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5.46KB ,
资源ID:69270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270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学理论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学理论笔记.docx

1、文学理论笔记文学理论讲义绪论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功能本章教学要点: 1、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的建构原则及本书体系 通常把研究文学的诸学科称为文艺科学或文艺学。它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反过来,对文学活动具有认识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体系。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

2、的地位 文学理论又叫文学概论或文学原理。文学概论的两种含义: 文学发展历史的概论:中外古今文学史文学发展史 文学本质规律的概论: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文学和文学活动本质规律的论述文艺学,在中西方,早期称为“诗论”“诗学”,如中国的诗品原诗,西方的诗学诗艺等,中国主要是研究诗歌,西方则侧重戏剧,都有以偏概全的倾向。直到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崛起,文艺学才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这样看来,文学理论在学科归属上应归属于文艺学。就是说,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科学:从这张表看,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是属于研究一般的范围,同时,是属于共时研究

3、的范围。所谓一般,是指它研究的是关于文学的普遍规律性问题,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而不是具体文学作品的解读、具体文学现象的批评和具体作家的批评;所谓共时,是指从横向的角度,对文学的构成要素、创作过程、作品的题材和体裁、文学风格、文学的批评和鉴赏等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对上述诸问题进行历史的梳理和评述。 从这张表看,文艺学主要是三个分支:文学原理、文学史和文学批评。P2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P3 2、文艺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地位 (1)人类科学领域的三大系统: 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 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 人文科学:宗教学、伦理学、历史学、美学、文艺学(

4、包括文学理论)等 (2)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PP.4-5 (3)文艺学在人文科学中的位置: 独特着眼于人的审美活动和文学艺术活动。 关键人必须在审美中才能得到净化、从而成为理性的人,走向文明。 (4)文学理论在语言文学系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和语言学有密切关系) 二、文学理论的体系 (一)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从文学实践到文学理论,大致经历三个环节:文学实践批评中介理论总结 2、文学理论著作的两种类型: (1)有原创性体系的著作:诗学美学诗歌的分类和科学艺术哲学文心雕龙沧浪诗话李立翁曲话艺概 (2)面向文科大学生的教材类体系:文学概论等 (二)文学理论的建构形态 1、功

5、能性结构:根据对文学理论功能任务的理解,确定论述内容和论述顺序的建构体例。主要是把文学理论当作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的理论方法。 季摩菲耶夫文学原理重视逻辑与历史统一 。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强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性质 2、对象性结构:根据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确定论述内容和论述顺序的建构体例。主要是揭示文学活动的内在关系。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文学批评四要素 (三)本书的建构原则和体例 1、上述两种建构形态的长处和不足 2、建构原则:寓功能任务于对象结构之中。 3、建构体例:1-3编,共时;4编,历时。 三、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作用 (一)文学理论的对象: 文学的普遍规律,具体地说,即以文学的基本原理、

6、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文学作品是文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对象,其他的文学理论问题或多或少都与文学作品有些关系。 参看镜与灯中的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要素的相互作用。(二)文学理论的作用 1、双重意义:认识论(是什么)观念“学” 方法论(怎么做)实践“术”(红楼梦) 2、三种功能:引导创作、指导欣赏、规范批评(四月的纪念) 四、文学理论的品格和形态 (一)文学理论的品格 1、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任何文学理论,总要以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读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都如此。就古代文论看,毛诗序主张“诗言志”:“诗者,志之所致,情动于中而发于声”;曹丕典论论文认为文章是

7、“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陆机文赋则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每种文论主张都有一定的理论出发点。就西方文论看,既有以“模仿说”为理论核心的传统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有讲求“义理”的布瓦洛的古典主义,又有注重文学自身特性的俄国形式主义,每种理论都有自己的价值倾向。 2、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毛诗序继承经学传统,强调“诗言志”,布瓦洛的古典主义对当时的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三一律”的指导原则盛极一时。如果理论与现实毫无关系,那么,这种理论将是没有生气的,也没有前途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也将更替,西方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8、(二)文学理论形态的多样化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复杂的过程,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注重的环节也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理论形态,20世纪前,西方主要注重第一个环节,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注重第二个环节,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新批评等,在德国兴起的接受美学则主要注重第三个环节。二是由于文学理论的实践性较强,不同的时代自然便需要不同的文艺理论,从而造成理论形态的多样化。 五、文学理论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1、特点:是一种理论著作,由范畴、命题、体系构成 理论逻辑思辨 历史叙述 2、方法: (1)在搞清范畴、命题的基础上,掌握体系。具体地说,要搞清各种范畴和命

9、题的理论内涵、历史演变,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2)结合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史的学习,来学习文学理论。既了解过去的文学创作和理论,也关注当前的文学创作和理论。 (3)了解相关学科的情况,从宏观上把握文学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 文学本质特征本章教学要点:1、“文学”的三种含义 2、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 3、文学的审美特性 4、文学的语言特性 5、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6、汉语文学的特征 第一节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一般性或普遍性)一、“文学”辨析 一是通过对“文学”的语义学分析,揭示文学的对象范围,即文学到底是什么。二是通过与其他艺术种类的区别,揭示文学的本质特征。 (一)“文学”的语义分析

10、“文学”含义演变的三个阶段 汉语“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为“孔门四科”之一。论语先进提到的“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关于“文学”,李泽厚认为“非后世的文章,主要是指有关礼仪制度的学问。” “文学”一词,从常语到术语,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具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学界说” 1、广义的文学观(上古至先秦两汉) 广义的“文学”,中外古代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包括纯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所以又称为文化的文学观。 章炳麟文学总略曰:“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这里的“文学”,有“文化学术”之义

11、。 广义的“文学”观是古代的文学观,中国在魏晋以前,西方在18世纪以前,都在广义的、文化学术的意义上使用“文学”这一概念。如论语先进篇;如西方中古“语文学”。 古代广义的“文学”观表明两个问题:一是“文学”还没有从历史、哲学、演讲术等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获得独立地位,二是它还没有被赋予特殊的审美性质。 2、狭义的文学观(魏晋以来,“文学的自觉”) 狭义的“文学”是指通过艺术想象,塑造艺术形象以表现人性情感的语言的艺术作品。审美的文学观 诗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 。 散文:秦汉古文,唐宋八大家 文学作品小说:红楼梦,红与黑,红字 。 戏剧:西厢记,牡丹亭,“莎剧” 魏晋以来,狭义的审美的

12、纯文学从广义的文化学术中独立出来。南朝梁代史学家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便形成了审美的文学观:“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 3、折中的文学观:边缘体与先锋派文学 折中义的“文学”,有两种理解:一是包括纯文学与非纯文学(P24);二是指介于广义和狭义之间的文学现象,如某种新兴文体、边缘体或先锋派的实验文学,它们难以按确切的标准归类,只能按照某种惯例做相对模糊的处理。惯例的文学观 新文体:杂文(一些歌词,如李春波一封家书) 边缘体:散文诗(当前的“文化快餐”,很难用过去的狭义的文学定义。) 实验文体:(沙穗回到古代。) 何谓“惯例”,惯例,指人们在使用文学概念时,有时候不自觉地或无意地遵循或

13、建立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的规范。惯例可来自文学传统,也可来自文学创新。当某种新创造成为时尚以后,便可视为惯例,如中国当代的“先锋文学”。文学创新,如时下的“网络文学”。 “文学惯例”实质上包含着这样一些规范: 第一,文学总是要呈现形象的世界,这种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如文学与出汗等政治性很强的文章。 第二,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如红楼梦中的“药方”和“帐单”;这些“药方”和“帐单”要和小说的整体结合起来。有时候,这些是为了卖弄学问,如金瓶梅的后半部分。 第三,文学蕴含着独特而又无限的意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文学的一个要求。 结论:现代文学理论所研究的“文

14、学”,以狭义的审美的文学为主要对象;同时也包含 广义文学和折中义文学中符合文学惯例的文学现象,从而确立中心明确而又边界开放的文学观念。 (二)文学本质的研究 1、对文学本质研究的回顾 2、文学本质研究的思路(P26) 二、文学的社会地位 (一)“社会结构” 1、“社会结构”的定义 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形态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社会组织结构。 2、“社会结构”论有“二项说”“三项说”“五项说”之分。 马克思的“二项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P27) 列宁的“三项说”:经济基础、政治的上层和思想的上层。 普列汉诺夫的“五项说”:1)生产力的状况; 2)经济关系; 3)政治

15、制度; 4)社会中人的心理; 5)各种思想体系 6)“地理环境” (二)文学的社会地位和性质:社会意识形态 从“社会结构”看,文学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文学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性质的宏观规定。这一规定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文学创作和文学史研究,应当置于宏观的社会结构之中,才能对文学活动作出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之前的两类说法(P28)是片面的、错误的。社会历史研究法有其可取之处,比如红楼梦的看法。 三、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一)文学与社会生活 A、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本源,艺术家是“自然的奴隶”。 它讲的是文学反映对象的社会客观性。对这一问题,历来有不少解释,概括

16、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类四种: 1、唯心论文艺观 (1)主观唯心论:认为艺术是人的天才和灵感的产物。康德的“心灵”说、费希特的“自我”说、叔本华的“天才”说。作为生命哲学和现代非理性主义的代表,柏格森认为:艺术内容是“个性化了的”艺术家“心灵状态的表现”。柏格森的文学思想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有着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如:象征主义、神秘主义、直觉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诸多派别,在文艺源泉问题上都强调文艺是主观精神的产物,反对把客观的现实生活视为文艺的源泉。认为心灵是先天的,独立于客观存在之外的东西。 主观唯心论抓住了文学创作的一个本质的层面作家心灵,强调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对创作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文学主体创造

17、的规律性,具有合理因素。但它过分强调作家的作用,忽视了文学本质的另一层面文学作为审美意识的表现形态,它的产生最终是以社会生活为依据的。 (2)客观唯心论:这一类的代表主要是“理念”说。它源自柏拉图。柏拉图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理念”的世界存在着。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他以床为喻,认为床有三种:第一种床(理式的床)是自然中本有的,是由神所创造出来的床的理式;第二种床(现实中的床)是木匠根据第一种床制造出来的;第三种床(艺术的床)是画家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床画出来的。这样一来,文艺便成了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最终成为理念的反映。 黑格尔是“理念”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艺术是理念发展到精神阶段的

18、产物,艺术美高于现实美。他们虽然抓住了创作的主体性和理性因素,但在根本问题上,都犯了错误把意识当作第一性的,把客观存在当成第二性的,把根本不存在的“宇宙的绝对精神”(理念)说成是文艺的源泉,本末倒置。 2、唯物论文艺观 (1)机械唯物论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一切文学都是“模仿”,文艺不仅可以模仿现实,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模仿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普遍性。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发挥了“模仿”说,提出“镜子”说: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永远把它所反映的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前面摆着多少事物,就摄进多少形象”。别林斯基也一再强调:“艺术是现实的再现”;车尔尼雪夫斯基加以阐释说:“一切文学作品毫无例

19、外的一个作用,就是再现自然和生活”。 这类论述都十分重视文学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揭示出文艺创作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但不足的是:他们视文学为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或复写,把创作当成一面客观地映照现实的“镜子”,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审美表现过程,因而否定了主体对艺术创作的重要作用。(创作主体的能动性) (2)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主观创造源于客观现实。一方面充分认识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同时又深刻理解主体的创造性。文艺并不是生活的翻版或复制,而是一种创造,是对生活的超越。所以我们说,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文学的唯一源泉是社会生活 文学反映生活的基本类型 (1)

20、写实型:直接取材于社会生活。(讲究细节真实,逼真可信)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篇幅浩大,划分为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乡间生活等场面,据他自己说:“在这六个部分里罗列着构成这个社会的通史的全部风俗研究”,“申述人生的一个时代”。(人间喜剧前言西方文论选下卷175页)事实上,一部人间喜剧便是一部法兰西社会贵族衰败、资产阶级新兴的历史的生动再现。 (2)写景型:表面上写的是自然景物,但总蕴含着或表现了某种思想感情,一般分为两种: 其一,借景抒情:作家将情寓景中,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1、这首诗全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字面上一点也没有透露出对友人的态度,但从那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诗中也没有直抒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重。表面上是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因为这里的景、自然,已经经过了作者的情感加工,与之融为一体,如马克思所说,是一种“人化的自然”,所以,此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其二,托物言志:抓住某种自然景物的某种特点来写,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陈毅青松便是借青松的傲立风雪、长青不败来表现自己坚贞不屈的崇高情操。 (3)抒情型:即直抒胸臆。 它往往是通过书抒发作者

22、个人的思想感情,来折射一个时代的精神。因为作者之情往往正是其彼时彼地的生活境况、时代环境的反映。 如匈牙利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和对自由的热爱。 天安门诗抄“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英雄,扬眉剑出鞘”反映了亿万人民沉痛悼念、热情歌颂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的强烈感情。 (4)幻想型:包括神话传说、神怪小说和科幻小说等。 这种作品好象纯粹是作家凭想象虚构出来的,描写的是神仙鬼怪、地狱天堂等超现实的世界。但这种想象和虚构,仍然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将现实的事物加以夸张、变形,曲折地反映着现实关系和生活的,它们不过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主观幻想的反映罢了。如西游记 科幻小说,

23、灌注着幻想,但也离不开科学,它依赖于现代科学所取得的某些成果,同样不能超脱科学实验这一社会实践的特定领域。成功的科幻小说还写出人在探索科学道路上的各种精神风貌。更是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 (5)寓意型:这主要以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作品为代表。 这类作品着重表现的是人的种种情绪、心理、思想乃至“潜意识”、无意识,实际上也就是着重表现人的最深层的秘密、矛盾的感情,从而真实地反映了西方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的扭曲和异化。 法国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之一尤奈斯库的名作秃头歌女,描写一位先生遇见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夫人,交谈之下,发现彼此住在同一条街上,在同一座房子里,最后发现他们是一对夫妇。这个荒诞的故事情节来

24、自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来自西方家庭的解体。作者通过夸张和荒诞手法加以强化表现。 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运用变形的荒诞与夸张,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的人生状态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表现出作者对冷漠的深切感受。 B、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艺术家是“自然的主宰”。 文学创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从社会生活到文学作品,这中间必然要经过作家头脑这一中介。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改造的人的头脑,具有主体能动性。巴尔扎克说:“艺术的任务不在于摹写自然,而在于反映自然。你不是一个可怜的摹写者啊,你是一个诗人。”这里的反映,就是指能动反映。在反映生活的过程中,作家作为创作主体,其能动创造性,

25、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作家能动创造的表现: 其一,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已经经过了作家的加工和改造,不在同于普通的实际生活。如阿Q正传等。 其二,作品中已深深地融入了作家的思想感情,也即饱含着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理解和情感评价。既然作家对生活的反映包含着很强的主体意识,也就是这种反映受到作家的世界观和审美观的制约,那么,世界观不同的作家对社会生活必然会有不同的反映。 (2)作家世界观对创作的影响: 其一,不同时代的作家对同一对象的反映不同。如水浒传荡寇志 其二,相同时代的作家对同一对象的反映不同。如高尔基和绥拉菲摩维支的母亲 其三,同一作家对同一社会生活的反映会有矛盾,有些部分是正确的,

26、有些却可能是不太正确,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托尔斯泰的作品既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同时又鼓吹不以暴抗恶,表现出贵族地主的习性。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既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尖锐抨击社会不平,对人民表示深切同情的诗句,又有“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的维护封建皇帝的保守的忠君思想。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忧愤与对忠君的维护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在这同一诗作中同时呈现出来,既有进步性、人民性,也有封建性、落后性。 C、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生活真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具体的、实际的生活现象,即生活的本来面目,是客观存在的、原生形态的东西。呈现为一种泥沙俱下、鱼

27、龙混杂的状况。它是一种社会自然形态的存在。而“艺术真实”则不同,它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1)艺术真实 定义:艺术真实,在文学创作中,也可称为文学的真实性。它通常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符合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所达到的程度。简言之,即文学作品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真实程度。 艺术真实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其一,生活的真实性,即艺术形象必须来源于生活,能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一本质和规律性。这是就客观来源而言,要本质的真实。 其二,情感的真挚性,即艺术形象必须融入了作家真实的情感态度。这是要求创作主体、主观态度的真实。 其三,感受的真切性,即艺术形象必须生动、真切,令读者感同身受。这是就审美效果来说的。

28、 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我们才可称某一艺术形象具有真实性。 同生活真实相比,艺术真实具有三方面的特点: 其一,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或者叫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的统一。文学作品作为创作主体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它一方面反映着客观的社会生活;一方面又体现着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已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的社会真实,而是一种心灵化了的现实,是主观化的客观,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如杜甫的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声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其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一直为人所称诵的名句。其实明月普照大地,绝无厚此薄彼之处

29、,但作者因为忆弟而念家,由念家而使他觉得故乡的月色也比别处的可爱,是最为明洁的。在这里,客观的明月染上了作者浓烈真挚的思家怀乡之情,成为一种心灵化了的现实,即“月是故乡明”。这故乡的明月既是客观真实的明月,又是作者主观感受中的明月,是一种主客观的统一体。 同样,在历史上,只有一个王昭君,但我国历代的诗词曲赋中的王昭君的艺术形象却千姿百态、面貌各异,实际上她们都不过是艺术家们“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产物,是饱含了作家主观感情的客观历史人物的再现,是一种主观化的客观,表现了作家的情感态度和评价。现代历史剧蔡文姬的作者郭沫若甚至公开申明:“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 其二,现实与理想的统一:

30、 亚里士多德说过:“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过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诗学诗艺P28)这也就是说,文学所要表现的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致徐懋庸,鲁迅全集10卷P198,人民文学,1982)。只要合理,即合乎生活本身的逻辑,反映出生活发展的规律,作家可以在文学创作中进行适当的想象和虚构。因此,我们说,艺术真实并不局限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是包涵着主体的审美理想和创造。以现实为基础,作家既可以进行概括、提炼和集中,也可以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和虚构,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比原生形态的生活真实能更深刻、更真实、更集中突出地反映出社会

31、、人生的本质规律。章学诚丙辰札记“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 其三,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事、场与景都是“个别”的存在。文学创作就是从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这些“个别”现象开始的,并以它们为创造的原料。虽然,这些“个别”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不同范围上与“一般”相联系,但是任何“个别”现象所体现的“一般”都是不完全、不充分的。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运用艺术概括,通过对具体的、特殊的、典型的事物的把握和描述来反映一般。如歌德所言,是“在特殊中显出一般”(西方美学史下卷,P415-416) 鲁迅曾有一段话,专门谈阿Q形象的创造: “在这周刊上,看了几个阿Q像,我觉得都太特别,有点古里古怪。我的意思,以为阿Q该是三十岁左右,样式平平常常,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在上海,从洋车夫和小车夫里面,恐怕可以找出他的影子来的,不过没有流氓样,也不象瘪三样。只要在头上戴一顶瓜皮小帽,就失去了阿Q,我记得我给他戴的是毡帽”(寄 (2)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