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8.29KB ,
资源ID:69196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196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docx

1、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郑 星摘 要:一节真实的课堂上错误的产生是正常的,也是不容忽视的,而其错误的产生有可能是学习的主体,也可能是课堂的引导者。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的生成特点,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即使老师对于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了然于胸,思维严谨,偶尔也会在课堂上犯些错误。关键词:错误;激发;突破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老师不要因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而回避,而是要充分利用错误生成性的资源,从错误入手,从错误中找出矛

2、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同时也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起来。所谓学习错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者失误,往往是由许多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造成的。如果任由其发展,就会错上加错。因此在课堂上不要忽视错误的存在,师生都要及时把发现的错误展现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也能让自身获取到真正有效的知识并得以巩固。新课程也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课堂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而错误就是这些资源中最常见、最易捕捉的。下面就此问题浅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一、创造”错误”,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一节精彩的课堂都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智慧,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

3、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在此过程中学习新知,巩固新知。要想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可以通过比赛游戏,我认为还可以通过创造错误,引发悬念,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如何让学生有兴趣了解余数这个概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展现余数,就成了我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为此,在课堂中,我邀请几个小组的学生帮我分一分带来的铅笔。要求:给分到手的铅笔每5根装进一个袋子,老师都把你们需要的袋子放在你们的桌面上了。第一组分到21根,4个袋子,第二组分到33根,6个袋子,第三组分到17根,3个袋子,第四组分到44根,8个袋子。学生踊跃动手参与问题的解决,最后每一组

4、都迫不及待地向我提出:老师你把袋子都分错了。个个都急于想把他们的发现告诉老师,积极性相当的高。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创造的这个”错误”已经引起学生的注意了,并且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于是我马上提出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很自然地就让学生从我创造的”错误”当中认识到余数的意义,用形象具体化的行为来解释概念,为接下来的有余数除法的算理提供基础。显然,一定程度上利用创造出来的”错误”非但不会让学生产生混乱,反而可以激发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兴趣。二、利用”错误”,探究真知探究能力是数学课堂中的生命线,它是学生自身数学素质的体现,没有探究过程的数学课堂终将只是纯粹的知识灌输,是填鸭式课堂的展现。新课标中指

5、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错误之所以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探究,是因为它存在的矛盾点,通过这个矛盾点,让人想要去思考,想要去探究,由此获得新的启迪。1.利用学生的”错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有个老师讲”大数的读法”时,一开始就点明了课题,这时有一学生没举手就说了:”大数的读法就是从最高位读起的。”课还没开始呢,就出现了错误的结论。而且表示同意的人还非常多,少数学生仍在犹豫当中,表示不赞同,但也说不出其他新的想法。教师本来可以不顾争论遵循教案继续新课,但是这位教师没有这样,而是让错误的学生说

6、说他的想法。他说:”曾经学习万以内数的时候,读数的方法都是从最高位读起的,现在读大数,一样都是读数,照道理应该也就是从最高位读起了。”这时教师让学生研究一下这名学生的说法有没有道理,有的学生尝试用他说的方法读大数,有的学生尝试从书上寻找帮助,有的学生思考有无不一样的读法,大家边探索边议论,最后发现读数时不能说是从最高位读起,而是要从最高级读起,才是正确的。这时教师让那位学生到前面说说,于是这位学生表示说:95871000如果按照以前的方法就读成了九千万五百万八十万七万一千了,肯定不对,而按照从最高级读起的方法就是九千五百八十七万一千,才是对的。这样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学生不仅纠正了错误,还发

7、现了读大数的正确方法,理解了不同数读法上的不同。正是错误的结论,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就是教师以学生课堂生成的错误契机,巧妙利用错误达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2.利用教师的”错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次,在上课的时候,出示例题:”正方形花坛的周长36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结果出示的时候,漏抄了”正方形”三个字,学生在试做时,发现了问题。问:老师,这道题不能做,没说花坛是什么形状的。师:对,确实少了一个条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说那该怎么办?师:现在,我看这样,不加正方形这三个字,这花坛的形状你将如何设计呢?花坛的周长还是先设计图形,再求花坛的面积,行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了不

8、同形状的设计方案,有圆形、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形状。教师巧妙地运用自己的错误,将错就错,设计出一道开放性的问题。这一”巧妙的错误”,生成了课堂的精彩,它不仅延伸了教学内容,而且唤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老师的错误引发的是学生的思考,难怪有些老师上课时要故意犯错,故意装”傻”,让学生来帮助解决问题。看来,只要引导得当,老师和学生都是不用害怕错误的,我们可以在错误中成长,真正地印证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数学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错误,因势利导,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

9、,提高教学的效率。三、调控”错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让学生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帮助他们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而适当调控学生学中出现的错误,给学生假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比如,老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在计算485要求学生进行验算。结果很多学生做的是错误的,有的学生得出的商是10,有的学生得出的余数是5.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老师就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两种判断错误的方法:余数5

10、与除数5比,余数等于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验算:105+348说明商是错误的。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上面的例子中,我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学习中的错误是很宝贵的财富,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教学都以出现错误为标准,为了错误而错误,只会变得刻意化,让学生感到厌烦,教师本身也脱离了错误这个资源真正使用的意义了。至于懂得合理利用错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习变成自己主动性、能动性,有所提高的过程。也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不错的教学效果,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起来。参考文献:陆丽萍。小学教学新课程教材教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7.作者简介:郑星,女,1983年10月出生,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就职于福建省福州市高湖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