,会使人产生心中不平的痛苦;请人帮助则不会感到痛苦感性的幸福与理性的幸福1. 感性幸福是有驱动的2. 3. 小孩偷吃西瓜-嘴巴舒服-心理内疚不舒服驱动带来的欲望满足不见得让人舒心4. 对于心灵欲望的满足5. 过程中不舒服的环节需要用意志去克服6. 社会认可与自我认可的重叠处-理性幸福 (自己不想做哲学的哲学家/自己为成为艺术家而奋斗但不被父母认可的孩子)父母通过自己的社会认知为孩子安排道路,不见得是孩子喜欢的7. 理性行为所导致的痛苦

5、8. 劳动挣钱让人舒心,偷到的虽然能满足金钱需求,但违背道德与心灵贼眉鼠眼,相由心生9. 感性与理性幸福可以相结合10. 穿衣服-从大家统一颜色到追求五颜六色及名牌-社会认可对人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广义的幸福和狭义的幸福1. 幸福不可被度量(种类繁多)2. 不需凡事思考太多(如买包-背着舒服就行,不需考虑背后的意义)。人们吃饱饭后思考人生导致精神危机的产生3.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自己对事物产生的迷幻性4. 社会认可的幸福可能因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如我们的父母将生存问题放在第一位;生活在美国市中心与中国山区的不同)5. 目前的社会是直线竞争,乱变乱选择时都需重头排队在一开始明确自己要做的事6.

6、 社会认可-自我认可-将自己的需求排序-不断思考幸福与伦理的关系1. 伦理 道德2. 人在独自一人时无所谓伦理道德-人进入了社会3. 貌似的自由,给我们带来幸福感;社会帮人解脱了自然带来的威胁社会必须成为一个系统而非一个堆-成为系统后产生秩序-各就各位后有了劳动分工-社会总体产生单个人无法实现的功能4. 分工的重要与不重要性每个人的功能不同导致分工不同5. 人们在堆里容易混,但当有不同层级的领导进行管理,将其变成系统,就方便管理及学习。6. 伦理学-哲学家:论证怎样的社会秩序(落脚点)是合理的,不同时期的社会秩序有不同的安排,且都离不开自然。7. 哲学家所研究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只是有些哲学家只

7、能站在宏观体系中研究其中的一部分。能留在历史中的东西一定是对社会有意义的。8. 政治化的社会秩序被选中的意识形态(儒家)9. 伦理体系:大家能够公认的秩序or暴力秩序(王霸)-规则,以人们的道德来保证10. 养成道德品质:知道外在有何伦理秩序,伦理秩序改变-道德改变-个人道德意识改变(生态环境-人类道德;国际伦理-国家道德;国家伦理-企业道德)11. 中国以哲学为伦理道德-以形象思维为主;儒家现代化-出现抽象思维;12. 安秩序-通过各种途径的教育让大多数人接受社会规范(老师所讲的马哲理论不够透彻-秩序安的不够好;通俗化、大众化-较难做到;西方多用基督教安秩序;寓教于乐;中央台的主旋律;民主社

8、会,暴力让少数服从多数,个人可以保留意见-)13. 被大多数人批评-社会舆论的压力;目前大多数人会出现的问题: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自视过高捧杀:将某个人推到极端(自己或他人推),神化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优秀14. 自己不图回报地去帮助他人,会减少很多心理负担15. 我们在社会交往中追求善,而非真16. 实现欲望才能产生快乐&幸福的感觉17. 符合道德&伦理的欲望,才能获得幸福(如吸毒,在满足后痛苦,会引起社会问题)18. 伦理上的(如烤香肠(烤鸡,烤人?)19. 有生存条件才能满足我们的生存欲望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来自于物质条件的满足-舒服地生活-奢侈地生活-生活越好焦虑越大,导致绝望-因为周围环

9、境的比较,希望得到别人的羡慕20. 舒心地生存(物质)-获得社会地位-羡慕与敬仰,两个概念;金钱,权力,名望,可以追求但要知道追求的动机21. 德行、才华-真正获得他人的认可想着如何去给予而非总考虑如何从社会获得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学视角1. 在道的意义上审视中国文化2. 私有制-人是自私的。盘古开天辟地-把光明给了人间-顶天立地,男子汉的责任担当-死而后已。3. 首领需要具备的特征: 公正,牺牲精神,无私4. 麦金泰尔-人是依赖性的动物5. 表扬愿意为了社会,群体而牺牲的人-英雄,具有正义和牺牲精神的人-主流文化-(汶川地震)体现原始文化-牺牲个人6. 中国社会是建立在氏族基础上的-产生封建和

10、奴隶社会-原始文化的保留;中国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恩报基础上的(儒家)-穷人报恩,变成了奴隶,将自己的生命权力交给富人,等级制出现7. 首领:开始是选举制-继承制(打江山-坐江山)-将首领神化为天子,以解释地位不平等的合法性-周公之礼(德治与理治相配套)8. 一个人成功的条件:有可能性-才能转变为现实性。首先要有机会,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学习成功的人的经历。每个人都需要机遇与条件相结合。9. 孔子教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不同学派对同一本书的研究角度是不同的10. 孔子成为私人教师的原因:德;可能性;社会认可;才能(没落贵族鄙视农活,愿做教师和官员)-培养治国人才(很强的政治性)11. 孔子与幸福的

11、关系?-中国政治的最大特点-国治民安-条件:人民拥有幸福感秩序合理-民安-幸福12. 大师-带领一个学派的宗师(孔子,墨子)-13. 为什么中国学术观念强?-孔子所带的弟子都是因为崇拜而希望向其学习的;中国的学术辩论是在门户之外的-对现在影响:学术研讨会请的是与其观念素养相近的人14. 孔子的期望:有人继承他的衣钵-避免一个问题,由于学术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评价标准不一;弟子能学而优则仕,优秀弟子推荐到政府,教师与政府的交往促进政界与学界的交融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学视角(四)1. 中国哲学以形象思维为特点,易懂;成人则转变为抽象思维;主要运用抽象思维:数学和逻辑学;2. 论语的特征:形象思维;感慨

12、性语句3. 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形象思维;经验性思维4. 我们搜集的语句的适用范围:是不是普世性质?是的话,为什么?有何影响因为不去问,所以形成了碎片性的思维。中国人的思维缺乏系统性(西方康德-3本书论证一个观念,论语100句有100个新观念)5. 中国缺乏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6. 马克思主义体系是由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组成的,进而可以合理地教授哲学;马克思可以把传统的哲学在中国哲学中复活;孔子的思想精髓存在于六经之中7. 述而不作-孔子的权威性来自于六经;孔子对六经进行了一些修改,批注和突出;不同时代对作品的读法不同,重点不同,表达出的观念不同8. 中国学术传统特点:悟-抽象思维,从特殊性中提炼出

13、一般性;简-格言,散文等表达格式,语言鲜活;引-举他人例子证明自己观点,培养出中国人强大的背诵能力,先记再引(现在完全可从搜索引擎中获得);由知识竞赛转为智慧竞赛,找网上找不到的东西;自身替代性-靠意志力培养自己的独特性;评-评价者通常需比被评价者水平高-目前大家尚未有基础就开始评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学视角(五)1. 好的学者应拥有:才-文质彬彬,写的比较鲜活(较多讽刺);学-旁征博引;识-富有灵感的特征2. 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术写作相结合:加强作品概念、推理上的严谨性3. 幽默:刺激自我;讽刺-针对他人;好的讽刺家不会讽刺无辜的好人4. 治国的人才逻辑性差-导致落后;西方国家在社会的意

14、识形态上重视逻辑学和数学,并把其应用到生产中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中国在传统文化中不重视抽象思维,数学和逻辑性,导致历史上科技不发达的局面;5. 学而优则仕:学术版本-原始版-孔子理解:为仕的人一定要学而优;学而优的人不一定要成仕;成仕是为了平天下;天下的文化,亲民的文化,不易使人狭隘;官方版本-修改版-权力-伪君子;民间版本-世俗化-追功逐利-书中自有“黄金屋”6. 为仕真的幸福吗?“仕“集财富、社会地位、道德名望于一身,最受人尊重。古代商人有财富无道德名望,人羡慕而不尊重富不过三-囤积货物,去应对市场波动-谋取暴利-or暴跌商人与资本家不同;资本家-商人做第一桶金-垄断市场-赚取剩余价值7.

15、商人的特点:低买高卖瞒价格-无商不奸-地位低-儒商-让自己的孩子去求仕8. 古代官员的财富能够满足自身感官的幸福,享有舒适的生活条件,不需要把财富作为一种社会认可的标识;具有最高的社会地位;最高的道德威望9. 圣人(才德全尽),君子(守义),小人,禽兽(缺德的人)-古代道德威望排序;人通过学会道德成为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爱人(爱有道德的人);礼(得到他人的认同);(人爱自己-妈妈-朋友-民族-地球,若能先爱民族,或先爱与自己利益毫不相关的人,则为道德高尚)-儒家:牺牲小我完成大我(雷锋,红军)11. 孔孟爱人之区别:孔子:仁爱(有等级差别的爱);孟子:兼

16、爱1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奶酪 辣椒-美国同学拿到辣椒,以自己的标准衡量,认为其无用,就丢掉了-反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要不在行动上,而在道德上孟子的幸福观1. 孟子(亚圣)的生活经历-为学-周游列过-做官-做学者2. 因为模仿而进入一个领域,再成为这个领域的学家-模仿孔子3. 基本认同述而不作-中国古代学家缺乏逻辑性4. 说什么都是自己创新的,缺少权威性5. “温故而知新”-以旧学为基础,融合贯通-现代忽略原有的体系,完全是新的,所以很难出大师,而且也没有学派6. “平天下”是需要平台的-做不了官不能平天下是否继续学儒家的东西?-人人都可以成圣人,成真人的观点孟子的幸福之

17、路1. 高贵能带来幸福-在道德上高尚的人则为高贵-贵族学校(比如抗日时期的英雄,身体痛苦但精神上舒服)2. 美德使人变得高贵-培养气质-先培养正气,才能发挥出魅力-浩然之气;邪气3. 谋道不谋生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5. 道德具有至上性-生命可舍道德不可6. 基督教-个人的长生;道德价值;中国-子孙后代的传承;民族的传承-不会因为没有宗教而混乱-道德约束7. 孟子主张道德之上,以牺牲个人生命来换取民族的生存,子孙后代的幸福而最终获得长生(愚公移山,集体文化)8. 道德绑架-仁人志士&伪善的人(地震捐款时的自愿(幸福感)与非自愿(反感)-社会舆论;道德文化-强大的

18、社会影响力9. 孟子的动机论(相对的是结果论):道德的评判标准主要为动机;无论人做事的结果如何,动机合适向善,就不会被谴责(背皇帝跳江,大禹治水);若动机自私,则结果再好,也不能在道德上获得认可(如利用他人)-行善者可以不考虑后果,因为人是无法完全控制结果的好处:尝新;创新;坏处:动机引导冲动10. 人性善-我们想要的有些东西并不一定是真的(万寿无疆)-表达一种希望-人们选择相信他们想要的东西,更容易去接受-所以“人性恶”不受欢迎-西方:私有制是第一记忆,更易接受人性恶。作用:继承传统(东西成为传统时会被更多人去捍卫);11. 修炼品质 四端-四德:恻隐之心-仁;羞恶之心-义;辞让之心-礼;是

19、非之心-智12. 道德教育-道德非与生俱来,随着社会秩序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13. 哲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安装道德秩序-向善即可,不见得具有真理和科学的意义,但具有文化的意义(圣诞老人),传载着道德观念,为社会建立善的秩序做出贡献。14. 真善的人以高尚的品德作为人生追求,不因利益的驱动而丢弃自身品质;伪善的人利用道德获得利益,随后丢弃道德(部分政治家,没有真正的为道德做事情而只是利用)。15. 诚与伪;万物皆备与我,反身而诚:本就与宇宙合拍,只需认清自己的小宇宙,并不一定要周游世界而更可能将自己变得浅薄;通过合天之乐获得幸福,修炼气质,培养豁达16. 不确定性到确定性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修炼也

20、是长时间的过程17.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诚心修炼,则能获得大成就感,心灵达到豁达18. 孟子为之后儒家吸纳道家、佛家的元素,与其融合,奠定了基础。19. 孟子的幸福观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力,他的性善论重视内求,为道家思想入儒提供了条件。孟子的动机论使人可以不畏缩进取又能自我解脱,从而使人能够原谅自己,减少患抑郁症的可能。杨朱的幸福观1. 杨朱-道家第一人;与孟子为同时代人,在百家争鸣时出现;稷下学宫;孟子可能是稷下学宫的一员,杨朱和墨子是他的对手;隐士,生平不详;思想散见于孟子韩非子等2. 生活的意义让道家文化普遍;儒家价值观:积极入世-治国平天下;但不是都有机会,在儒家文化体系

21、下不存在生存价值;道家思想是反主流的,是适合我们养生的,把来自社会的压力与欲望解构,让人们认清自己的需求,提倡享乐主义,且不危害社会,所以不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打压。3. 杨朱的幸福之路:轻物重生4. 道家有意义的生活就是满足身体欲望的生活。(潮汕地区是信道家的!_)”人生在世,吃穿二字“5. 道家思想认为:痛苦的生活不如死亡;在痛苦来临时我们是变得无意识的;欲望的和谐;节制欲望并不否定欲望的价值;人节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长时间的享受(如吃东西,吃的过多反倒让身体痛苦);轻视物质;6. 杨朱的幸福观为儒家思想提供了一种与儒家思想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其使大众能够心安理得地追求知足常乐、以长寿为福,使中

22、国传统社会整体不致于浮躁不安。7. 在有前途不断上升的阶段,人们会以儒家积极向上的思想,正直地发展;等到瓶颈时,可能有道家思想的影响,开始追求物质上的生活方式。老子的幸福观1. 韩非子“法”术(运用老子)“”势“,庄子,老子(原始道家)之间虽然思想相近,但互不认同2. 老子的辩证法为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3. 人们靠把握自然规律获得丰收,靠天吃饭,依赖自然规律;真理性比儒家思想强4. 特殊的楚文化:受周文化的影响小,常出现新观点5. 老子的生活经历:战国时期隐士,道德经6. 追寻幸福:效法自然,求来的东西不能带来幸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完全自然才是美的。7. 道是不可触摸的,无可名

23、状的,不可界定的,但是包容一切的。8. 道可道,非常道。9. 道之常-将世间万物的规律归纳出来,但不去论证;矛盾-阴阳两种主导力量10. 反者道之动-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会灭亡,所以不走极端。-捧杀11. 社会当中的“道“-伦理,”德“支撑社会中的”道“12. 马克思对社会关系有着辩证思维的分析,当一种社会形态灭亡时新的社会形态产生,形成循环。13. 盛道之器-朴、素、俭14. 天人合一,人性本善15. 人性本善,因为皆源于道,所以人应该保持一种原初的状态。16. 有为的活动丧失了人原本的自然性;大智若愚,醒悟了的人回归自然。道家思想认为圣王是醒悟了的人,是无为的人,提倡寡欲(如果大家都去争会导

24、致社会不稳定,但争也可带来未来的幸福),少法规,无仁义之列17. 儒家:该吃/不该吃,该活/不该活,是否有功,认为道家的思想培养行尸走肉18. 统治者利用道家管理,愚民政策,寡欲(非生存上的欲望)。虚其心,弱其志(意志力)。有目标(不能是钱,是能感觉到自身价值的)并坚持实现它-意志力;有目标前提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欲望-意志力19. 老子认为像婴儿一样幼稚、无知、自然的人民最易于管制。20. 老子的理想社会:小邦寡民21. 老子的幸福观对中国的民众,失意官员的影响比较大。给人们一个另外的生活视角,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避免走上绝路儒道搭配22. 尽管老子的社会理想不可能实现,但是他看到了欲望与

25、幸福和痛苦之间的关系,这些道理能够帮助人解开心结,变得豁达大度。庄子的幸福观1. 庄子-战国哲学家,与庄子同时代;2. 相对主义的思想(精神上的胜利)(不同体系相比时,中心的程度会有所不同);儒家是获取实际上的胜利3. 辩证法和相对主义的区别 (坐标系:X轴法律体系 Y轴犯罪事实,点为嫌疑人-变成犯人or解构XY,帮其脱罪)辩证法:设立坐标系则定罪,解构则不成立,一切事物是有条件的;相对主义:随意解构坐标系。-诡辩论4. 庄子-齐物,不设坐标系,把事情都放在宇宙中考虑。-不利于在现实坐标系中的人们继续生活5. 庄子对学术的影响-庄子思想近楚;庄子思想善变;庄子文风美;庄子在道家的学术地位仅次于

26、老子;6. 幸福之路:无待之乐,不依赖外物(爱情,有待之乐,解决孤独;一直陪伴的人,因为共同的经历更易沟通,更容易解决孤独;幸福相互依赖,但打击时会非常痛苦)7. 道和德相结合才可以为生;万事万物都是独特的,庄子提倡无分析地去感受,以免减少事物原有的本质;因为事物独特,所以每样事物都有平等的幸福;取消全部标准,才可体会万事万物的独特性,每人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事物本性具有一般性,但也有独特性(各种水)8. 庄子:用比喻,故事讲义;9. 庄子对儒家的观点:儒家,“道“上不同,”术上相同,庄子批判儒家给事物安上统一的原则,强不齐为齐;勿以自己之心度人,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强加于别人;10. 庄子观点-

27、不必去分辨真假;误解不必去推理,不能以自己的观点论他人,需要沟通;道的本质是虚,人心与道融合,要随“道”,心虚;心斋-放空自己,不以有意识的东西干扰身体的自然自由的心灵状态,体会博乐;荀子的幸福观1. 荀子-战国-50岁游学于齐,当时阴阳学派为显学(在民间化中充满封建迷信);2. 荀子(和孟子)认为孔子为最能“全”能“尽”能“粹”者。他认为当时诸家,皆有所见同时有所蔽。孟子较注重孔子的“德”,荀子较注重孔子的“学”孟子和荀子都拥护周礼;3. 天和人性的关系;荀子-自然天道观;4. 圣人不求知天,但求尽人力以求多福,能治天时地财而用之。(求任何与福相关的东西)5. 人性恶,其善也伪(人为)也。人

28、性恶时,众人都是一样的,圣人的功劳也会被否定-人不愿承认人性本恶6. 能夺者生,辞让者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积礼义而为君子;化性(人性)去获得仁义道德;王霸之辩:王政(圣人之政);霸政(混乱治国),并经常处于平衡状态7. 荀子认为人欲善因性恶。善即是礼仪文理,仁义法正。8. 孔子重仁礼,孟子较重仁,荀子较重礼。以礼划分,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9. 正名:孔子:君(成为)君、臣臣、父父、子子;荀子,没有君臣,是禽兽。10. 荀子提出很多不错的想法,但在人性本善上不能获得社会认可,而没有被重视。墨子的幸福观1. 墨子-战国末-孔墨并称-反对儒家的“礼”治,反对周制,采用夏制;2. 尚俭,节用,

29、明鬼,尊禹3. 宋人以禹著称(揠苗助长,守株待兔)4. 墨家代表作:墨经是墨子书中的重要部分,墨经有经上下篇,经税上下篇(一说还包括大取小取)5. 反对以强凌弱,以众暴寡6. 主张兼爱,非攻(孔子认为爱有差等,所以需礼)7. 墨家十分规范,有武士大侠的精神(大侠,做利人的事;英雄(儒):做利国家的事)8. 民间版:兼利(民众拿很多钱款待官);平等的利(民众之间);请人吃高级的饭很开心(儒家,遵从理);很伤心(墨家,表里不一,节俭)9. 道德目的论,愚公移山,长远考虑(儒),专注于利和功,算计,急功近利,按功论赏而不按劳,短期(墨)10. 墨家思想认为:凡事必有所用,言论必有可行,才有价值。-缺

30、乏对长远价值的肯定凡对之无直接用处或对之有害者,皆当废弃。墨家尚俭,反对奢侈,注重算计。儒家主张厚葬久丧,而墨家主张节葬短丧。墨子视情感无用处,因此认为只能打动情感的音乐和美术也无用。墨子认为祭祀无意义。11. 爱与仁的不同:仁者爱人和利人;兼爱之道为互利之道,不惟“利他”且“利自”12. 墨子认为人性为素丝,其善恶全在“所染”。应以兼爱之道染之,使之交相利而不交相害。13. 墨子认为要用种种制裁使人能够交相爱。他认为有上帝在上,赏兼爱者、罚交别者。14. 墨子认为在上帝之外还有鬼神,其能“赏善罚暴”。15. 墨子认为上帝鬼神及国家之赏惩,皆以人的行为所自招,非命定也。16. 以国家行政治大乱

31、;17. 惟天子可上同于天,因此应以天子之号令为绝对的是非标准。除政治制裁外,不应再有社会制裁。18. 天下一切人应以上同不以下比。19. 下者皆需同于上,而在上者惟以兼相爱交相利为令,因此天下同。20. 人应该牺牲现有的享受以达到将来甚远的目的。(养老,不计远事,但计远利)21. 儒家无偿地给予,不求回报。韩非子的幸福观1. 把一种生存方式消灭掉,才能消灭一种思想。2. 儒墨道的政治思想虽有不同,但其都是从人民的角度论政治。3. 专从君主或国家的角度论政治的人,当时被称为法术之士,汉人称之为法家。4. 法家学说在齐国,三晋一带盛行。5. 熟人好办事,但人们需要接触陌生人。6. 尊君权、重法治、禁私学,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现实政治之自然趋势。7. 法家拥护变古,反驳守旧者-确立地位-重新吸收古代元素8. 慎到,管子重势,认为国君颇有威势,方能驱使臣下。9. 术为君主御臣下之技艺。术破漏时讲出自己的真实目的而不遮掩。10. 过于用术为了自己谋私容易自漏马脚出问题。11. 法为臣下所遵之宪令12. 把法术势三派结合13. 韩非子认为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